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oke()
整理人: only(2000-04-21 11:41:52), 站内信件
|
黄志澄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 该文系统地总结了北约对南联盟实施78天空中打击中,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卫星侦察系统等军用卫星系统的作用,肯定了空间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重 要地位,,也指出了此次战争中军用卫星系统存在的弱,点,对美国军用卫星系 统的 发展做了分析。 关键词卫星导航定位卫星侦察战场信息网精确打击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1999年3月24日至7月9日的78天中,对南联盟进行了狂 轰滥炸,出动1000多架飞机32 000 多架次,投弹13 000吨,甚至在5月8日轰炸了我驻南大使馆。北约这次行动的企 图是:逐步扩大空中打击的范围和 规模,通过武力迫南就范;排斥俄罗斯,确立北约在欧洲的主导地位,检验北约 对欧洲事务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 同时,杀一做百,进一步强化美国以军事优势干预国际事务的霸权地位。另一方 面,他们还把南联盟当作新武器的 试验场,通过实战检验其新武器系统的实战效能,为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服务 。北约这次力量运用的主要特点是 依靠精确制导武器和天地空一体化的信息保障进行防区外空袭。 但在北约至少出动了6000架次的空袭以后,北约官员承认,南斯拉夫的武器系统 大部分完好无损,这些武器系统对 北约作战飞机的低空飞行仍是严重威胁。南在同北约签订完撤军协议后,南军方 发表公告说,在北约对甫的78天轰 炸中,甫武装部队共损失坦克13辆,军方及警方人员损失共300多人。北约的持续 空袭并未严重推毁南防空系统的原 因,除了巴尔干地区的阴云笼罩的天气,阻碍了北约空袭外,很重要的是南联盟 长期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对 其军事力量进行隐蔽、分散和伪装。另外南联盟吸取了两次海湾战争中队拉克的 教训,采取了避实就虚、以柔克 刚、以“土”抗“洋”的被美国称之为“低技术”的战术。南联盟的这些战术, 也给我们提供了在军事实力相差悬 殊的情况下,如何对付高技术战争的许多思考。 从伊拉克战场到南联盟战场,美军所有的军事行动都依赖于天基能力。为了对付 南联盟复杂的地形和天气条件,以 及支持新武器装备的使用,北约在这次行动中使用的卫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美 军打击伊拉克时的数量,使其成为 迄今在作战中运用卫星系统最广泛的军事行动。美国和北约动用了过去曾用于对 付华约的几乎所有卫星,直接参与 了北约的空中打击行动,使用的卫星总数超过50颗。甫联盟也成为了北约军用航 天系统的试验场。 关于空间对未来高技术战争日益增大的重要性,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说过:“将来 ,空间力量将与今天的海上力量、 空中力量一样变得同样重要。作为作战媒介,空间的控制与利用将帮助美国在一 个军事作战领域建立并保持优势地 位,而建立这样的优势,对于在危机和冲突中取胜是至关重要的。”军用卫星系 统对于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 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军用卫星系统,在南联盟战场既 有许多成功之处,也暴露出许多不 足。认真总结北约在南联盟战场使用军用卫星系统的经验捌爪无疑对我国军 用卫星系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保障精确打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美国由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星座,在这次北约对南的空袭中实际 上有27颗卫星在运行。在这次空袭 中, GPS对保障美对南实施精确打击起了关键作用。空中平台的导航、武器的发 射瞄准和导航、目标定位等各个作 战环节都依靠GPs系统的支援。根据飞机或武器所用GPS接收器的类型,可以由最 多11颗可见卫星,同时给飞机或武 器提供数据。例如,在这次行动中,首次应用了具有GPS辅助瞄准系统/ GPS辅助 弹药(GATs/GAM)的隐身轰炸 机。从美国蒙大拿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到南斯拉夫,进行往返长途奔袭,生动地 证明了GPS的价直。在行动中,每架 飞机每次携带16枚908 kg的炸弹。每枚炸弹由来自数颗GPS卫星的实时信号精确制 导。 GPs系统在营救被南击落的 F117A的驾驶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驾驶员配备了带有GPs接收机的呼救装置 ,救援飞机可在100~160 km外获到 呼救信号,定位精度为100 m。