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p400()
整理人: only(2000-02-04 15:00:22), 站内信件
|
李登辉"两国论"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动因,为了使
其分裂祖国的图谋变成现实,军事准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台湾完成二代兵力整建计划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李登辉公开提
出分裂祖国的"两国论"之后,台军方一直在对台湾海峡的军事
形势进行着不间断的评估与对比,评估作业涉及与两岸关系有关
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因素,以及未来可能发生在
台湾海峡的各种战争模式。为了使读者更加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我们根据台湾的相关资料摘编了一些信息。
台湾信息战能力
信息战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台湾在对两岸军事力量
进行对比时极为重视的一个环节。在对信息战的理解方面,台军
方已经充分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信息资源来构建自己
的信息战理论;而在军备整建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台军方明确的
指导原则是:如果忽视对己方各种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人造
卫星、电力供应、金融、军事情报侦察搜集、空中交通管制等系
统的保护,而花费巨额金钱去构建军备硬体,则无疑是在建造一
条毫无作用的现代"马奇诺防线"。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台湾岛
以其数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和两千万人口,从绝对数量方面来衡量,
台湾的综合实力评价值永远无法与大陆相比。因此,台军方强调
要将其军队整建为一支信息化与高机动性的军队。这支军队要在
单位军队平均战斗力方面数倍于大陆,而不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庞
大规模,以"保证台岛的安全"。在这方面,台湾极为重视以色列
军队的建军模式,以及以色列军队同周边阿拉伯国家在数量上占
有绝对优势的军队作战的经验。通过对硫磺岛战役要塞式战争模
式的检讨,台军方认为台湾应避免这种对全岛设施破坏极大的作
战方式,而应依据信息化、高机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形态来
对军队进行重整。因此,台湾军队"精实案"的产生就是非常正常
的了。
在对大陆军力进行的分析对比中,台军方充分注意到了大陆
在过去的5年中,大量的民间与军方刊物对诸如精确制导武器、
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电子战能力、天基武器、隐型技术、电
脑病毒战等信息战手段所进行的讨论,以及各种新作战理念的产
生,并认为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战中,大陆将会采用包括电子
战、战术欺骗、战略威慑、宣传战、心理战、网络战、结构破坏
等作战手段。目前,台军方认为大陆在信息战能力方面有着许多
弱点,兵员素质的差异,电子战与指挥系统的落后,投射能力的不
足,精确制导武器的匮乏,使大陆军队数量上的优势大打折扣。
但是,台军方却极为重视大陆提出的"不对称原则"。该原则强
调以己方信息战"点"的优势去攻击力量占全面优势之敌的要害
部位--信息与电子中枢,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台军方认为:台
社会和军队的信息化程度要低于美国,但远高于大陆。这为台军
队在信息战中使用"不对称"战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台军方对大陆社会信息化程度与军队信息战能力的分析有着
相当冷静的一面。台军方的分析指出:
目前大陆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与军队的信息战能力虽然低于台湾,
但客观上也使大陆较少存
在在信息战中的被攻击点,比如没有电脑或少有电脑网络,就不
必害怕电脑病毒的攻击。随着大陆经济、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
其社会信息化程度必然得以大幅提升,并带动军队的信息化程度
与信息战能力的提高。但是,因此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使大陆社会
与军队在信息战中的被攻击点大量增加,使台湾有更多的机会利
用其电子战与计算机方面的优势遂行"不对称"作战。因此,台
湾认为:台湾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陆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
用大陆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参与大陆信息产业
的发展作业,并在诸如银行、股市、交通、通讯等管制系统的建
