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1999-11-19 12:31:51), 站内信件
|
小资料:E-2C和未来预警机的发展方向 作者: 涉水 于99-11-19 上午 06:41:25在大作中提到: E-2C鹰眼
Northrop Grumman公司设计制造的全天候E-2C机载预警指挥和控制飞机自1973年以来 一直在美国海军服役。埃及、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和台湾也使用E-2C,法国于1998年 买了两架。 E-2C带有明显的直径24英尺的旋转天线罩,和12000多磅重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它可以 监测600万立方英哩的空域以及15万平方英里的海面以便发现飞机、导弹、舰船和固定 目标。例如,在纽约市上空,E-2C可以在拥挤的波士顿到华盛顿空间走廊内跟踪所有的 飞机。 作为一部价格适中,经过考验的机载防御系统,鹰眼可以消除不单从轰炸机和飞机来的 突然袭击,还可以消除来自低空飞机,导弹和舰船的突然袭击。 E-2C的首要任务是警戒。在超过25000英尺的工作高度上,鹰眼克服了由地球曲率和山 地对地面雷达和舰载雷达的视线限制。使用Lockheed Martin AN/APS-145雷达系统后 ,第二组鹰眼可以在300英里以外的距离上自动探测,识别和跟踪目标,并且它的无源 探测系统还可以在雷达作用范围外偷偷地探测和区别目标。E-2C的能力也在攻击的控制 、缉毒和救援任务中证明是有效的。第二组AN/APS-145雷达系统能够提供全自动的地面 上的目标定位和跟踪。它还有一部改善了的IFF系统。并且雷达和IFF作用距离增加了 40%,信号处理能力得到了扩展;它还有一部新的大目标容量的彩色显示。改进了的保密 抗干扰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的JTIDS,同时还有一部全球定位系统来进行高精度的导航。 这一部远作用距离、高分辨的雷达,它通过配备的计算机和敌我识别以及无源探测系统 一起工作,不但能给出工作环境的图象,而且还能提供实时的信息给防空中心。在那里 人们作出指挥的决策,E-2C还通过高速度的数据链来控制友机以进行精确的拦截。这部 系统可以同时保持大约2000个航迹,跟踪的数据包括在计算机文件中的所有雷达IFF和 无源目标的航向、速度、高度以及识别信息。 因为E-2C还要在下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服役,因此不断的改进和升级使飞机保持了生命力。Northrep Grumman公司在1994年重新启动了在佛罗里达州Augustine的鹰眼的生产 线。因为海军订购了预期要买的36架E-2C当中的4架。下一代的E-2C及鹰眼2000已经在 1998年4月开始飞行试验中,并有了很大的进展。 鹰眼2000计划将在鹰眼的检测、处理、识别、通信和导航的能力各方面进行改进。关键 的进展是任务计算机的升级,计算机中有一组先进的控制指示工作站(MCU),MCU(任务 计算机的升级)是一部更小、更轻、功能更强的任务计算机,它允许雷达有更多的能力, 例如,协作式的交战中心(CEC)的升级。CEC将使鹰眼可以作为舰队的信息交换中心。它 可以把不同的信息源,例如卫星和航载雷达来的信号融合和分配。1997年初,任务计算 机升级的试验飞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并被送到Patuxent River(Md)海军飞行试验中心 进行试验。在1997年7月宣布进行慢速的新任务计算机开始的生产。 第二组E-2C的机组人员包括两位驾驶员、一位雷达操作员、一位空中控制操作员和一位 战斗情报中心操作员。这三位系统操作员在所有的工作方式下独立工作。这些工作方式 是传感器的利用,战术情景的监视和控制,以及把战术情报传送给关键的战斗群的参加者。 鹰眼由两台涡轮螺旋浆发动机驱动,它即省油又可以短距离起飞。目前生产的飞机装备 的是T56-A-427发动机。它们能提供更长的执行任务时间,更远的飞行距离和更高的飞 行高度。在目前的结构状态下,E-2C可以巡航站岗4个多小时并且离开基地200多英里。 坚固的,40年代中期以来可靠的鹰眼是Northrop Grunnan公司建造的最新的第五代电 子战飞机。在那时,一架TBF-3复仇者飞机用第一代机载搜索雷达进行改装,然后在 1950年中期是E-1B。在1964年海军接受了第一架专门为空中预警机设计的飞机,E-2A 鹰眼。到1967年共买了59架,它们在越南战争中都是从USS Kitty Hawk和USS Ranger 战舰上起飞的。E-2A用一台新的可编程的,高速数字计算机改进成了E-2B。1968年开 始了E-2C的计划。 1971年E-2C的原型机进行了第一次飞行。两年以后,对海军交付了11架工作的飞机。 从那以后,对海军交付了140多架,对同盟军交付了30多架。
未来预警机的发展方向
在高技术军事装备迅猛发展的今天,作战的区域早已从地面扩展到海上和空中。高速飞 行的战斗机可以在3分钟内跨越超过100千米的距离,把战区的范围扩大到方圆数百千米 。能够提前发现敌人,哪怕是提前几十秒,对作战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号称" 千里眼,顺风耳"的预警机应运而生了。
一、什么是预警机
