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陆军>>防空作战>>转载:三峡工程的对空安全

主题:转载:三峡工程的对空安全
发信人: vgreenc()
整理人: only(2000-04-04 00:07:41), 站内信件
作者不详
  长江三峡工程已于1997年11月8日顺利完成大江截流。随着第二期工程的展开
, 全长1983米、坝顶高程185你、最大体宽120米的大坝将在湖北省三斗坪逐步耸
立起 来。对于这一造福子孙后代、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的宏大工程,人们一方面拍
手称赞, 另一方面又对其安全特别是对空安全极为关注。从军事角度而言,三峡
工程的对空 安全,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从政治的、军事的、战略的和战术技术
的多方面进行 综合的分析。 

  不能排除在战时成为敌方空袭 目标和造成一定损失的可能性 

  国人担心三峡对空安全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们不难想到这样三个理由:
 

  一是战争史上确曾有过水力发电设施和水库大坝被轰炸的先例。虽然这种情
况 极少,但终归有过,并且造成了破坏和损失。如在朝鲜战争中,1952年6
月2 3日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美国空军先后轰炸了朝鲜北部的水丰、赴战、长
津等水 力发电设施,按照美国军方当时的记载,“在被突击的4个主要水力发电
体系的1 3个发电长中,有11个显然已不能使用”;1953年4月至5月,
美国空军轰 炸了朝鲜北部产稻区的慈山、石岩、林原、龟城、泰山水库的大坝,
其中有两个大 坝出现缺口,洪水对下游的铁路桥、民用设施和稻田造成一定破坏
。 

  二是精密制导武器的威力在人们心目当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后核时代和高技
术 战争的条件下,人们对核突击的担心响应减少,但队精密制导武器的突击效能
却印 象日深。因为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空军部队在空袭中使用了相
当一部 分精密制导武器,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就有9300枚,以及大量使用的空
地导弹、 地地导弹和空基、舰基巡航导弹,圆概率误差小,精度高,威力大,几
乎达到了 “一枚炸弹一个战术目标”的效果。因此,就一般硬度的目标而言,在
战时若遭到 大规模的、严重的突然空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造成一定的
损失,是可能 的。 

  三是当今世界的确并不安宁。党的15大指出:当前,“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民族、宗教、
领土 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三峡工程蕴涵着我们国家的重大利益
,是国 家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既然不能完全排除发生军事冲突
乃至局部 战争的可能性,一旦有战事,也就不能排除个别战争狂人把三峡工程当
成空袭目标 的可能性。 

  三峡大坝战时成为空袭目标的可能性,和因此而造成一定损失的可能性是存
在 的,必须有这种估计并据此采取防范措施。如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1992年
3月 21日在七界人大五次会议上,就《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
的议案》 作说明时指出:“战时三峡大坝的安全问题,从五十年代就进行了大量
实验研究…… 在大坝遭突然袭击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据溃坝模型实验,溃坝洪灾
对坝下游局部地区 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 该文摘自《中国空军》1998年第一
期 作者:董文先 热点透视: 三峡工程的对空安全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
国不会 发生危及三峡工程安全的全面战争 

  若敌方空袭我三峡工程,通常情况是敌我双方已全面开战。敌方对我纵深重
要目 标进行较大规模战略空袭,我们将举国迎敌。然而由于世界形势和战略格局
的发展, 以及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战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针对我国全 面战争的可能性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出现。 

  对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都作过精辟评述。邓小平同志在80年
代就 指出:中国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一个观点,即战争不可避免。但经
过长时 期的观察,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观点。”我们总的判断是:战争的威胁还
是存在的。 但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
能的。“邓小平 同志认为这个判断非常重要,“1998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
建设的方针,就是建 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没有这个判断,整天诚惶诚恐的
,怎么能够安安心心地搞 建设?近20年世界形势和军事领域的发展证明,邓小
平同志的判断是正确的。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
与发 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
荣。各国 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
展已经成为时 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避免新的世界大 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
实现的。”这说明,我 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有大的战争,我们当前下决心
搞三峡工程适逢其时,战略 决策英明。 

  即使有的国家将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强加在中国的头上,战场位置也将主要
在国 家的边陲地区和海上。我们的三峡工程位于国家腹地,任何国家的空袭兵器
要想打击 这个目标,都得进入我国领空1000多公里到数千公里得纵深。不发
生大的战争, 这种情况通常是不会出现得。 敌方不会轻易地把我三 峡工程作为
空袭目标 

  即使是发生了战争,理论上和战略角度分析,敌方不敢轻易地把三峡工程作
为空 袭目标。主要理由有四点: 

  我们有一定的遏制战争的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早就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
影响的国家。虽然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 国家,但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国防实力和我军的防卫作战能力有了很大 的加强,战略导弹、核潜艇、轰炸机
都有了发展。我国的大国地位和战略力量的发展, 成为改变战略态势和遏制战争
的重要因素,这决定了敌人不敢贸然犯我。 

  打三峡工程意味着要收到我之战略报复—— 我国一直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
略,对此,毛泽东同志早已向全世界宣告。邓小 平同志指出:中国需要和平,真
心希望避免战争,但总过也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独立 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人损
害中国的利益,别人也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己利益 的苦果。对于战争问题
,中国一向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 自卫原则。 

  能够对三峡工程造成巨大破坏的主要是核突击,然而谁敢于对我国三峡进行
核突 击,他将受到致命的反击和惩罚。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统帅在脑海中出现
要打击我 们三峡工程的信号时,他通常要考虑到本国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也将受到
攻击,而这种 攻击也将是毁灭性的。 

