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8:06), 站内信件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
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
=====================================================================
【解读】人不学就会,是最好的能力,不思考就知道,是最好的认知。人在
儿童阶段时,就都懂得爱他的亲人,爱他的长辈,尊敬他的哥哥。爱亲人是仁,
尊敬兄长是义。
【理解】具备仁义是人天生的禀赋,不过在人的本性中那只是个开端或萌芽,
这就是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当然孟子认为有善端并不等于说善就完成了,另外
他认为只有少数人能保持这种禀赋,所以他强调环境和教育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
中的作用。收成的好坏、职业的不同,周围的人们等都会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起
制约作用。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无固定收入起决定作用,高于百姓的那些“士”
则是由主观努力来决定的。所以,如果珍惜人性的固有善端,志趣远大,即便环
境恶劣也不能动摇一个人奋发向上的意志,而自暴自弃则人性就会丧失而沦为禽
兽。对于人如何才能向善,孟子认为一是要统治者施仁政以保障百姓的物质生活
条件,二是要在“养心莫善于寡欲”、要尽心──知性──知天中修养,即通过
主观努力来提高道德品质。
【集评】
精华: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提高道德品质水平。
有争议的问题:人之初真的是性善的吗?
糟粕:禀赋天生说是先验论。
【批判继承】人生下来后在文化传递的作用下知道爱亲人尊兄长,表现出人
格的可塑性,因此人是可以通过后天主观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来提高道德品质的水
平的,主要的一条是不要太贪,另外咱们敬爱的核心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人要施仁
政,惩腐败,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还要在教育上多投入,注意环境
保护,这样国民素质才有望提高。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余。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生物天地
如果你热爱生命和大自然
请来网易《生命探密》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