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2000-10-10 10:42:15), 站内信件
|
我国坦克攻防能力分析.--99年度基地总结报告. 作者: 运输机 于2000-1-15 上午 06:01:14在大作中提到: 我国坦克攻防能力分析.--99年度基地总结报告.
(本文评论WZ123与M1A1对比.以下讨论中提出的装甲防护能力均相对RHA而言)
总结报告第一篇刚提出,就有许多网友批评其内容.重点都集中在我国装甲防护能力上. 这我先在此向各位道歉.那篇文章中关于装甲防护能力的确是胡说八道的.原因是我看不 管某些网友对我国装甲拼命贬低,对国外装甲防护水平拼命抬高.于是就大鸣大放的吹了 一通.在此特向各位道歉.为此,我将在此文中重新分析我国坦克的攻防能力.
在看网友们对文章批判的同时,发现依然有些概念没有形成共识.我将提出具体差别,望 各位指正.
对于阅兵中全新的重型坦克,99年度内对其争论最多的是攻防能力.并且壁垒分明的划分 两派.一派认为125炮可以正面击穿M1A1HA/HC.WZ123装甲可以在1000M外防护RH120火 炮射击.另一派认为125只能侧面,甚至只能后面击穿M1A1HA装甲.WZ123也无法防止 RH120正面攻击.那么在讨论前,必须先总结一下WZ123上的装甲类型.
现今的主战坦克已经全面安装复合装甲了.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复合装甲里有个分支: 反应装甲呢?
有人首先反应是:当然知道!那么多装甲车辆都已经装备了.我还不知道吗?!! 而且它决不是复合装甲!运输机,你别又胡说八道了.
如果真有人这么看,就不是全部都清楚反应装甲概念了.现在在装甲车辆上流行的外挂 反应装甲是爆炸反应装甲,它只是反应装甲里的分支而已.不能替代反应装甲概念!!
我再次强调这一点:
[[爆-炸-反-应-装-甲]] 只是 [[反-应-装-甲]] 的分支!!!
这点太多人搞混了.往往在文章中将爆炸反应装甲简称为反应装甲.这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刚开始反应装甲与复合装甲概念是分别提出的.但是根据复合装甲概念.反应装甲 也应该归类为复合装甲.那么到底什么是反应装甲,与爆炸反应装甲有什么不同呢?
这要先讲讲装甲防护的原理. 装甲防护从三方面着手:阻穿-破坏-吸收. 爆炸反应装甲只是采用爆破的方式加强了破坏弹心作用(对长杆穿甲弹效果不大).而 反应装甲却是在阻穿-破坏-吸收三方面都可以着手进行.方式也呈多样化发展.并不 局限于爆破.
早在提出复合装甲同时,反应装甲的研制也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来了.但是对于 反应装甲的研究与发展却是各国机密之机密.它比其他的装甲研究更加神秘.各国政府 绝口不提.到八,九十年代.反应装甲中的某些成果被披露出来,并加以运用.这就是爆炸 反应装甲.那么除了爆炸反应装甲外还有什么型号的反应装甲呢?它们的原理,能力与装 备情况如何?很遗憾我只收集到部分资料以下是部分资料.供各位参考. --------------------------------------------- 多孔材料和防崩落材料 无论是均质的还是多层结构的多孔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侵彻抗 力,可望用于装甲或防崩落用途。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前苏联对塑性(如多孔铁)和脆 性(如多孔碳化硅、碳化硼、氮化硅)材料的性能和在冲击波加击下的模型开展了大量 研究,旨在了解多孔材料在高速下相互作用机制和对冲击波减弱的性能。对于多孔介质 在爆炸载荷下的性能研究表明,在金属复合层中的多孔材料夹层能够大大减轻由爆炸冲 击加载引起的崩落。所以,多孔夹层材料是一种很好的防崩落材料。但若组配不当,多 孔材料也会使加载的冲击波得以增强。对会聚射流对多孔材料的侵彻机理研究表明,多 孔材料的动态强度、声速、裂纹速度及汽化热与材料的侵彻行为密切相关。射流侵彻多 孔材料的机制极为复杂,但主要是使孔压垮。孔压垮方式不同则产生不同方式的侵彻过 程。侵彻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塑性多孔材料的侵彻深度明显小于连续介质的。而 脆性多孔材料情况较复杂。
如同西方那样,前苏联对铝、镁-锂、钛、钼、镍、钽-10钨、钢、软钢及多孔材料 等崩落问题开展大量研究。对崩落过程的基本认识与西方相近,但在破损累积、裂纹扩 展方面,前苏联的理论比西方的更新颖、更先进。前苏联还建立了大型崩落数据库,促 进材料模型研究,利于比较各种装甲材料与屏蔽材料性能。针对爆炸成形弹顶攻击威胁, 研究了装甲前表面崩落问题。--节选自沙龙贴子. --------------------------------------------- 关于反应装甲的未来发展倒是没有那么机密.国外曾经就提出过电装甲概念.当穿甲弹心 击穿装甲第一层后,第二层与第一层之间的强大电位差在弹心上产生强大电流,从而摧毁 弹心.这就是反应装甲中的电反应装甲. 爆炸反应装甲也没有停步不前,苏联研制的主动防御装甲可以看做是现在爆炸反应装甲的 扩展,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之做. ********* 捷克改装的T72.外挂爆炸反应装甲经过改进后改善了对长杆穿甲弹防护能力.