  我国的防空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从战役战术意义上说,任何国家的任
何目标受到空袭都是可能的,任何空袭都是 要受到抗击的。空袭成败和效果取决
于空袭与反空袭双方的较量。对于有强大防空力 量的国家来说,空袭者要想轻易
得逞是困难的。我国的空防已经不是抗美援朝时期和 六十年代的初级水平,也不
是海湾战争中采取避战方针的伊拉克,而是建成了有重点 的、由多种先进防空兵
器构成的全国防空体系,并且执行全体军民齐动员的整体抗击、 积极反击、严密
防护的防空作战方针,能够抗击敌人较大规模的和一定程度高技术的 空袭。 

  任何国家的空袭兵器要到达三峡工程地区,必须越过我国上千甚至数千公里
纵深 的防空区域。空军部队每天由数万名指战员防空值班,警戒祖国的领空,随
时准备抗 击敌人的空中侦察和空中袭击,完全可以相信,对于三峡工程这样的重
要目标,空军 肯定会根据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意图,实现邹家华副总理在向全
国人大说明时提出 的采取“积极防御等综合对策措施”的要求,严密组织防空。
 

  三峡工程是民用目标,按战争发不应受到空袭—— 1923年2月在海牙通
过的、作为战争法条约之一的《空中作战规则草案》规 定:“只有针对军事部队
、军事工程、军事建筑或仓库、军火工厂、军事交通运输线 等军事目标的轰炸才
是合法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统帅部要确定打击民用目标都会是 十分慎重的。因
为。一旦这样作了,将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 

  在朝鲜战争中,当美国空军轰炸了水丰发电厂等目标后,在世界范围引起了
很大 的反响。在英国国会里工党两个议员把这次突击斥为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
战的挑衅 行为。在华盛顿,国防部受到了众议员们的质问。 

  当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过于天真。一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是可能变化
的。 例如1899年和1907年量词海牙会议通过的《海牙公约》规定:“禁
止从气球 上或其他新的类似方法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来,交战国越 来越广泛地使用飞行器进行轰炸。二是,写在纸上的东西由人可以
做多种解释。在海 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的附录中,专门写
了“战争法的作用”问 题,指出“作为一项普遍原则,战争法禁止蓄意摧毁不是
出于军事需要而迫切要求破 坏的民用目标,也禁止直接和故意攻击没有参加敌对
行动的平民”,但是“至于军民 两用目标,如果打击他们可以获得军事优势,那
么就可以对其事实攻击。”从这里可 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目标,有的可能解释为
民用目标,有的则可能解释为“军民两用 目标”。而在他解释为军民两用目标时
,他认为攻击时合法的。 该文摘自《中国空军》1998年第一期 作者:董文先  
   热点透视: 

  三峡工程的对空安全 通过采取防护和防御措施,三 峡工程是可以避免和减
少损失的 。

  邹家华副总理向全国人大说明时指出:“人防问题 虽然做了很多工作,担任
然需要深入研究,采取工程防 护和积极预防等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三峡工
程可 能因遭受战争破坏而产生的损失。”三峡大坝是最大提 款为120米的大
体积重力坝,强度很高,少量的一般 常规武器直接命中后不太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随着三峡 工程的进展,有效的防护和防御措施不断完善。从目前 看,在临战
情况下至少可以采取两项减轻损失的措施: 

  一是加强防空力量。除了平时在三峡周围一定范围 内有计划地部署防空兵力
外,在有战争征候情况和临战 情况下,空军可以根据统帅部的意图,调整防空部
署, 在地可能来袭的方向多梯、大纵深部署防空兵力,使敌 空袭兵力一进入我
国境,就遭到层层拦截和抗击,使其 到我三峡工程地区时已成为强弩之末。 

  二是临战时降低水位高程。降低水位高程可以减轻 对大坝的压力和减少溃坝
的机会,因此可以避免和减少 损失。对于这一点,有关部门已经做过多次试验,
也有 专门的战时应急方案。从战争是看,这也是一项有效的 措施。例如在朝鲜
战争当中,朝方在美军对旧院街水库 轰炸钱将水枯水位降低了12英尺,美国空
军1953 年5月21日出动7架B-29战略轰炸机,投掷了5 6枚200
0磅级的炸弹,命中四枚,未能炸垮大坝, 5月29日又以14架同样的飞机投
掷同样的炸弹,命 中5枚仍未能炸垮大坝。 

  此外,邹家华副总理海曾指出:“三峡水库下游有 20公里长的峡谷河段,
对溃坝洪水起约束、缓冲和消 减作用,有利于减轻洪灾损失”,一旦溃坝,“不
致造 成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

  总之,三峡工程的对空安全,既不能排除战时敌之 空袭的可能性和因此造成
一定损失的可能性,要要看到, 这种可能性是较小的,一般来说,三峡工程对空
安全是 有保证的。这里是从军事上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力争遏 制敌人的空袭;
而一旦敌人空袭时又能通过军事措施力 争避免和减少损失。   在贯彻十五大
精神,思考三峡工程对空安全问题时, 首要的内容是增强全民的综合国防和空防
观念,大力发 展我国的综合国力、防空力量和陆海空三军一体的战略 反击力量
,以有力地遏制别国可能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 争,并能有效地保卫国家重要目标
的对空安全,从根本 上立于不败之地。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0.70.4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