设中发挥作用。这样,台湾与西方国家就可充分了解大陆这些系
统的特征与可资利用的弱点,使自己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战中
居于主动地位。
如果人们对美国售台武器清单进行一番仔细的分析就可发现,
除E-2T预警机外,包括先进计算机、高性能雷达、侦察与导
航、通讯联络、电子战、情报收集分析、夜视夜战设备、综合指
挥管制系统等与信息战有关的海陆空三军装备是美国对台军售的
常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信息类装备的整合,则
那些通常最引人关注的F-16、幻影-2000、IDF战斗
机,以及成功级、康定级、诺克斯级护卫舰等装备将毫无用处,
对此台军方无疑是非常清楚的。
为了应对未来台湾海峡可能发生的信息战,协调制定传统概
念下的海陆空军在信息战原则下的统一指挥与管制,台湾正在考
虑成立由"国防部"、"国安会"、"财政部",以及军队情报
机构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对信息战的模式与影响进行探讨。台
军方认为:要维持其军队的第二次打击能力,关键在于其信息系
统在信息战中生存能力的高低。以此为原则,台军方一方面要加
强其信息系统在信息战中的抗破坏强度;另一方面台军方拟将
其信息系统使用频宽的设定,在基准使用频宽的基础上,按照在
信息战中遭受第一次打击后信息系统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作为系
统频宽的余量来构建军队使用的信息系统。同时,台军方还强调
要把快速扩张的民用通讯系统作为军用信息系统的备份。台军方
还认为:台湾需要成立一个联合各军兵种间的指挥管制中心,用
于汇集、处理、分析、传递情报信息,并协调指挥各军兵种的作
战。台军方强调:军队信息系统应广泛利用开放的社会信息系统
的各种资源,以强化军队在通讯、导航、侦察、监视控制等方面
的能力。
当前,台湾已经拥有较为健全的陆上雷达与情报收集系统;
太空情报与信息收集系统的构建正在进行之中;惟独在水中尚缺
少相关的系统。因此,台军方也在谋划在台岛周边水域部署一个
融多种声呐感应器、发射器,以及相关电脑网络组成的侦察监控
网,并用数据链和电脑网络将太空、陆地、水中三个侦察与信息
收集系统整合为一体,最终建立一个覆盖台湾全岛的大立体预警
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将会起到台海陆空军装备效用倍增器
的作用。由于台湾低岛地域较为狭小的特点,这一系统的形成显
然是较为容易的。
在信息战的硬作战手段方面,台军方认为:大陆军队的指挥中
枢和后勤基地多数并未采用适应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强化与隐蔽措
施,台湾可以利用太空、空中侦察手段,并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
其进行攻击,瘫痪大陆军队指挥与后勤中枢的运作。
在信息战的心理作战方面,台军方认为:大陆在推行独生子女
政策下,一胎化家庭极为普遍,从而导致人们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战争带来的伤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物资利益的心
态也利于台湾在大陆制造对己有利的影响。
台湾传统常规作战能力
"台独"势力扩张的最终结果,使台湾不能不考虑到必然要
遭受到的军事打击。台军方认为:随着大陆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
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得以提升,大陆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结构中
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将使大陆以武力遏制"台独"势力扩张的成
本相对降低。为了增加大陆遏制"台独"势力的成本,台湾一直
在设想利用现代国际社会中,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
的所谓"超国家"、"超主权"理念,以及美国的军事力量对两
岸关系进行干预。同时,也考虑通过某些举措,对大陆改革开放
以来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布局施加干扰,延缓大陆综
合国力提升的速度。
传统常规作战手段是台湾推行"台独"路线的力量支撑。根
据1999年美国国防部所做《两岸军事评估报告》的分析,在
当前台湾海峡两岸军事力量对比中,大陆拥有装备数量与弹道导
弹上的绝对优势,台湾则拥有装备质量上的优势。由此形成了台
海两岸军事力量对比的动态平衡。但如果台湾不努力提高装备技
术水平,随着大陆装备质量的提升,这一动态平衡将在2005
年被打破,届时台湾将开始在装备的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处于全
面劣势地位。因此,台湾仍需逐年编制充分的军事预算,使两岸
军事力量对比的动态平衡得以维持延续。
台军方认为:以传统常规作战手段的范畴来衡量,当前大陆
在作战飞机、潜艇数量、弹道导弹上占有对台优势,可据此对台
实施封锁作战。但是在C4ISR作战能力、兵力与火力投送、
两栖与空降作战、后勤保障等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台军
方研判认定,在此背景之下,大陆对台湾实施海陆空三栖立体作
