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电战&预警装备>>雷达系统>>中国雷达五十年

主题:中国雷达五十年
发信人: haoke()
整理人: only(2000-06-23 21:21:30), 站内信件
摘要:我国的雷达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新型工业。本文概述了我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修配阶段(1949年
~1953年)、以仿制为主的发展阶段(1953年底~60年代初)、以自行设计为主的发
展阶段(60年代初期~70年代中期),发展提高阶段(70年代中期以后)。文章还介
绍了我国雷达装备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雷达,雷达工业,雷达装备

Fifty Years History of Chinese Radar

Yan Dunshan Zhao Yujie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Nanjing 210013)


Abstract  Chinese radar industry is formed and developed after China 
was bui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defence. This paper brie
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radar, it can be main
ly devided into four stages: repair stage (1949~1953),imitation stage
 (1953~initial period of 1960s),self-design stage initial period of 1
960s~middle period of 1970s),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stage (middl
e period of 1970s~today). In additio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of ra
dar equipment in national defenc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descri
bed.
Key words radar,radar industry,radar equipment

1 概述
我国的雷达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
型工业,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五十年的不懈努力,经
历了从小到大,从维修、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开拓创业”的发展道路,在全国相继建成了一百多个雷达
研究机构和生产工厂,研制、生产了多种门类、几百个型号的军用和军民两用雷
达,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生产的雷达装备了我国陆、海、空部队和
国民经济部门,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国土防空、武器配套、发展尖端武器和
国民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前,旧中国电子工业十分落后,雷达工业几乎是空白。抗战胜利后,国
民党政府接收了日军在二次大战期间遗留的100多部雷达(大部分已损坏),194
6年在南京建立了“特种电信器材修理所”。1950年改为雷达研究所,人员只有1
00多人。后又改名为“第一电信技术研究所”,属军委通信部领导。通过扩充和
扩建,成为我国第一支从事雷达工作的队伍。50年代国家在十余所高等院校和一
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开设了雷达专业课程,这些学校成为培养雷达专业人才的摇
篮。60年代,成立了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即军事无线电电子学研究院,领导雷达
和有关电子技术研究,当时已有18个研究所,对雷达研制形成了从元器件到雷达
整机的综合研制力量,雷达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文化大革命”给雷达工业带
来了巨大的灾难,使雷达工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全面下降,与国际雷达先进技术
的差距又拉大了。这个时期盲目地大搞三线建设,除少数工厂外,大部分未能发
挥生产能力,造成了极大浪费。尽管当时工作相当困难,由于以周恩来总理为首
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支持和一批骨干厂、所职工的努力,以及“文革”前的科研
技术储备,雷达工业仍为国防提供了一批装备,基本满足了当时国土防空的需要
,并为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发射及原子弹、氢弹试验提供了成套测控装备。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雷达工业进入新的转折时期,长期以军品为主的雷
达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要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
保军转民方针,走改革开放之路,深化内部改革,实施竞争激励机制,这样极大
地鼓励和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我国的雷达研制水平有了更长足的发展,
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要,而且在出口方面也开拓了较大市场。雷达工业正积
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的新路子。
2 我国雷达技术发展历程
  雷达门类较多,发展历程不尽相同,起步有早有晚,仿制和自行设计互有交
叉。为常规武器配套的雷达一般是仿制与自行设计并举,新体制的雷达、自动化
作战指挥系统、激光红外雷达和导弹、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则是随着雷达技术
的发展在自力更生基础上自行设计研制开发而成的。但从我国雷达技术和产品发
展总体来说,大致经历了修配、仿制、自行设计和发展提高四个阶段。
2.1 修配阶段(1949年~1953年)
  这一阶段以开创基业和修配美、日旧雷达为主要标志。1949年5月,我军接管
了国民党的雷达研究所,标志着我国雷达工业的发展从此揭开了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盘踞在台湾和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部队不断突袭大陆沿海城
市,我防空部队急需雷达。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前方十分需要各种雷达设
备,国家对雷达研究所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利用缴获的雷达器材和美
、日在二次大战中留下的旧雷达进行维修和补缺配套,装备部队使用。这些修复
的雷达绝大多数是警戒雷达,也有炮瞄雷达、用于高炮或探照灯引导的美国早期
单目标跟踪雷达、舰艇上搜索海面活动目标雷达。后期也修理过少量苏式雷达。

