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1999-05-23 14:14:23), 站内信件
|
发信站: 佛山枫林驿站 (Mon Dec 21 00:55:22 1998), 转信
枪的第二生命--刺刀
[Ak47.jpg (9633 bytes)]
看清楚-这是前苏联 AKM 刺刀 刀面有洞,和刀鞘接合可以剪铁丝网 前言 依一般较普遍为人所接受的说法,现代军用刺刀[Bayonet]的发展应起源於 16世纪末期的欧洲, 在当时西班牙的都灵[During]地区设计出现代刺刀的雏型, 虽然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此款刺刀 的造型比较接近阿拉伯男士的配剑。而英文中的 刺刀一词则是由法文bayonnetts所演变而来, 是由法国南部与西班牙接壤处所传出 来的。而刺刀的军事用途的展 上一位页献良多的人是 1611~1632年的瑞典国王Gustavus Adolphus,他下令当时 全国的武装部队全面配挂刺刀为标准 配备,并出征丹麦、波兰与俄罗斯,虽然最後这 位国王战死於征战途中,但武装部队配挂刺刀 也令全欧国家发现其重要性,并进而改 变了当时的战术, 因为当时的欧洲部队是以火枪步兵与 长枪步兵为作战主力,但当时的火绳燧发枪,每 次射击後,必需花上近两分钟才能完成再装填 的动作,而长枪步兵的战地价值,就有 如竹篱笆对小偷的防御一般的无效,当时的作战经当时 以火枪兵配合长枪兵一面射击 、一面装填,一面以方阵缓慢前进,作战情况相当的壮烈,但到 了短兵相接後,一次 只能射击一发的火 绳枪用途有限,而长达2M的长枪矛头对近距离作战作用 亦有限,而象徵身分与地位的 指挥刀配剑又只有军官才能拥有与使用,更惨的是,当时的欧洲 人对於徒手博击、格 斗、击杀技艺又毫无观念可言,完全是蛮力,以现代文明的角度看来,与 野兽的集体? ?杀差不少了多少,而刺刀的出现,使火枪步兵在最後一轮的齐射後,??然可以以 刺刀 进行近身肉博战 ,长枪兵也可依情况使用长矛或短刀进行贴身战斗,对双方方指挥官而言 ,上刺刀的 口令下达後,接着就是冲锋,因为当时大都是以会战的方式进行作战,而无攻守方 之分 ,刺刀的出现,使士兵们更容易让他的敌人为国效命,也更容在遭受攻击时保卫自身的安 全。但依现代兵器标准而言,当时的刺刀其实应归类於突击刀或战斗匕首,因为当时的刺 刀并 无刺刀座,而火枪的喇叭枪口也不适合加装刺刀座,但依当时的标准而言,这己是 刺刀了。 发展与沿革 第一世界大战开始,机枪、战车与飞机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但有 些基争的基本原则仍 然是存在的,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了人类的恐惧,特别是一种武力的宣 示,一名看管战俘的警卫 ,若只是配备步枪,即使让战俘知道配备了实弹,但由於眼未见 ,是有那麽一些轻视,但若加 上了刺刀,即使是空枪,仍能对人员心理产生相当的威吓作 用,因为人类对於刀械、尖刺等物 体有无可抗的畏惧感,但在此,一般人对刺刀的印象就 是装在枪口的那把刀,虽然这并没有错 ,但实在太笼统了一点,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刺刀的 本体做一个细部的说明。 大体的说来,刺刀可分为刀、剑、刺叁大类,所谓刀,乃指 平刀背,单刃者,通常刀身都会有 开血漕,使刀刃刺入人体组织後,释放血液以减轻刀身 的受压力,而为了使刀具本身的使用发 挥到极致,刀背经常会加开锯齿,刀刃亦开孔配合 刀鞘成为剪线器,早期如第一次大战间单发 步枪所配发的刺刀即属刀款,而近来新近的刺 刀设计亦回归此一概念,如美国M9刺刀,英国 SA80刺刀与俄国的AKM、AK74等刺刀皆走回 刀 的设计理念,而刀刃的走向亦分为顺向刀与逆向刀 ,顺向刀指的是刺刀装上枪枝後刀刃向 下者,除法国的FAMAS步枪外,大部份的西方国家刀款刺 刀皆属顺向刀,而逆向刀自然即指 装上枪枝後刀刃朝向者,俄系AK家族系列皆属逆向刀,虽然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都会影 