战的能力严重不足,作战成功的变数很大。同时,台军方亦认识
到了传统常规作战手段若不与信息战力充分整合为一体,则传统
常规作战能力极易被对手削弱。因此,台军方把发展C4ISR
系统,强化反导弹系统与信息战能力作为整军备战的当务之急
(本栏目内容纯属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7.179] 发信人: sp400 (bea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台湾海军编制与部署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Fri Feb 4 14:56:39 2000), 站内信件
台湾海军编制与部署
总兵力6万人,其中海军陆战队2万人,各种舰艇600艘,总吨位21万吨。直升 机20余架。
一军区设在左营,二军区设在马公;三军区设在基隆。共有:驱逐舰队2个, 巡防舰队2个,两栖舰队1个,潜舰战队1个,水雷舰队1个,扫布雷队1个,勤务舰 队1个,海蛟导弹艇大队1个,反潜直升机大队1个,另有海蜂雄风岸一舰飞弹大队 1个。
海军陆战队:陆战旅及守备旅数个,两栖大队,两栖侦搜大队。
基地:左营、马公、基隆、及高雄、花莲、苏澳、台中。
基隆基地:131巡防舰队,拉法叶级舰。
左营基地:124驱逐舰队成功级(佩里级)舰,192水雷舰队,登陆舰队,勤 务舰队,潜艇战队、导弹快艇大队。
马公基地:146驱逐舰队
苏澳中正基地:168巡航舰队"济阳级"(诺克斯级)舰6艘,将来还有1-2艘成 功级(佩里级)舰一些"拉法叶"级舰和"阳"字号舰,"海欧级"导弹快艇。30多艘 主要水面作战舰包括:
"光华1号""成功级"(佩里级)巡防舰,现役7艘,共8艘,排水量4100吨。
"光华2号""康定号"(拉法叶级)巡防般现役6艘,排水量3680吨。
护航炮舰:
"山字号"护航炮舰6艘,排水量2000吨,退役,1944年建造。
"海鸦级"3艘,排水量890吨,退役,1942年服役,"锦江级"巡逻舰11艘,排 水量600吨。
潜艇:"海龙级"潜艇2艘,排水量2350/2559吨,航速12/20节。继航力10000 海里/9节。特点:鱼雷反舰能力差,破损抗沉力为0,艇员安全无保障。"海狮级 "潜艇2艘,1945年下水,严重老化丧生航行与战斗能力。
导弹快挺55艘:其中50吨"海鸥级"53艘,1980年建造。240吨"龙江级"2艘, 1976年建造,1978-1982年服役。扫/猎雷舰:"进取级"扫雷舰4艘,排水量780吨 ,德国"MWW50"猎雷舰4艘,排水量530吨。
登陆舰:大型船坞登陋舰2艘,排水量9375-8700吨。 "中字号坦克登陆舰13 艘,排水量3640吨,1943-1945年服役。
"美字号"中型登陆舰4艘,排水量912吨1945年服役。 "新港级"登陆舰2艘排 水量8450吨1970年服役,租金260万美元,通用登陆艇22艘,排水量300吨,1945 -1955年服役;机械化登陆艇260艘,排水量57吨,1955年服役;人员登陆艇120艘 。
海军飞机:S-2T反潜机警0架;S-70C反潜直升机9架;500MD反潜直升机10架 。
导弹:鱼叉"反舰导弹35枚,射程110公里;"雄风"反舰导弹400枚,射程36公 里;"雄风2"反舰导弹400枚,射程80公里;"标准1防空导弹200枚,射程45公里; "MIM-72海懈树"防空导弹120枚。
(本栏目内容纯属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站立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7.179] 发信人: sp400 (bea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台湾空军部署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Fri Feb 4 14:57:08 2000), 站内信件
台湾空军部署
桃园基地:第5(401)战术战斗机联队,第5大队,第17、26、27中队的F-5E/F战 斗机,第12独立侦察中队的RF-104G侦察机,将来部署F-16战斗机。
新竹南寮基地:第2(499)战术战斗机联队,第11大队,第41、42、48中队 换装60架法国幻影-200/5战斗机。还有第12独立侦察中队的R-CH-1"中兴号"巡逻 机,第2修补大队,第2基勤大队,206高炮营,第6警卫营。
嘉义"水上"基地:455联队,第4大队、22、23中队等F-16战斗机将保留。
台中清泉冈基地:第3(427(战术战斗机联队,第3大队,7、8、28中队的I DF战斗机。
冈山基地:冈山空军航校T-34C教练机,TA-3教练机,第35夜间攻击中队A-3 (只有2架,装备全天候火控设备)和AT-3(无全天候火控设备)简易攻击机,将 来可能部署少量第1联队的F-5E/F及IDF战斗机。
台南基地:第1(443)战术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1、3、9中队的F-5E/F战 斗机,将来改装IDF战斗机。
屏东基地:第6(439)运输反潜联队,第10空运大队下辖101、102中队的C- 130H运输机,直属联队的E-2C鹰眼预警机和EC-130电子战飞机。台湾空军战机大 修厂。
台东"志航"基地,第7(737)战斗训练联队,第7大队44、45中队和46假想敌 中队装备F-5E/F战斗机。
花莲及佳山基地:东部指挥部。下辖佳山基地勤务大队,第8战术战斗机大队 14、15、16中队装备F-5E/F战斗机,训练部队装备T-38教练机,及修护大队,防 空营,警卫营等。有时部署C-130H、S-70、S-2T,T-34C等,将成为训练基地。战 时台湾西部主力战斗机将进入佳山基地。澎湖马公基地:驻少量F-5E/F战斗机及 高炮营。
