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duanshun(2004-02-08 09:20:54), 站内信件
|
中国官方证实094已形成战斗力! 东山主人 8月1日 19:51:24
这是昨天(7月31日)的《解放军报》网络版上刊登的一则新闻。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 大消息! 它动用了三名记者撰稿和报道,标题为“浪花溅处举世惊”。以我东山主人特有的敏锐 触觉,一看就感到有份量……这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最重大的装备新闻,能与之相比的只有 当年的“两弹一星”,和99年的“神舟”飞船发射。 这件“新装备”:“关系国家安全大局”,“事关国家安危”,弄不好要成“千古罪人” ,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主尊严”的“共和国和平之盾”…… 这篇富有典型保密风格的 军报文章中半隐半现的“海军新装备系统”究竟是什么?! 其“重达数十吨”、“价格昂贵”且“多造一枚”便能解决“国家紧急战备需要(大意如 此,指的当然是万一近期台海起战端对美国的战略威胁)”的“战斗弹”又是什么?!
这耗时长久,1999年初进行海试,已批量生产的,“浪花溅处举世惊”的“海军某型 装备”还会是什么?毫无疑问——这必是方间传说已久的“094”中国新一代弹道导弹 核潜艇! 根据推测,“094”起码载有16枚射程达8000公里左右的“巨浪-II”分导式 多弹头洲际导弹。如今在军报上得以证实094已批量投产,则中国的潜基洲际战略攻击 力(以中共的说法应该是“幸存核反击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提升。 据东山主人评估,中国的潜射核子弹头(不含分弹头)起码已有12+16X3=60枚 。重要的是,“巨浪-II”的射程达8000公里,载艇只要在中国近海便能对美国本 土腹地(甚至东岸城市)进行大规模核子攻击! 至此,中国正式成为能与美国、俄国、法国齐名的,拥有真正意义上“洲际攻击力”的, 永远不灭的超级大国!
原文见: http://pladaily.com.cn/pladaily/20000731/gb/20000731001151_Army.html
浪花溅处举世惊 ———记海装驻某厂总军事代表施强博士 ●陈万军 耿一冬 金志峰 前不久,海军某型武器装备首次全系统联调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某型武器 装备实现了由试验到实战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海军某军代室总代表施强博士和战友们历经数年艰苦努力,催生的海军新一代 武器装备,他们为共和国铸造了一面克敌制胜的坚强盾牌! 留下半点质量隐患, 也是千古罪人 那年元旦刚过,海军某新型武器装备完成试验定型后,开始批量生产,监造生产的 千钧重担落到了年轻博士施强的肩上。 由于从武器装备试验定型到定货时间跨度大,厂家组织生产经验不足;工厂、代表 室曾参与研制过此型装备的同志也大多退休;数百家配套设备厂有的转产,有的则早已 倒闭…… 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强烈的责任感使施强下定决心:事关国家安 危,一定要早日拿出合格的新型武器装备,坚决不辱神圣使命和国家重托! 面对资料室里堆至屋顶的技术档案和专业资料,施强一头扎了进去。一页页近乎发 黄的图纸,一行行繁杂无味的数据,几乎占满了他的头脑和周围空间。妻子、孩子连续 几个月难得见到施强的踪影,代表室的灯光却时常相伴他到黎明。 完善生产流程、制定实施方案、协调配套设备、熟悉技术状态和规程、明确生产纪 律……准备工作有条不紊,投产终于顺利铺开。 按设计要求,必须在确保某舱段刚度、强度的前提下,对其多余部分进行化铣剔除 ,以减轻设备总体重量。正当舱段模板缓缓滑向铣池时,巡回检查的施强和军代表薛庆 文立即要求暂停化铣。施强指出:“批量生产前必须按规定对实物和图纸作最后一遍对 照清理,否则任何操作都属违规!”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操作人员无奈地进行了最后的 清查,结果令在场人员都大吃一惊,舱段模板、化铣样板图与舱段实物图纸严重不符。 由于问题发现及时,一批价值500多万元的舱段得以保全。 这件事在施强内心引起剧烈震动。面对制造厂众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施强严肃 指出:“质量问题,也许通过严格检验可以纠正,但风云变幻的国际军事斗争形势却容 不得我们拖时间、耗精力!”在他的坚持下,工厂开会专题研究部署如何防质量问题, 怎样促进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同时,施强发动军代表们齐上阵,协助工厂将新型武 器装备所有技术文件、技术状态全部进行一次梳理, 20多项状态变化得到总师系统和 军方认可,50多项技术文件差错得以纠正。他们还在工厂大力展开质量宣传,突出强化 军品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牢固确立质量工作的中心位置。 有一句话施强走到哪讲到哪:“重视质量挂在嘴上、写在纸上都没有用,要以科学 精神和科学态度,体现在严格遵循科学规律组织装备生产上。” 某型武器装备综合测试即将总装封舱时,军代表陈红兵发现仪器舱内有个电缆插头 压簧断裂,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簧片不知去向。 