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zlion()
整理人: only(2000-03-06 13:17:38), 站内信件
|
"成功"級艦為海軍二代艦「光華一號」計劃案, 仿美國"Perry"級(美方共建造了 51艘)所建造的飛彈巡防艦. 船體由高雄的中國造船公司興建,技術及物料採購由 原"Perry"級承建商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協助,戰鬥系統由中科院負責. 海軍於19 89年與中船簽約,1990年一月十日第一艘"成功"號開工興建.
"成功"艦於1990年十二月廿一日安放龍骨,1991年十月五日下水,1993年完成公試 , 五月七日交艦成軍,前後歷時40個月. 後續的各艦則以每艘間隔11個月的進度陸 續完工.
本級艦為鋼質船殼(比美"Perry"級稍厚),主甲板上則為鋁質結構;艦身長453呎,寬 46.95尺,吃水25呎;滿載排水量4,103噸,輕載3,900噸. 主機為兩部LM2500燃氣渦 輪機,馬力40,000匹,有可變角度之螺旋槳,單軸推進最高航速29節;續航力在20節 巡航時為4,500浬.
本級艦的艦艏裝備一具Mk-13單臂飛彈發射器,彈艙內有40枚備射的標準防空飛彈 ; 在駕駛台後之01甲板上裝有兩組四聯裝雄風二式反艦飛彈發射箱,接著是一門朝 後的76公釐快砲,在01甲板尾端裝置一門Mk-15方陣快砲. 在兩舷側方面各有一組 三聯裝的Mk-32魚雷發射管,其上方的支撐平台各裝備有一門L70/40公釐機砲. 艦 尾是可容納兩架S-70C-1型的反潛直昇機庫與停機坪,並有輔助降落設備.
本級艦射控系統是Mk-92(Mod6)型,一部AN/UYK-43型電腦採集中式設計;裝有SPS - 49對空雷達,SPS-55平面雷達與CAS,STIP射控雷達等. 水下射控系統是Mk-114型 , 聲納是SQS-56型. 電偵系統是SLQ-32型與Side-Kick電子反制系統配合干擾火箭 等裝備執行電戰任務. 編制軍官18人,士官兵180人,飛行機務人員19人.
本級艦原預定建造8艘,分別以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來命名:"成功","鄭和","繼光" , "岳飛","子儀","班超","張騫","田單"等. 最後一艘的"田單"本來計劃要裝備 ADAR-2N相位陣列雷達與Mk-41垂直飛彈發射系統,並修改多處艦身結構成為新的 一級,但終因預算原因而被取消;其先進功能可能寄望將來能租到美軍的"Spruanc e" 級驅逐艦來替代. 本級艦最終確定將只建造7艘,於1998年底全部完成.
「光華一號」當初選定"Perry"級為藍本時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由於"Perry"級 本是美國海軍高低組合政策中擔任低檔部份的裝備,她在大艦隊中擔任局部任務功 能本來並不需要很完備,但對樣樣都要兼顧的台灣海軍問題就來了. 首先是在她龐 大的艦體上只裝備了少數的兵裝,這個問題台灣以自行加上多種原來沒有的武器而 解決,但這總是與原設計有衝突的.
其次是她的單軸推進方式在主力戰艦中是極少見的,因為只要一出問題軍艦立刻就 成為待宰的鴨子,雖然她在艦舯裝有輔助推進器,但功能仍是有限. 最後是鋁質的 上層結構,在福克蘭戰爭中英國"雪菲爾德"號巡防艦被阿根廷飛彈擊沉的案例, 已 經清楚看出鋁合金在遭攻擊時的脆弱性. 不過這兩個問題都不是容易解決的.
"成功"艦在1994年九月的"漢光"演習中曾因海空聯繫不良,造成艦上方陣快砲將向 民間金鷹公司租用的拖靶機誤為目標發砲將其擊落,機上四人全部罹難的慘劇. " 鄭和"艦則曾因靠泊時不慎撞毀重要裝備導至艦長韓彬被革去艦長職務.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完工/接收 1101成功 高雄中國造船廠 1993.5.7 1103鄭和 高雄中國造船廠 1994.4.7 1105繼光 高雄中國造船廠 1995.3.4 1106岳飛 高雄中國造船廠 1996.2.6 1107子儀 高雄中國造船廠 1997.1 1108班超 高雄中國造船廠 1997.12 1109張騫 高雄中國造船廠 1998.12
标 题: 台“阳”级艦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11:50 2000), 站内信件
本級艦為美國於1965至1967年間建造以反潛任務為主的"Knox"級巡防艦,共建造有 46艘;我國使用的兩批六艘皆是以租借方式取得,但其中有兩艘已於1997年五月初 出售予我國,其他各艘也將在美國法定除役年限到達後陸續出售予我國海軍.