防空武器部署:防空炮兵司令部驻桃园八块:桃园、新竹、清泉冈、台南、 屏东、台东、花莲部署霍克/鹰中空防空导弹,台北周边6个阵地(南港区、新店 安坑山区、五指等)部署3套"爱国者'中高空防空导弹,防御飞机和弹道导弹。" 天弓1型"防空导弹部署在台北三芝、高雄大岗山、澎湖、东引、台中、台南6地。
F-5E/F战斗机,1973-1986年台湾组装248架,将来装备90架。飞行时间多在 3000小时以上,接近甚至超出飞机安全寿命终点,当前只有约80架能飞。因收音 机过于陈旧危险,台湾军方要求该机种"无必要时不超音速飞行,不做大G动作"。
台湾组装IDF战斗机,1989年5月28日首飞,1995年1月1日股役,原计划装备 250架,后削减到130架。近期将交付完成。
F-16A/B战斗机150架,外加40台备用发动机,共58亿美元,1997-2000年交付 ,目前有90架。
法国幻影-2000/5战斗机60架,单价4000万美元,共24亿美元。已经交货。
此外E-2C鹰眼预警机3架,EC-130电子战飞机1架。1个搜索救援中队,S-70直 升机13架。
运输机中队8个:其中1个中队装备DC-6B运输机1架;2个中队装备C-130H中型 运输机16架(订购4架);1个要员专机中队装备"波音727-100"飞机4架,"比奇" 1900小型收音机1架,S-62A直升机1架。空地导弹:AGM-12"小斗犬"指令式导弹8 50枚已经报废;AGM-65A/B"小牛"电视制导导弹200枚,GBU-10B/E及GBU-12B/E激 光炸弹。
空-空导弹:
麻雀AIM-7E/M200枚;AIM-7M600枚;响尾蛇AIM-9M900枚;法国"米卡"900枚 ;"魔术2"400枚。台湾组装天剑1"40枚;台湾组装"天剑2"40枚; 20MM炮弹50万 发。
(本栏目内容纯属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站立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7.179] 发信人: sp400 (bea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台湾陆军装备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Fri Feb 4 14:57:31 2000), 站内信件
台湾陆军装备
火炮:现役约2000门,105毫米口径以上约1622门,另外海军陆战队105毫米 口径以上火炮约144门:
防空武器:高炮约394门
陆军航空兵:0-1型炮兵观察机19架
直升机:UH--1运输直升机60架,B--234/C-47运输直升机3架;AH-1W超眼镜 蛇攻击直升机26架;OH--58D基奥瓦人侦察直升机定购21架;AH-1W攻击直升机13 架。
装甲兵:约500辆中型坦克,1000辆轻坦克,1076辆装甲车,另外海军陆战队 装备坦克159辆,装甲车670辆(近期将大量报废)。
台湾陆军编制和部署的变动:
台湾岛在守势防御的战术作为上,受限于河流及山脉,因此一旦遭到会出现 支援不易的缺点,所以台湾陆军已朝独立作战方向建军,以军团为最高战术指导 单位,希望各军团能各自独立支撑一个方向的作占,以独立旅或混合旅来实施战 区作战任务。而台湾陆军极欲建立的"战区机动混合旅",实际上就是以直升机做 快速垂直作战的打击部队。因此在台湾本岛台军目前作战"师"级单位,将改为"独 立旅"或"混合旅",以因应小地区作战。
外岛方面,为适应新型战争形态的改变,台湾在金门驻军将大幅的缩编,以 保留实力于台湾本岛。台军计划将现在金门的4个师,改为3个独立旅及一个预备 师,总兵力缩减为2.5万人,但外岛将导弹化,并配备航空部队,加强固守能力。
(本栏目内容纯属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站立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7.179] 发信人: sp400 (bea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台湾陆海空军情全新透析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Fri Feb 4 14:58:12 2000), 站内信件
台湾陆海空军情全新透析
在美国与我建交后,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已由“反攻大陆”改为“保台湾” ,因此,台湾武器装备体系基本上是防御性的,而且是完全针对我军的。其军事 战略的近期目标是滩头决战,中期目标是海上阻击,远期目标是建立吓阻武力, 拒我于彼岸。制空、制海、反登陆是台湾军队最基本的作战原则,也是台湾建立 武器装备体系的最高原则。
台湾现有正规部队37.6万人,其中陆军24万人、海军6.8万人、空军6.8万 人。三军共装备主战坦克70 0多辆、轻型坦克900多辆、各型装甲车900多辆、各 种火炮1600多门、各型主力舰艇130多艘、各型飞机与直升机680多架、各型防空 导弹发射架200多部,防空高炮近400门。
近年来,台湾花巨资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现在台湾岛内的人均武器 占有量是世界最高的),加速了武器装备体系的建设,妄图在21世纪建成具有先 进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由“跨世纪”的海军、“装甲化、立体化、电子化、自 动化 ”的陆军以及有强大防空吓阻力量的空军,组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 备体系。但是,台湾武器装备体系有明显的不足。例如,其C3I系统缺少空间资源 的支持;空战体系中缺少对地攻击机;海战体系中没有航母,潜艇数量少;陆战 体系中缺少远程精确打击力量,难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1、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较快,但缺少天基情报、通信导航能力