为了赶进度,厂里个别领导私下找到施强,请求将这一问题先放一放,等装备交付 部队进行大分解时再寻找。施强说:“仪器舱是整个装备的‘中枢’,这块断簧倘若留 在仪器舱内,可能会刺破电缆或掉进某个仪器内,导致重大隐患。今天留下半点质量隐 患,明天就可能成为千古罪人!”看到施强态度十分坚决,工厂不得不耗费6倍于装备 生产的工作量,对装备进行全部分解、查寻,直到确认簧片不在舱内,才又重新进行生 产组装。 自某型武器装备签订订货合同到交付部队的几年间,施强与战友们多次发现和查处 质量隐患,把住了几十道重大质量关。 责任延伸一寸,就能 赢得一分制胜先机 新的武器装备没有形成战斗力,施强寝食不安。 在军代表室,他经常跟大家讲:“再好的武器装备也要靠人来掌握,如果我们能为 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做出一些贡献,自己的责任延伸一寸,就可能为打赢未来战争赢得一 分制胜先机。” 前些年,由于缺乏某型武器装备训练弹,部队维护和操作使用新装备受到很大影响 。施强将目光瞄上部队使用多年的合练弹,欲将合练弹改装成准战斗弹,使部队在接受 新型武器装备之前就展开使用和维护训练。连续一个多月,施强和代表室的同志共同论 证、攻关,技术改造方案终于形成。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改装方案很快得到上级机关和 有关部门认可。 为尽快完成改装任务,春节一过,施强就和老军代表李乃生等人一起赶往部队。 阴冷的海风如同挥舞的刀子,在施强红肿的手上割开了道道血口。饿了,啃口冻馒 头;渴了,喝口冰冷的矿泉水。满怀一腔帮助部队尽早掌握国防尖端武器的热忱,施强 和军代表们坚韧不拔,将这一切艰苦统统抛在脑后。 脱下满是油垢的工作服,已是满目葱郁、鲜花灿烂。一枚合格的准战斗弹终于顺利 交给部队。 随着某型武器装备交装日期临近,部队有关部门又向施强提出将准战斗弹延寿维修 ,以适应新的训练需求。施强二话没说,马上与部队技术部门共同制定延寿维修方案, 并亲自组织实施。 有人劝他:“改过来改过去,既耗精力又搭功夫,多造一枚训练弹不就一切问题全 解决了?”施强耐心解释:“一枚训练弹价格昂贵,我们多花点力气,既可以省下这笔 钱,多造一枚战斗弹,又能解决部队训练急需,加快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吃点苦怕啥?” 安全系统短路插头制作完成,装备的贮存和测试安全有了保证;战斗攻击模拟信号 综合测试正常;一级伺服机构调整完毕……准战斗弹延寿维修成功! 由于此前部队从未进行过综合测试,施强又主动提出,对准战斗弹执行武器装备出 厂验收项目规定的全系统综合测试,并对部队进行现场同步综合测试培训。他亲自写教 案、编规程,为部队授课、答疑释惑,并组织操作训练,直到部队熟练掌握综合测试技 能。 先后完成改装、延寿的准战斗弹,较好解决了某型艇匹配验收试验和部队接装前的 日常训练两大难题。新型武器装备入列后,仅仅几个月,部队就顺利组织实装分解、再 装和综合测试,顺利掌握维护和使用技术。当年,某型武器装备参加艇弹战斗匹配试验 ,配合新型作战舰艇快速形成战斗力。 跨越一个关隘,就树起 一道国门屏障 在施强疲惫、虚弱的身躯内,潜藏着无比的坚韧和刚强。他心系国家安全大局,勇 于肩挑重任,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让每一个了解他的人肃然起敬。 1999年1月,在海上进行的某发射设备联调试验正进入最后关头。不料,此前运转 正常的计算机却突然“死机”。如果停机重新启动,不光耽误时间,更重要的是不能连 续装定数据、信息,因而影响攻击精度。软件设计师被请到现场,但修改后的软件仍不 能根除“死机”。此时,试验已由原定的15天拖到了30多天,不少试验技术人员感到 “看不到希望”,准备撤场回家过春节,施强闻知消息焦急万分。他逐个找有关负责 同志阐明观点:“人人都有责任确保试验成功,即使要撤出联调试验,也必须认真查明 原因,作出适当结论。说走就走,前期工作岂不白费了?” 现场试验人员被他执著的精神深深打动,重新安顿下来,全力以赴查找故障根源。 10天之后,“死机”原因查明,故障终于彻底排除。 “科学的道路不会平平坦坦,搞武器装备更要勇挑重担,哪怕承担风险”。在关系 某型武器装备战斗力建设的紧要关头,施强以过人的胆略和智慧,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誓 言。为搬掉新型武器装备建造、试验过程中的一个个“拦路虎”,他不惜以个人前途为 代价,甚至压上身家性命! 一次,军代表们帮助部队完成某型武器装备合练弹两个技改项目后,需转场入洞库 存放。转运途经一座桥时,发现桥上标明的最大载荷低于载弹车总重量。有人提议重修 一座桥。现场负责技术保障的施强坐不住了:造桥至少要用几个月的时间,而这期间合 练弹的维护将失去保障,且事关部队能否早日展开训练使用。他暗自拿定主意:“哪怕 过桥的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也要以百倍的努力去争取!” 仔细勘察、测算后,施强认为原来的桥梁可以通过,并以拖运车辆装载废铁块等重 物做了等重量模拟过桥试验。但真正到了实弹过桥时,谁不为施强捏一把汗?哪怕一丝 半毫闪失,都足以将他送上军事法庭! 那天,当载着数十吨重合练弹的车辆顺利过桥后,施强两眼金星直冒,冷汗 “哗” 地一下冒出来,湿透了全身。 困难,在勇敢者面前退却;成功,在无畏者面前实现。 施强和战友们获取巨大成功,赢得的不仅是阵阵赞誉,更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 ———他们每闯破一道难关,取得一项技术突破,都是在用心血和智慧铸造共和国 和平之盾! (解放军报 2000年07月31日 第8版) --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