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陆军>>单兵装备(除轻兵器)>>国产护神牌防弹衣的曲折经历

主题:国产护神牌防弹衣的曲折经历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2000-03-05 11:39:59), 站内信件

作 者: 拷贝猫 于北京时间:1999年5月17日 17:29:48 提交。



较量

  《现在出发》是著名作家王宏甲继《无极之路》后推
出的又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出版后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
这里介绍的是,周国泰和他的同事们研制国产护神牌防弹
衣的曲折经历——

(一) 

  周国泰第一次见到芳纶防弹衣,是在1987年。当
时北京正开一个国际技术交流会,美国的芳纶防弹衣堪称
世界一流,就摆在北京四川饭店的一张长会议桌上,周国
泰想去摸摸,遭到美国人的拒绝。 

  周国泰伸出去的手就那么楞在空中,从此这个动作长
久地在他心中定格。他是中国研究军需防护装备的专家,
那时刻好似被子弹打中一般。 

  “刀枪不入”,是古人的美好梦想,为了实践这个
“梦想”,中国人不是没有实践过……60年代,美军在
越南战场上使用了一种新式杀伤武器——子母弹,该弹爆
炸后,里面炸飞的钢珠速度达950米/秒至1000米
/秒,构成很大的杀伤力。1966年底,国防科委下达
一项紧急战备任务,要求迅速研制出防子母弹的防弹衣。
1967年4月27日,毛主席和军委首长指示,希望此
项研究尽快出成果。在国防科委的直接领导下,这成了一
个全国大协作的项目,参加研究的主要单位除军需装备研
究所以外,还有化工所、工程兵科学试验场、中科院化学
所、中科院硅酸盐所等二十多个军队和地方的科研院所及
工厂,经过3年的艰苦攻关,进行了11次大型模拟试验
和实弹爆炸试验,获取了大量数据,终于研制出了3种性
能较好的防弹衣,用于支援越南,防止子母弹的杀伤力,
防弹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这就是我军研制
的、用于单兵防护的第一代防弹衣。 

  国产防弹衣被命名为“护神”牌。这种防弹衣的内部
材料是一种“钢样鳞片”。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军事大国
生产的防弹衣相比,护神防弹衣有着更为优越的性能。 

  在世界现代史上,钢铁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在武器的进
攻和防御方面,都在钢铁上下功夫。坦克的钢板可以防住
子弹,但钢板穿在身上就太沉。二次大战后,西方出现的
防弹衣最初就是用钢板或钢丝制作的,既笨重,又难以弯
曲。把钢炼成薄片的方法不是没有试过,问题是子弹射上
去,被击碎的钢片还会成为弹片的一部分……  中国防
弹衣内的“钢样鳞片”,似乎继承了祖先铠甲的传统。在
青铜器时代,中国出现了用青铜制作的甲衣。铁出现后,
甲衣的材料就被锻造成鱼鳞或树叶状的铁片所取代。在屈
原的《九歌·国殇》中能读到“操吴戈兮披犀甲”。作为
战争中的防护用品,藤甲与皮甲堪称人类最早的军服。 

  本世纪初,美国人把笨重的钢板、钢丝防弹衣脱下来
了,是因为发明了芳纶纤维。 

  那么中国护神防弹衣内的钢样鳞片究竟是什么?是钢
吗?物体的质量是由一定体积的密度决定的,密度越大,
质量就越高,或者说越重。要是结构疏松,必然是轻。要
使能防住子弹的钢板质量不变,使之变薄变小,这是可以
做到的,但无法减轻它的重量。 

  现在,既要使钢变得柔韧,又要加强它的质量,还要
使它变薄变轻。这不是矛盾的吗?中国人把这几个矛盾因
素凝炼在这小小的鳞片上了,周国泰和他的同事们把它称
作“钢样鳞片”。

(二) 

  护神防弹衣研制出来了,但要得到世人的认可,还有
一个过程。 

  1990年,中国要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为提高安
全防护水平,决定从国外买进一批防弹衣。周国泰得知消
息,马上告诉有关部门:“我们有,买我们的吧。” 

  但是,我们的防弹衣在国内从未见过报道,美国芳纶
防弹衣举世闻名,在国际上也体现安全防护水准。有关方
面还是花一笔美元设法买回了几百件芳纶防弹衣。可是,
进口防弹衣被拉到靶场进行弹击测验,5发子弹在防护层
上留下了10个弹孔。大家都看傻了,怎么回事? 

  得知这一消息后,周国泰再次找有关部门:“试试我
们的防弹衣吧!” 

  小车载着周国泰向靶场驶去,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射
击了……这项科研直到1989年试验结果,能防住六四
式手枪的直射子弹,但是,把“五四式”掏出来一打,就
被打穿。后来,在20米处,能防住国际上用以衡量防弹
衣水准的那种射击能量了……再后来,射击对象被放到了
10米处。 

  这一次,面对着10米处钢样鳞片端起枪的是一位姑
娘,沈阳军区射击队的女射手。 

  枪响了。子弹在鳞片上弹了个小窝窝。 

  “再近一些怎么样?” 