台湾当局将C3I系统作为其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大量资 金发展三军C3I系统。台湾陆军的 “陆资”C3I系统又称为“陆军战情信息自动化 系统”,该系统199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陆资”系统尚是一个大型的 数据库,存有敌情资料、编制实力、驻地部署、武器装备、作战预案等信息,未 来将向“决策支援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台湾海军的“大成”系统80年代初开始 筹建,1990年5月进入使用阶段。海军C3I系统目前仍使用电话、无线电和邮件传 递信息,各海军基地舰队和舰只虽使用了计算机,但其主要功能是管理数据和文 件。各级数据管理通信网和军事行政管理均是独立运行的,未建立起C3I系统之间 的互通和互操作。
台湾空军的“强网”是台湾三军中最先进的C3I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更换了 台空军老式的中央计算机和配套软件,建立了地下空中作战管制中心,进一步完 善了与陆军、海军C3I系统的网络化建设,换装了美国先进的AN/EPS-1 17,HR -300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防空雷达,实现了对台湾全岛防空拦截武器的全自动 化指挥控制。
然而,台湾的C3I系统主要由空中、海上、地面设施组成,缺少自己的空间资 源的支持,这将严重地影响台湾情报保障及通信导航能力的发挥。因为作战需要 分辨率很高的侦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卫星组成一个系统,而台湾 没有这样的系统,从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方面来看,台湾的C3I体系还缺少完整 性,缺少空间制高点这一关键能力的支持。
2、台湾计划在2010年建成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但其反导能力有限
台湾目前共有5种国土防空导弹,其中霍克导弹发射架100部,共4个营;天弓 Ⅰ/Ⅱ防空导弹发射架48部,共 6个单元;“爱国者”导弹发射架24部,共7个单 元;麻雀导弹发射架48部(同高炮一起组成12个连)。
目前,承担高空、远程防空任务的是奈其II防空导弹,其有效射程达140公里 ,能对台湾本岛及周围海域上空形成广阔的保护伞。但由于该弹是美国60年代产 品,战术性能已经落后,台湾当局已宣布该导弹退役,目前正在用天弓I/I I和 爱国者防空导弹进行更新。霍克导弹承担高度为18公里,距离为40公里空域内的 防空任务。原型霍克也是美国60年代的产品,经两次改进后其命中精度和抗干扰 能力有所改善,但最多只能服役到2010年。
台湾从美国购买的“爱国者”PAC-2导弹已经装备部队,台北地区主要的导 弹阵地、机动阵地已基本完工,各阵地间的通信网络、装备架设、测试也告一段 落,C3I系统已可运作。台已具有一定的反导弹能力,但台湾军方仍在积极谋求更 先进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台湾正在自行研制一种代号为ATBM系统的反导系统。该系统是在“天弓2号” 的基础上改进的,重点改进其制导系统,ATBM计划在2000年前完成各种测试,20 01年开始装备。为配合该系统,台湾已开始研制搜索距离达100 0公里的远距离预 警雷达,计划4年内部署。
台湾军方对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极为重视,计划采购“爱国者3 ”型导弹系统,将弹道导弹的防护区域从目前的台北地区扩大到高雄、台中地区 。作为TMD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宙斯盾”系统对台湾建立反弹道导弹 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台湾当局企图通过参与TMD采购爱国者PAC-3型反弹道导弹和 “宙斯盾”系统及相关预警系统,配合已从美国购买的爱国者PAC-2型导弹和台 湾正在研制的天弓Ⅲ导弹构建反导防御体系。
但实际上,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原因之一是它的技 术尚不成熟,八次高空拦截只有两次成功,对导弹的初始段、飞行段、再入段的 拦截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再者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目前的拦截试验都是在特定 条件下进行的,离实战还有较大距离,TMD形成战斗力将是下一世纪的事;此外, 台湾海峡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TMD反导能力的发挥。
