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经典著作>>伯特兰·罗素-《宗教与科学》>>罗素·宗教与科学·第二章 哥白尼学说的革命(上)

主题:罗素·宗教与科学·第二章 哥白尼学说的革命(上)
发信人: eigolomoh(异调)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19 23:31:56), 站内信件
第二章 哥白尼学说的革命



神学与科学的第一次交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交锋,是在天文学上的
分歧,亦即究竟是地球还是太阳处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太阳系中心。正统的托勒密(Ptolemy)
理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而太阳、月亮、行星以及其它星体
则围绕着地球沿着各自的圆形轨道运转。哥白尼(Copernicus)的新理论则认为,地
球不是不动的,而是作着两种周期运动:每天一个周期的自转和每年一个周期的绕
太阳的公转。

在十六世纪,哥白尼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但事实上它是为具有天文学才
能的希腊人首先发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极力推崇这种理论,并将其归功于他们学
派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尽管没有史实表明是毕达哥拉斯发明的这种
理论。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撒莫斯(Samos)的阿里斯塔求斯(Aristarchus)是人们所
知道的第一个教授地动论的人,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一个杰出的人。阿里斯塔求斯
发明了一种在理论上可行的,测量月亮和太阳相对距离的方法,但是由于观测的误
差,他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象加利略(Galileo)一样,他也被加上了亵渎神
灵的罪名,并受到斯托葛斯克里斯(Stoic Cleanthes)的谴责。但在他所生活的年代,
顽固派对政府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谴责也未对他造成任何伤害。

掌握了高超的几何技巧的古希腊人,通常可以对许多事情进行科学的论证,他们知
道月食的原因,而且从地球在月亮上阴影的形状推断出地球是球形的。继阿里斯塔
求斯之后,埃柔图斯坦(Eratosthenes)发现了估算地球大小的方法。但是由于希腊
人当时还不具备最基本的动力学知识,所以那些接受了毕达哥拉斯派地动说原理的
人,没能对他们的观点提供进一步的有力的论证。大约在公元前130年,托勒密推翻
了阿里斯塔求斯的观点,重新确立了地球处于宇宙中心的特殊地位,直到中世纪,
他的观点没有受到任何怀疑。

日心说常被称为哥白尼(1473-1543)理论,尽管他并非这个理论的真正发现者。在结
束了克拉考(Cracow)大学的学业后,年青的哥白尼先去了意大利,并于1500年在罗
马担任数学教授,三年后他又回到波兰,在那里受聘负责货币改革并参加抵抗日耳
曼骑士的战斗。在1507至1530的二十三年中,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撰写他的巨著
《天体运行论》上,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出版。

尽管哥白尼理论自身并不完善,但它卓有成效的想象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我
们现在知道,行星是沿着椭圆形而不是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太阳也不是处于轨
道的中心,而是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哥白尼理论坚持行星的轨道必须是圆的,
认为太阳不处于任何轨道中心的假设不合常理。与托勒密理论相比,哥白尼理论的
最大优点是它的简洁,而其缺点也是它的过于简洁,若不是开卜勒(Kepler)对它的
修正,后来牛顿(Newton)不可能在其基础上发展成更普遍的理论。在当时复古主义
盛行的意大利,哥白尼了解到阿里斯塔求斯曾教授过他的日心论,这给了他出版新
理论的勇气,但是由于担心教会的非难,他还是推迟了他的理论的发表时间。作为
一个牧师,哥白尼献题他的著作给教皇,出版商奥森德(Osiander)也在书的序言中
声称(这个序言可能并没有征得哥白尼本人的同意):地动理论只是作为一种假设,
而不是作为一个可坚信的真理而公诸于世。相当一段时间,这种策略起到了足够的
保护作用,直到后来加利略的公开挑战,才引起官方对哥白尼的追讨。