为什么我在这里强调反应装甲?这是因为仔细研究图片后,本人认为我国全新主战坦克上 安装的是反应装甲.而不是复合装甲.关键就在装甲上那呈梯形的盖口. 至于某些网友认为那是预留给以后新型光电设备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第一,此位置安装 额外设备将严重影响后面瞄准设备视线.第二,就算要额外安装设备,也无需先预留位置, 随时加上即可.毕竟那是模块化装甲.改装非常容易. 关于某些认识说那是安放装甲内部设备的说法更不可信.因为: 第一,盖口太小.如果要可以打开安装内部装甲部件,就应该像豹II,梅卡瓦3等坦克采用的 装甲那样大的开口. ********** 梅卡瓦3上装备的模块化装甲.可以看见其盖口之大.
第二,安装装甲内部的部件更无需前面开口,这会严重影响装甲防护能力,降低装甲外壳强 度.模块化装甲完全可以卸下在背面安装内部附件. 如此看来,此设备有可能是当装甲内部产生变形,崩裂,产生高压的情况下,排泄压力的开 口.也就是说,它装备了我国第一代反应装甲!! ********* 大家可以比较WZ123与88C坦克主装甲差别.
(对于这点本人只是猜想,各位可以尽情批判.^O^)
那么到底我们该如何评价它的防护能力呢?没办法. 别说在军事情报上,连工业/制造/销售等方面的旁支资料都很难获得此装甲资料.但是我们 可以从其他复合装甲上取得对比资料.
在具体讨论装甲防护能力水平前,我先明确:复合装甲对于空心穿甲弹与长杆穿甲弹的防护 力完全不同.因为空心穿甲弹是采用金属射流高速冲击装甲.爆炸距离,防护材料密度,角度 等因素对其影响较长杆穿甲弹大.比如:某些爆炸反应装甲可以防止具有1000MM均质钢穿甲 能力的空心穿甲弹攻击,但是却对长杆弹没有任何作用.
自从提出复合装甲概念后,现代主战坦克均采用复合装甲了.英国首先装备挑战者的 Chobham(乔巴姆)装甲号称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坦克炮可以击穿(苏联曾经一度怀疑是反应 装甲,到目前为止,英国从来没有证实过它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复合装甲,是目前为止最神秘的 ,所有关于CHOBHAM评论均为猜测).那么到底现代装甲防护水平有多高? ********* 挑战者II--装备了CHOBHAM二代装甲.
如果大家想以某位官员泄漏的消息,或者某权威资料公布的数据分析.那么结果往往令人失 望.因为我们往往会在同一处得到自相矛盾的数据资料.那么到底如何判断这些非常关键而 机密的数据呢?采用旁支证据!!军事数据不公布,工艺/工业/销售数据我们却非常容易获得.
现在复合装甲主体依然在运用陶瓷技术.当然那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陶瓷.现在公布已经采用 的材料有氮化铝,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氮化钛,二硼化钛等等. 根据公开的数据(技术资料均为95年左右技术),采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陶瓷装甲对空心穿甲 弹的抗弹阻力系数均不超过8X.也就是1单位装甲能防止拥有8个单位穿甲能力的空心穿甲 弹攻击.但是对长杆弹穿甲能力均不超过6X.这个系数是经验系数,不同结构材料装甲有相 当大出入.大家可以翻看有关装甲防护的文章.