3、花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但缺少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台湾当局十分重视空军的发展和建设,将空军列为“第一优先”发展的军种 。为此,加紧实施装备现代化,大量采购和自行研制先进的战斗机。到目前为止 ,已装备了第三代战斗机F-16A/B共44架、幻影-2000共530架、ID F共88架, 此外,还有第二代战斗机F-5E/F共274架。
台湾海军除最近几年服役的新型护卫舰等装备技术水平较先进外,还有相当 一部分是40年代建造的,其服役已有5 0年左右,这些舰艇虽经多次现代化改装和 整修,作战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舰体、动力系统老化问题,限制了其作战能力 的发挥。
台湾陆军装备也较为落后,主战坦克基本是第二代,性能不够先进,装甲防 护性和机动性与目前世界先进的坦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炮兵压制武器型号繁 杂,多系美国70年代以前的装备,性能落后。反坦克导弹整体水平大约相当于发 达国家70、80年代,目前正在发展更先进的反坦克导弹。陆军较先进的装备有从 美国购买的AH-1W“超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OH-58D侦察直升机以及直升机载的 “海尔法”半主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
从上述台湾陆、海、空三军的装备情况可以看出,台湾的武器装备总体水平 不够先进,即使有一些从国外购买的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从外国引进和租借装 备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维修和保障问题,由于战时武器装备消耗数量很大, 使用强度很高,疲劳和损伤状况非常严重,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国防科 技工业体系就很难保障。比如台湾从美国引进的“爱国者”导弹,打完了自己不 能生产,整个导弹发射系统都将成一堆废物;飞机也是这样,由于台湾无法完成 F-16、和幻影-2000的中修和大修,如果主要零部件发生问题或出现故障,就会 影响其作战效能。
此外,台湾缺少远距离精确打击武器,如中远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 弹,更无核打击能力。仅有的“青蜂”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射程近、精度低,不能 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4、武器装备部署范围有限,缺少持久的作战能力
台湾全岛仅3.6万平方公里左右,地域的限制制约了武器装备体系的抗打击 能力。台湾的指挥中心、电厂、桥梁、机场、基地及各种雷达地面设施均在我中 远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内。此外,尽管台湾有一定的国防工业基础, 但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主要靠外援,靠从美国、法国等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来实现 现代化。在大消耗战的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下,没有强大的装备规模、没有雄厚 的国防工业基础、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战争将难以持久。
此外,台湾外向型的经济基础基本上靠对外贸易来维持。一旦我军对台湾进 行海上封锁,台湾将无法保证其港口及海运线的畅通,而这对外贸占生产总值( GDP)80%以上的台湾经济来说是致命的。据专家推测,一旦有危机,台湾的粮食 最多可保7个月,能源储备只能维持6个月左右。
(本栏目内容纯属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站立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7.179] 发信人: sp400 (bea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揭开“强网”真面目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Fri Feb 4 14:58:56 2000), 站内信件
揭开“强网”真面目
“强网”系统具有较强的防空作战能力,但这只是说其从理论上讲所具有的能 力,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实战中能充分发挥出这些能力
揭开台湾“强网”真面目
自从李登辉放出“两国论”的狂言以来,台海气氛日益紧张,两 岸军事力量 对比和作战能力分析也渐渐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近期有 关台军“强网”系统的 报道屡见报端,并被台湾一些媒体炒得火热, 仿佛“强网”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防 线,是使台湾小岛刀枪不入的铜墙 铁壁。那么,究竟什么是“强网”,它真的有 那么强吗?
1。“强网”是张什么网
台湾的一些媒体宣称:“强网”系统是可实时发现并拦截人 民解 放军的导弹和飞机的堡垒。强网系统果真如此神奇吗?
