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单兵武器>>枪械>>历史发展>>步枪发展如火如荼

主题:步枪发展如火如荼
发信人: poweryellow()
整理人: duanshun(2004-02-08 09:52:35), 站内信件
手枪作为军官和特种部队的随身武器,无论战争如何现代化,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许多结构独特、性能优良的新型手枪纷纷亮相,现选
介4种,以飨读者。

一枝双葩的5.7毫米枪族

比利时FN公司在90年代初成功地推出5.7×28毫米枪弹,继而研制成同口径的冲锋
手枪——P90单兵自卫武器。为了减少弹药口径种类,该公司于1996年又研制出同
口径的手枪,命名为五·七(FiveSeveN)手枪,与P90共同组成了5.7×28毫米枪族


P90单兵自卫武器由机匣、弹匣、枪管和瞄具、枪机和复进簧系统4个部件组成。
全枪总共只有69个零部件,除枪管、枪机和一些弹簧等少量零件由钢制成外,其
机匣、弹匣、击发机构等零部件均由高强度工程塑料制造而成。该枪有以下几个
创新之处:

(1)采用非常规的外形设计。P90的枪托为无托结构,呈直线形。这种结构能将后
坐力直接沿枪管轴线传递到射手肩部,有助于控制武器,减少枪口的跳动。机匣
和击发机构装在枪托里。没有采用传统的小握把,而是在机匣的前端设计了一个
可伸进大拇指的带孔握把,握持时枪托与射手的前臂成一直线。另一只手的拇指
伸到扳机护圈里,整个手握住了扳机护圈的底座。在带孔握把的前面还有一个垂
直的安全挡块,以防止射手将手指伸到枪口处。此外,由于枪身外表无高低不平
或突出棱角,加之枪背带的设计十分合理,使得P90的携行得心应手,不论肩挎、
背挂,还是胸挎均不影响执行任务。

(2)非同寻常的弹匣安装方式。P90的弹匣由透明的聚碳酸脂制成,射手可随时检
查弹匣内的存弹数,为防反光,表面经过闷光处理。弹匣容量为50发。弹匣安装
在枪管轴线之上的机匣顶部,且与枪管轴线平行。采用这种安装方法不会增大武
器的外形尺寸,而是使武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不仅携行方便,且便于卧姿射击。


(3)独特的抛壳机构。由于武器本身是按两面都能操作的要求设计的,故射击完的
空弹壳直接向下抛出。抛壳窗位于弹膛后部、机匣下方中央处,在带孔握把的后
面。因此,抛壳不会影响左右手的使用,灼热的弹壳也不会危及射手的脸部。再
者,弹壳经过抛壳窗的侧壁抛出,这样就减小了弹壳的冲量,射手卧姿射击时也
不成问题。

五·七手枪采用非闭锁枪管和枪机后坐式工作原理。

该手枪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全枪由握把、套筒、枪管及弹簧4部分组成。枪上没
有外露的杠杆和保险装置,只有扳机护圈前端的拆卸滑杆及后端的弹匣卡笋两个
外露零件。由于固定件和活动件数量已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只要扳动拆卸滑杆
就可以迅速分解全枪。它的新颖之处在于:

(1)击发机构为经过重大改进的平移式击针。5.7毫米手枪与常用的单动或联动手
枪不同,在射击过程中,所有的枪弹击发都以同样的阻力和同样的扳机行程发射
出膛。当扣动扳机时,待击击针和击针推杆上的主簧被击发阻铁压向后方。在扳
机行程最后几毫米内,解脱击针向前,撞击底火,完成击发——开膛——抽壳—
—上膛——闭锁——待击循环过程。在完成循环过程后,击针通过回动弹簧恢复
到后方位置。

(2)套筒用两种材料组合制造而成。套筒的主要部分用钢制作,钢制部分的外部附
以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套,拉套筒时手感好。

(3)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弹匣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坚固耐用,且不会变形,容
量20发。握把中除部分由金属制造外,大部分也由复合材料制做,其宽度仅有31
毫米,便于握持。

(4)采用人机工效颇佳的孤形扳机,射手戴手套也能毫不费劲地扣动扳机,扳机扣
力大约在5千克以下。

(5)打破传统设计格局,采用一个新式制动笋。它是该枪的重要部件,可以缓冲后
坐,使弹的后坐能量进一步减校

另外,该枪隐蔽性能好,火力猛,便于携带,特别适于快速射击。

射速可调的9毫米PDW单兵自卫武器

该枪实际上是80年代末期9毫米“布希曼MKI”微型冲锋枪的改进型,由美国人乔
治·埃洛维卡(GeorgeEalovega)和他的英国伙伴皮特·韦斯特(PeterWest)共同设
计、英国布希曼有限公司研制。其主要用途是杀伤150米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供
特种兵、后勤人员和警察使用。它具有结构紧凑、可调射速、平衡性较好等特点