预警机是装有远距搜索雷达、数据处理、敌我识别以及通信导航、指挥控制、电子对抗 等完善的电子设备,用于搜索、监视和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的作战支援飞机。现代预警 机不仅能及早地发现和监视从各个空域入侵的300~600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而且还能 引导和指挥已方战斗机拦截,所以又称预警指挥机。
预警机实际上是把预警雷达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设备搬到9000~10000米的高空,不但可 以克服地面预警雷达的盲区,而且可以有效地扩大整个空间的预警范围。预警机一般都 是利用续航能力强、载重量大的亚音速或高亚音速大型或小型运输机改装而成。
二、预警机的分类
按预警机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战略预警机和战术预警机,或大型预警机和中、小型预警 机。战术预警机:在局部战争中探测空中特别是超低空入侵目标,指挥引导乙方空中和 防空力量。它的续航力较弱,控制功能较小,造价和使用费用较低,如E-2C。
战略预警机:除具有战术预警机的功能外,还可担负国土战略防御任务,具有高级空中 指挥和控制功能,续航能力强,系统复杂,造价和使用费用高,如E-3A、A-50。
按载体可分为:预警飞机、预警直升机、预警无人机、预警飞艇,预警气球等。目前在 世界各国使用的预警机大部分是第一类。
三、预警机的功能
以外表上看,预警机的最大特点是都装有巨大的雷达天线罩,最典型的是美国的E-3A "望楼",在机背上驮着一个大圆盘。尽管天线罩使飞机的外型变化较大,但经过气动 化设计后,基本上能保持飞机原有的飞行性能。
仅有强大的雷达还不能构成预警机,组成完整的预警机需要有以下各分系统:
1.雷达探测分系统
通常采用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在地面和海面的严重杂波环境中探测和跟 踪高空或低空、高速或低速目标,能够对数百个目标进行处理和显示。
2.敌我识别分系统
预警机在复杂战区作战时,首先要识别敌我。敌我识别系统主要由询问机和应答机组成。 问询天线通常综合在雷达天线上,在雷达探测的同时对目标进行询问,目标的回波被送 入数据处理系统,天线扫描一次可以询问200个装有应答机的目标。经过综合处理的信号 最后输入到显控台,使机上操作员和指挥员对战区敌我力量的分布一目了然。
3.电子侦察和通信侦察分系统
可以对各种雷达和通信信号进行探测、识别、定位和跟踪,是雷达探测系统主要的情报支 援手段。
4.导航分系统
预警机导航设备需给出精确的飞机位置、恣态和速度参数,这些参数被输入计算机数据处 理分系统,从而给雷达分系统提供精确的基准位置,使各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能够准确地 转换到大地参考系上去。
5.数据处理分系统
它使预警机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显示上百个目标。该系统的心脏是一部处理速度达到 每秒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次的计算机。
6.通信分系统
通信分系统分为机内通信和外部通信两部分。机内通信系统为操作员和机组建立话音通信 ;外部通信系统由数部短波和超短波电台组成,可将获得的大量信息传递给空中友机、 海上舰船或地面指挥所。信息的传递可以是知音或数字模式。
7.显示和控制分系统
显示台用操作员要求的格式显示战区综合信息,供指挥员和操作员对战场进行控制指挥, 发出指令,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编辑。显控台分为搜索、引导拦截、指挥、电子侦察等多 种功能。
四、预警机的装备情况
由于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实战中的出色表现,尽管十分昂贵,各国政府 还是不惜重金发展本国的空中预警力量,目前大约300余架预警机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 上飞行。
美国是世界上研制和装备空中预警机型号最多的国家,共装备约168架空中预警机,其中 包括24架E-3B、10架E-3C、130架E-2C。
E-3预警机(有A,B,C,D,E等多种型号),载机选用波音707-320B飞机,巡航高度9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11.5小时,具有搜索和监视陆地、水面和空中目标能力,方位覆盖360°, 中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350千米,可探测、跟踪600个目标,同时可引导已方100架飞机对 来袭目标进行拦截。
E-3就像一部巨大的会飞行的计算机。它的软件设计十分巧妙,最大特点是能与战斗机连 线,使战斗机借助自身的"自动驾驶"仪,进入最佳攻击空域,在战斗机不使用自身雷达 情况下,由E-3雷达指挥引导飞机对敌机进行攻击。
E-2C是目前装备数量最多的预警机,载机属专用机型,巡航高度8千米,最大续航时间为 5.5小时。采用L波段雷达,具有对空、对海、对地3种工作方式,方位覆盖360°,中高空 目标探测距离480千米,低空目标探测距离270千米,可在复杂背景中同时跟踪300批目标 ,引导已方数十架飞机实施拦截。
前苏联防空军装备图-120"苔癣"预警机共12架,伊尔-76"中坚"预警机(又称A-50)约 25架。