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弹药占美空军全部投弹量不到9%,而这次空袭南 联盟中精确制导弹药高达98%。 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这次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初始阶段,各种类型的激光制导炸弹 都曾作为主要攻击武器。在海湾战 争中,由于拥有制空权,加上天气晴朗,美军激光制导炸弹的命中精度极高,圆 概率误差接近1m。激光制导炸弹的 致命缺点,是受其半主动激光制导体制和激光器件恃陛的限制,单机突防攻击目 标时,必须用机载激光照射器连续 照射该目标,从而加重了飞行员的负担并限制载机的规避机动,加上激光照射器 的作用距离有限,使载机不具有防 区外、投射后不管、多目标攻击的能力。如果载机没有红夕腋视或雷达设备,则 只能在白天进行目视攻击;即使在 白天,若遇烟雾、云层也不能准确命中目标,从而使它不具有昼/夜、全天候攻 击能力。在这次北约对南联盟的狂 轰滥炸中,激光制导炸弹屡屡落到平民区,甚至飞到保加利亚等邻国。特别是在 开战第3天下一117A隐身攻击机首次 被南联盟击落后,一些飞机因天气恶劣无法投激光制导炸弹,被迫将炸弹投入亚 得里亚海,以保证安全返航着陆, 从而使激光制导炸弹的各种缺点暴露无遗。激光制导炸弹从首次投入越南战场使 用以来,经过三代的改进,到1991 年的海湾战争时到达了其顶峰。而在南联盟战场却使它走到了尽头。它正在被海 湾战争之后开始发展的、用于21世 纪作战飞机的、具有自主式GPs制导控制装置的武器所取代。这类武器主要有:由 GPS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DAM,这次美轰炸机袭击我驻南大使馆用的就是这种炸弹,标准弹重908Kg,正 式代号为GBU-31)、AGM一130对地 攻击导弹和无动力滑翔炸弹朋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等。JDAM配合B-2上 的GPS辅助瞄准、系统,投放误差 减少了一半)B一1、B-2、B一52轰炸机和F-16、FA一18多用途战斗机都携带了这 种弹药。美军还使用依赖于GPs制导 的巡航导弹,如AGM一86C型常规空射巡航导弹(CAnCM)和BGMi109C/D型战斧式 陆地攻击导弹(TLAM),对南的防 空导弹(SAM)链上的防空“节点”和指控中心进行打击。AGM-86C采用一体化的 惯导/GPS复合制导。BlockJACALCM 导弹装有抗干扰GPS组件与天线和改进的导航软件。1993年投入使用的Block-3TL AM采用多种制导方式,全程用惯性 制导,飞行中段用地形匹配制导和GPS制导,飞行未段用数字式景像匹配未制导。 但数字式景像匹配制导受季节、地 形和天气的影响较大。南斯拉夫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导弹容易丢失目标,导致 空袭初期打击南军事目标的命中率 只有20%。在以后的空袭中,TLAM未段也改成采用GPS制导。 在这次北约的行动中,位于意大利阿维亚诺的联合航空作战中心(CAocC)的美国 空 军航天指挥办公室,每天用Omega计算程序,计算GPs星座中的卫星与特定目标的 相对位 置,以提供最优的导航数据。每次计算所需的基准数据每天通过保密的1nternet 协议路径网络(SiprNet)从美国空 军切里夫(Schriever)基地传到CAocC。这个网络传输的数据中包括所有GPs星座 中的卫星的精确轨道数据。Omega 计算程序根据它们和空袭目标的位 置与时间,给出攻击路线。 美国当前运行的GPs卫星,大部分是正型卫星的第一代:和:A型。1997年发射了 第二代2 R型的第一颗卫星。它备存 注能更稳定的枷原子钟和星问链路,可以发送和接收其它GPS卫星的导航数据。2 002年将发射功率更大的2F型。这次 行动后。美国将继续抓紧实施GPS现代化计划。美国将研究在局部战争的战区内, 只能由美军和盟军使用GPS,而敌 方却无法使用,在战区外仍可民用的方法。 在这次行动中,反映出北约的欧洲成员国的武器水平要比美国低得多,特别是在 GPs 制导武器方面,差距更大。今后,欧洲必将加快它规划的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 统(GNSS2)的建设。 另一方面,美国的许多军事专家也曾多次指出,未来美军的武器完全依赖于GPS也 是有危险的。且不说GPs卫星会受 到对方反卫星武器的攻击,就是对于电子干扰,GPS码也是脆弱的。因此,美军会 加强GPS的抗电子干扰的研究。为 此,美军已提出了30dB的反 干扰措施,包括发展军用接收机的特制天线、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和改进GPS的空间 信号等,同时还正在武器方面,根 据惯性制导能抗电子干扰的特点,大力发展深度耦合的嵌入式GPS/惯导系统。