一开始,新教对哥白尼的攻击竟胜过天主教对他的攻击。路德(Luther)就说:“人
们竟然相信一个自命不凡的星象家在试图显示,是地球而不是天体、天空、太阳和
月亮在运动。任何试图夸耀自己聪明的人总是要设法发明一种新的体系,并显示只
有他的体系才是所有体系中最好的一个。这个傻瓜妄想推翻整个天文科学,想告诉
我们在神圣的圣经中耶和华命令太阳、而不是地球固定不动。”麦兰史弘(Melanchthon)
对哥白尼的攻击也是同样强硬。开尔文(Calvin)在引用了圣经中(诗篇93篇第一节)的:
“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 ”一句之后,得意洋洋的宣称:“有谁胆敢把哥白尼加在
圣灵的权威之上?”甚至直到十八世纪,威斯莱(Wesley)还在宣称哥白尼的天文学
理论是“趋向亵渎神灵的”,尽管口气已不再那么强硬。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威斯莱说的是对的。强调人的重要性是旧约和新约教义的
核心部分,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人类。如果人不是上帝创造的最重要的
生灵,显圣与赎罪的教义就显得不那么合理。尽管哥白尼的天文学并没有证明我们
人类不象我们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但是把我们居住的星球从主宰宇宙的中心位置
拉下来,很容易引起对我们自身主宰地位的怀疑。当我们相信太阳、月亮、行星和
其它天体每天围绕地球转一周时,我们很容易以为它们是为我们而存在的,造物主
对我们有着特殊的关照。但是当哥白尼和他的继承者昭示世人,是我们在转动,而
星体根本不在意我们地球的存在与否时;当我们认识到地球比某些其它的行星要小、
而它们比起太阳还要小得多时;当计算结果和望远镜观测揭示了太阳系、银河系以
及无数其它星系的惊人巨大时;我们越来越感到困惑:如果人类真象传统的神学所
说的那样在宇宙中地位显赫,那么为什么要居住在地球这样一个遥远、狭小的避难
所?如果只从地球的大小考虑,大概我们不是宇宙的目的,但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自
尊也似乎在驱使我们悄悄地说:如果我们不是宇宙的目的,那么宇宙可能根本就没
有目的。我并不是说这种见解具有逻辑上的说服力,虽然它最初在哥百尼理论闹得
一时沸沸洋洋时是如此,我这里只是说在这种新理论的刺激下,非常可能在某些人
的头脑中产生这种印象。因此毫不奇怪的,基督教会、新教以及天主教等等都对这
个新的天文学理论持有敌意,并且寻找原因把它打成异端邪说。

天文学的下一个重大进展是由开卜勒(1571-1630)完成的,尽管他的观点和加利略是
一致的,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卷入与教会的冲突。相反天主教当局基于他科学上的卓
越成就,反而原谅了他的新教立场。当开卜勒所任教的古拉茨(Gratz)镇由新教转手
为天主教所控制后,新教派教师被全部罢免,但是已经出逃的他后来却在耶稣会的
帮助下得到重新聘任。他继承了泰乔巴赫(Tycho Brahe)成为鲁道夫(Rudolph)二世
皇帝的“帝国数学家”,并且接手了泰乔巴赫的珍贵天文学资料。除了作为一个天
文学家之外,他还是一个星象家,而且是一个很虔诚的星象家,他的官方职位名义
上享有很高的薪奉,但是却一分钱也未曾支付给他,如果不是他作为星象家的收入,
他可能连饭钱都没有。他为皇帝以及其他显赫
人物绘制星象天宫图,并收取佣金。他开诚布公的解释说:“一如赋予所有动物以
谋生手段,大自然也把星象家当作附属和同盟赏赐给天文学家。”绘制星象天宫图
不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他娶了一个继承了遗产的女子为妻。尽管他常常抱怨贫穷,
但是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实际上很富有。