英国曾为研制预警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曾研制并装备了"塘鹅"和"手铐"两种预警机 ,都已退出现役。大型的"猎迷"预警机的研制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几经波折的"猎迷" 预警机的最终还是被放弃了,仓促而就的"海王"预警直升机为应付英阿马岛海战,迅 速装备英海军,但是英军寻求解决空中预警力量问题的办法,最终还是向美国购买了7架 E-3D预警机。
法国也曾制定了若干预警机研制方案,如"大西洋者"和"C-160协同"预警机,但至今 未装备部队。1987年,法国也向美国订购了4架E-3D预警机。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十余架E-2C空中预警机。这种预警机的编号为E-767,它是在波音 767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也像E-3一样,在背上背着一个圆盘状的雷达天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目前以色列正在研制全新概念的"环"预警机,雷达采用 有源相控阵技术,领先开始了第三代预警机的研制。该机以波音707为载机,整个工程 现已接近尾声,预计很快将交付用户。
沙特阿拉伯于1987年向美国购买并装备了5架E-3A预警机。
埃及拥有5架E-3C预警机。
此外,新加坡、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都已订购E-2C或P-3反潜机。
世界各国与地区预警机装备情况
国家 飞机型号 数量(架)
美国(海军)(空军) E-3A 34
E-2C 130
P-3AEW 2
EC-130 2
俄罗斯 图-126"苔癣" 12
A-50 25
英国 "海王"预警直升机 8
"沙克而顿"AEW.MK2 6
E-3D 7
日本 E-2C 13
E-767 2
埃及 E-2C 5
以色列 E-2C 4
新加坡 E-2C 4
沙特阿拉伯 E-3A 5
北约组织 E-3A 18
法国 E-3D 4
瑞典 "梅特罗"Ⅲ 1
加拿大 P-3AEW 4
印度 "海王"预警直升机 5
澳大利亚 P-3 AEW 2
西班牙 SH-3H"海王"AEW 3
伊拉克 伊尔-76"阿德纳-1" 4
南非 波音707 2
智利 波音707-320B 1
中国台湾 E-2T 4
五、预警机在战争中的作用
预警机进入战争领域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它问世以后在几次战争中却写了辉煌战果。
1982年6月9日,14点14分,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以色列突然发起了对叙利亚的攻击。 以色列首先派出E-2C"鹰眼"预警机飞临黎巴嫩西海岸9千米上空。严密监视叙利亚的导弹 发射场和空军基地动态。当叙机一起飞就立即被E-2C发现,并将机型和各种参数不断地传 给以色列的攻击机。那天,以色列共出动了96架战斗机,在贝卡谷地上空仅用6分钟便全 部摧毁了叙利亚的19个导弹营。在激烈的空战中,以色列飞机竟击落了81架叙利亚迎战的 飞机。战后军事家纷纷发表了评论,认为以色列取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E-2C预警机 作为空中监视指挥中心。以机掌握了主动权,使叙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招致重大损失。
海湾战争中,伊军在空战中被击落的飞机有40余架,而多国部队由于在空战有预警机指挥 ,未损失一架。1991年3月21日,15架伊拉克飞机中大部分是米洛-29,与多国部队飞机 交战,结果是5:0。1月24日,沙特4架F-15执行任务,预警机发现3架伊拉克幻影F-1飞 机正沿着沙特海岸低空飞行,准备截击多国部队舰队,在预警机指挥下,一架沙特F-15向 伊机发起进攻,只几秒钟就击落两架,另一架匆匆发射一枚"飞鱼"导弹逃离,未击中 目标。相反,战争中由于没有预警机协同而造成惨重损失的事例并不鲜见,最典型的是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
英国皇家海军特混舰队崭新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被布置在舰队前沿执行警戒任务。 1982年5年4日阿根廷空军的一架超军旗式歼击轰炸机挂着两枚法国制造的AM-39"飞鱼" 空对舰导弹,利用英海军的舰载雷达低空盲区和海浪杂波,悄悄地以50米超低空直奔 谢菲尔德号而来。在相距48千米处,猛然跃到几百米,对英舰突然连续发射两枚导弹, 随之降低高度调头,返航。当时谢菲尔德号的雷达操作员在该机跃起时发现了该机,但 只有几秒钟便在荧光屏上消失了,更没有发现它所发射的擦海面浪峰飞速而来的 "飞鱼"导弹。该舰装备的"海标枪"舰对空系统需要20秒反应时间,实际上当时采取 任何防御措施都来不及了。舰长萨姆·索尔特目瞪口呆,只喊了一声"隐蔽"!"飞鱼" 就一头钻进右舷中部,大祸临头了。在这次战争中英国特混舰队共损失了17艘军舰。 5月底,英国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认为如果有一种简单的预警机,多少能弥补 英军作战预警时间的不足,最后决定采用"海王"直升机与水面搜索雷达相结合的 预警机方案。英国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首架飞机的改装,但因马岛战争 6月14日停火,"海王"预警直升机未能在实战中使用,但它从此在英国皇家海军 服役至今。