  10米的枪声已是一声有力宣告。现场人员都抬眼望
着空旷的靶场,因为,打10米距离,需有专门的防护装
置,否则跳弹伤人的可能性很大。女射击队员环顾四周,
显然在犹疑。 

  “我来!”周国泰从女射击队员手里取过了枪。 

  没人能拦住他。他站到5米处,举起了那只手—— 

  “老周,算了。” 

  “老周,找来防护装置再打不迟。” 

  周国泰的手仍然举着,盯住那鳞片——人们还没反应
过来,周国泰又进到了2米处,砰——又一声枪响。鳞片
经受住了剧烈的撞击,在场的人一片欢呼。没人注意到他
的手是什么时候放下来的,只有他自己清楚。1987年
他被美国人断喝一声楞在那儿的手,现在终于放下来了。


  这年的春天,国产的护神防弹衣终于在北京通过技术
鉴定。 

  解放军总参谋部、后勤部、武警总部、公安部、最高
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海关等部门参加了这次鉴
定。由我国权威性轻武器研究测试机构,按国家有关弹击
试验标准,采用国际公认的仪器标准射击靶道进行实弹射
击试验。防弹衣防护完好率达百分之百。 

  1990年7月15日,北京京西宾馆礼堂响起运动
员进行曲,这里正举行一个捐赠仪式。国家体委主任、亚
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接受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张斌副
部长代表解放军军需装备研究所捐赠给亚运会的1000
件中国护神防弹衣。护神防弹衣首次用于装备亚运会的安
全保卫人员。


(三) 

  中国防弹衣名声远扬后,欧美国家专程找上门来,欲
让初出茅庐的护神防弹衣到德国巴伐利亚防弹制品弹击检
测中心去与美国芳纶防弹衣共同接受子弹射击。 

  解放军军需装备研究所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杨廷欣带
队,欣然奔赴这场国际性的“华山论剑”。 

  芳纶防弹衣有一种“配件”,即陶瓷板。要防止撞击
伤,就必须加上这块陶瓷板。陶瓷板遭到打击会被击碎,
碎片可分解能量,如遭到连续打击,就成问题了。芳纶防
弹衣本身是由多层芳纶纤维制成的。如达到36层,有被
击穿的,也有防住的。36层的芳纶已超过4公斤,一块
陶瓷板3.4公斤。由于不加陶瓷板,中国护神防弹衣全
部重量只有3.5公斤。 

  比武开始了,金发的德国女郎拿来了橡皮泥。“芳
纶”与“护神”里面都被分别放上了橡皮泥——你可以把
它想作人体——为的是检测子弹打到防弹衣时,对人体的
撞击程度。 

  德国人说:“从每秒380米的弹速打起,行吗?”


  杨廷欣说:“行。”  德国射击员首先瞄准了中国
的“护神”,靶场一片寂静…… 

  砰——5.6克重的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飞向“护
神”。防住了! 

  接着打“芳纶”。 

  然后换弹速。400米/秒……420米/秒……杨
廷欣说,那时刻就像国际足球赛双方踢点球决胜负一样。
只是射击下来,守门员的本领比踢球的本领高……双方都
打到了450米/秒,这是五四式手枪的极限速度。双方
又防住了。 

  德国人问:“还打吗?” 

  “打!” 

  这时,打穿的可能性百分之百存在。这不是在比是否
符合抵御的标准能力了,是在比谁的抵御能力更强。这时
刻谁要防不住,谁就输。 

  弹速调到了500米/秒。 

  又防住了。芳纶也防住了。这时在场的专家纷纷上来
祝贺,“OK”之声响遍德国靶场。接着,看橡皮泥上的
撞击痕。 

  “芳纶”的撞击痕是深3.6厘米,直径4厘米。 

  “护神”的撞击痕是:深0.9厘米,直径2厘米。


  撞击痕被称为“非惯穿性损伤”,在防弹衣未被子弹
惯穿的情况下,“非惯穿性损伤”就是衡量防护质量的重
要依据。 

  “芳纶”内的橡皮泥上,已形成一个“弹坑”。深
3.6厘米,直径4厘米的塌陷,能把肋骨打断,肺、肝
出血,要是在心脏部位,已撞击到心脏…… 

  现在,外国专家们不得不对中国防弹衣刮目相看了。


  不久,欧美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介相继发
表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研制出新型防弹衣,重量3.5
千克,重量轻,防弹性能胜过美国防弹衣。 

  中国防弹衣撼动了芳纶防弹衣的世界霸主地位。 

  (摘自《现在出发》 作家出版社出版)官山区区长〕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