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oke()
整理人: only(2000-06-22 14:19:23), 站内信件
|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网络管理人员发现,一段时
间内,北约某站点每天都收 到2000封发自贝尔格莱
德某台计算机的反战电子邮件的网上“轰炸”,使北
约负 责电脑网络的官员大伤脑筋,惊呼“这是北约
有史以来所遭到的非武力所能解决 的最大难题”。
这就是网络攻击的威力。
网络攻击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手段,其实质就是
指利用敌方信息系统自身存 在安全漏洞和其电子设
备的易损性,通过使用网络命令和专用软件进入敌方
网络 系统或使用强电磁脉冲武器摧毁其硬件设施的
攻击。目的是通过网络攻击形成网 络优势,进而夺
取制网络权。网络带给战争两样东西,一是“集
成”;二是“拓 展”。而在这二者当中,网络的集
成作用对战争的影响更是革命性的。它带来的 最大
优点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系统越大,
集成度越高,各个重要 部件就越小,功能就越
强”。试图通过摧毁敌人一个节点来达到“牵一发而
动全 身”的目的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己方攻击的速
度快于敌方修复的速度,那么敌方 网络运行的速度
将越来越慢,控制网络的能力就越来越弱,最终将丧
失制网络权 。
在网络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同时,战
场互联网已成为国际互联网 在军事上的缩影。它利
用国际互联网技术把上至高级指挥员、下至单兵以及
各种 武器系统的所有军事计算机联结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中一旦 有一个网络节点
被攻破,利用其互联性,就可迅速扩大、蔓延到整个
网络,对敌 方网络系统造成灾难性影响。于是,现
代战争的攻击手段由“破圈”发展到“破 网”,网
络攻击成为信息战中的一把利剑。
实施破网攻击的前提是破解敌“安全阀门”并发
现敌方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 漏洞,然后采取相应的
方法实施攻击。
污染性攻击是其常用的“破网术”,它是针对信
息的“质”而采取的一种攻 击手段。信息污染的程
序是:信息截流———信息变质———信息输出,目
的是 破坏敌系统程序或使敌获得变质的信息,其主
要手段有病毒污染、信息欺骗等。 在科索沃战争
中,世界各地的黑客向北约网站投送了“爸爸”、
“疯牛”、“幸 福”等病毒,攻击北约的信息系
统。1999年4月4日,“爸爸”和“疯牛”病毒使 盟
军通信系统陷入瘫痪。
阻塞性攻击是“破网术”的另一个重要手段。这
是一种向敌信息系统发送大 量无用数据包和电子邮
件或输送破坏性程序,使其阻塞、过载而崩溃的攻击
手段 。实施阻塞性攻击的主要手段有:运用PING命
令向敌信息系统发送E—MALL炸弹、 输入蠕虫程序、
“梅莉莎”病毒等。科索沃战争中,英国广播公司网
站就曾收到 超过7000封来自世界各地的E—MALL炸
弹,其中80%反对北约空袭;美海军陆战队 所有作
战单元的E—MALL也曾被“梅莉莎”病毒阻塞,造成
美“尼米兹”号航母计 算机系统瘫痪3小时。难以防
范的E—MALL炸弹攻击迫使北约采取了把SPARC—20服
务器升级为ULTRA—SPARC系统、以欧洲T—1线路代替
256KBAS的访问通信线路、开 发能阻止恶意电子邮件
的过滤器、关闭超文本传输协议等应急对抗措施,这
表明 阻塞性攻击直接影响了北约的空袭行动。
另一种“破网术”就是肢解性攻击,它是着眼信
息流程中载体与能量两个关 键要素对其进行肢解、
分割,以瓦解敌信息系统结构,降低其工作效率的一
种攻 击手段。实施肢解性攻击的主要手段有:节点
破坏法。即着眼敌信息网络的拓朴 结构,破坏其关
键网络节点,如防空系统的预警雷达,通信系统的枢
纽等,把敌 信息网络撕裂成互不关联的“碎块”,
使其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在近期几场局部 战争中,
美军都是以攻击敌侦察预警系统作为实施高强度电子
和火力攻击的序幕 。能量破坏法,即破坏敌信息网
络的供电设施。如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中 ,
美军把伊拉克发电设施作为12个优先打击目标群的第
二位;科索沃战争中,美 军曾用石墨炸弹破坏南联
盟的电力设施等。
网络攻击,作为一种对未来战争胜负具有重大影
响的全新作战手段,作为具 有战略威慑力的信息战
利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弱守强攻的传统战争法
则,为 劣势一方开辟了以劣胜优的新途径。但同时
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人们在重点 研究发展网络
攻击手段和战法,不断提高网络攻击能力的同时,还
应不断增强信 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形成以攻为
主,攻防兼备的网络战能力。
-- mmm...
[email protected] OICQ:7959881 ICQ:7560025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86.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