本級艦長438呎,寬46.75呎,吃水24.75呎;標準排水量3,011噸,滿載3,877噸. 動 力系統為2座鍋爐,一部西屋渦輪透賓主機,軸馬力35,000匹單軸推進,最高航速27 節,巡航22節. 艦艏裝備一門Mk-42型54倍徑的單管127公釐主砲,這是台灣海軍第 一次擁有這型5吋砲;主砲後方是一座八聯裝的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此發射器亦 可發射魚叉反艦飛彈,為此台灣首次從美國購得一批此型飛彈裝備於本級艦上. 另 外在兩舷側各有一組三聯裝的Mk-32魚雷發射管;在艦尾直昇機甲板後還裝有一組 方陣快砲. 編制乘員軍官17人,士官兵250人.
本級艦裝有Mk-68射控系統,SPS-10平面雷達,SPS-40對空雷達,SPG-53射控雷達,L N66 導航雷達. 由於本艦是專業反潛任務艦,除使用Mk-114反潛射控系統,SQS-26 固定式聲納與SQS-35獨立式可吊放聲納外,最特別的是裝有SQR-18A被動式拖曳聲 納陣列,由艦尾可開啟的門施放出.
"Knox"的直昇機庫是可前後伸縮的特別設計,由於受限於機庫容量與甲板載重," Knox" 級艦搭載的反潛直昇機是較小的SH-2型而無法使用較大的S-70C;但因我國 海軍早已為 "成功"級艦而成立了S-70C機隊,為了租借的這六艘艦還要再買一批過 時的SH-2實在不划算, 但不買反潛功能又不能發揮;為此海軍一直拿不定主意使得 各艦成軍了三四年仍無適當的反潛直昇機可用. 據聞在1997年曾決定購入一批SH -2機用於此級艦上,不過顯然未成事實;至1998年底海上操演時尚見船上放置了一 架MD-500.
本級艦雖是巡防艦但卻以驅逐艦的"陽"字號來命名,編號亦接續"930"而自"932"開 始 (依禁忌不可編為"931"). 不過由編號的三位數字來看,顯然軍方並不把她們當 成二代艦.
"濟陽","鳳陽","汾陽"三艦是於1993年八月六日在加州長堤接收,於當年十月六 日在左營成軍. "蘭陽","海陽","淮陽"三艦則是於1994年六月卅日在加州長堤接 收,於1995年八月四日在蘇澳基地成軍,三艦首任艦長分別為鐘緬先,陳慶信,許保 仁上校 (許保仁艦長於1999年元月因家庭糾紛進而惹出海軍軍紀問題,竟成當時報 章熱門話題而喧騰一時).
除已成軍的六艘外,我國預定還要再租三艘,但第七艘由於該艦狀況不佳被海軍拒 絕接收而造成風波. 目前確認要接收的為"USS FF-1070 Dowines" 與"USS FF-10 81 Aylwin"兩艘. 而由於"Knox"級人員編制太大,而目前海軍艦艇兵嚴重不足,加 上"綏陽"艦鍋爐火災意外後,使用更高壓力鍋爐的本級艦其操作安全性更是倍受關 切; 看來軍方對續租此級艦的政策可能會有所改變.
1997年四月十日上午九點在左營外海年度戰術總驗收操演拖船科目時,"汾陽"艦以 艦艏撞擊"萊陽"號驅逐艦艦之艦長室及艦橋,造成該艦損傷嚴重,本艦之艦艏亦破 損; 當時"汾陽"艦長為王鴻基.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原艦名 完工/接收成軍 932濟陽 美/Avondale廠 Peary 1972.9.23/1993.10.6 933鳳陽 美/Lockheed廠 Brewton 1972.7.2/1993.10.6 934汾陽 美/Avondale廠 Kirk 1972.9.9/1993.10.6 935蘭陽 美/Avondale廠 Hewes 1970/1995.8.4 936海陽 美/Avondale廠 Cook 1971/1995.8.4 937淮陽 美/Avondale廠 Barbey 1971/1995.8.4
标 题: 台“康定"級艦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13:34 2000), 站内信件
"康定"級艦為海軍二代艦「光華二號」計劃案中, 向法國造艦局(DCN)位在Lorie nt的造船廠訂購法國海軍"La Fayette"級巡防艦之船身回台裝配我方制式武器的 6艘軍艦. 這批在中國海軍史上極為罕見的法製軍艦當初的決策過程卻是很突然.
本來「光華二號」計劃案是要向韓國訂購"蔚山"級巡防艦,但由於國人對韓國的觀 感引起各方許多爭議,所以"蔚山"案在簽約前夕竟告暫停;恰巧此時法國軍售政策 改變, 主動對台推銷其新設計的"La Fayette"級巡防艦,台灣海軍見機不可失立刻 下訂,成交了這筆從前連想都不敢想的龐大軍火交易.
由於"La Fayette"艦與原議的"蔚山"艦性能等級大不相同,當然成本也完全不一 樣; 本案一確定便對其它採購如「光華三號」案等便產生了預算上的排擠效應. 而由於原裝法製武器報價非常昂貴,雖然法方同意以6艘26億美元的價格整船出售 ,但後來還是決定只買船身回台裝配我方制式武器與電戰系統.(一說康定級六艘不 含武器系統售價好像是28億美金) 這也使得許多專家對本級艦的戰力感到懷疑,因 為從武器系統的搭配來看,她還不如"武進三"的老"陽"字號艦.