六、预警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60年代初第一代预警机装备使用以来,由于不断改进和完善,预警机至今已发展到 第三代。目前的预警机不仅能及早截获和监视低空入侵的目标,而且还可引导和指挥 已方战斗机进行拦截和攻击,从而成为空中预警指挥中心。今后,随着战争环境的变 化,对预警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出现了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1.大中型预警机以改进攻型为主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作战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俄罗斯新式战斗机的雷达截面积 仅有2~3米,而巡航导弹的雷达截面积更小,因此现代战争需要探测能力更强的预警机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由于冷战已经结束,许多国家正在大幅度削减国防预算,砍掉 许多防务项目,再加上现役预警机功能较强,有改进的余地,因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 间内估计世界范围内不会再发展新的大型预警机,大中型预警机以改进攻型为主。如美 国空军拟使E-3至少服役到2020年,美国海军拟使E-2C至少服役至2025年。
2.发展中小型预警机是必然趋势
现代战争中特别是海湾战争表明,预警机在空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海湾战 争后,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研制、采购预警机的热潮。由于大型预警机价格太高; 许多中小国家国土不太辽阔,海岸线、国境线不太长,使用大型预警机是大材小用,再 加上大型预警机技术过于复杂,掌握与使用都很因难,因此大多数中小国家对大型预警 机望而却步。而中小型预警机具有价格低廉、性能适中的优点,能满足多数国家的需要 ,再加上使用维护较为方便,无需大量维护保障人员,对机场要求不高,因而研制中小 型预警机将成为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3.采用数据融和与相控阵雷达等先进技术
预计到21世纪,预警机将安装先进的相控阵预警雷达、并利用战术数据链传来的机外传 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探测隐身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目标 。预警机还将装备功能很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和大量数据库,能更好地识别目标和剔 除干扰信号。下面介绍相控阵雷达与数据融合技术。
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是预警雷达的发展方向。有源相控阵由大量T/R模块组成,依靠波速 成形器将相 位指令馈送给每个模块,实现波束成形并指向所需的方向。
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的优点是:重量轻;具有固有的余度,一些模块损坏只使其性能稍 有降低,而不会完全失效;波束扫描速度快而且灵活,增加了功能灵活性;通过先进的 处理算法可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相控阵具有使进入天线的干扰信号为零及将全波束 中间隔很近的目标分开的能力。
今后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可能采用高效的砷化镓单片T/R模块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将双 波段或多波段阵列安装在静止的顶部天线罩、机身、机翼和尾翼上。除以色列、瑞典外 ,美国也在研究相控阵雷达技术。
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预警机的敌我识别和隐身目标探测能力。目前,预警机上的 主要传感器仍是雷达,为了提高识别能力,增大探测距离以及在雷达关机时仍能跟踪目 标,机上还装有敌我识别系统、电子支援措施系统和接收机外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链。要 充分利用各传感器的数据,需将它们综合位置和速度信息比单一传感器的好。为进行数 据融合,需采用具有很强功能的计算机和开发新的算法。估计,数据融合技术将在本世 纪末或下世纪初应用到预警机上。
从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一些空战可以看出,预警机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空海军指挥空 战的重要机种,预计未来预警机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