二 卫星侦察系统在目标侦察和毁伤效果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北约这次空袭中,美国的卫星侦察系统对南军事与政治目标,进行了前所未有 的高强度、反复和最小时间间隔的 覆盖。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卫星可对特定目标至少每天提供60~80幅图 像。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对覆盖森 林的起伏地形上的目标,进行打击前的目标侦察和打击后的轰炸效果评估;和在 海湾战争、波黑战场一样、在南联 盟战场,美国使用的成像侦察卫星主要是两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分辨率0. 3~=m)和3颗“高级KH11”光学 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0.1m)。它们是美国为抵御华约而耗费数十亿美元而建造 的,“长曲棍球”雷达卫星的重量 为15 t,轨道高度为680 km,其轨道倾角分别为68度和57度。它们除每日飞过南 联盟目标区域两次发送雷达图像 外,还可对该地区东西阶侧的两个地面条带,获取斜距雷达图像。它们能在夜间 和各种气候条件下,进行侦察和轰 炸毁伤效果评估。它们具有确认南装甲部队或机动式SA一6地空导弹系统能力,即 使这些目标隐蔽在森林中。“高级 KH11”光学成像侦察卫星能在天晴时,提供更加准确的高分辨率可见光和红外图 像。尽管它们不能穿透森林,但其 红外能力能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夜间成像。这三颗卫星的轨道为280 kmX1 0 00 km,轨道倾角为97”。每颗卫星 每日飞过目标区域上方两次,并能在经过该地区东西侧时提供斜距图像。另据报 道,美国还有其它较小的国家侦察 办公室的成像卫星也参加了这次行动。法国的具有1~5m分辨率的Heliosl侦察卫 星,在空袭的毁伤效果评沽中,也 发挥了作用,它有助于沟通北约的欧洲国家成员和美国之间在作战情报方面的联 系。美国及其盟国吸取了海湾战争 的教训,将进行实时目标指示和实时战场损伤指示效果评沾,特别是对机动的地 对空导弹部队和其它能迅速移动的 目标,作为最优先的任务。实时目标指示能力是指从卫星或侦察飞机上将获得的 敌人的装备和部队图像,直接传送 到战斗机座舱或其它武器系统的能力。如从1995年起,美国欧洲司令部每年投资 5000万美元,对E-8联合监视目标攻 击雷达系统(Joint STARS)进行改进,使其具备直接通过卫星的上行链路,将目 标地图传给战机座舱的能力。其在 信息分发能力或缩短从确定目标到发射弹药的时间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如北约 仅用一枚战斧式导弹摧毁了南基地 的“米格29”飞机,即是其快速传递情报能力的一个例证。但北约的实时目标指 示能力仍然不足, 1996年11月,美 国空军进行了一项证明“实时信息到座舱”计划可行性的“打击2”(Strike 2) 演示,整个传递情报的过程需要半 小时。因此,实战中还不能及时为“射手”提供各种监视和侦察手段获取的情报 ,从目标诏拐(到弹药投放,最短 需要3~4个小时。主要原因首先是海湾战争后,侦察卫星改进不大。其次,目前 参战的两架E8飞机还处于试验阶 段,还不能确定性能改进状况。为了弥补侦察卫星能力的不足,北约布署了从卫 星到无人机的多层次侦察体系结 构,进行情报侦察。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电子侦察系统主要有英国皇家空军的“ 猎人”及美军的ER-3和RCI35“铆 钉”联合电子监视飞机,用于监视南斯拉夫的电子信号。在成像系统方面,北约 广泛使用英国皇家空军的“堪培 拉”pR9远程照相侦察机、“凤凰”战术侦察机和美国空军的U。2、E8飞机、“捕 食者”中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和 “猎人”低空侦察机。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现有的成像侦察卫星,都是从冷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它们研制 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搜集高分辨 率战略情报,而不是为了直接支持战术行动。从海湾战争的应用情况看,它们就 有许多不足。通过这次行动,进一 步暴露了它们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和诱饵,对移动目标提供的情报也不大可靠 。可见光和红外成像侦察卫星不能 透过云层和森林观察。 (2)现在使用的成像侦察卫星,由于运行轨道的限制,只能定时飞越目标区(印 度在核试验时曾成功地避开了美国 的侦察卫星,这次南联盟也利用卫星的重访问隔而进行机动),扫描宽度窄,难 以满足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大范围战 区应用的要求。 (3)现有的几颗成像侦察卫星对敏感地区的重访周期太长,不能提供实时情报。 (4)现在的成像侦察卫星,每颗重量均在15吨以上,星箭都比较复杂,价格昂贵 ,难于应急发射。 (5)数据传输、图像分析和信息融合能力,虽有改进但仍嫌不足。 