9毫米PDW单兵自卫武器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可连发射击。枪管和机匣用不
锈钢制成,枪管上装有新型散热套筒,枪口处可配用LEI型消声器。折叠式枪托上
设有备用弹匣座,以安装备用弹匣。该枪还可配用装卸方便的可调式两脚架,构
成轻型支援武器。

该枪装有4个保险装置:拇指操纵杆,起手控保险卡笋和快慢机作用;握把保险,
可锁定阻铁,并防止武器走火;弹匣保险,只有将弹匣推入第二止动位置,武器
才能正常装填;枪机闭锁保险,可使枪机在未扣动扳机前保持闭锁状态,因而能
防止武器跌落时发生意外走火。即使在握把保险、手控保险和阻铁都失效时,枪
机闭锁仍可防止武器偶发。

PDW单兵自卫武器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电子技术来降低射速,以提高命中率。这种
方法在武器设计上的确是首创。原设计的射速高达1400发/分,影响了射击精度。
于是设计者利用放置在握把内的射速调节器来调节射速,使之达到450发/分的最
佳值。这种射速调节器的使用寿命可达3万发。射速调节器的电池能量耗尽时,该
枪可能采用半自动射击方式。如果采用较长的枪管,射击精度更佳。

目前,PDW单兵自卫武器以其独到的特点受到特种部队和警察的青睐。

没有击锤的9毫米瓦尔特P99手枪

世界闻名的德国瓦尔特(Walther)公司从1994年开始设计P99手枪,经过两年的努
力,于1996年年底正式生产。

P99手枪是一种闭膛待击、枪管短后坐式半自动武器,采用塑料握把、击针式击发
机构和单/双动扳机机构以及经改进的勃朗宁闭锁系统。它不仅吸收了其他成功使
用塑料套筒座的手枪的经验,而且还具备一系列独到的、有别于现代其他手枪的
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该枪采用了由12号聚合物模压成型的套筒座。与金属套筒座相比,
聚合物套筒座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强度高、弹性好、不变形、重量轻、抗腐耐
磨。套筒座上的扳机护圈较大,适合戴手套射击,套筒座正面呈锯齿形,适合双
手持枪。套筒设计得也很新颖,由整块高强度合金钢铣削而成,呈梯形斜坡,前
部略细些,外部涂一层本公司特有的“特尼氟”(Tenifer)涂层。

第二个特点是有3种可更换的握把后板以满足不同手型的需要。握把后板用柔韧的
、能吸收后坐力的材料做成,更换简单。握把由12号聚合物加玻璃纤维填料制成
,握持角度和基本造型与P38手枪相似,最大厚度达29毫米。

第三个特点是枪管与套筒之间的锁定通过枪管弹膛部分与抛壳口的正面啮合来完
成。射击时,枪管和套筒一起后坐,直到套筒座里的闭锁卡铁与枪管下凸起内的
一个斜槽啮合,枪管向下,离开继续后坐的套筒。在枪管回转过程中,套筒推其
向前、向上与闭锁卡铁相撞,使套筒和枪管再次闭锁。

第四个特点是双/单动机构由扳机组件、扳机杆、单动阻铁、单动阻铁驱动簧以及
两个小弹簧组成。在双动状态时,扣动扳机,使扳机杆推击针体向后移动,压缩
击针簧。临近扳机行程终点时,扳机杆开始向下运动,释放击针,击发枪弹。第
一发弹双动射击后,其他射击都是单动击发。在单动状态时,扳机杆将手指的压
力传递给一个从下面能将击发阻铁卡住或释放的套筒卡铁上。击发阻铁在释放瞬
间向下,从侧面释放击针。只要取下两个零件,就可以在数秒钟内将手枪转换成
双动状态。装上这两个零件便又回到单动状态。

第五个特点是虽然没有常规的人工保险机构,但设有扳机保险机构、被动式击针
体保险机构和待击指示保险机构。由于枪膛内装有有弹指示与击针待击指示机构
,因此,射手只要用射击的那只手从右下方抓住套筒,同时将套筒后拉9.5毫米就
可使击针待击。

