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57:03), 站内信件
|
博爱与神
我完全赞同九兄弟《由罪说开》一帖的发言!
信与不信,神都给他们自由与祝福,神都让每个人有美好的生命时光,并不是因为他不信神,就悲惨得无法为人。那些意识脆弱者自己残害自己的生命,并不是因为神,而是他们的脆弱。这是我这个有神论者看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信仰必然是多元化的。象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种、文化、器物、体用和风俗,其丰富多彩早就得到上帝的祝福。上帝本无意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基督教徒,耶稣的教诲中也寓含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这样的进入神的国的和能够有资格进神的国度。这是没有疑问。所以,基督教历史上一些用武力征服异邦异教,迫其承认基督教的做法是荒谬绝伦的,并不是上帝的意旨,而是时代之人的狂热。现在世界还有类似因为信仰而起的杀戮,这是另人遗憾的事。当初,耶稣被抓时,有一个门徒为耶稣而反抗,耶稣严厉地斥责他这是不义!可见,上帝并不号召为他而战争。相反,他号召为他而爱人,爱敌人,为敌人而受苦,因为这些敌人,在爱中,基督教徒也超越了自己的局限性,而与上帝融洽了。人,不信的人,在上帝的眼内一样是“人”,是大写的、有尊严、有地位、有能力、有福气的人。在世上的基督教徒,被称为上帝儿女的那些人,没有资格“替天行道”,因为“天”就是“天”,“人”不能越趄代庖,称自己代表上帝,这到底是荒谬的,好象许多关于上帝的逻辑讨论一样,到底是作茧自缚。我认为这是基督教教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
上帝爱人,所以从根本上祝福世界的自由,所以人在世,到底是在自由之中的,这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所以“天赋自由”,并不是极端自由主义者的浅薄,而是上帝的厚爱。这只能从西方基督教思想中才彻底地找到解释。“罪”与“恶”是在自由中产生,并寄托于自由之中的。此点无论解释什么有魔鬼,还是解释人间什么有战争、什么有正邪、为什么会有罪和堕落,都是准确和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罪”是宗教意义上的“罪”。因为在“罪”中,我们不感觉是“罪”,“罪”带给人们是快乐,肉体的快乐。肉体的,并不全指肉身的感官的享受,也指人的自私性,更本质的指人的在世的唯我性,“我”是判断的最高标准,这才是“罪”的深层成因,伊甸园的堕落,及在此之前的魔鬼成为魔鬼,都是根源于此。这在现代哲学上名之为“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使人把自己建设为一种超乎想象的某种“物”,君王式的“物”。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二十年代就写了一部称为存在主义的最厚重的作品《存在与时间》,这部作品就是按人的在世性的解剖来建立一套人论的,但是海氏在1930年出现了一个极为著名的转向,在他看来,这种人的世性的把握,如果仍然围绕人而展开,必定又一次落入“人”的圈套,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没有质的区别,人同样在遮蔽之中。他转向了对“真理”的研究,从古希腊的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真理中领悟到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原初面目。他的思想的某些因素,可以说是沿着了保罗、奥古丁斯和马丁路德等人的道路继续走。这是一条不大为人所知、所承认的“林中路”(海氏一部很著名的文集就名为《林中路》)。所说这些意思是只有在对人的主体性的批判和重建中,我们才能明白“罪”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的哲学还是以“人性”(经验化或泛神论化,其实近代西方的泛神论是人性经验的浪漫形式而已)为最高判断标准,以经验理性为真理模式,我们是没有可能知道为什么基督教会这样说,这说的合理性和深刻性何在。但是,我的领悟以为,上帝是知道人能够承认这点的人只会是少数。所以,他给人以时间、爱与宽恕, 使人的欢笑能通过耶稣达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旧约中的上帝是愤怒的上帝,是诫命的上帝,对人不信任的上帝;而新约的上帝是慈爱的上帝、宽恕的上帝、忍耐的上帝。为什么?因为耶稣基督!