以M1A1为例(M1A1是1985年开始生产,当时装甲防护技术无法与1995年相比): 用于出口的M1A1安装陶瓷复合装甲号称可以抵挡苏联125火炮攻击,但是挡不住地狱火导 弹正面攻击.这肯定是真的.因为涉及国会通过出口合同问题.如果自己装备的导弹击不穿 出口给别人的坦克,议员们肯定不干.当时1988年的反坦克能力,空心穿甲弹穿甲最大深度 大约在1000MM(注意:M1A1出口型第一次出口是在1988年授权埃及组装,当时反坦克导弹 没有1400MM穿甲能力). 那么根据以上数据推断,M1A1出口型对长杆穿甲弹防护水平为:600MM-650MM. ********** HELLFIRE解剖图
当年公布研制成功贫铀装甲时(据说是采用陶瓷+贫铀网),霉菌在国会上兴奋的大声宣布 比苏联领先20年!装甲防护水平提高30%以上!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30%简直就是几个数量级别的提升!可惜,发言人没有意识到, 日后当陶瓷复合装甲已经可以公开买卖时,贫铀装甲依然属于机密.这让我们拥有了推断 基础.)
根据这些资料判断.M1A1(HE/HC)的贫铀装甲防护水平也就是 对空心穿甲弹:1300MM 对长杆穿甲弹为:780MM-845MM. (依然无法防护装备霉菌的HELLFIRE,它的穿甲能力号称1400MM)
另外: 这个推算是基于准备出口埃及的M1A1与霉菌装备的普通型M1A1拥有同样防护能力计算而 来.霉菌号称出口型与霉菌普通型防护能力是一样的. 如果霉菌留一手,(我可以肯定他们一定留了一手)要彻底摧毁坦克,应该预留10%-15%左右 的穿甲能力.那么推断数据会产生相当大的变换.如果按15%计算:
M1A1出口型对长杆穿甲弹防护实际能力大约为:510-550MM. (这仍然比当时大量装备中东的T72防护水平高)
如果按这数据推断M1A1(HE/HC)的防护能力 对长杆穿甲弹为:663MM-718MM. 有可能比实际值低140MM以上!! 其实,我国在那时与埃及关系非常良好,曾经向它购买过非常关系的军事设备.最近透露出 沈飞就拥有80年代中期购买至埃及的MIG23残骸,用于研究改进J8技术.我们获得埃及装备 的M1A1资料并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只是希望我技术人员不是完全按照埃及装备的M1A1实际 防护能力推断霉菌的M1A1(HE/HC).那样会产生相当大误差.可惜的是,某些拥有背景的网 友往往非常自信的说M1A1装甲[[[--绝对--]]]不会拥有超过700MM以上的防护能力. ********* 霉菌的M1A2.装备重型装甲.
现在已经推论出M1A1(HE/HC)的主装甲防护能力了.那么我们的125火炮能否击穿对方装 甲呢?
许多军事评论员一开始就认为我125火炮是模仿苏联的125.120火炮是模仿德国的RH120. 还有更武断的认为,120火炮技术来自以色列泄密.都不知道他们那么肯定的说法到底出自 那里!?以色列120炮的制造技术有非常独到一面.他们采用的材料与RH120不同,炮管较厚, 寿命也较长.抽烟装置与我们的120也不相同.我们120与它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按照他们 如此推论,其不是120自行火炮威力高于88C与WZ123!?我国可是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反而 他们倒变成中国军方发言人了! ********* 挑战者L30线膛120MM火炮,俄罗斯D81-125火炮.以色列120滑膛炮(炮口比采用铜锡合金 造的稍厚)
根据我国公布资料,我国研制的第一代120火炮,性能要优秀过德国的第一代RH120的44倍 口径炮.无论威力,射程,准确度.都比其优秀.但是不如第二代RH120,也就是装备豹II的 L44.其性能不比M1A1的M256差多少.可是穿甲能力不但要看火炮技术,还要看弹药技术水 平.这是造成我国120穿甲能力低的重要原因. ********* 我国120自行反坦克火炮背面图.
但是当时在没有任何对比资料情况下,技术人员并没有发现问题所在,以为是口径不够, 火炮性能不足.在我国能够获取T72上的D-81滑膛炮时,才发现D81威力居然比我已经研制 成功的120威力小!! 特别在91年海湾战争后更觉得此问题蹊跷.D81的穿透力居然不到500MM!!战争中连侧面 击穿M1A1的例子也没有,甚至有M1A1连中两发炮弹也没有被击穿的情况出现!!125MM火炮 居然不如120火炮.