"La Fayette"級艦最大的特色在於她先進的雷達匿蹤設計,她的艦身造型非常洗練 , 大半裝備隱藏艦身之中,除煙囪及桅桿外幾乎全無突出物,加上艦身塗有反雷達 波塗料與低噪音的設計,所以不但她的雷達截面比飛彈快艇還小,而且也減低水下 音響魚雷攻擊的機會.
本級艦的小艇並未如傳統軍艦般以掛架懸吊而是隱藏在艦舯的艙內,要使用時才 將艦側的方型拉門昇起吊放入水中,這種設計當然也是為了維持其匿蹤的性能. 本 級艦所裝載的兩艘小艇中有一艘是橡皮突擊舟,可能是為了法國人在南太平洋驅逐 綠色和平組織船艇之所需.
法軍使用的"La Fayette"級艦本來並未賦予反潛任務,但由於她低噪音的優越性 ,所以台灣訂造的6艘本級艦便加裝了艦艏聲納與拖曳陣列聲納,使其成為亦具備反 潛能力的巡防艦. 此外在"DDG-915 漢陽"除役後康定級亦是目前我國唯一具有核 生化防護功能的軍艦.
第一艘的"康定"艦於1992年二月安放龍骨,1994年三月十二日下水,1996年四月駛 抵左營裝配武器;由於都是模組化的設計,武器吊裝接合很容易,約一天就可全部裝 妥成軍. 第二艘的"西寧"艦於1994年十一月五日下水,1996年十月抵台成軍. 第三 艘的"昆明" 艦則於1995年五月十三日下水,1997年二月抵台成軍.
本級艦艦身長為124.2公尺,寬為15.4公尺,吃水6.2公尺, 滿載排水量3,680噸,輕 載3,900噸. 主機為四部柴油引擎馬力31,800匹雙軸推進最高航速25節, 最大航程 超過7000浬,續航力50天. 編制軍官20人,士兵156人,艦長為上校編階;目前各艦分 別隸屬海軍124艦隊轄下之242戰隊與264戰隊 ,與"成功"級混合編組.
台灣海軍在本級艦的艦艏裝備了一門76公釐快砲,接著是一具海欉樹四聯裝防空 飛彈發射器(在如此先進的艦體上裝備如此低檔的防空武器,這是本艦武器系統中 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據聞此部份為預留給將來將改裝垂直發射系統的空間;至於究 竟B砲位要改裝天劍二型垂直發射系統或MK-41型,或等待法國的Aster-15垂直發射 系統還未有定論). 在駕駛台後裝有兩組四聯裝雄風二式反艦飛彈發射箱半隱藏於 艦身中.
接著在直昇機庫的兩側各裝有一門40公釐L/70機砲,上方則豎立了一門Mk-15方陣 快砲 (此砲與艦上作戰系統尚無法聯結,所以是獨立的作業模式,有時會被移到直 昇機甲板後方). 在直昇機甲板兩側各有一組三聯裝的Mk-32魚雷發射管;搭配的反 潛直昇機目前是 S-70C.
偵搜設備JupiterII木星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海神triton G中程搜索雷達 CastorI I射控雷達X2,Najir光電指揮儀,Spherion艦體聲納和Alose/Lamproie拖曳聲納.
以上兵裝全都是在台灣海軍驅逐與巡防艦上常見的武器,唯一不同的是在艦橋後兩 側裝置的干擾火箭系統是法國原裝的. 由於台灣自裝武器比法國原廠的配置方式 多出許多突出物,是否會影響雷達匿蹤性頗令人懷疑.
最後一艘本級艦"承德"號於1998年三月十九日在左營舉行成軍典禮,但就在當月初 卻爆發了法國前外長杜馬宣稱"拉法葉"艦採購案佣金高達5億美金,且其中有3億流 向台灣及大陸而震驚了世界. 這件事情目前還正在發展中,未來當會有更具爆炸性 的內幕被揭露.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完工/接收 1202康定 法/Lorient廠 1996.4 1203西寧 法/Lorient廠 1996.10 1205昆明 法/Lorient廠 1997.2 1206迪化 法/Lorient廠 1997.8.14 1207武昌 法/Lorient廠 1208承德 法/Lorient廠 1998.3.19
标 题: 台“山”级艦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15:56 2000), 站内信件
本級艦是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建造之快速運輸艦(APD), 所謂快速運輸艦是將"Bu ckley"級護航驅逐艦加以改裝以適合擔任載運突襲隊或兩棲偵搜蛙人登陸的艦艇 . 她保留了DE的高速性能與5吋砲等級的火力,但改裝艦舯為載運艙並在其上加裝 能搭載四艘LCVP的小艇架,及備有吊桿與空曠的後甲板供突襲隊員裝卸整備之用; 她的部隊裝載量為162人.
