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单兵武器>>枪械>>国产枪械>>大陆步兵军用枪械系统的发展现况

主题:大陆步兵军用枪械系统的发展现况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duanshun(2004-02-08 09:43:03), 站内信件
中国步兵军用枪械系统的发展现况   
 
 
Posted by 轻兵器 , Jun 25,1999,11:13  Post Reply   Forum    
 
 
--------------------------------------------------------------------------------  
 
 
中国步兵军用枪械系统的发展现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轻兵器一向是走苏制路线,从1949年的革命成功之前的杂乱  
无章到「解放」後制式化的企图,走了一段长远的路。在各式武器的选择到与落後  
战术思想之间的挣扎,也象徵中国人因为坚持某一些奇怪的原则,最後导致无可避  
免与时代脱节的尴尬。  
 
 
 
  在使用多年的苏制轻兵器无法符合时代的需要之後,中国也开始尝试发展独立  
的轻兵器系统。传统上,解放军直到1990年代初期,还是无法摆脱毛泽东「人民战  
争」的战术指导原则。这一种原则强调的重点,在於使用数量庞大的兵员去吃掉敌  
人的数量劣势,数量庞大的解放军手持劣势的装备,以「意志力」来赢得战术上的  
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小米加步枪」的战术准则精神,影响解放军轻兵器的研制与  
使用哲学。早期苏制著名的AK-47突击步枪,经过中国的仿制之後却称为56式「冲  
锋枪」。而大部份步兵所使用的步枪却以仿制苏制SKS卡宾枪的56式步枪为主力。  
56式步枪并没有各国下一代突击步枪的共同特徵-手枪式握把,而舍弃握把的原因只  
是为了能够方便遂行「刺枪术」!而缺乏射击模式的切换、缺乏全自动甚至点放的  
功能,无法符合现代化战场的需要。而日後为了56式步枪的缺失而自行设计的63式  
自动步枪,依然保持56式的无握把特色,保持了刺枪术的施行,也失去了现代化的
可能性。在1970年代末的中越战争(中国称:惩越战争)中,倍受解放军的诟病  
,使63式的退役加快速度,解放军反过头来继续使用56式「冲锋枪」。  
 
 
 
  从1990年代之後,由於受到波湾战争的高科技效应所震撼,解放军也开始朝向  
高技术质量但少数量的精兵政策,重视单兵火力的发扬,将单一兵员视为一个系统  
而不是整体战争机器的一小部份。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在於大量使用可以切换射击模  
式的突击步枪,更换步枪与冲锋枪混合使用的战术。虽然中国之後陆陆续续体会到  
了突击步枪的「科技震撼」,也仿效苏联使用小口径(5.45公厘)的AK-74突击步  
枪,  
 
而发展出自己的88式突击步枪,但是仅纯供外销,并没有大量制式化采用。另一种  
81式 突击步枪,还是使用7.62公厘的大口径,但是确是中国第一次参考AK系列的  
设计所自己研发出来的步枪构型,但是由於56式冲锋枪的服役数量过於庞大,81式  
并不能有效的加以替换完成。而如图中81式步枪的折叠枪托构型,在根部的地方加  
上一块看似为了贴腮方便而设的塑胶握柄部份,其实也还是为了刺枪术而设。  
 
夸张的是,这一种枪托在折叠状态时,无法让射手「扣扳机」!这也是为了刺枪术  
而牺牲枪枝战术特性的世界奇观,可看出「小米加步枪」准则影响的深远。  
 
 
 
  解放军现今肯定将大量制式化使用的步枪系统,即为95式步枪及班用机枪,以  
及结构相近的87式狙击枪。从口径论,解放军选择大於北约制式5.56公厘与俄制  
5.45公厘的5.8公厘口径作为制式弹药规格,携弹量可以大幅增加,但是在实战上  
的测试使用结果还是未知数。而使用5.56公厘弹药的款式则称为97式,纯供外销。  
 
 
 
  从结构设计上看,95式采用小牛头犬式设计(bullpup)将枪枝击发机构挪移  
到枪托之中,在不牺牲枪管长度(影响射击精度)的情况之下,大幅缩短全枪长度  
,增加携行效率以及封闭空间的使用便利性。另一方面,在外型上彻底走出俄国  
AK枪系的风格,反而近似法国GIAT工业的FAMAS步枪以及美国民用枪厂的「丛林之王 
(BUSHMASTER)」的设计。但是却以同一设计衍生出班用机枪系统,则又近似  
英国的SA-80枪系(分为L-85A1步枪以及L-86A1班用机枪)的设计哲学。  
 
 
 
  另外,也有一种小牛头犬设计的87式狙击枪,使用5.8公厘弹药。但是,  
5.8公厘子弹的射程过短、弹道不稳、精度不佳,是否适合成为专用的狙击枪子  
弹,值得怀疑。而世界各国的狙击枪使用,莫不朝大口径前进,中国使用一种  
小口径的系统,其战术考量值得研究。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news.foshan.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