所谓“强网”,乃是台湾空军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 目前台军共 有四个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简称C3I系统),分 别是台湾“国防部” 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 军的“大成”系统和空军的“强 网”系统。在这4个C3I系统中,“强 网”系统发展最快,具有对大陆内地进行中 、远程探测的能力,可能 对解放军的对台攻击造成一定的困难。正因如此,台军 才透过种种渠 道对此大加渲染,以期对大陆搞心理战,为台独势力撑腰打气。
“强网”系统由地面雷达站、空中预警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 等组成,并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使各雷达阵地、飞行基地、防空中 心等作战要素相连接, 构成一个一体化防空作战系统。
“强网”的前身是“天网”系统。“天网”是台军在1975年一 1980年用5年 时间建立起来的,监视范围可覆盖台湾本岛和台湾海峡, 并延伸至大陆沿海的宁 波、杭州等地。该系统能同时引导30多批约 100架战斗机进行空战,但不能指挥 空军的高炮、陆军的地空导弹和海 军的舰载防空武器。
鉴于“天网”自动化程度低,功能不完善,对低空目标侦测能力 差,反应时 间长,预警时间短,其地面雷达易被摧毁,而且不具备与 其他军种C3I系统联网 互通的能力,因此,台湾空军从80年代中期开始 实施“强网”计划,以取代“天 网”。
“强网”的重点是更新中央计算机及其软件,建立地下作战指挥 中心,利用 原“天网”系统的雷达站,试图把空军的作战飞机、陆军 的“霍克”地空导弹阵 地、海军作战中心、空军高炮指挥中心、民航 的空中管制中心联在一起,构成一 体化的防空体系。
为此,台军购买了AN/FPS-117、HARDHR-3000等新一代雷达。 这些雷达也 是美国和北约现役主力雷达,天线环视一周可捕捉到数十 至数百批目标。AN/F PS———117雷达和HARD雷达还可用来对付台湾 最担心的飞机超低空突防。台湾 当局宣传说,改造后的强网不论在低 空探测、远程预警和武器控制能力等方面都 较“天网”系统有了质的 改进。据称其雷达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1.5倍,处理速 度提高了60倍, 计算机容量则提高了500倍。
2。“强网”之眼———E-2T
在“强网”系统中,台湾当局最为得意的是分两批从美国购 买的 6架E-2T预警飞机。这种预警飞机可大幅度提高“强网”系统的 作战能力,因而 被台军称为“‘强网’的天眼”。
E-2T是一种全天候战术预警和控制飞机,可提供全天候机载预警、 指挥和 控制,另外还可进行监视协调、攻击和拦截控制、搜索与救援 指导和通信中继。 E-2T利用其计算机控制的传感器,可提供预警、威 胁分析和指挥对空、对地和 对海作战。
E-2T采用先进的AN/APS———145空用搜索雷达,提高了对隐身 目标的探 测能力、改进了杂波滤除能力和自动检测/跟踪性能,使其 在陆地上空也有较好 的下视探测能力。E-2T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 480公里,可在空中停留约7小时。
E-2T预警飞机的侦察能力主要由机上所载的AN/APS-145雷达来 实现,也 就是说AN/APS-145雷达是E-2T预警飞机的核心。
AN/APS-145是一种脉冲多普勒雷达,也是一种以俯视为主要工 作模式的预 警雷达,它除拥有原先的数字式目标指示器、全辐射孔径 控制天线等可增强其电 子反对抗能力的设备外,在脉冲重复频率的变 化方面,首次应用了高、中、低三 种频率,其中低脉冲重复频率扫描 使其探测距离要比其它雷达大得多。美国军方 声称,在正常天气情况 下,AN/APS-145雷达可在648公里外探测到轰炸机,在 480公里外探 测到战斗机,在258公里外让巡航导弹“现形”。它同时用三种不同 频 率扫描,可以消除目标探测盲区,并且可以自动探索、跟踪紧贴陆地 与海面 飞行的超低空目标。AN/APS-145雷达波束扫描的面积大约是 102万平方公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雷达最多可同时自动监视和跟 踪2万个空中目标,并显示 其中的2000个,而一般雷达通常最多只能显 示大约300个目标。
除AN/APS———145外,E-2T预警飞机上还装有可进行无线电监 听、电子 信号分析和辅助进行目标探测与识别的无源探测系统、可处 理预警飞机上的雷达 探测、跟踪、识别、航向数据显示、武器选择、 导航、飞机状态监视等信息的中 央数据处理器等,从而使其作战能力 得以进一步提高。
3。“强网”的防空作战效能
“强网”的防空作战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探测范围看,“强网”的侦察范围广,探测能力强。在正常工 作情况下, 可对台岛空域和大陆沿海463公里内的所有空中目标进行监 控。它所监控的大陆 沿海空域,北起浙江的路桥、南至广东的澄海, 西到靠近江西的连城。
“强网”系统对轰炸机等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648公里,对战斗 机的探测 距离为480公里,对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为258公里。
从预警时间和反应速度看,“强网”系统的预警时间长,反应速 度快。由于 探测范围的扩大,它所提供的预警时间也相应增加,由 “天网”的5分钟增大到 26分钟。也就是说,在463公里的距离上,作 战飞机若以1马赫的飞行速度直线飞 抵台湾上空需要26分种,这26分钟 也就是台湾防空系统的最大预警时间。台岛军 方宣称,“强网”系统 的最快反应时间为5秒钟,即当它发现目标后,可在5秒钟 内将目标信 息传送到作战指挥中心和担负防空任务的作战飞机和导弹部队。