美國在二次大戰共有94艘APD成軍,其中有38艘是將已服役的護航驅逐艦召回改裝 ,另有56 艘是直接以APD的規格製造完成;所以本級艦還區分有 "Crosley" (APD -87)級與"Charles" (APD-37)級兩種. 本級艦在二次大戰時只有損失一艘.
APD艦的艦身尺寸除吃水稍淺外與"太原"艦("Rudderow"級)完全一樣,長306呎,寬 37呎,吃水12.6呎,標準排水量1,400噸,滿載2,130噸;使用與"太原"艦相同的動力 系統即兩座鍋爐兩部GE透賓汽旋機,產生12,000匹軸馬力電力雙軸推進,最高航速 23.6節,巡航13節.
原美軍的APD只有在艦艏有一門封閉式砲塔的38倍徑5吋砲,但各艦接收後都在艦 尾甲板上再加裝第二門的5吋砲塔;副砲則有三座雙聯裝共6門的40公釐機砲,4門單 裝的20公釐機砲; 反潛武器有K砲2座,深水炸彈軌2組,部份艦在1975至1978年間分 別加裝兩組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管,1983年更裝上了海欉樹防空飛彈發射架(裝在 拆除小艇架後的位置). 在這一階段的編制乘員有軍官18人,士官兵185人;列為一 級艦,艦長為上校官階.
與"太原"艦一樣,本級艦成軍時台海熱戰的高峰期已過,所以服役過程中沒有任何 實戰戰績, 反而經常做為海軍官校遠航敦睦艦隊的成員出國訪問. 1988年解嚴後 各艦擔任護漁,驅離大陸漁船,反走私偷渡,遣返等任務;所以武器人員都大幅減裝 .
1973年時本級艦就已改列為二級艦,艦長降為中校官階,人員編制縮減為原來的三 分之二;到了1989年因任務型態改變,各艦都將大部份的武裝拆除,只剩下艦艏的單 管40公釐砲一門,人員編制更縮減成軍官8人,士官兵91人. 本級艦在1997年五月底 前已全部除役,部份封存於高雄旗津營區泊地;據聞高雄市政府有計劃將一或兩艘 本級艦拖進愛河固定成為台灣第一座實艦博物館,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將船由愛河口 的高港鐵路橋下穿過.
第一艘本級艦是在1960年的五月十六日於左營接收,由於當時是將其視為運輸艦, 所以依勤務艦艇慣例以山岳命名為"天山"號(是山名而非"山"字號),其編號"315" 也是接續"314"的"南湖" 號運輸艦而來. "天山"艦原為美軍之"Kleinsmith",編號 "APD-134"(原為"DE-718");由密西根州的Defoe造船廠建造於1945年一月廿七日下 水,六月十二日成軍.
但從1965年開始大量接收本級艦的目的卻不是為了快速運輸,而是為了彌補當時 台灣海軍艦隻性能上的劣勢(1965年的三次海戰明顯發現舊有的"永"字號與"江"字 號性能已不足以壓制中共的新銳砲艇);所以後來接收的11艘都在艦尾加裝第二門 5吋砲塔改為巡防艦(PF)使用,命名沿續"天山"而成新的"山"字號系列,編號亦改為 "3X"至"4X". 除最後一艘"龍山"艦外,其餘 10艘都是在1965年以每艘10萬美元的 代價整批購進的,她們分別是:
"玉山"艦美軍原名"Kinzer",編號"APD-120"(原"DE-687");Charleston廠建造於1 943年十二月九日下水,1944年十一月一日成軍. 1965年五月售予我國,於1965年七 月九日拖回左營成軍;編號"PF-32",後改"832";首任艦長為鄭本基上校.
"華山"艦美軍原名"Donald W. Wolf",編號"APD-129"(原"DE-713");密西根州的D efoe造船廠建造於1943年十二月九日下水,1945年四月十三日成軍. 與"玉山"艦同 時在1965年五月售予我國於1965年七月九日拖回左營成軍;編號"PF-33",後改"83 3";首任艦長為羅琦上校. 兩艦為整批十艘中的第一批,所以啟封作業順利與否成 為美軍後續是否移交的重要關鍵;幸好在海一廠及全體艦員努力之下於60天內完工 服役.
"文山"艦美軍原名"Gantner",編號"APD-42"(原"DE-60");麻州伯利恆鋼鐵廠建造 於1943年四月十七日下水,1943年七月廿三日成軍. 1966年三月十五日在舊金山移 交,於1966年十二月廿二日拖回左營成軍;編號"PF-34",後改"834";首任艦長為鄭 小金上校. "文山"艦後來在擔任遣返任務時曾因碰撞造成大陸漁船沉沒,死亡漁民 多人;本艦已於1996年十二月十六日除役.
"盧山"艦美軍原名"Bull",編號"APD-78"(原"DE-693");密西根州的Defoe造船廠建 造於1943年五月廿五日下水,1943年八月十二日成軍. 與"文山"艦同於1966年十二 月廿二日由"大同"艦拖回左營成軍;編號"PF-36",後改"836";首任艦長為王耀挺上 校.
