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duanshun(2004-02-08 09:43:03), 站内信件
|
我个人对六三式的体会。
送交者: 铁流 于 June 13, 1999 02:36:17:
回答: 狼兄,六三式当年曾出口援越援阿…… 由 老行伍 于 June 12, 1999 23:17:33:
各位说的这些关于六三式的资料和专业信息,我都没有接触过, 只能说说我作为一个使用者的体会。 我觉得六三式枪身太长,携带、操枪不如56式半自动和AK-47, 加上枪刺的长度,做较复杂一点的单兵动作时很不灵活。 我感到最别扭的是它那个直直的枪托,射击时操枪很不自然, 武器迷说的带握把的六三改,我没见过,更没用过。 当年听部队军务股的参谋说,这枪连续射击三千发以上,枪管 就会变形。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别的枪如何。 而我用六三式打第一练习的成绩很好,比56式半自动和AK-47 都好,大概就是老行五说的“射击精度高”的作用吧。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六三式那支吓人的枪刺。一次夜间演练, 同班的一位弟兄从隐蔽处打开枪刺猛地起身跃进,天太黑看不见, 正撞到一棵大树上,枪刺深深插进树干连动静都不大,可见其 刚性和锋利程度。事后我们三个人合力才把那枪从树上拔下来, 那枪刺居然没变形! 一想起这件事我脑海中就响起那句歌词: “上起了刺刀叫他心胆寒!”
老铁,我们所见略同,
送交者: 老行伍 于 June 13, 1999 02:59:48:
回答: 我个人对六三式的体会。 由 铁流 于 June 13, 1999 02:36:17:
老铁,我和你看法基本一样。如果说六三式设计思想有毛病,那就是还是刺刀见红的 思维,又要火力,又要见红。这也是军方提出的要求,当时在部队不受欢迎还有一个 原因,就是有人总觉得步兵班要那么多自动火器打起来弹药难以保障,不如半自动。 后来到越南一打才知道,与越军步兵分队的火力结构相比,我们步兵班的火力太单薄 (很有意思的是,越军步兵分队有相当多装备了六三式)。所以后来上老山的部队到 战区的第一件事就是换枪,全换成五六式冲锋枪——也就是AK47。 六三式当年我认为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步冲合一的设计思想过分靠拢步枪,甚至到了 僵化的地步。比如没有小握把,操作自动射击时很不方便。这一点我始终不明白,当 年我军生产苏联DP式转盘机枪时尚知道照顾中国人个头矮小手也小的特点在板机后加 上握把,为什么自己设计时却没这个思路了呢? 后来听说有个省军区修械所作了改进,加上了握把,得到总参军械部首肯,生产了小 批量试装备部队,这可能就是武器迷说的六三改吧! 不过这枪精度确实高,我当军械员时作过对比,普遍高于AK47,这主要是因为这枪瞄 准基线长,导气自动设计比较合理,后座小而散布也小。
同意同意!
送交者: 铁流 于 June 13, 1999 03:22:07:
回答: 老铁,我们所见略同, 由 老行伍 于 June 13, 1999 02:59:48:
关于弹药保障的事,79年底总参还有争论,有人认为两支冲锋枪 加上十支半自动足以构成一个班的基本火力密度,再加强就有 后勤方面的问题了。最后这种观点被否定了,这就是我说的观念 改变进程吧。 63式的导气部分,你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在分解接合时感到比 56式半自动简练。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