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duanshun(2004-02-08 09:52:35), 站内信件
|
本期目录
国外轻武器发展中的若干动向 随着军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新材 料技术、信息技术等在轻武器领域的渗透,轻武器的概念 和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功能得到了扩展。轻武器已从单 纯的杀伤有生目标发展成为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兼备压 制火力点、摧毁轻型装甲车辆及坚固掩体工事等各种目标。 其内涵也从各种枪械扩展到包括各种榴弹/ 榴弹发射器、 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和攻坚武器在内的班组携带、直接瞄准 射击的所有武器。新军事技术革命既对轻武器提出了挑战, 也给轻武器实现跳跃性发展提供了机会。
一、轻武器瞄准系统的进展 80年代,主战坦克及步兵战车开始配备现代化火控系 统,包括激光测距机、带像增强器的昼/ 夜光学瞄准镜、 热成像瞄准镜、弹道计算机、稳定系统、通信和导航系统 以及各种数字化显示器。而今,电子技术、微型化技术等 取得的重大进展,为这些装置应用于轻武器创造了条件。 动能武器系统得以继续服役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武器 可以安装白光和夜视瞄准系统以及一些其它装置,有效地 提高了命中概率。目前,这些目标探测和捕捉系统已经可 以视为真正的单兵武器火控系统。 海湾战争以来,“控制夜晚”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夜视系统必须纳入未来士兵的成套装备中。这种成套装备 还包括白光瞄准镜、激光测距机和弹道计算机。 望远式瞄准镜、像增强管、夜视眼镜等都可以并到夜 间行动装备中,问题是这些不同的装置并不全部兼容。需 要时,可以用像增强夜视瞄准镜替换白光瞄准镜。有些瞄 准镜,如法国SFIM公司的OB 50 或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的“ 凯特”等专用像增强夜视瞄准镜装到武器上时,是经过零 位校正的。此外,射手还必须有时间换用另一种瞄准镜。 传统的有放大倍率的望远式瞄准镜与夜视眼镜也是不 匹配的,其相关孔径不同。同时,夜视眼镜的位置和尺寸 也影响正确瞄准,甚至无法瞄准。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途 径是研制模块式瞄准系统,以白光瞄准镜为基础,夜间作 战时加入没有放大倍率的像增强探测器,因此可通过普通 的白光光轴观察、捕捉和识别目标。 减小瞄准具体积的最新趋势之一,是采用反射准直式 瞄准镜,加装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工作带宽为3~5微米 的像增强器。例如,将环形瞄具的实心玻璃反射准直瞄准 镜加装到Munos 1夜视系统上, 士兵无需暴露自己就能观 察或射击。因为采用模块方案,系统很容易改进,也有可 能用电荷耦合器件(CCD)视频摄像机来取代夜视系统。 热像视频摄像机系统是最新研制的产品之一,与像增 强器一样,它们能够很方便地连接到新一代头盔中。新一 代头盔需要安装数字化显示器,这种显示器一般位于面罩 的上部,可以接收多处数据。此外,国外还在开发一种整 体式瞄准模块,这种模块把红外波段和可见波段成像技术 结合在一起。
二、单兵综合作战系统 发展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客观要求。 以单兵为基本单元,从人-机-环境整体考虑,统筹规划设 计的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是多种先进技术在单兵装备上的综 合体现,使士兵、武器、装具间构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全 面提高了单兵的杀伤力、生存力、机动能力、指挥与控制 能力以及耐久能力。 美国从80年代就开始进行21世纪陆军的规划工作。80 年代后期,又同北约其他一些国家就“现代化士兵计划” 进行了多边讨论。随后美国陆军提出了建立一支精锐的21 世纪部队的计划构想,并制定了旨在发展单兵综合作战系 统的21世纪陆地勇士计划,以满足未来数字化战场的需要。 接着,法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推出 了各自的单兵装备计划。
1.美国陆地勇士计划 美国陆军于1989年开始实施单兵综合防护系统计划, 并于1992年完成其先期技术演示。1993年美国陆军、海军 陆战队和特种作战部队共同制定了一个满足未来先进陆战 要求的21世纪陆地勇士计划,并将第二代士兵综合防护系 统计划列为它的核心。为了节省经费,1996年美国将上述 两项计划合并成21世纪部队陆地勇士计划。 新计划分两个计划实施,即工程制造与发展计划和科 学与技术计划。新系统由综合头盔组件子系统、计算机/ 无线电台子系统、软件子系统、武器子系统、防护服与单 兵装备子系统五部分组成。其中武器子系统包括模块化武 器系统、近战光学系统、AN/PAS-13武器热瞄具、AN/PAQ -4C红外灯、视频摄像机、激光测距机/罗盘六部分组成。 武器热瞄具使士兵无论昼夜都能发现、识别至少550 米远 的目标。影像可以直接在瞄具上观看,也可以通过导轨传 输到头盔显示器上,或都作为单帧影像截取后由无线电台 发送。红外灯供班长和小队长使用,为其下属士兵指示点 目标和面目标。测距机和数字罗盘结合无线电台/ 计算机 /GPS设备供班长为火炮、迫击炮和执行空对地任务的飞机 提供数字化的目标信息。最大作用距离2500米,距离精度 为±50米,方位精度为±15毫弧度。