本來與"文山"艦同一批的是另一艘"Walter B. Cobb"號(APD-106/DE-596),但兩 艦在由"大同"艦拖回台灣的途中遭遇風浪,由於"大同"艦長的失職,"Walter B. C obb"號竟然沉沒"文山"艦亦嚴重受損;只得返回舊金山整修. "Walter B. Cobb"號 的損失改由"Bull"號替換即後來的"盧山"艦;兩艦於1966年九月再由"大同"艦拖回 .
"福山"艦美軍原名"Truxton",編號"APD-98"(原"DE-282");Charleston廠建造於1 944年三月九日下水,1944年七月九日成軍. 1966年三月售予我國,於六月十四日拖 回左營成軍,命名"長山",編號 "PF-35"(後改"835");首任艦長為劉溢川上校(九二 海戰時的"沱江"艦長). 當年的十月卅一日為祝蔣總統壽辰,改名為"福山". 本艦 在1996年大部份"山"字號停役後居然又把小艇架裝回,回復成快速運輸艦的身份, 並參照美軍分類不再稱"APD"而編為"LPR-835".
與"福山"艦同批的"壽山"艦美軍原名"Kline",編號"APD-120"(原"DE-687");麻州 伯利恆鋼鐵廠建造於1944年六月廿七日下水,1944年十月十八日成軍. 1966年三月 售予我國,於六月十四日拖回左營成軍,命名"青山",編號"PF-37"(後改"837");首 任艦長為邱華谷上校. 當年的十月卅一日為祝蔣總統壽辰,改名為"壽山".
"泰山"艦美軍原名"Register",編號"APD-92"(原"DE-233");Charleston廠建造於 1944年一月廿日下水, 1945年一月十一日成軍. 1966年九月售予我國於1967年一 月廿一日拖回左營成軍,命名"泰山",編號 "PF-38"(後改"838");首任艦長為徐學 海上校.
與"泰山"艦同批接收的"恆山"艦美軍原名"Raymond W. Hernton",編號"APD-121" (原"DE-688");麻州伯利恆鋼鐵廠建造於1944年十一月三日下水成軍. 1966年九月 售予我國於1967年一月廿一日拖回左營成軍 ,命名"恆山",編號"PF-39"(後改"83 9");首任艦長為陳連生上校. "泰山","恆山"兩艦拖回時在台灣南部亦遭受風浪侵 襲,斷纜碰撞而受損,更造成"恆山"艦早在1973年的八月一日即已除役.
"岡山"艦美軍原名"George W. Ingram",編號"APD-43"(原"DE-62");麻州伯利恆 鋼鐵廠建造於1943年五月八日下水,1943年八月十一日成軍. 1967年出售於當年八 月二日由日本拖船拖回左營於八月十四日成軍,命名"岡山",編號"PF-42"(後改"8 42");首任艦長為陳降任上校. "岡山"艦於1973年八月一日即已除役.
與"岡山"艦同批接收的"鍾山"艦美軍原名"Blessman",編號"APD-48"(原"DE-69") ;麻州伯利恆鋼鐵廠建造於1943年六月十九日下水,九月十九日成軍. 1966年九月 售予我國於1967年八月十四日拖回左營成軍 ,命名"恆山",編號"PF-43"(後改"84 3"). 1988年十二月十五日本艦減裝減編.
"龍山"艦美軍原名"Schmitt",編號"APD-76"(原"DE-676");麻州伯利恆鋼鐵廠建造 於1943年五月廿九日下水,1944年成軍. 1969年五月十九日拖回左營成軍,命名"龍 山",編號"PF-44";本艦於1973年八月一日與"恆山" "岡山"兩艦同時除役.
以下將各艦之原製造廠,原艦名,完工日期,接收日期及服役除役紀錄等依移交成軍 先後順序詳細列表如下: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原艦名 完工/接收 服役紀錄/備註 315天山 美/Defoe廠 Kleinsmith 1945.6.12/1960.5.16 後改"215"號
832玉山 美/Charleston廠 Kinzer 1944.11.1/1965.7.9 1988.3減編裝
833華山 美/Defoe廠 Wolf 1945.4.13/1965.7.9 1975.12.20減編裝
834文山 美/Bethlehem廠 Gantner 1943.7.23/1966.3.15 1996.12.16除役
835福山 美/Charleston廠 Truxton 1944.7.9/1966.6.14 原名"長山",1988減編 裝
836盧山 美/Defoe廠 Bull 1943.8.12/1966.12.22 1988.10減編裝
837壽山 美/Bethlehem廠 Kline 1944.10.18/1966.6.14 原名"青山",1988減編裝
838泰山 美/Charleston廠 Register 1945.1.11/1967.1.21 1989.3減編裝
839恆山 美/Bethlehem廠 Herndon 1944/1967.1.21 1973.8.1除役
842岡山 美/Bethlehem廠 Ingram 1943.8.11/1967.8.14 1973.8.1除役
843鍾山 美/Bethlehem廠 Blessman 1943.9.19/1967.8.14 1988.12.15減編裝
844龍山 美/Bethlehem廠 Schmitt 1944/1969.5.19 1973.8.1除役
标 题: 台"太"字號艦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18:04 2000), 站内信件
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護航船團而急造之護航驅逐艦,包含有四種等級與快速運輸 艦,雷達哨戒艦等衍生型共建造達561艘.美國在大戰結束後大量以此級艦援助盟國 重建海軍;我國前後總共接收了19艘,其中以"太"字號命名的護航驅逐艦(DE)計有 七艘,以"山"字號命名的快速運輸艦(APD) 與巡防艦(PF)則有12艘.