这形成怪圈:L44>>M256>>我国120MM>>RH120>>D81-125MM ********* 豹IIA5行进间开火.它装备L44火炮
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关系,我国技术人员用了很长的时间逐一解剖D81,与120对比.研究其 具体不同之处.发现苏联在销售给中东的T72上留了一手.装备的炮弹看上去与苏联装备 的差不多,但是细微地方却给改动不少.D81火炮发射炮弹初速度非常高,炮口动能却不如 120.炮弹终点速度不高,能量损失奇大. ********* 俄罗斯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坦克不足之处,T72大量装备了爆炸反应装甲.
为此我技术人员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从公布的论文看,我国前几年才找出125MM脱壳 长杆穿甲弹为什么无法达到国外120MM产品水平的原因.当分别修改弹托分离形式,弹翼 形状后,未经改造的D81发射125长杆弹,终点能量提高17%,已经可以与RH120第一代的穿 甲力媲美. 于是据此,我国重新设计125MM45倍口径火炮.虽然外观上与D81差不多.但是内部结构, 材料组成等细微之处已经发生变化.炮口动能比L44高一个数量级别,甚至高于L55.
WZ123-125MM炮>>L55>>L44>>M256>>我国120MM>>D81-125MM
(资料与论文大家可以翻差网上某些工程数据库.特别要注意关于工艺与工业制造方面的 技术资料.)
炮弹: 对于增加长径比,提高发射药容量,发射速度等办法提高穿甲水平.各位网友都非常清楚其 中的关系.这里不再谈论.但是对于贫铀材料与钨合金/合成金属那个更适合作为穿甲材料 我却有些不同意见. 良好的穿甲能力并不只有贫铀才能做的到,也绝对不是贫铀材料做得最好.西方对于140MM 炮弹论证时已经提出采用全新弹头结构.就是采用金属纤维编制成型方式,最近公布的研究 结果表明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均高于贫铀合金以及纤维+贫铀合金结构的弹头.
125炮弹采用记忆合金弹托,全新结构合金弹头,改进设计的尾翼,加上拥有最高炮口动能的 125火炮.在2000米外穿甲能力要比旧120火炮高50%.也就是: 2000M外击穿825MM装甲. 1000M外击穿900MM装甲.
按照上面本人推论,对M1A1(HE/HC),M1A2的贫铀装甲,在2000米外刚刚够用.2000米内,绝 对可以完成任务.
那么M256能否击穿我坦克主装甲?按照我国材料技术水平,并不比他们差.差的只是生产工艺 .WZ123是我国的检验型号.上面安装的装甲可以排除生产工艺水平问题.而且根据阅兵观察 ,88C已经装上我国的全新复合装甲了,WZ123上的装甲不会比88C差.估计对长杆穿甲弹防护 水平为: 88C:650mm WZ123:845MM
根据资料判断M256只拥有2000M外650MM,1000M外720MM穿甲能力. 看到这里,肯定又有人大叫,不可能如此低,霉菌火炮拥有2000M外900MM穿甲能力的!! 我倒是想听听,2000M外900MM穿甲能力数据从何而来?!那是未来140MM火炮能力范围. 有人说,91年M1A1就有击穿2米沙墙后再正面击毁T72的记录.并且拥有侧面穿透M1A1能力. 如此看来当时就拥有700MM以上的穿甲能力!! ********** M1A2射击图.
关于这点 第一,本人没有找到91年M1A1在2000米外击穿2米沙墙再击毁坦克记录.相反,B52丢的炸弹 倒是有此记录.
第二,有躲在掩体后面被击毁的记录,但是要么炮弹直接命中,要么掩体非常简陋只起隐蔽作 用.有射击经验的都应该清楚,炮弹不是激光,是呈弧线弹道的.除非T72把自己全塞在沙子 里.否则不会有掩体遮蔽前上方. *********** 挑战者射击图.可以清晰看见弹道弧度.
利用地形掩护的梅卡瓦3.其涂装与沙漠浑然一色.