2.2 以仿制为主的发展阶段(1953年底~60年代初)
  这一阶段以建立雷达生产基地和仿制苏式雷达产品为主要标志。新中国诞生
后,苏联援助的100多个项目中雷达占了7项,新建了雷达、指挥仪生产厂,后又
与苏联签订了有关协定,开始仿制苏式雷达产品。仿制出了警戒雷达、炮瞄雷达
、舰用雷达、机载雷达、指标仪、制导雷达和末制导雷达等。
  地面防空雷达的仿制和自行设计几乎是同时开始的。1954年仿制成功的中程
警戒雷达是我国第一批装备部队的国产雷达,1956年设计成功我国第一部微波对
海远程警戒雷达。
  仿制的海用雷达有海军警戒雷达、舰艇搜索雷达、搜索攻击雷达、导弹制导
雷达、鱼雷快艇攻击雷达和鱼雷潜艇攻击雷达。
  1960年苏联专家全部撤退,停止援助合同,给仿制工作带来很大损失和困难
。经努力,绝大多数有资料、样机或只有样机的苏式产品都仿制成功。
  这一阶段仿制的雷达大多数相当于苏联50年代初、中期装备水平。仿制的成
功扩展了我国装备部队雷达产品的门类系列,形成了雷达为陆、海、空部队服务
的雏型,通过多部雷达的引进仿制,掌握了雷达试制生产的全过程。
2.3 以自行设计为主的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7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以自力更生研制雷达、新技术大量采用和科研队伍成长壮大为主要
标志。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对我国雷达工业影响较大,形
势迫使我国更加坚定地走自力更生这条路。1960年中央军委提出了“两弹为主,
导弹第一,努力发展电子技术”的方针,为雷达工业明确了主攻方向,围绕着“
两弹一星”等战略武器和为陆、海、空军常规武器装备现代化配套进行了各种雷
达的研究、试制和生产。
  为配合我国导弹靶场的导弹试验和卫星发射任务,开始研制导弹、卫星无线
电测量控制设备。70年代以后,为配合国家向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潜地导
弹潜艇水下发射和发射同步卫星这些任务,开展了相应雷达的研制。这期间研制
成功的单脉冲精密测量雷达填补了我国中等精度外测系统的空白,首次自行研制
的单脉冲精密测量雷达的测角精度达到了0.2密位,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
星“东方红”发射的测控任务。
  在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方面,研制成了大型超远程跟踪雷达,大型相控阵雷达
和超视距试验雷达。与此同时,一批为武器配套的雷达也自行设计研制出来了,
它们有机载火控雷达、导弹制导雷达、轰炸瞄准雷达、多普勒导航雷达、测距雷
达、导航雷达、无线电高度表和轰炸雷达等。
  除军用雷达外,还研制了军民通用的气象雷达、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等。这一
阶段脱离了国外产品的图纸、工艺资料和样机,参阅国外情报资料,自力更生,
自行研制开发新雷达。整机所需原材料、元器件和部件却立足于国内。定型后批
量生产,装备部队使用,并开始向国外出口。
2.4 发展提高阶段(70年代中期以后)
  这一阶段以雷达新技术不断被突破,品种增多,“军民结合”和产品进入国
际市场为主要标志。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国民经济建设
上来的战略决策。进入80年代后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进一步趋向缓和。因此,在
这种情况下雷达研究所和企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和多试制、少生产的指导方针,使雷达新产品和雷达新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这期间我国又研制成功多种新型国土防空雷达,它们有机械扫描和相控阵体制
的三座标雷达。
  
在机载雷达方面研制成功了具有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的脉冲多普勒机载火控
雷达及机载多功能轰炸雷达,并开展了机载预警雷达的研制。
另外,为舰船研制成功了舰载相控阵三座标雷达和舰艇综合火控雷达系统。为兵
器配套研制成功了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等等。在其它方面还研制成功一批新型雷达
,如敌我识别雷达天气雷达,近程远程交通管制雷达、着陆雷达、成像雷达等等

  这一阶段研制的雷达的共同特点是在技术上实现了高起步,雷达本身融合了
单脉冲跟踪体制技术,脉冲压缩体制技术,多普勒体制技术,
相控阵体制技术和成像体制技术等于一体,
实现了雷达设计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固态化。因此,雷达具备了作用距离
远、抗干扰性能好、分辨率高、高可靠的性能。
2.5 21世纪前20年雷达技术发展趋势
  这阶段的目标是赶上和缩小与世界雷达技术的差距。1991年的海湾战争既反
映了雷达在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作战管理效能评估等方面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
用,同时也反映了雷达受到隐身技术、反辐射导弹、电子干扰、低空飞行器等方
面的威胁,未来战争又将是一场多层次、全方位、大纵深、主体覆盖集陆、海、
空、天、电为一体的高技术对抗,因此对雷达就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①加速发展正在研究的雷达三超技术(超低副瓣、超宽带、超高分辨)和“
四抗”技术(抗干扰、抗反雷达导弹、抗隐身、抗低空入侵),现在在研的超宽
带和超低角跟踪技术已用于工程。
  ②雷达波段向两端扩展,即从米波延长到短波,从微米波扩展到毫米波、红
外、可见光波段。
  ③雷达设计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使雷达能进行自适应处理控制,雷达内部
以及与其它电子设备能进行数字数据传送。
  ④发展低截获概率雷达,实行分布式雷达新体制和雷达升空升天技术的研究