从引导拦截能力看,“强网”系统可同时显示600余批目标,并引 导150批飞 机实施拦截作战,实现了从目标判断到选择作战方案、下达 作战命令、指挥引导 拦截等防空作战过程的全自动化。其地面防空武 器的作战能力、命中率、杀伤力 与抗干扰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并具 有拦截战术导弹的能力。
从指挥自动化程度看,“强网”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互通能力 强。强网系 统使用了新一代高科技计算机系统,存储容量为“天网” 系统的500倍,空情处 理能力提高了1.5倍,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空情 侦测能力。该系统能与台“国防 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 “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联网,迅 速进行海空、陆空协同 和三军联合作战,简化了作战指挥程序,缩短了反应时间 。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强网”系统可能对我军对台作战造成一 定的影响。
一是对导弹攻击的影响。对台实施导弹袭击将是我军实施对台作 战的主要手 段之一。“强网”系统对导弹最大探测距离为258公里,若 导弹以每小时900公里 的速度飞行,从发射导弹到飞抵目标大约需17分 钟。也就是说,我军在远距离上 发射的导弹将有17分钟的时间处于 “强网”系统的监视之下,台军在这段时间里 将采用各种手段对导弹 实施拦截,从而降低导弹攻击的命中率。
二是对飞机攻击的影响。“强网”系统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 480公里,若 飞机以1马赫的速度飞行,从480公里处飞抵台湾上空需 23分钟,在这个过程中, 我军飞机将面临受攻击的危险,其作战能力 将受到一定限制。
4。反制“强网”,我军没问题
如上所述,“强网”系统具有较强的防空作战能力。但这只 是理 论上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它在实战中能充分发挥。因为在实战中, “强网”系统 的能力将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首先,它的463公里的探测范围只对在高空飞行的目标有效,而对 紧贴海平 面和山地飞行的低空飞行目标的探测距离则将大大缩短,甚 至有时还有一些探测 不到的盲点。而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经过多年 的严格训练,绝大部分都已具备 超低空长距离飞行的能力,再加上充 分利用强网系统的探测盲点,突破其防空体 系不应成为大问题。
第二,目前媒体关于E-2T预警飞机探测距离的报道显然有夸张的 成份。因 为通过对AN/APS———145雷达的天线口径与发射平均功率 之比的计算可以得出 ,其对5平方米目标(即战斗轰炸机雷达横截面积) 的探测距离应该只有327公里 ,对2平方米目标(即小型战斗机雷达横 截面积)的控测距离仅为260公里,而对 迎面飞行的巡航导弹的探测距 离则仅有123———148公里。国外的一些媒体在报 道E-2T的探测距离 时,只谈它的最大极限探测距离,而在目标与距离、面积的 比例关系 上故意模糊不清,意在夸大其作用。
第三、解放军的电子战将使强网系统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人民 解放军已经 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电子战部队,装备有各种先进的电子战 设备,可在1-3秒钟内 准确判定目标的方位,进行跟踪,并可进行全 方位、全波段、全天候的强大的电 子干扰。人民解放军无疑拥有全局 范围内的制电磁权,这一点连台湾军方也承认 。拥有制电磁权,这意 味着台湾的防空系统,包括“强网”系统都将受到强大的 电子压制, 从而使其相当部分的雷达和通信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完全陷于瘫 痪,“强网”的作战能力无疑将大打折扣。
第四、解放军的导弹打击将使“强网”支离破碎。包括“强网” 在内的台湾 各级C3I系统都是人民解放军导弹攻击的首要目标。现在,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导 弹精确度和突防能力已大为提高,战术导弹的精 确度也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一 些精确制导武器也已投入使用。这些 武器一旦发威,“强网”系统势必难全,不 待其发挥作用,就会被摧 毁。由此可见,无论是“强网”,还是其他什么网,对 人民解放军来 说,都不可能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如果李登辉把“强网”系统当做确保台湾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 那么,他的 梦想必定是要被打得粉碎的。无论台湾再花多少钱,再买 多少架E-2T,也构筑 不了他所期望的安全网,只有收回他的“两国论” 狂言,悬崖勒马,才是正道。
(本栏目内容纯属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站立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7.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