第六个特点是备有4.2毫米、4.4毫米、4.8毫米和5.1毫米共4种不同高度的准星,
根据需要安装其中的一种。准星与套筒螺接在一起,安装时拧紧即可。此外,该
手枪也可使用自动发光的夜瞄具。套筒座前部的凹槽里可以安装激光瞄具或战术
闪光灯之类的光电辅助瞄具。

瓦尔特公司目前仅提供9×18毫米口径的P99手枪,据悉不久将有10毫米史密斯-韦
森(S&W)口径的变型枪问世。

上述4种新式手枪除采用机械瞄具和光学瞄具外,均可根据需要安装辅助瞄具,如
激光瞄具、氚光源夜视瞄具。

这不仅增强了士兵的夜间作战能力,而且提高了武器的射击精度。
步枪是步兵的基本武器,在20世纪初甚至是战争中的主要武器。20世纪步枪的发
展,大致经历了非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中间口径自动步枪到小口径自动步枪
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20世纪的步枪与19世纪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口径由11~15mm减小到5~6mm。

枪全长由1200~1300mm缩短到800~1000mm以下;容弹3~5发的弹仓变为20~30发
的弹匣;发射方式由单发射击变为半自动、全自动射击或3发点射,射速提高,火
力密度加大;随着战术地位的变化,有效射程由1200m降至400m以内;并具备一枪
多用功能,既能发射枪榴弹,又能下挂榴弹发射器,等等,不一而足。

1本世纪初步枪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19世纪的下半叶,步枪出现三个明显的发展动向:由于弹道学的发展,1900年
前后普遍采用空气阻力小的流线型尖头锥底弹头,弹道性能显著提高;由于19世
纪六、七十年代发明的新发射药的应用,军用枪弹弹头直径逐渐减小;闭锁机构
得到了改进。到20世纪初,各国普遍装备了弹仓式步枪,同时出现了半自动步枪
甚至全自动步枪。这个时期步枪发展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1无烟火药的采用使枪弹口径减小

步枪设计经过1870~1900年间的大变革以后,到本世纪初,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趋
向统一,普遍地采用了7.92mm左右大威力枪弹。

枪弹口径得以减小,应归功于无烟火药的发明。金属弹壳枪弹虽是一个重大突破
,但由于当时仍然装黑火药,弹壳尺寸不免很大,发射后,枪管内膛和枪机机构
污染严重,因此步枪进一步改进仍然受到不少限制。

无烟火药的发明是枪炮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在较小的容积内装
药,可以产生较大的能量,使弹头获得较高的初速,因此弹头和弹壳的直径均可
相应减校据粗略统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枪弹口径减小约25%。枪弹口径减
小,弹头减轻,初速增大,弹道性能大为提高。

1.2弹仓式步枪的发展如火如荼

这里所说的弹仓式步枪,是指带有弹仓的单发装填步枪,早期也叫连珠枪。19世
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是军用弹仓步枪的开发与装备的高潮时期。较之19世纪的连
珠枪,弹仓式步枪的作战使用性能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德国毛瑟弹仓步枪的
问世,奠定了现代步枪的基矗

不过,在此期间各种型号的弹仓式步枪很难分出高低。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着
眼点,有的强调威力,有的强调机动性,有的强调生产经济性,等等。

当时,英国的恩菲尔弹仓步枪最重,但是发射的都是比较轻的弹药,它的弹道性
能良好,如果把柯达无烟药换成性能更佳的发射药,它的弹道性能还会进一步提
高。但该枪生产成本高,而且使用了10发装、交错排列、可拆卸式弹仓,在当时
有不少专家对此大摇其头。而对俄国装备的7.62mm莫辛一纳甘新型弹仓步枪及美
国装备的新7.62mm斯普林菲尔德弹仓步枪,赞赏者则大有人在。

1.3半自动步枪走上历史舞台

虽然弹仓步枪比起以前的步枪有很大进步,可它还是非自动步枪,射击一次要向
弹膛里装一发子弹,尽管有弹仓,但要用手推弹入膛。自从英籍美国人海勒姆稴
仿砜饲哂?