七艘"太"字號除"太原"艦是1968年方才接收的外,其餘六艦分別在戰後的1945與1 948年接收. 1945年接收的兩艘"Evarts"級較小,即所謂「八艦」中的"太康","太 平"兩艦;而在1948年十二月卅一日於美國諾佛克接收的四艘"Bostwick"級則較大 ,為"太和",'太倉","太湖",'太昭"等四艦. 本級艦在美軍原為少校艦長編階,我國 接收後改為上校.
"太康",'太平"兩艦艦身長289.5呎,寬35.5呎,吃水9.8呎;標準排水量1,150噸. 四 組柴油電動引擎6,000匹馬力,雙軸推進最高航速19節. 乘員軍官34人,士官兵166 人;裝備三門50倍徑之3吋主砲,四門40公釐,十一門20公釐機砲;K砲4座,攻潛砲一 組,深水炸彈軌2組. 兩艦首任艦長分別為梁序昭與曹仲周,梁於1954年在台任海軍 總司令.
"太和","太倉","太湖","太昭"四艦艦身長306呎,寬36.8呎,吃水12呎;標準排水量 1,240噸. 四組柴油電動引擎6,000匹馬力,雙軸推進最高航速20節. 乘員軍官34人 ,士官兵166人;裝備四門50倍徑之3吋砲,三至四門40公釐,六至十門20公釐機砲;K 砲4座,攻潛砲一組,深水炸彈軌2組. 1960年三月各艦將3吋主砲換裝為兩座38倍徑 之5吋主砲;1968年並加裝兩組三聯裝21吋魚雷發射管.
"太平"艦在1936年十二月奉命率"永興","中基","中業"等艦赴南海接收西南沙群 島,在各主要島嶼豎立國疆碑石並以各艦艦名重新為各島命名;現南沙最大島名為 "太平島"即因"太平"艦之名而來.
在50年代台海戰雲密佈的時代,"太"字號各艦幾乎參與了當時所有的重要戰役,並 多擔任旗艦與載運統帥的座艦. 如1949年自總統職務下野後的蔣介石由溪口家鄉 來台,搭乘的即是"太康"艦,當時的艦長為黎玉璽. 傳說蔣問:「艦長呢?」黎應聲 答:「玉璽在!」蔣龍心大悅認為是好兆頭;從此黎玉璽平步青雲,不數年即任海軍 總司令及參謀總長.
相較於"太康"艦的得寵,"太平"艦就倒霉得多;她於1954年十一月十四日晨在東磯 列島附近被中共第31魚雷快艇隊的四艘P4型快艇以魚雷偷襲擊中,"太平"艦於中雷 時並未當場沉沒,而是在由"太和"艦拖帶回大陳途中,因艙壁經不起水壓而破裂進 水而於0715沉沒於大陳島東方15海浬處,負責在艙內堵漏的副長宋季晃中校以下官 兵29人堅守崗位隨船沉而喪生. 此為以魚雷艇擊沉大型軍艦之首例.
"太平"艦被擊沉後台灣發起獻艦復仇與從軍報國運動,所得款項後來向日本三菱廠 訂購了"雪恥","復仇"二艘魚雷艇;而依美國的援台政策,損失一艦可以一艘相當的 艦艇替補,因之"南陽"號驅逐艦便增列在援助的名單上了.
除了"太平"艦外,部份本級艦亦曾在台海各役中受到嚴重戰損,如1950年四月在海 南島防衛戰中,"太康"艦曾被中共土砲艇擊中並造成第三艦隊司令王恩華重傷(中 共一直以為王已陣亡). 1954年的十二月,"太和"艦在大陳島被擊中左舷整個腰部 炸開,幸賴修理艦"衡山"就近連夜搶修才沒有步上"太平"艦的後塵.
"太"字號各艦在70年代紛紛除役,其中一艘除役時尚在電影「筧橋英烈傳」中扮演 抗戰中被日機擊沉的"平海"號巡洋艦;另有一艘除役後做為雄蜂一號反艦飛彈的試 射靶艦,相信看過雄蜂測試影片的人對飛彈穿過一艘軍艦艦體猛烈爆炸的歷史鏡頭 一定印象深刻,那艘軍艦就是在台海風雲時代無役不與的"太"字號.