我们都相信世界的文革明进步,如果从基督教的立场看,这种进步大有深意,它是人与上帝关系新型系统的建立导致的。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替所有的人担当了上帝的愤怒。人不再活在上帝的烈怒之下,而是活在上帝的爱和赐予的自由之中。越近末世,越有自由,人的能力越能发挥出来。根据圣经上所说的,上帝施行审判前,这世界还有一个千禧年,是人和平地生活文明高度发展的时刻。当然,世界的罪恶也在加深,因为人必定在自我的壮大中,更加地随从肉体。魔鬼的活动更加猖獗。真理的遮蔽也越深。从哲学人文看,经验理性的真理观并不是错误,而是把浅层的局部的逻辑当作了全部真理认知的根基和最高最大的准则。因为,人性在这种经验中,必定是相对主义的天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对主义,文化型的相对主义,因为每个时代的标准随着世界的物性的丰富而变化,并以这种变化作为“活”的根本依据。这就是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与学术上的相对主义既有联系也不相同。由于文化的差别、地区的差别、制度的差别,人只能在相对中求得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也只能是而且长久是暂时的大致的。这是人类历史的大趋势。
在以上说的大势中基督教深刻地领会“求同存异”“和平发展”的含义何在。我们赞同并实践这种精神,这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的一部分。
作为人的基督教徒,其局限性也是明显。这种局限也存在,最常见的表现是往往“世俗”地理解《圣经》,经验地做人。在此,我们往往忽略了“上帝是活人的神”的道理,对他高于人文而又在人文中活动的光照性领会不足。但是,基督教的确深刻地领悟了与其他非基督教世界的人和文化相处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全面地介入了这种建立博爱世界的行动中。“罪”与“罚”,在此被重新归于上帝,我们只行着普通战士的责任,我们是一个器皿,努力做“世界的光,路上的灯”的角色。在这里,传福音与尊重别的宗教和信仰,是一体的两个侧面。基督教最积极地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并坚决捍卫这种人类的自由,这是从对“上帝之命”的重新领悟中得到的,为时下所有基督教流派认同。这里不存在认为基督教是世界唯一真理的骄傲与自负(的确仍然有一些教徒和神职人员这样认为,但这已经不是主流,不代表一个教会的立场和态度,尽管基督教对自己信的是如此的肯定、仰望和喜悦),这里存在的是承认上帝的存在首先表现出上帝的无私和爱!他赐给人以选择的自由,给予人以时间和众多的机会。上帝宣布了平等的世界法则,以赞美的方法确立了他与人的“新约”。宽容、忍耐和广博,在此找到了根据!为什么《圣经》宣布神就是爱?乃本于他对人的信任和祝福,他守他与人定下的新约。因为自从主基督复活后,新世界的根基已经打下了,人的得救已成定局,上帝的工已经在两千年前“成了”!上帝的愤怒变成上帝的喜悦。他为人担当一切。
基督教徒是很有限的一群,卑贱的一群,不是大智大勇者,但是上帝使他们完满,不再活在律法之下,乃地恩典之中,比许聪明人还有福份。上帝对他们说:“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马书》第13章第10节)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揭开许多基督教教义的奥秘。也能照见基督教真理的精华所在。
但是,同时,在上帝的爱,却反衬出不承认上帝的罪。罪的性质在末世比从前暴露得更彻底。人在自由中才能认识上帝。自由是上帝的特性,他在自身中产生世界,创立宇宙,自由是上帝的自我特性。人是上帝创造的最高峰产物,上帝让人分享自己这种属性。人是在自由中认识上帝的,如始祖与上帝的原初生活的描述,我们看到的是在自由中的和谐情景。自由本于善。在自由中,善才是真实的,才称为善。同样,恶在自由才能成为恶,因为自由意味着智慧与能力,这种智慧和能力的取向,就是人被论定的依据,“你知道,你不行;你不信,你诽谤”,这就是恶的开始。恶的根源就是对自由来源的歪曲和滥用。人的自由,并不保证他的完满,因为他的自由受到自身有限性的制约。信仰就是对这种有限性的冲破,但是如何冲破,自由又一次受到考验。所以,任何信仰都必定要付出代价,这代价是人的有限性的无可避免之物。鉴于此,上帝对人的审判,首先不是悲剧式,而是喜剧式的。它宣布了人的自由的完成,宣布了人的可能性的完成。
为什么这样说呢?上帝的爱使人的有限性得到弥补。人信仰的勇气使人战胜了肉体的有限性。所以说末日审判首先是凯旋式的、赞美式的,它宣布新天地的来临。信仰的深度使肉体黯然失色,但是接着使肉体的智慧放出光彩。这种“矛盾”的辩证法表现得如此的淋漓尽致,让人惊叹。这使得信徒的生活成为新活的生命,让它在上帝处得到饱足和奇妙。让获得一种更彻头彻底的自由,被上帝的爱与能力直接支持着的自由。它象大自然的花一样,其鬼斧神工,人间的思想望尘莫及。它在上帝中自由绽放。
这不是说不知道的就信,而是“闻道”“知道”、“行道”的“信”。此点与信其他信仰的步骤并无太大的差别。这里要指出的是一些对基督教不解的人说,基督教强行要人信。这绝对不是基督教的所为。传福音,可能一些教徒的手法是生硬简单些,但绝对不会要人不知未搞清楚就信,也并不是只要信了上帝就能得救,就上天堂。这是《圣经》批判的“为饼而来”,是被上帝定为有罪的一种。因为它是这样的虚伪。信基督,肯定在上帝给予信的内证的基础上的信。基督教的信,充满理性的因素。如果说基督教的传道方法不为世人特别中国人喜欢,那是另一回事,是人的方法问题。上帝决意让人自由地去信仰,而不是在辖制中去信仰,那是旧约时代的事了。所以,关于上帝的争论将会继续,直至耶稣基督的重临。这是上帝允许的。没有与其他宗教和信仰形态的并存,基督教的使命就不存在了。信与不信皆没有意义了。这又是一个辩证法的论题。
以上所言,目的是要说明为什么基督教也支持信仰自由。这绝对不是“权宜之计”,绝不是!这是上帝赋予人的一项权利,是根本性的一项权利。它使人的善与恶,成为依据。这是人愿意这样,并追求这样的。
因为我仍然在工作中,只是偷闲地看一看论坛,看到九歌兄弟的一帖,突然生出感慨,急就此篇。写得太“文绉绉”了,朋友们原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