1884年首先发明了利用火药燃气实现武器自动化以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许
多枪械设计师都在探索和研究利用燃气能量研制半自动步枪,其中包括德国的毛
瑟、美国的勃朗宁、俄国的费德洛夫等等。

半自动步枪是一种可以自动装填枪弹并自动待击但不能自动发射的步枪,在射击
过程中须松开扳机,然后再扣扳机才能发射次发弹。又称自动装填步枪。这样的
步枪可以提高射击精度和单兵火力。

据说第一支半自动步枪是(墨西哥的一位将军)蒙德拉贡设计的。1908年墨西哥军
队正式装备了蒙德拉贡6.5mm半自动步枪。此外,这个时期研制的半自动步枪还有
:德国的毛瑟7.92mm98式和伯格曼式步枪,美国的M1903式、M1917式和M1式伽兰
德步枪,瑞典的6.5mm步枪,法国的M1918式8mm步枪,苏联的西蒙诺夫式等。

另外,为了适应骑兵作点的需要,还出现了一些骑枪。

1.4反坦克步枪昙花一现

反坦克步枪,顾名思义,是专门用于对付装甲目标的枪械,但它也可以有效地对
付800~1000m距离的机枪、火炮、土木工事及永久性火力点。过去曾称战防枪,
其特点是:口径大多在6.5~15mm之间,以大口径居多;枪管及全枪较长,枪管长
可达1200mm甚至2000mm;通常发射穿甲燃烧弹,弹头由硬质合金材料制造,穿甲
厚度不超过35mm;一般配两脚架,枪口装有制退器;发射方式一般为单发。

反坦克步枪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向德军
阵地冲击,使德军蒙受了重大伤亡。德军很快意识到,在手榴弹和火炮之间应当
有一种步兵使用的近程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步枪,于是于1917年底下令研制13
mm反坦克步枪。

毛瑟兵工厂的设计师参照98式步枪将枪口径放大,并加装两脚架,设计成功了世
界上第一支1981年式13mm反坦克步枪。

2本世纪初典型步枪选介

本世纪初的步枪,以下五种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水平。

2.1德国的毛瑟98式步枪

该枪是在1888年式单发步枪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口径7.92mm,枪全长1250mm,
全枪质量4.1kg,表尺射程2000m,初速870m/s。该枪是当时优秀步枪的代表,其
基本原理体现了当时步枪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凸轮待击,枪机前端可容纳
弹壳底部并直接封闭弹膛,弹性拉壳钩,预抽壳,使弹壳与膛壁脱离以免产生贴
膛)

,抛壳挺,手控保险和改进的闭锁凸笋等。毛瑟98式步枪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德国的制式武器,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大量使用的步枪之一。

毛瑟98式步枪除基本型外,还有卡宾枪型,称毛瑟98K,1935年装备德军,并成为
德军二战中的主要步兵武器。毛瑟98K的基本结构同毛瑟98式步枪一样,只是全枪
长由1250mm缩短为1107mm,这样便于骑兵使用,故它又被称为骑枪。

毛瑟98式步枪问世后,立即受到了普遍欢迎,比利时、波兰、西班牙、南斯拉夫
等国竞相仿制,有些国家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产生了多种型号的毛瑟步
枪。

2.2英国的罘恩菲尔德步枪

罘恩菲尔德步枪有多种型号.英军于1888年12月2日开始装备最初的型号。该枪的
枪机上有防尘盖,枪管里刻有梅特福膛线。所谓梅特福膛线,即稍带圆角的浅膛
线,在黑火药时代广泛应用于英造步枪上。膛线深仅0.1mm,导程254mm。机匣右
侧有挡板,将挡板推进时,弹仓关闭,将挡板拉出,就可由弹仓供弹。英国于18
91年8月正式将该枪命名为“李范鞣贫翸KⅠ型弹仓式步枪”。该枪全长1257mm
,枪管长767mm,全枪质量4.31kg,弹仓容量8发,初速564m/s。

1901年,公司又研制了罘恩菲尔德MKⅠ型骑枪,1907年改进为Ⅱ型。

因为其制造复杂,1916年,公司又将其结构简化改进为MKⅢ型。该枪发射0.303英
寸枪弹,全枪长1130mm,全枪质量3.71kg,枪管长635mm,初速738m/s,表尺射程
1830m。

罘恩菲尔德步枪的表尺和英国以前的迥异,方向修正是螺纹式的,射角装定为游
标式,U形缺口代替v形缺口,带护圈的准星由刀刃式取代了大麦粒式。使用全包
木托,并减小了全枪质量和枪管长。

2.3美国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

该枪也是本世纪初世界上的一支优秀步枪。它不仅造型漂亮,而且生产质量和总
体结构也都是一流的,可以与当时的世界名枪毛瑟步枪媲美。实际上,它就是98
式毛瑟步枪的变型枪。