在上述的这些缺点中,有些问题在海湾战争中就已经暴露出来,海湾战争后,美 国国家侦察办公室曾组织专家进行 过仔细的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在这次行动后,美军将会进一步落实这些 方案,并加强卫星在复杂战场环境 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下面是作者预测的美国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趋势。 (1)大力发展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超多谱段遥感器 雷达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微波成像侦察手段,它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不受天气 、日照等条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还可以穿透植被或地表。因此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侦察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揭露伪装的能力, 弥补了可见光成像侦察的不足,代表了成像侦察卫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今后 ,美国将大力加强天基雷达的开 发,力图将JOINTSTARS的对地监测E3C预警机(AwACs)的空中预警能力移向太空 。超多谱段遥感器 具有精细的光谱分辨能力,能从获取的遥感数据中直接分析目标的物质成分,从 而有效地 分辨目标。1997年8月,美国空军与轨道科学公司签订了作战合同,轨道科学公司 将在轨道观测(OrbVlew一3)高分 辨率商业遥感卫星上,增添超多谱段成像能力,以向空军提供超多谱段图像。该 卫星的超多谱段遥感器将以数百个 谱段和5~8m的分辨率对地面成像,能给出被成像物体表面常规光学仪器所探测不 到的细节。美国军事官员认为,这 种遥感器将能探测到诸如坦克之类的战术目标,即使将其隐蔽在树冠或伪装网下 面,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2)将进一步展宽卫星扫描宽度 现在成像侦察卫星虽然能够获得很高的地面分辨率,但星下点扫描宽度一般都比 较窄,满足不了战区作战所需的大 范围战场成像的要求。如美国的“高级kH11”侦察卫星,分辨率达0.1m,但扫描 幅宽只有6~10 km,战场指挥员抱 怨它是“用麦管看战场”据报道,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8X ”的大型新卫星,这种卫星将携带 由现有:“长曲棍球”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和“高级KH11”卫星的光学遥感器组 成的双重有效载荷,=卫星的扫描 宽度将是现有卫星的8倍。扫描带的展宽也将有效地缩短卫星的重访周期。 (3)重点发展小卫星星座,以满足战区对侦察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与现有卫星相比,新一代小卫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其能力也 比较强。新一代卫星变得既小又便 宜,意味着国家侦察办公室将能发射更多的卫星,卫星的应急发射能力也将得到 提高。目前,成像侦察卫星一般都 是单星应用,或少数几颗卫星配合应用,侦察的时效性比较差,满足不了现代高 技术战争对侦察情报故实时性要 求。组建小卫星星座实施全球或近似全球覆盖,将使卫星侦察系统具有实时或近 实时的成像侦察能力。最近,美国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了一个称为“监视、目标指引和侦察卫星”( Siarlite)的小卫星战术侦察星座 系统方案。该计划又称“未来成象体系”(F1A)。该系统由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 24颗或更多颗小卫星组成星座,应 用了合成孔径雷达和地面活动目标指示器(sAN/GMTI),具有近实时处理和快速 分发数据能力。该系统具有多种工 作方式,用聚束工作方式时,分辨率达0.3m,用宽条带工作方式时,分辨率达2 .7m。该星座由24颗卫星组网时, 重访周期为15分钟,若扩大到37颗,则重访时间可缩短为8分钟,较好地解决了侦 察时效性问题。 DAIEtPA将在21世 纪初发射2颗技术演示卫星。 (4)利用具有侦察能力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 长期以来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一直控制在美国、前苏联/俄罗斯等国家的军事部门 手里,禁止商业应用。冷战结束 后,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市场不断扩大。为了商业利益,近几年俄、美先后把早期 成像侦察卫星图像解密并在市场上 销售。1994年,美国政府发布了第23号总统决策令,允许美国私营公司研制供商 业用的1m分辨率卫星。目前正在发 展此类卫星的主要有美国太空成像公司、地球观测公司、轨道科学公司等,它们 大都计划在2000年前后发射高分辨 率商业遥感卫星。