响到使用的方式,例如国军刺枪术中的砍劈动作就是逆向刀作不到 的,相同的,共军枪刀 术中的挑杀也是顺向刀作不到的,另外,刀刃亦又分为单锋刃与双锋面, 单锋刃者,即刀 体断面为倒直角叁角型,刀体仅单面砥砺,加工较简单,但由於有一面为完整的 平面,刺 入人体的受压亦较大,AK步枪刺刀即有部份属此种,双锋刃者,乃指刀体断面为倒等腰 叁 角型,刀体双面砥砺,加工较复杂,前面所提到的美国M9刺刀,英国SA80刺刀皆为双锋刃 刀, 而在打磨时也需注意两边受力是否均匀,但刺入人体的受压亦较单锋刃刀来得小。 而剑,乃指双刃刀体或一又二分之一刃刀体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到1980年间的西方 世界刺刀皆 为类似的设计,例如美系的M4、M5、M6、M7刺刀,FN系列的FAL、FNC刺刀与北 约多国的刺刀也都 此种概念下的产物,虽然有一说是此种刺刀源自狩猎用手刀,而称其为 猎刀,但笔者个人较倾向 於个人配剑的改良这个说法,在本世纪初期,军官与贵族、绅士 是可以画上等号的时代里,军官 的制服上总是有一把打造精美的随身配剑,彰显其身份, 而作战时亦可用於杀敌或展现军人风范 的自裁用途,例如我国黄埔陆军官校的早期毕业生 於毕业时即配发每人一把军人魂配剑,作为毕 业生军旅生涯最後一段路程的伴侣,其中最 有名的例子是二十九军军长张自忠将军,在身中六弹 後仍是以军人魂配剑展现中国军人风 范自尽身亡,而非死於日本军之手,其军人魂配剑即属双刃 刀体的设计,以中国古代的兵 器谱所云,双锋开刃或刃开双锋,体长叁尺者为长剑,一尺以上, 未足叁尺者为短剑,未 足一尺者,或曰匕首、或曰钢刺。剑型刺刀的优点在於刀身通常较为轻巧 ,为双面皆为刃 ,使用上较为便利,但刀体变化与配合用途有限是其缺点。 刺,顾名思义即指长而细 尖的圆柱或多角锥,早期的枪械有一大部份皆使用转轴於枪口下方反折 收起的圆锥做为刺 刀,拿破仑时代的枪械就大概都是此设计,而中国大陆的SKS卡宾枪、与部份 的56式冲锋枪 仍保留类似的设计,事实上,各国的早期步枪设计上都曾有过类以的概念设计出现 ,以枪 口套者有,以卡防火帽作为刺刀座固定者有,以扣环固定者亦有之,然由於此种设计除杀 敌外,无其他另外可使用功能可言,故渐受人所淡忘,但由於刺通常较长,杀伤力亦极为可 观, 对部份攻击型部队而言,仍是无法割舍之爱,中共特战部队即是一例,刺一般只有圆 锥刺与叁角 锥刺两种,由於刺本身的造型与应力,人体组织的自然压力其实对刺的进出不 致於造成什麽影响 ,但为求更强大的杀伤效应,以叁角锥设计,开辟叁道血漕,使刺在人 体组织的进出更加的快速 。顺畅,方便在最短时间内造成最多与最大的伤害,而由於人体 的结构,任何一个部位被刺对穿 後,仍能对人造成攻击威胁者万中难选其一,因此被刺中 的人几乎立刻就会丧失攻击能力,而目 前大部份仍服役的刺,其长度足以将两个成年男子 对胸刺穿,其杀伤大力可见一斑,而中共亦针 对军刺[中共语]开发出一套特别的刺枪术 ,与国军所习之气、刀、体一致的刺枪刺完全不相干, 中共的军刺刺枪术是全攻击型,从 头到尾找不到任何防御的招术,而且招招皆刺向要害,笔者强 烈建议国军高层应找出反击 此种特别的制式装备及其应变方式,并全面训练国军部队,若然他日 相遇,其後果可虑。 结语 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因为一个没有枪的军人,就如同丧失了生存的条件一般,更 别提作战、 保家卫国了;但一把没有刺刀的枪,也不是一把完整的枪,因为就枪而言,少 了刺刀,那何只失 去一半的生命,我们可以说刺刀,是枪枝的第二生命,来表彰刺刀与枪 休戚与共的关系,事实上 ,除了刺刀之外,许多战斗刀与特种刀在军人而言也是不可或缺 的,但碍於篇幅,笔者将另找机 会与各详谈,刺刀外一章--战斗刀,敬请期待。
--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news.foshan.gd.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