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有一个容弹量为5发的弹仓。

可用一个5发分离式弹夹装弹,也可用手直接往弹仓里装弹。

该枪还有一个形状漂亮的胡桃木枪托,一个造型优美的扳机和一个刻度为2605mm
的梯形表尺。早期的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还配有一把杆式刺刀,后因罗斯福
总统认为那种刺刀竖立时容易损坏,改用了一把常规刺刀。

M1903式步枪的配用弹药首先是斯普林菲尔德公司研制的毛瑟式无凸缘弹。此弹采
用的是220格令(14g)的铜镍合金圆弹头,弹头初速约878m/s。1905年以后开始使
用德国一种质量为10g的尖头弹,初速也是878m/s。直到1906年,美国兵工界才
考虑为M1903式步枪研制一种新弹。新弹是在毛瑟式无凸缘弹的基础上改进的,采
用了质量9.88g的尖弹头,弹头初速823m/s,型号为M1906年式枪弹(或称0.30-
06弹)。该弹的弹壳比原弹壳短,因而也比原弹更接近军用弹。该弹现已成为世
界著名比赛用弹。

2.4日本三十年式步枪及其改进型“三八大盖”

19世纪末叶出现的无烟火药,促进了枪械的小口径化,1897年(日本明治三十年


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厂长友坂成章大佐,研制成功一支6.5mm口径的弹仓式步枪,因
是明治三十年定型出品,遂定型为三十年式,俗称“金钩步枪”。同年被日军采
用为制式武器。该枪曾在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中大量使用。

三十年式步枪采用改进了的毛瑟枪机,保险机在枪机的尾端,呈一钩状,“金钩
步枪”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发射6.5mm友坂圆头弹,弹头初速为762m/s,表尺射
程为2000m,由5发弹仓供弹,膛线右旋6条,枪全长为1270mm(不连刺刀),枪管
长为790mm,全枪质量为3.86kg(不连刺刀)。

三十年式马枪和三十年式步枪结构相同,不同之处是稍短一些,只有971mm。该枪
发射6.5mm友坂圆头弹,初速为743m/s,表尺射程为1500m,由5发弹仓供弹,枪全
长为971mm(不连刺刀),全枪质量为3.495kg(不连刺刀)。

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它是日本步兵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步枪之
一,也是我国缴获的最多的一种步枪。三八步枪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

定型生产,所以定为三八式。于同年装备日军,以取代三十年式步枪。它是三十
年式步枪的改进型,其主要特点是:在枪机上有防尘盖,能随枪机前进和后退,
枪的保险机构在枪机的尾部,可用手掌按而转动,表尺式样为直立框式,其分划
为4-24,枪的射击精度良好,但侵彻力较校

该枪发射6.5mm友坂尖头弹和圆头弹,弹头初速为762m/s,表尺射程为2400m,由
4发弹仓供弹,膛线右旋4条,导程为200mm,枪全长为1280mm(不连刺刀),枪管
长769mm,瞄准基线长为685mm,全枪质量为3.9kg(不连刺刀),该枪配单刃偏锋
刺刀,刀长为500mm,刀的质量为0.5kg。

三八式马(骑)枪亦是明治三十八年制造,该枪与三八式步枪结构相同,所不同
的是枪管缩短,质量减校

2.5美国Ml9l8式7.62mm勃朗宁自动步枪

这是勃朗宁1917年设计的一种自动步枪,以便在一战中应用。国外军事图书中有
的将该枪归为步枪类,也有的归为机枪类,本文权且以前一种归类。

勃朗宁自动步枪有4种型号,除M1918A2仅能连发射击外,其余都能实施单、连发
射击,这在以弹仓式步枪为主的时代,能有这样先进的设计思想,的确不简单。


Ml918式设有两脚架,可单连发,总质量7.27kg,弹匣容量20发,采用简单的筒式
消焰器,枪托底部设有托肩板,理论射速550发/分。

M1918Al式枪托底部有托肩板,导气箍处安装有两脚架,筒式消焰器,单连发,总
质量8.4kg,射速与Ml9l8相同,1937年开始装备。

M1918A2式托肩板较短,滑橇式两脚架(后改为尖锥式),前护木减短,有一水平
防护板(可隔热,保护复进簧导杆和弹匣不致过热),只可连发,有两种理论射
速:快速500~650发/分,慢速(备有减速装置)300~450发/分,二战前夕列
装。朝鲜战争中又大量使用,在此期间生产61000挺。

M1922式产量不大,主要是配发给20世纪20年代的骑兵部队,重枪管备有径向散热
片,枪托部有单杆支架。该枪质量28.73kg,理论射速550发/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253.2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