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单兵武器>>枪械>>历史发展>>步枪发展史

主题:步枪发展史
发信人: haoke()
整理人: duanshun(2004-02-08 09:52:35), 站内信件
步枪是步兵的基本武器,其枪管内侧有膛线,故又称线膛枪。英文叫Rifle,原意为
"来福线"或"膛线"故常被称为来福枪。二次大战前的步抢都是非自动步枪。二次
大战后,有半自动步枪。现代步枪大致可分为:军用步枪和民用步枪。前者包括标
准步枪、狙击步枪、短突击步枪等;后者包括猎枪、运动步枪等。 
公元995年,我国宋朝的唐福,使用火药造出火箭、火简、火枪。至1280年,中国
军用火枪传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到l4世纪初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
此枪用火绳点火,故人称火绳枪。因此,追查步枪祖先的历史,还应归功于我国
火药的发明哩! 
16世纪步枪的点火装置渐次改进发展,逐步完善。德国开始制造击发机,后改进
为燧发机,最初的使用时间约在1800年。17世纪初,燧发枪的枪口处加装刺刀,以
备白刃格斗。到17世纪末,德国和法国用的枪枪膛内刻有螺旋沟纹,即现在的膛
线。能弹头射击后发生旋转,以保持它在空中飞行时稳定,从而使步枪的命中精度
大为提高。 
15世纪至l8世纪,与当时技术条件相适应,步枪都是前装式。前装枪使用了300余
年。至19世纪,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切实可行的后装枪。l9世纪初的180
5年,英国人阿加尔(Aggar)发明了铜火帽,内装雷汞,但只供猎抢使用。到了l9
世纪40年代,它才在军用步枪上得到应用。l9世纪军械家们集中解决的是步枪的
射程、精度、射速和装填等问题。因为过去使用的是前装枪,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
装填问题。把球形弹头改成圆柱形,这是一大进步。因为这样一来,装填时变形可
小些,而且重量相同时,圆柱形弹的直径可以小一些,这就为减小口径提供了条
件。 
l9世纪50年代,步枪的口径还在15—18mm 之间,到了60年代,大多数的步枪口径
已经减小到11mm,口径减小得到保证以后,就要解决后装问题并且要使用定装枪弹
,1840年,普鲁士首先使用德莱寨后装枪,即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且用击针发
火。因为这支枪是德国人德莱塞(Dreyse,1787-1867)发明的,故谓德莱塞针刺击发
枪。据史料记载,普奥战争中,此枪大显神威,使普鲁士军队把奥地利军队打得落
荒而逃。 
1884年,法国工程师维耶里(Viele,1854-1934)发明了无烟火药.这样,雷汞铜火
帽、枪尾装填,定装式枪弹和无烟火药使步枪中1世纪后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国军队的装备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步枪的变革
主要有三点其一,进一步减小了口径(8-6.5mm);其二,提高了弹头初速;其三,增加
了弹头的比重,从而加大了射程,提高了精度。从1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出现的步枪种类甚多,主要品种有: 
德国毛瑟1888式、1898式步枪,口径7.9mm,毛瑟1904式步枪,口径6.8mm; 
英国李恩菲N0.MK I,MK III ,No.3MK I,No.4MK I,No.5MK I,等,口径7.7mm; 

美国雷明顿步枪,温彻斯特步枪,斯普林菲尔特M1903式,M1903A1,A3,A4式等7.62m
m口径步枪 
日本村田式单发步枪,有板三十年代式步枪,38式步枪及马枪,44式马枪与97式步
枪口径6.5mm 
俄国7.62mm 纳甘1891式步枪和马枪。苏联革命成功后改进为摩伊逊30式步伦。 

奥地利斯太尔.曼利夏M9O 8mm 步枪及马枪: 
法国8mm陆军步枪,M1907/15,M1916,1917,1918式等步枪; 
意大利10.4mm37式、6.55m卡堪诺式,7.35mm38式步抢· 
瑞士10.4mm89式、7.5mm96式,99式、09式等步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对步抢的自动装填加紧了研究,先后出现了许多新式
步枪,如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式等,至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期,各国出现的自动装填步枪性能更加优良,甚至还出现了自动步枪,如德
国伞兵用的 7.62mmFG42. 
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针对枪型不一、弹种复杂所带来的作战、后勤供应和维修上
的困难,都不约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作为轻兵器的发展方向,
并且于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战后新一代步枪的换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于19
53年底正式采用美T65式7.62X51枪弹为该组织的制式步、机枪弹,即NATO弹。随
后便出现了几种使用此弹的典型自动步枪,如美国的Ml4、比利时的FN FAL、原西
德的G3等. 
与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步枪相比,这几种枪的最突出之处是具备全自动射击能
力,是真正的自动步枪.另外,它们兼有冲锋抢和班用轻机枪的战术职能。这是战
后第一次换装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由于NATO弹在2000m外还有足以杀伤有生目标的存能,因此对步枪弹而言它显得威
力过大。发射NATO弹的步枪相应地都比较笨重,机动性较差。武器/弹药系统重量
大,携弹量受到限制,战斗中难以获得并保持火力优势。再者NATO弹冲量大,便士
兵在连发时很难控制住枪,点射度较差。随着步兵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
其它类型的步兵轻兵器的日益发展,步兵的战斗职能显然在缩小,根本没有必要
再继续使用如此大威力的枪弹。因此,尽管FNL、G3等步枪设计很成功,但NATO弹始
终不能令人满意。 
自从越南战争以后,美国关于步兵的战术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原因在于东南
亚的丛林地形使得NATO弹和M14步枪的弱点充分暴露出来,他们越来越觉得没有必
要使用大威力NATO弹和如此笨重的枪。 
在苏联方面,则由于采用M43式中间型枪弹而解决了NATO弹那样的矛盾。因为该弹
的有效射程较短,枪弹击发时产生的后坐力也就减小,自动射击时易于控制枪,利
于提高精度。使用M43弹的是SKS半自动步枪和Ak47突击步抢。但是,M43弹弹形欠
佳,枪管缠度偏小,枪弹在飞行中或撞击目标时过于稳定,杀伤效果不好。 
早在50年代初期,美国有关部门就进行了提高有效命中和杀伤公算的研究,这种专
题研究被称之为"齐射计划"。基于以往的经验,在对步枪的射程、创伤弹道等问
题作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提出了以下结论性意见: 
l.步枪的作战距离无须超过400m,2、用高初速、小口径的轻弹头代替大威力的7
.62mm弹头,可提高杀伤效果,亦可提高经济性;3采用多枚弹头组成的"齐射"发射
方式,借以构成规则的散布,抵消实战条件下的瞄准误差,提高命中率。 



--
mmm...
[email protected] OICQ:7959881 ICQ:7560025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5.69.20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