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oke()
整理人: only(2000-07-25 22:42:39), 站内信件
|
电子战、计算机战和心理战是现代信息战中的三种重要形式。
(1) 电子战
电子战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作战方式, 尤其是1991年海湾战争以后,电子战技 术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电子战的发展方向已经越来越明确,电子战的应用范畴也在逐渐扩展 。机载、舰载和地面的电子对抗与反对抗技术及设备已经逐步成熟并开始大量装 备部队;电子战技术正在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电子战的作战领域已经扩展成熟 并开始大量装备部队;电子战的作战领域已经扩展到空间范围,新的探测侦察技 术如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使得卫星侦察、高空侦察及无人机在战略战术侦察 工作中的份量日益加大;在新的战争环境下,反辐射武器以及新型的电子战武器 如计算机病毒入侵、定向能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以及有源隐身 技术使电子战的进攻能力大大加强。
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星载和机载的信息侦察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手段。 能够全天候工作的、具有高分辨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收集与信息侦察领域甚至已经应用于战斗机上。为U-2R间谍飞 机研制的ASARS-2先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JSTARS联合战术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以及 为战斗机研制的APG-76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沙漠风暴” 行动中美军收集到的大部分目标数据都是由ASARS-2收集的,它能够从80英里或更 远距离以外对宽20英里的地域实现雷达地图测绘,并能在全天候条件下对预备部 队进行识别;JSTARS系统能够在近乎全天候条件下昼夜向战术空中和地面指挥人 员提供接近实时的大范围的警戒及详细目标数据,包括运动目标和固定目标,当 该系统工作于雷达参考覆盖模式下时,在飞机的一次飞行航线上可以对100万平方 公里的区域内的地形进行测绘。这些强有力的信息侦察系统在现在及未来的信息 战争中的应用潜力已经受到了各国军界的密切注意。
(2) 计算机战
计算机在近十几年内的飞速发展和它为整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 的。直至今日,计算机已经从一种信息处理、信息传递的工具和手段发展为信息 战中的一种重要的、可直接向敌方攻击的武器。
计算机在信息战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发挥作用,一种是情报刺探,一种是病毒 攻击。与其他的情报手段和进攻武器相比,计算机入侵的特点是:更具有隐蔽性 、突然性,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且成本不高。在某些情况下,一台入网的 计算机和一名机智的操作员就可以完成情报刺探或病毒攻击,取得千军万马也未 必能取得的惊人战果。
有人称计算机战是一种黑色的艺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多次领略了这种黑色 艺术对他们计算机网络的入侵。1988年12月2日,INTERNET
网被康奈尔大学的一位学生设计的一种病毒程序感染,设计这一程序的出发点仅 仅是对计算机的安全进行检测,并不是对INTERNET网进行破坏;1995年9月20日, 路透社报道,1995年7月一位不知名的“黑客”闯入了法国土伦海军造船厂的一个 计算机系统,偷取了数百法国和盟国舰只的声信号特征数据。到目前为止,
令发达国家恐慌的不只是已经发生的有意或无意的计算机入侵事件,更多的 是由这些事件所联想到的计算机网络的易受攻击性和未来可能遭受的更严重的入 侵和攻击。
在信息战中计算机既是攻击敌人的武器,也是战争中双方攻击的重要目标。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各种不经过网络入侵的攻击方法:
1) 预先给敌方的武器系统、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软件植入相应的芯片,
这些芯片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根据专门的信息及其他方法而发挥作用,使计算 机失灵,并使出现的故障好象是自然产生的。
2)
通过谍报或通信线路及其他方法输入计算机病毒,以破坏敌方数据库中的信 息和作战系统的软件。
3) 进入敌方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电路,并向其输入假信息。 4)
用大功率微波辐射、电磁脉冲及其他途径毁坏敌方的计算机并消除其信息。 5)
使用生物武器,如特殊的微生物,破坏计算机电路,并使其材料绝缘。
这些方法从理论上讲都是可行的,并且有报道说明有的方法实际上已经实施 过了。据法国报纸报道,汤姆逊-CSF公司卖给伊拉克的所有雷达和其他军事装备 中都有“暗置程序”,这些程序根据约定的信息可破坏装备。这些方法将导致许 多信息战的专用武器,如计算机病毒武器、微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和生物武器 等,其中前三种有人称是未来信息战武器中的三大支柱,由此可见计算机战在信 息战中所占的分量。
(3) 心理战
心理战在信息战和指挥控制战中占有重要位置。实施心理战有助于以有限的 兵力、最小的伤亡和物质消耗达到预想的军事政治目标。危机时期实施心理战, 一方面可痪散和降低敌军和当地居民的精神心理稳定性,使敌方在战斗行动开始 之前就丧失抵抗意志;另一方面,增强了己方进攻的突然性,从而大大提高部队 行动的效果。
美军将心理战按等级分为战略心理战、战役心理战和战术心理战。
实施战略心理战是为了达到长远的目标即为实施战斗行动创造有利的心理态 势,并具有全球性。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战略心理战都是由国家一级的政府机 关实施的。例如,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是1983年10月开始实施的, 而其心理战计划早在1979年秋就已付诸实施了。参加实施心理战的机构包括美国 政府机关、国务院、美国新闻署统一领导下的大众新闻媒介和中央情报局。该计 划包括一整套政治和经济措施,从心理宣传上对格林纳达居民施加影响,以引起 居民对毕晓普政府政策的不满,使其难以对国家进行预计的改革。在政治上,美 国竭力使格林纳达与加勒比海地区周围的国家完全隔绝,对居民,尤其是知识分 子的精神心理状态产生巨大影响;在经济上,泛美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 勒比发展银行和国际改造与发展银行拒绝向格林纳达提供财政援助,恶化经济形 势,激发民众对毕晓普政府政策的不满,加速权力斗争各方的分裂。在这场长达 4年之久的心理战争中,美国人不遗余力,采取了谋杀、谣言、煽动、军事演习等 种种手段,为后来采取的军事行动打下了精神、法律和政治基础。
战役心理战是为了支援战局或大型战役,为军队行动创造最有利的形势。战 役心理战是由军队心理战部队在准备战役时及在实施战役过程中实施的。以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为例,鉴于美国及其西欧盟国是第一次在阿拉伯和穆斯林地区进行 大规模作战,因此,多国部队在进行战役心理战时,集中主要力量建立当地居民 与多国部队军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并在空袭伊始,就把心理战措施作为空袭战役 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40天的空袭战役摧毁伊军飞机的10%、装甲坦克的18%、 火炮的20%,并使伊军的士气下降了40~60%。
战术心理战是战术作战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削弱或动摇敌军作战 人员进行抵抗的决心,防止当地居民采取对立行动。在上述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 例子中,美军在入侵格林纳达的最初阶段,战术心理战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第82 空降师部队和分队占领格林纳达岛的作战,使防空一方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以 及对居民施加心理影响,使其不参与武装斗争。
心理战的“武器”是多种多样,包括各种现代化技术器材、各种电台、各种 播音设备、电视中心和转播站、出版物的印刷厂、各种传播工具等等,在心理战 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各种可以想象得出的实用的方法,利用当时当地所有可能的宣 传、鼓动甚至欺骗工具。三个级别的心理战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十分明显,其目 的也常常大体一致。
-- mmm...
[email protected] OICQ:7959881 ICQ:7560025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86.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