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九歌文集>>宗教与中华文化>>再谈招魂兼致花飞雪

主题:再谈招魂兼致花飞雪
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8:06), 站内信件
  招魂是中国上古习俗,沿袭至今在南方仍见。有两种表现形式:招死
人之魂,比较罕见,今已不见;招活人之魂,古今均普遍。本人在西南亲
眼见过这一过程的全部,定好时间,将被招魂之人的生活用品主要是衣物
放入篮中,由巫师到起点处也就是被确定为被招之人魂魄丢失的地方背对
着被招魂之人的家门倒行,边行口中边呼唤被招之人的灵魂让其回归,并
发出“此此”的神秘咒语声,直到退行至其家中。另有小招魂的做法,这
是对受惊吓的人或突然发病的人特别是小孩所做的仪式,招魂人通常是被
招人的亲人,招词仅限于呼唤被招人归来,有时伴有对被招人失魂原因的
猜测。
  在大招魂中,巫(女性)或觋(男性)通常会力陈东南西北上下各处
的凶险,让被招人的魂魄知难而退最终回到常居之处──躯体中,因此就
有了招辞。招魂辞前面部分通常是固定的,即渲染天地四方之害,后面则
与被招人的生活环境、事迹和所欲有关。因此招魂辞实际上就是文字作品,
我们去却里面的迷信成分,就能看到民间创作的东西。
  屈原的《招魂》是这方面的典范。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寻个“些”字,
所有的书都说它读 suo阴平,但这个字在汉代乃至六朝以前不见任何典籍,
就是说古汉语中没有这个字。有楚辞专家认为是两个“此”字,抄简者觉
得书写麻烦,就将后一“此”字用两短横代替,这在书法中是很常见的,
有如现代人写“常常”用“常々”,这让我想起我亲眼所见的情况,又联
想到另一篇招魂楚辞《大招》中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中的“只”字,
它与“此”在古代是同音字。就是说它是招魂词中的特有咒语“此此”。
  说招魂是封建迷信我是不同意的,因为这种仪式起源甚古,到春秋时
的楚国已具完整的形态,何况它盛行于处在原始社会中的三苗中。客观的
来看招魂应是中国南方原始宗教色彩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它不是封建迷
信我们就可以容忍它了,恰恰相反,由于它可能会延误患者治病求医,因
此这一活动是有害的,只是不可与上古同日而语,在上古医疗水平极差的
情况下,来点精神疗法又何尝不可。
  招魂的仪式有强烈的神秘气氛,丝毫不亚于教堂中的某些宗教活动,
前者更具原始色彩,我的体会是将人和自然与虚无的超自然拉得更近,当
你身临其境时,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样地渺小无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与某些真正的宗教仪式有共同的地方(以后我会就神秘气氛造成的神秘
体验详细地与各位交流的)。
==================================================================
花君:
  髡字的五笔拆码为:DEGQ,我是用支持GBK的陈桥五笔。另外你好像
还打不出“飨”这个字,用“尚享”来代替了“尚飨”,其码为XTW。
  你还是赶快将你的剧本续写吧,别掉人胃口!


----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