但总统决策令中还指出,一旦图像的传播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 时,美国政府拥有随时中断图像销 售的权利。无疑,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也将很好也利用这些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 星。 (5)进一步加强数据传输、图像分析和信息融合能力,以及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为此,目前美国正在开发新一代 的信息融合系统。 (6 )研制能应急发射的航天运载器和缩短卫星发射入轨后的调试时间
三 统一领导,加强天地空战场信息网的一体化
为了加强天地空战场信息网的一体化,加快选择成像目标以及向攻击规划人员和 实施人员传送图像的速度,美国三 军、国家侦察办公室(Nm)、国家图像测绘局(NIMA)、中央情报局(CIA)及国 家安全局(NsA)加强合作,统一 工作程序,并由此建立起一种新的战术情报管理体制。作为这种新机制的具体表 现,国家侦察办公室新设了作战支 援办公室(OsO),以管理时间性极强的打击前后的数据。作战支援办公室由美国 空军、海军、陆军、中央情报局、 国家安全局的人员组成,作战支援办公室与国家图像测绘局合作,为战场部队提 供信息。具体由在美国主要攻击计 划部门及海军舰船上的国家侦察办公室联络官负责协调图像的分发。在这次行动 中,新成立不久的国家图像测绘局 (这次北约轰炸我国驻南大使馆的替罪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由前国防部 图像局(DMA)、中央情报局、中央 图像办公室(ciO)和国家图像解释中心(NPiC)的图像分析能力重组而成的。另 一项改进措施是由国家侦察办公 室、空军及国家图像测绘局联合开发了…快速目标指示系统”,它可与空中打击 同步进行毁伤效果评估。该系统包 括部署在意大利阿维亚诺及其它攻击发动地点的国家侦察办公室的新型数据接收 机。 为确保军事行动的有效性,美军空军航天司令部已将以前可公开的军用卫星轨道 数据全部加密。美军空军航天司令 部认为,公开的卫星轨道数据可能使南斯拉夫或同情南的国家,通过确定诸如国 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卫星这样 的涉及打击和情报支援的卫星的飞行时间,进而掌握北约战术行动的时间安排。 另据一位卫星数据判读专家介绍, 除了对军用卫星轨道数据全部加密以外,目前美国空军还隐瞒了DMsP、GPs卫星的 一些重要数据。 北约国家参战飞机多达30多种型号,战勤保障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北约在这 次行 动中,以信息保障带动其他战勤保障,重视争夺制信息权和以信息优势增强作战 效能。信 息保障手段主要依靠上述天地空的战场信息网。为确保部队通信联系,许多军事 通信卫星、数据中继卫星都参与了 北约陆、海、空的协同作战。它们包括北约4(NATO一4)通信卫星、英国的天网 (Skynet)卫星、法国电信星的希 拉库斯(Te1esat Syracuse)系统和美军的舰队通信卫星(F1eetsatcom)、国防 卫星通信系统(DSCs)一的卫星、 “全球广播系统”(mB)计划的特高频UFO卫星等。夭地空一体化战场信息网的目 的是提供全球一体化的信息传输能 力,为美军在南联盟战场提供实时可靠的01支援。例如,美F117A战斗机被击落不 到:分钟,北约指挥中心和美军都 迅速得到了这一情况的通报,并及时派出救援直升机在7小时内救走了飞行员。依 靠信息保障实现了有机的协同作 战。没有发生误伤现象。这和海湾战争时形成了鲜明对照。空中预警机对北约掌 握制空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月29 日,南联盟的2架“米格一29”刚刚升空就被美预警机发现,并迅速以远程空空导 弹将其击落。 在这次行动后,美军将加快发展新一代抗干扰的先进极高频系统(Advanced EHF Sys一tem)通信卫星。除此之外, 将进行军方如何利用民用系统如“铱”系统的研究,并加紧队防信息系统网(Ds IN)的建设。使用民用系统时必须 解决防干扰和防窃听问题。该网络将把各军种许多独立的通信子系统综合成一个 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可传输来自 全球各地区的战场信息,并向各地区的美军和盟军提供战场态势。在这基础上进 一步建设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 输,信息处理与融合、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系统组成的功能齐全的天地空一体 化战场信息网。