开卜勒的智慧具有非比寻常的特色,对太阳神的崇拜与理性探索在他接受哥百尼假
说中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他在发现他的三个定律的研究中,一直受一个古怪的假
设所指引,那就是他相信五种正面体一定与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五个
行星有某种联系。这是一个在科学史上并非罕见的情况的典型事例:有些重要并且
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当最初被它们的创立者提出时,往往是基于一些杂乱无章、
甚至荒谬的考量。假设是科学探索中的关键一步,但是并没有指导如何迈出这一步
的简便的方法,因此设想一个正确的假设并非易事。所以任何有条理的计划,都会
有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如果探索者对他的假设坚信不移,便能耐心地对各种新的可
能性探索下去,尽管某些可能性会在探索中逐步被抛弃。对于开卜勒就是这样的。
他最终的成功,特别是第三定律的发现,就在于他难以置信的耐心,而这种耐心却
是源于他的直觉信仰:与正面体对应的东西一定可以提供某种线索,行星本身通过
它们的转动也应该产生某种“天堂的音乐”,而这种音乐只有太阳之魂才听得到,
因为他坚定地相信太阳是某种神灵的躯体。

开卜勒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在1609年发表的,而第三定律则在1619年才发表。就太阳
系作为一个整体观点,开卜勒三定律中的第一个最重要,它表明行星围绕着太阳以
椭圆轨道运转,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椭圆可以这样画:将两个大头针分开
大约一寸的距离插在一张纸上,把一根大约两寸长的线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大头针上。
用一只笔撑紧线移动所画出来的曲线就是一个椭圆,两个大头针的位置就是两个焦
点。这表明椭圆上的任何一点与两个焦点距离之和是一个常量。)起初古希腊人曾猜
想所有的天体一定是沿着圆周运动,因为圆是最完美的曲线。当后来他们发现这个
假设不好用时,他们便接受了行星作“周转圆”运动的观点。“周转园”是围绕一
个作圆周运动的点作圆周运动的轨迹。(画周转圆的方法是:把一个大轮放在地上,
再拿一个边上固定着钉子的小轮,使小轮沿着大轮的周边滚动时钉子在地上的轨迹
就是周转圆。如果地球沿着圆周围绕太阳转,而月亮又沿着圆周围绕地球转,月亮
就是沿着周转圆围绕太阳转。)尽管希腊人当时对日蚀、月蚀有很丰富的知识,并且
认真的研究了它们的数学特性,但是由于先入的审美观念主宰着他们的思索,使他
们排斥一切最对称的假设之外的任何东西,他们从来没有设想过任何圆或者复合圆
以外的运动。经院学者继承了希腊人的偏见,开卜勒则是第一个在这方面敢于向他
们挑战的人。审美引起的偏见和道德、神学引起的偏见同样可以造成误导,仅仅在
这一点上开卜勒就堪称一个头等重要的创新者。在科学史上他的三个定律也享有崇
高的地位,因为它们后来被牛顿的引力定律所证实。

与引力定律不同,开卜勒定律是纯粹描述性的,它们没有提供任何导致行星运动的
根源,只是给出了从观测结果总结出来的最简单的公式。描述的简洁性是日心论唯
一优越于地心论的地方,天体的每天一周绕地球的转动完全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对
于十七世纪的天文学家,地球自转以及行星围绕太阳转“似乎”不只是寻求简洁而
做的假设,而是“真实的”,这种观点因牛顿的工作而得以强化。但是事实上,由
于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地球围绕太阳转与太阳围绕地球转这两种假设并无分别,
二者只是描述同一现像的不同方法而已,就好像说A和B结婚或者说B和A结婚这两种
说法对一个婚姻的描述一样。但是当我们进行细致研究时,开卜勒描述的巨大简洁
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没有一个神智正常的人会利用地球不动的假设而使自己陷入
复杂的困境。我们通常说一辆火车向艾丁堡(Edinburgh)行驶,而不说艾丁堡向火车
开来。当然如果我们说艾丁堡向火车开来也没犯理性思维上的错误,但是我们必须
想象铁路两侧所有的城镇和田野也同时突然冲向南方,并且这种运动还要推展到地
球上除火车之外的所有物体。这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但是在实际上却陷入了不必要
的复杂。托勒密的星体环绕地球周日运动的假说并没有理性思维的错误,但却是随
意的和盲目的。由于没有意识到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开卜勒、加利略以及他们的对
手来说,他们所争论的就不只是描述方法的简洁与否,而是客观真理性。这个误解
对当时天文学的发展似乎是一种必要的刺激素,因为如果没有哥白尼假说带来的简
洁方法,主宰天体运动的规律将永远不会被发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