以下將各艦之原製造廠,原艦名,完工日期,接收日期及服役除役紀錄等依移交成軍 先後順序詳細列表如下. 至於同一時期尚有多艘日本賠償的"安"字號護衛艦在役 ,如"成安","泰安"等則請參觀"戰後廳/日償艦室"的展示: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原艦名 完工/接收 服役紀錄/備註 21太康 美/Boston廠 Wyffels 1943.4.21/1945.8.28 1975除役
22太平 美/費城廠 Decker 1943/1945.8.28 1954.11.14擊沉
23太和 美/Dravo廠 Thomas 1943.11.21/1948.12.31 1975.5.1除役
24太倉 美/Dravo廠 Bostwick 1943.12.21/1948.12.31 1973.1.1除役
25太湖 美/Dravo廠 Breeman 1943.12.12/1948.12.31 1975.5.1除役
26太昭 美/Dravo廠 Carter 1944.5.2/1948.12.31 1972.11.15除役
标 题: 台"太原"艦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20:18 2000), 站内信件
本艦是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建造之"Rudderow"級護航驅逐艦, 麻州伯利恆鋼鐵公 司建造於1943年十二月廿九日下水,1944年三月十三日成軍;在美軍原名"Rilly" ,編號"DE-579". 本艦於1968年七月十日在美國西雅圖由台灣海軍接收成軍,命名 "太原",編號"27" (後改"827");首任艦長為歐陽位上校.
本艦為中國海軍第二艘命名為"太原"的軍艦(第一艘是戰後接收自日本降艦"多多 良",該艦更早為美國在華淺水砲艦"Wake"號,1941年底在上海為日軍俘獲). "太原 "艦也是"太"字號護航驅逐艦系列的最後一艘,不過離上一批"太"字號的接收正好 過了20年;本艦雖屬"太"字號(DE)系列,但實際上與"山"字號(APD)的性能比較接近 (快速運輸艦APD本來就是用本級艦的艦身改裝的).
本艦成軍時台海熱戰的高峰期已過,所以本艦不似其他"太"字號,服役過程中沒有 任何實戰戰績; 大部份都是巡邏與拖救任務,1988年解嚴後還與"山"字號共同擔任 護漁,驅離大陸漁船,反走私偷渡,遣返等工作. 以這種高速作戰艦艇來執行這種類 似水警的軟性任務,其不方便可想而知.
"太原"艦的艦身尺寸與"太和"("Bostwick"級)幾乎一樣,長306呎,寬37呎,吃水14 呎,標準排水量 1,450噸,滿載2,230噸;與其它"太"字號不同的是她的主機為兩部 GE透賓汽旋機,由兩座鍋爐產生蒸汽,引擎有12,000匹軸馬力,電力雙軸推進最高航 速24節,巡航15節.
本艦外號為"小陽字號",初成軍時在艦艏與艦尾分別裝有兩座封閉式砲塔的38倍 徑5吋砲(與"陽"字號驅逐艦主砲同) ,兩座雙聯裝共4門的40公釐機砲,4門單裝的 20公釐機砲;K砲4座,攻潛砲一組,深水炸彈軌2組等反潛武器;1969年再加裝兩組三 聯裝Mk32魚雷發射管,1983年更裝上了海欉樹防空飛彈發射架. 在這一階段的編制 乘員有180人.
到了1989年因任務型態改變,與"山"字號一樣將大部份的武裝都拆除,只剩下艦艏 的單管40公釐砲一門,人員編制也降為軍官8人,士官兵91人;艦長為中校階. 本艦 近將除役.
标 题: 台"洛陽","漢陽","咸陽","南陽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22:46 2000), 站内信件
"洛陽","漢陽"兩艦為美國"Mayo"級(亦稱"Benson"級)驅逐艦. "洛陽"艦原名"Wi lliam S. Benson", 美軍編號"DD-421";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建造,1 939年十一月十五日下水,1940年七月廿五日完工成軍;"漢陽"艦原名"Hilary P. Jones",美軍編號"DD-427";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建造,1939年十二月十四日下水,19 40 年九月七日完工成軍. 兩艦於1954年二月廿六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 我國海軍,重新命名"洛陽"與"漢陽",編號為"14"與"15";首任艦長分別為張仁耀, 俞柏生上校.
"咸陽","南陽"兩艦為美國"Gleaves"級驅逐艦. "咸陽"艦原名"Rodman",美軍編號 "DD-456";美國Federal Shipbuilding & Dry Docking公司建造,1940年九月廿六 日下水,1942年一月廿七日完工成軍;大戰結束前曾被改裝為快速掃雷艦,拆除第四 座5吋砲加裝掃雷設備,編號DMS-21. 1955年七月八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 交我國海軍,命名"咸陽",編號"16".
"南陽"艦原名"Plunkett",美軍編號"DD-431",與"咸陽"艦同廠建造;1940年三月 九日下水,七月十六日完工成軍;1959年二月十六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 我國海軍做為"太平"艦被擊沉的軍援補充艦,我海軍將其重新命名為"南陽",編號 "17".