四 复杂的战场环境对军用卫星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联盟的地形大多为山区、峡谷、森林,给北约选择和攻击目标带来了很大困难 。特 别是南联盟上空的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了空袭行动。由于该地区多云、空中能见 度极差,许多情况下能见度低于 8km,使空袭效果大大下降。美机飞行员为提高攻击精度,不得不下降高度和降低 飞行速度,从而增大了被击落的可 能性。这也是F117A被南军击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F117A不能携带火力圈夕跋 射的巡航导弹,只能装载激光制导 炸弹,因此它在攻击目标时首先要降低高度,向目标发射激光束后才能投放炸弹 。如果当地气象条件恶劣,或地面 烟雾较浓时,为提高激光束制导效果,飞机还要进一步降低高度。F-117A在云层 下飞行时,在云层的衬托下,很容 易辨认它的黑色外形。这次F117A的被发现,很可能是由塞尔维亚沿途的目视和光 学观察哨和其他雷达捕获到目标 后,将信息迅速汇集,由贝尔格莱德附近的一个导弹部队,发射了装有60千克烈 性炸药的萨姆七地对空导弹,正巧 这架F117A飞进了这枚导弹7m范围内杀伤区时,弹头被引爆,从而被击落(另一种 说法是被高炮击中)。应该说,美 机载电子系统,在复杂天气下的作战能力仍严重不足,在多云等气象条件下依靠 机载电子系统进行自动攻击的能力 还有限。如前所述,在南联盟这种阴雨和多雾的天气下,卫星和高空侦察机的作 用。也都受很大影响。所以北约不 得不紧急调用低空无人侦察机,协助目标侦察和战场评估。由于东欧地区气象与 地形条件复杂,这使得气象卫星无 论是对制定空中打击规划还是对侦察卫星的特定目标图像采集都至关重要。为此 ,美国及欧洲的气象卫星为空中打 击及侦察图像采集提供了气象图像。其中在800 km轨道上有4颗美国空军的DMSP卫 星,其提供的气象图像分辨率为 300 m。除DMsP外,还有美国的1颗“国家海洋与大气管埋局”(NOAA)的极轨道 气象卫星NOAA-10、 NoAA12、 NOAAI4, NOAAI5。它们都能对目标地区成像。其中, NOAA-12、NOAAI5卫星、 断在同一基本i9tn的相对两点上, 这样,他(ritt顶飞过相同区域的时间间隔仅为:小时, 可以提供短期内的详细气象变化。该地区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还有两颗欧洲 气象卫星 ,也提供重要天气预报。位于0经度的7号气象卫星承担主要预报任务,位于西经 9度的6号气象卫星,则从不同视角 提供该地区的天气预报。在这次行动后,美军将加强卫星在复杂战场环境条件下 的适应性研究和气象卫星的研制。 五 结束语 (1)北约在南联盟的所作所为,充分说明了美国企图使用武力建立由美国一家说 了算的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野心。 面对霸权主义的挑衅,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既要。对霸权主义保持高 度警惕,又要发愤图强,不断增强 我们的综合国力,尽快使我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2)北约与南联盟的对抗,说明了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征是体系与体 系的对抗和争夺信息优势。军用卫 星系统在支持能起“杀手锏”作用的高技术武器和天地空一体化的战场信息网方 面,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 认真总结北约在南联盟战场使用军用卫星系统的经验教训,在做好地空一体化的 战场信息网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 一步对我国卫星的发展做好统筹规划。卫星和其它武器系统相比,一个显著特点 是许多卫星可以军民两用。为了能 在国力可承受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发展我国的军用卫星系统,我国必须走军民结 合和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 (s)北约与南联盟的对抗,说明了任何一种先进武器都有它的优点,也都有它的 致命弱点。F一117A隐身攻击机如 此,激光制导炸弹如此,军用卫星也是如此。在南联盟战场上,也暴露出美国军 用卫星系统在能力方面的诸多不 足。同时,由于目前卫星还没有轨道机动能力,较易受到攻击。实际上,卫星的 易损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由 于南联盟还没有反卫星能力,所以它的生存能力尚未受到考验。美国航天司令部 在其2020年设想中指出:“美国军 方必须从保卫我们对空间的依赖转向保卫易损性。因此,保护我们应用空间的自 由,并具有不让敌人应用空间的能 力,在将来将增加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任何一种先进武器在实战中,都可找 到攻击它的方法和进一步改进其性 能的方法,并由此提出更先进的武器概念。俄军方专家也认为:“在我国受到威 胁的情况下,摧毁美国的制导系统 比制造出同类系统要省钱得多。”在这方面,重复使用的的空间作战飞行器与空 间机动飞行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概念。它们在机动侦察、反卫星、反导弹和核威蹑方面的潜在作用,已引起美、 俄 等军事大国的广泛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