3 我国雷达装备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功不可没
  50年来,我国已研制、生产了几百个型号几万部各种陆、海、空军用和军民
两用雷达,初步建立了国土防空雷达情报网、航天测量控制网、对海雷达情报网
、防空高炮及地空导弹电子系统、雷达敌我识别系统以及气象雷达探测网等。为
导弹、卫星等尖端武器和飞机、舰艇、坦克等常规武器配套研制了各种雷达。同
时,军用技术转为民用为能源、交通、水利、气象、纺织、医疗等传统产业提供
了大批先进的电子设备,为市场提供了大批电子产品。跟踪国外雷达先进技术的
发展,突破了一个个关键技术,研制出新型雷达以满足国防和民用的需要。现还
对雷达的“三超”、“四抗”技术积极开展研究,有的已取得明显成果。80年代
以后,已有数十种雷达出口,显示了我国雷达技术和雷达工业已接近了世界先进
行列。
  国土防空雷达网基本覆盖全国中高空领空,装备了远程警戒雷达、中程警戒
雷达、测高雷达、引导雷达和三座标雷达等,担负对空警戒和引导的双重任务。
50年来,我雷达兵部队为保卫祖国领空,保障我军战斗部队击落击伤敌机,保障
空军飞行训练及其他任务的顺利完成,立下了卓著功勋。抗美援朝中所用的雷达
保证了向我军提供空情情报。在抗美援越战斗中,远程警戒雷达性能优越,及时
掌握了美机情况,立下了战功。相控阵远程预警雷达,多次完成了对外空目标观
察任务,1979年7月成功地预报了美国“天空实验室”的坠落时间和地点,较之实
际坠落时间仅差4分钟。1983年初又预报了苏联核动力卫星残骸坠落的时间和地点

  航天无线电测控网已初具规模。我国目前已基本建成了覆盖面广,遍及全国
几十个台站以及远洋测量船的庞大而复杂的测控网,参加了导弹、卫星试验和应
用发射,成功地跨越了战略导弹跟踪测量、卫星返回测控、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定
点测控三个台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4月24日,单脉冲精
密测量雷达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的测控任务,准确及时地
预报了卫星入轨参数和运行轨迹。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
发射了远程试验火箭,沿航区所有地面和船载测控系统,以及装在弹上和弹头上
的7种应答机、信标机和安全指令接收机,全部正常工作,激光和红外系统均获得
了再入段的数据,圆满完成了任务。1984、1986、1988年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三颗
同步通信卫星,圆满地完成了对运载火箭和卫星的测控任务。我国每年都有多次
卫星等的发射,都有测控系统在执行任务。
  对祖国数千公里的海岸及海岛各观通站、岸炮和导弹阵地配备了各种海岸警
戒雷达、岸防侦察校射雷达和岸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地面跟踪雷达,初步建成了对
海雷达网,用于搜索、跟踪空海目标,控制岸炮和导弹等武器射击。
  我人民海军现已拥有各种先进的舰艇,这些舰艇上都已装备各种型号雷达设
备,无论是战术功能、技术水平和使用质量,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988年3月1
4日,在南沙群岛海域保卫战中,我舰“鹰潭号”在雷达的导引下立下战功。
  在我空军的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各种飞机上装配了与其配套的各种机
载雷达,为我国国防事业和民用航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防空高炮和防空导弹配套的炮瞄雷达、指挥仪和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大量装
备了我军防空部队,在保卫国土安全、打击入侵敌机中屡建功绩。60年代初美制
U—2高空侦察机窜犯大陆领空,被我军装备制导雷达的地空导弹部队首次击落,
前后共击落了6架U—2飞机,使U—2飞机再也不敢入侵。在抗美援越战斗中,装备
有炮瞄雷达和指挥仪的防空部队共击落敌机600多架。
  此外,为陆军部队装备了地面战场侦察雷达、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火炮指挥
仪和探雷器等。其中一些产品在边境反击战中立下了战功。
4 结束语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雷达行业已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参与国民经
济主战场的一支实力雄厚的产业大军,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沿海与内地相
结合、军用与民用结合、专业和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一批产品的性能指标
已跨入先进行列。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高、能打硬仗的技术队伍。更可
喜的是涌现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雷达科技人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跨世
纪科技人才,从而使我国雷达工业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
  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雷达技术与装备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
差距,在某些领域还相当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就要求我们的雷达科研人员牢
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刻苦攻关,发奋努力,研制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雷
达装备,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严敦善 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上海交通大
学毕业,先后从事产品总体工艺研究和所级管理工作。
赵玉洁 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从事电子科技情
报研究与管理工作,担任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情报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作者单位:严敦善 赵玉洁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南京 210013

--
mmm...
[email protected] OICQ:7959881 ICQ:7560025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86.9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