第三,上面我说过了,卖给中东的T72预留了一手.号称威力最大的125滑膛炮还不如RH120 第一代.号称500MM防护力的装甲,实际上对长杆穿甲弹只有420MM左右.侧面甚至连320MM 都没有.在第一次车臣战争就看出来了,2枚-4枚40火箭筒可以侧面摧毁T72! *********** 车臣战争中,T72易损部位图例
俄罗斯装备的坦克装甲防护本来就不强.这是攻击试验图,750MM空心穿甲弹就可以击穿 T80U
第四,关于误伤事件.坦克侧面防护能力要比正面差很远.大约只有50%的防护能力.也就是 说M1A1其侧面防护力不会高于450MM.T72要穿透M1A1侧面装甲,角度掌握好也能完成任务. 而M1A1的M256可以轻松穿透.(我很怀疑那辆被击毁的M1A1不是误伤.有可能为D81的功劳.) *********** 平心而论,T72整体能力还是比较均衡的.这是其潜渡照片.
第五,无论M256如果改进,装备的贫铀穿甲弹如何先进.它依然无法突破RH120的限制. RH120在2000米外有500MM穿甲能力,改进的L44大约在600MM左右.而当时拥有号称最大 膛压的L30线膛炮(装备英国挑战者I)在海湾上命中效果分析,2000米外也就600MM多一 点.当时装备的M829穿甲弹技术让M1A1拥有600MM左右的穿甲能力是比较中肯的.根据战 场资料,正面击穿T72的炮弹很多都无法纵向贯穿T72坦克.M256没有2000M外600MM以上 穿甲能力.而经过近几年发展,提高10%左右的穿甲能力还是可以做到.所以估计M256现在 也就2000米外650MM穿甲能力. *********** 挑战者L30炮据说曾经在3000米外击毁T72
结论: 我国的125坦克炮拥有在2000米外击穿M1A1/A2能力.2000米以内可以保证正面击穿其 主装甲.而M1A1/A2装备的M256火炮在任何距离上均没有能力正面击穿WZ123装甲.2000米 以内可以正面击穿我88C坦克主装甲.
有人问到:那么豹IIA6呢?L55呢?它们能否击穿我WZ123? 大家可以看看豹II的主装甲厚度.
你说它畸形也好,夸张也罢.那1米厚的复合装甲肯定比M1A1强.L55的超长炮管赋予了更高 的炮口动能.它的防护能力可以说是最强的.比梅卡瓦3还强.毕竟梅卡瓦主装甲下就是发动 机,这让增加装甲厚度受到不利影响.虽然梅卡瓦3正面防护能力非常强,但是与豹IIA6还 是差了点. ...... ....
那么到底WZ123能不能与豹IIA6比? 大家看清楚了,文章开始说过:这篇总结只对WZ123.VS.M1A1负责. 再给大家欣赏一下WZ123的火器.
re:分析 作者: 小琪 于2000-1-15 上午 07:26:12在大作中提到: 小教主很佩服你的大作. 可以说是图文并茂. 小教主想从另外应该角度谈中国坦 克.
中国坦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是对付台湾. 台湾目前有什么反坦克的东西, 是需 要研究的. 台湾现在有的坦克, 不是中国坦克的对手. 台湾还有什么反坦克的武 器呢?
台湾有66式反坦克火箭筒, 中国东西连中国的59式坦克都打不穿. 台湾有法国的阿皮拉斯反坦克火箭筒, 这个东西不能够对付任何有反应装甲的坦克. 台湾有T-51型106毫米的反坦克无后座力炮, 这个东西也不能够对付反应装甲. 台湾有BGM-71A陶式反坦克导弹, 这个东西也不能够对付二代反应装甲.陶2不错, 陶2A也不错, 但是, 对正面二, 三代反应装甲也不行. 台湾有铜斑蛇, 也不能够对付反应装甲. 台湾有"地狱火", 它也不能够对付反应装甲. 其二型,如果顶攻, 威力应该不错. 台湾有"小牛"导弹(AGB-65A), 这个东西是王牌, 弹头重57KG,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 坦克装甲可以应付它. 它太贵, 二十万美金一枚. 台湾玩不起多少.
小教主写这一些数据, 是表明台湾的反坦克力量, 不在于坦克对坦克. 台湾反坦克 的重点, 中国应该注意其空中反坦克的力量. 只谈坦克炮对坦克, 会进入误区.
如果中国和大国开战, 中国坦克对外国坦克大战是不会发生的. 外国必然从空中 对付中国的坦克. 你的贴子中, 还忽略了一个重点, 中国坦克的防中子衬层如何? 中国坦克面对大规模的密集布雷, 如何应付? 中国坦克集群, 如何面对战术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 不仅仅是中子弹.
看了你的贴子, 随便写几句. 再见.
--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