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2000-09-07 11:23:27), 站内信件
|
中日紧张关系下的日元贷款纠纷
● 陈士铭
中日两国内部问题,以及国际形势的改变,加剧了双方的竞争局面,造成两国经常 得寻找课题牵制对方。作者认为,这一轮的日元贷款纷争,正好突显出中日双方的和解 意愿不强,长期来说恐不利于东亚地区局势的稳定。
中日两国关系近日可说是多事之秋,日本最近以中国谍船疑驶近日本水域为理由, 宣布展延发放172亿日元(约合2亿7520万新元)的低息贷款给中国,导致本已欠佳的 中日关系更呈紧张局面,同时也显示出这两个主要东亚国家的实力较量正日益加剧。
在过去短短三个月内,中国与日本在不少课题上频频出现磨擦。例如日本就指中国 海军在5月底和7月中驶近日本水域进行谍报活动;中国则谴责日本连同美国阻挠了世界 银行发放给中国资助青藏地区迁徙计划的贷款。
据说日本延迟发放有关日元贷款,除了为抗议中国海军行动外,也间接为了表达对 中国最近取消日本交通部长访华的不满。中国较早时曾对日本一些自民党领袖参拜供奉 二战侵华日军将领的靖国神社提出强烈抗议,而交通部长森田一就是参拜神社的少数 在位内阁成员之一。
中国对于日本延迟贷款的决定当然表示不满,强调贷款事宜不应与“无关的事务” 挂钩。
日本贷款数额不大
乍看之下,日本提供的最新贷款无论是数额还是所资助的计划规模,都还不算庞大, 但是若考虑到这类日本政府拨出的对华贷款的历史和宗旨,就会意识到日本这次缓贷 决定牵涉了日本官方对华观点和政策的公开转变,其中的底蕴实在不容忽视。
日本政府贷款给中国,始自1979年12月日本当时的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所作的承诺 。中国当时刚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急需大量资金发展经济,日本政府于是在1979年 到1984年通过海外经济合作基金对华提供总达3300亿日元的长期低息贷款,主要用于 中国海港、铁路以及水力发电站等兴建项目。
在这第一批日元贷款后,日本还提供中国第二批(1984-1989年)、第三批 (1990-1995年),以及第四批(1996-2000年)贷款,截至去年3月总额达2万5000亿 日元(约合400亿新元)。日元贷款的偿还期限一般为30年,利息最初定为3%,近来 下降至2%以下。
可以这么说,日元贷款过去20年来都视为中日两国关系友好的主要象征。尽管日元 贷款是日本政府的官方经济开发援助计划(即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的形式,以低利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长期的经济发展资金,对象不 仅仅限于中国,可是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政府借贷的主要对象,论款额每年在受益国 家中总是数一数二,而日本是中国主要贷款供给国,更是不在话下。日本政府过去对中国 这么“慷慨”,相信是希望借此促进双边友好关系,以及中国能够因此维持其经济改革开 放政策来形成国家稳定局面,从而符合日本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必须指出的是,中日双方过去曾在日元贷款课题上发生争论,例如1987年邓小平就曾 批评日本“比任何一个国家欠中国的帐都要多”,言下之意要日本视日元贷款为偿还欠下 中国的债,令日本当时感到不快。到了1989年6月发生天安门事件,日本曾一度中止贷款 给中国到1990年底为止。90年代,日元升值导致中国还债的负担加重,曾引起两国之间 出现纠纷。
可是把这些旧纷争和近期围绕在日元贷款的纠纷仔细相比,就不难发现两者性质和 层次的不同,而这种差异恐对往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起着预示性作用。大体而言,旧纷争 并没有严重打击到日本政府发放贷款的行动,而且任何更改都是被动性的,其中天安门事 件后的短暂中止贷款行动就是明例。
响应西方制裁行动
与其说那是日本乐于采取有关行动,还倒不如说是为了响应西方各国对中国进行经济 制裁而采取的共同行动。至于邓小平的言论风波和日元升值冲击,都并没有影响到日本继 续对华日元贷款的发放。
反观最近宣布的缓贷决定,就充分表现出日本的主动性,而对华贷款的发放也比以往 更具条件性。中日双方向来不乏意见分歧的课题,但针对仅限于两国之间的磨擦就采取如 延迟放贷等惩罚性做法,在日本过去20年的对华政策中实属罕见。尽管日本政府在提供日 元贷款时会考虑诸如注意对象国家的军事开支以及制造出口武器动向等原则,但日本这次 的缓贷决定并不完全依据贷款原则,因此可说是扩大了对华贷款所需符合的条件范围。
若是从这缓贷决定联想到较早时日本对中国极少报道日元贷款消息的批评,也许就不 难想像到日本如今要求检讨官方对华贷款做法的呼声已高涨起来了。越来越多日本政府官 员已认为日元贷款应该发放给其他更需要资助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应再给予中国特别对待 。也就是说,日本政府提供中国的日元贷款,发展至今已不再像昔日那样被视为深具中日 友好关系的象征意义了。
有迹象显示,日元贷款已逐渐成为日本牵制中国动向的主要筹码,其发挥的作用与 美国以往的最惠国待遇可谓大同小异。从友好关系的象征转化为与对方讨价还价的筹码, 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中日两国关系的实况。
右翼保守势力抬头
随著美苏冷战时期在90年代初结束,中国经济起飞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加上日本右翼 保守势力逐步抬头,维系住中日两国的战略意义一直在消退中,目前仅存的也只不过是地 缘政治的考虑,毕竟两国还是近邻,有维持和谐关系的需要。
可是两国内部以及国际形势的改变却加剧双方的竞争局面,造成中日两国较多时候都 致力于寻找课题互相牵制对方。这一轮的日元贷款纷争正好突显出中日双方的和解意愿不 强,长期来说恐不利于东亚地区局势的稳定。
总之,日元贷款事宜的发展如今已再度成为令人注目的焦点。据消息说日本政府将会 在今年底决定发放日元贷款的新方式,看来中日两国今后在此问题上恐怕还会继续出现纷 争。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