2.英国未来步兵技术计划 英国于1993年开始实施未来战斗士兵系统计划,现改 为未来步兵技术计划。1996年中期开始的数字化试验将持 续到2000年,同时将进行野外试验。该计划包括武器、信 息、供给、医疗、被服等子系统,武器子系统包括双管步 枪,发射的榴弹可打击直升机、轻型装甲车辆等装甲目标。 带防毒面具的智能头盔上装有陀螺稳定激光指示器、图像 增强器、热成像照相机及与微电脑相连的显示屏。使头盔 能有效地解决信息传递、观测瞄准目标、选择优化射击方 案等难题,预计最终确定的综合系统将在2002年开始研制。 2005年开始部署未来步兵技术系统。
3.其他国家的士兵系统计划 法国于1992年制定了先进战斗士兵系统计划,包括目 标识别和火控子系统、地形情报子系统、指挥与控制子系 统(连排长用)、单兵计算机敏感威胁和条件监控子系统。 俄罗斯几年前开始实施2000年单兵军事装备计划,包 括武器弹药、防弹服、通信设备、野战服和保障设备等。 加拿大将耗资1.87亿加元实施士兵服装计划,该计划 包括有各种服装、防弹护目镜、背包、高级头盔等项目。 澳大利亚1992年开始实施勇士徒步士兵现代化计划, 包括多功能头盔、显示屏、微型通信台及制服。其先进单 兵武器能发射高速穿甲弹和装可编程引信的榴弹。该计划 将于1999~2001年确定设计方案,2002~2010年采购。 目前,21世纪单兵装备共同的发展特点主要是: △实现系统化设计 单兵作战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 灵活,以往各自分离的装备极大削弱了单兵的综合作战能 力。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时,从一开 始就注重各个子系统的匹配问题。 △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单兵配备的数字化装备使士 兵随时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并帮助其判定敌方目标位置; 用显示器显示武器的瞄准状态改进了武器的瞄准方法;21 世纪士兵配备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统既能发射动能弹,又能 发射带可编程引信的空爆弹,使士兵对点面目标具有前所 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 △具有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 单兵计 算机和整体式头盔子系统能够定时、定位与导航,进行信 息采集、处理与记录,捕捉/输出图像,进行数据传递。 △具有在各种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防护能力 整体 式头盔子系统和先进防护子系统能防弹丸、破片、激光、 核生化战剂、红外监视等多种威胁;通信系统可保证士兵 随时向后方申请战斗支援和勤务支援,同时,暴露自己目 标的特征极少。 △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耐久性 21世纪单兵防护装 备如模块式防弹服、防生/化外套、 手套和战靴等重量将 进一步减少,性能将进一步提高;新型防毒面具的饮水功 能,使士兵能够在染毒环境中方便地饮用水或流质食品, 从而补给营养、消除疲劳。
三、美国未来单兵战斗武器系统 8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有人提出用发射榴弹的先进武 器取代发射传统动能弹的武器的思想,但由于当时的光电 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无法满足轻武器小型化的要求,同时三 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对这种想法反应冷淡。直到1991年, 被人们批评为“缺乏预见性”的先进战斗步枪项目停止后, 美军高层人士意识到传统动能弹的局限性,于是把研究开 发步榴合一武器系统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就是美 国正在研制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拟取代现役M4式5.56毫 米卡宾枪、M16式5.56毫米枪族、部分M249式5.56 毫米班 用自动武器和M203式40毫米枪挂式榴弹发射器,成为美国 21世纪部队步兵的核心武器。 这种全新设计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统,既能发射空爆榴 弹,又能发射动能弹,为士兵提供了瞬时选择对付点目标 或面目标的最佳“武器模式”。 武器结构 美国最初由两家公司牵头研制理想单兵 战斗武器系统。经过4年的角逐,最终于1998 年2月选定 由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牵头的小组继续进行研制。该小组 早期设计的OICW采用双管并列的标准突击步枪结构。1996 年10月,根据用户意见,同时也为满足重量要求,该小组 对其原有设计进行了两项重大改进。一是将标准突击步枪 改为无托结构;二是将枪管并列式结构改为上下排列,20 毫米榴弹发射管位于5.56毫米枪管上方。动能武器部分采 用德国最新装备的G36式突击步枪, 弹匣位于扳机前方, 前护木后方。