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2000-02-10 16:56:53), 站内信件
|
有关连弩的粗浅论证
作者: 黄钟大吕 于00-2-10 16:34:35在大作中提到: 有关连弩,可能并不一定是诸葛亮发明的,但的确经过诸葛亮的改进。技术的 不断失传与重复发明是中国古代的科技的一大特色。比如指南车,据记载黄帝时 (可能有所夸大)已有,但由于失传,三国时魏国马钧重新发明,而后又失传, 似乎祖冲之还发明过。 连弩也是如此,比如《史记》始皇本纪中就有记载,但是我一直怀疑并不是实指 武器的连弩,而是一种连续射弩的射击方式。后来见一本非正规的历史书中讲到 了诸葛亮改进连弩,但未标明事出何史籍,于是只能辜妄听之。但是在这本书中 画了连弩的外貌,一时间,让我有拨云见日之感。 在aoe2中连弩射击时如同机关枪,一连连续发射,但这与早先我对于连弩的想象 不同。我认为一把大弩,上置数箭,拌一机而数箭齐发。这种方式似乎无法克服 准确性与威力之间的矛盾。故而当lixus说连弩并未真正出现过,我也无法反驳。 但是,在这幅画否定了我原先的想法,连弩并不能一发数箭,而是速发数箭。由 于弩力大、射远、易于瞄准,故对重装兵种有其优势,但是也正由于力大,张开 往往相当费事。弓两手即可开张,弩却经常需要蹶张,腰张,或者特殊工具(如 杠杆,绞盘)。所以对于速度较快的兵种处于劣势,比如骑兵冲锋时,从进入射 程到白刃格斗,弩只有三射的时间。改善射击速度就成了连弩的首要目标。 aoe2中显然夸张了连弩的射击速度,但其他还是相当正确的。我画了一张连弩的 简图(诸位将就看看)。连弩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统的弩,包括弩身,弩 机,弩臂,弦(忽略,未画)与简单的张弦工具(长杆);另一部分是箭仓(我 为了简单把它画成了矩形),它通过部分弩臂(或者位于弦前部的其他东西)与 弩身相连,箭储藏在后部(虚线部分)。射击时长杆扳动,弦上弩机,射出后, 箭仓内因重力再落下一枝。射手再次拉杆上弦,(用于弦细,弩箭成流线型,尾 部又采用“一”字尾翼,故箭的存在不影响上弦),而后射击。 此外弩箭相对于弓箭重而短小,据记载后世为连弩而制作的箭“铁枪”以铁而制 ,身长八寸,魏晋时一尺折合24厘米,八寸长度应不大于20厘米。连弩用箭大抵 也是这个尺寸。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