20毫米榴弹弹盒位于扳机和小握把后方。武 器只有一个机械扳机,向上扳动开关时,上面的20毫米发 射管发射,向下扳动时,下面的5.56毫米枪管发射。这样 的设计使射手可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而把5.56毫米步枪部 分拆下,仅作为突击步枪使用。 此外,军方要求在设计OICW时考虑人机性能,即最大 限度地减小武器系统的高度、宽度和重量,以减少步兵的 负荷。同时军方还希望消除步枪的凸出部分,以免武器碰 到地面时给士兵带来危险。目前武器系统重6.35公斤。 火控系统 康特拉夫斯公司为OICW设计了一种先进 火控系统。该系统由激光测距机、弹道计算机和光电瞄准 具组成,采用带非致冷红外瞄准具的电子图像处理器和标 准锂电池。透视光学系统具有传统外形,但性能十分先进。 它具有菜单功能,射手可以在瞄准镜内观看菜单,一旦识 别并捕获目标,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知道目标距离数据, 此数据还同时显示在21世纪陆地勇士的头盔平板显示器目 镜上,射手即可选择榴弹引信的碰炸或空炸功能。为改进 测距,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研制了一种高能窄波束激光, 能使射手精确地获得与目标(甚至移动目标)的距离。 高爆榴弹 OICW的榴弹发射部分具备的作战优势是 攻击掩体或战壕等面目标。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最 初把口径定在20~30毫米范围内。在综合考虑了杀伤力、 重量和小型化引信的成本等因素后,委员会认为20毫米榴 弹是最佳折衷方案,从而保证了士兵的携弹量并大幅度减 轻了OICW的系统重量。尽管口径较小可能会降低杀伤力, 但是,引信的小型化、射击精度极高可弥补这一不足。 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为首的小组在榴弹设计上采用了 电子旋转计数技术,射手确定目标距离后,将数据输入弹 道计算机。计算机计算出榴弹飞到目标所需转的圈数。榴 弹发射后,引信计数榴弹在飞行中所转的圈数,当榴弹旋 转到指定数值时起爆。此外,还有一个供地面碰炸用的弹 头起爆引信,以保证万一空炸失败后起爆。
四、法国21世纪单兵战斗武器 法国正在研制陆军徒步作战装备项目中的技术演示武 器--多武器多弹种系统,目的是以一种单个武器来满足 北约单兵战斗武器的所有特殊要求。 多武器多弹种系统是一种既能发射动能弹又能发射榴 弹的武器系统。榴弹发射管位于动能武器上方,发射器由 3发管式弹匣供弹。动能武器采用5.56毫米步枪,由容弹 20发的弹匣供弹。多武器多弹种系统设有三个独立的扳机 机构,分别位于武器的上方、侧方和前方,因此射手无论 采用哪种射击姿势都能伸手够到扳机。 在经过一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之后,设 计人员认为35毫米是能够产生所需榴弹破片数量和破片分布的最小 口径。榴弹上装有两个起爆器。在榴弹经过膛口时,设定 某一起爆器。当设定位于战斗部底部的起爆器时,榴弹的 爆炸装药将使破片以1650米/秒的速度向前飞散, 而侧向 飞散破片的速度为1450米/秒。 当设定位于战斗部中心的 起爆器时,将着重毁伤位于弹道侧方的目标,向前飞散破 片的速度为1500米/秒,侧向飞散破片速度则为1600米/秒。 内部弹体采用特定的预制破片。榴弹的初速为300米/秒, 弹重0.2公斤,内装0.043公斤炸药。 由于榴弹口径较大,因此射击人员采用了多种方式来 减小后坐力。除利用缓冲器和缓冲系统部分吸收后坐力外, 设计人员还独具匠心地利用随榴弹发射管一起后坐的动能 弹发射系统进一步减小发射榴弹的后坐力。采用这种方式, 射手无需抵肩就能发射35毫米榴弹。 武器配有昼用和夜用瞄准具及激光测距组件,并同安 装在武器上方的显示屏幕连接。可根据射手的需要移动屏 幕的位置,当射手隐藏在拐角处从屏幕上观察场景和可能 出现的目标时,能从隐藏物后面瞄准。屏幕显示的内容还 能被传送到远距离阵地以供侦察或火控使用。计算机和电 池位于枪托内。武器装弹时重7公斤。
五、澳大利亚金属风暴武器 金属风暴武器的基本概念是将多发弹装入一根发射管 构成一种能速射的武器。每个发射管装几发由计算机控制 和发射的弹丸及发射药。发射后,可根据用途抛弃发射管 或再装填。由于没有任何机械部件往复运动,因此可根据 需要设定射速。样机演示射速为600发/分到10000发/分。 金属风暴手枪 手枪上除了必不可少的4根枪管外, 没有枪尾、枪机和机匣,没有运动件,沿枪管有电子节点 以点燃预先装在枪管内多发弹的发射药。枪弹外形与制式 步枪弹相同,但内部结构不同。该手枪集中了新设计的枪 弹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可适应不同口径,枪管 管数不受限制。 金属风暴榴弹发射器 发射器的全重只比相同数量的常规弹药及其容器略重。为 获得班组武器和机载武器在 不同射程上的射弹散布,可有选择地发射榴弹。对单个的 轻武器来说,榴弹发射器能像现在那样安装在武器身管下 方,内装几发弹。因而射手无需再装填就能发射几发弹。 金属风暴近距离武器系统 用于地面车辆和舰船近距离防御时,金属风暴可以解决目前 设计中遇到的许多技 术问题。与目前使用的近距离武器系统不同,金属风暴近 距离武器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因此通过显著减少反应时间 而明显地提高效能。发射机构和火控系统可以合装在一个 小巧的轻型装置内。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