四艦為我國首次自美國接收驅逐艦等級的軍艦,在我國海軍列為一級艦,艦長上校 編階. 各艦以"陽"字號命名,以後成了接收美製驅逐艦命名的傳統;但其實"陽"字 號當初本是為日本賠償驅逐艦而設之命名方式如:"丹陽","信陽","華陽","瀋陽" ,"汾陽","衡陽","惠陽"等;四艦只是接續驅逐艦級的命名原則.
這四艘驅逐艦都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設計的驅逐艦,其中"Mayo"級生產了3 0艘,戰損3艘;"Gleaves"級是"Mayo"級的後續型,總共生產了66艘,戰損13艘. 她們 比起後來吸取了太平洋戰爭寶貴實戰經驗而設計出的"Fletcher"級,無論性能與戰 場存活度都要差上一截.
四艘雖分兩級其實規格極為類似,外觀最大差別在於"Mayo"級的煙囪是方柱型,而 "Gleaves"級是圓型的(根部由四片弧形板構成底座),比對所附照片即可得知. 各 艦服役後曾進行多項改裝,最明顯的是於1962年將原單支的主桅改成了三腳架式的 桅桿,同時在其上換裝了較新式的AN/SPS-12型雷達.
"洛陽","漢陽"二艦("Mayo"級)長347.7呎,寬36呎,吃水18呎;標準排水量1,620噸 ,滿載2,575噸. 四座燃重油鍋爐,兩部高壓汽旋透賓主機雙軸推進,產生50,000匹 軸馬力,最高速率34節,巡航15節. 乘員250人. 裝備四門單管5吋38倍徑砲塔(接收 此二艦是我國海軍擁有此種封閉式砲塔5吋砲之開始),二組40公釐雙管機砲,六門 20公釐單管機砲;反潛武器有兩組深水炸彈施放軌,四座K砲;1963年一月加裝刺蝟 砲,1968年五月後加裝兩組三聯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
"咸陽","南陽"二艦("Gleaves"級)長348.2呎,寬36呎,吃水18呎;標準排水量1,70 0噸,滿載2,580噸. 四座燃重油鍋爐,兩部GE汽旋透賓主機雙軸推進,產生50,000匹 軸馬力,最高速率34節,巡航15節. 乘員軍官37人,士官兵233人. 武器裝備與"洛陽 ","漢陽"艦類似,但多了兩座四聯裝40公釐機砲,故全艦共有八門40公釐砲. "咸陽 "艦接收時艦尾少一門5吋砲於1963年補裝上.
"洛陽","漢陽"兩艦接收時台灣的海軍總司令是梁序昭. 梁是在台閩系的代表,閩 系軍官向與當道不合,不過梁因有美國人的支持,方能連升兩級越過電雷派的黎玉 璽坐上總司令寶座,美國人還送了這'兩艘國府海軍渴望已久的重要艦隻做為賀禮 . 四艘"陽"字號艦在50年代真如國寶般是不輕易出動的,除少數幾次岸轟任務與平 時的演習護航巡邏外,從未與敵艦艇接戰過.
各艦在70年代初期新的"陽"字號成軍後陸續除役("咸陽"於1972年,"南陽"於1973 年,"洛陽"於1974年,"漢陽"於1975年除役). 除"咸陽"艦外其餘三艦在除役後都有 新艦頂替原艦名及編號(各替代艦現仍在役,目前編號為在原編號前加一"9"字). 本來謠傳各艦透過美國的安排將要轉贈給越南海軍繼續使用,但越南在1975年即已 陷共計劃應該並未實現.
四艦中命運最特別的該數「咸陽」艦,首先在1956年一月十四日方自美接艦回航時 ,在巴拿馬Balboa港即與一艘哥倫比亞軍艦碰撞艦尾受損,修復後方繼續航程返台 ;接著在195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白沙岬演習時與僚艦發生嚴重碰撞;最後又於1969 年在馬祖因觸礁而損毀.
1969年在馬祖那次的事故,當時「咸陽」艦是跟在旗艦「昆陽」艦(DD-19)後做戰 術操演以18節高速通過馬祖的一個水道,由於吃水較深的「昆陽」艦(Fletcher 級 )已先通過,於是「咸陽」艦便放心跟進,不料船底的音鼓卻撞上了一塊名為八尺礁 的岩磐,連帶龍骨都變了形. 為了此事,艦長李作Kuen被判了十年的軍法.
由於「咸陽」艦是跟隨旗艦「昆陽」的航向(據稱「昆陽」其實也曾擦撞礁岩,只 是損傷不若「咸陽」艦嚴重),但「昆陽」艦的戴姓艦長悶不作聲,李艦長便一肩挑 起了所有的責任,當然他在海軍的事業從此也就斷送了. 關於此事當年軍中曾有傳 說最高當局為此至為震怒,曾下令要槍斃艦長,但因蔣夫人求情而改判徒刑;此說是 否真實不得而知,只能姑妄聽之了.
「咸陽」艦拖回後停泊於左營港西南側碼頭,艦艏編號改為"1016"號充做練習艦使 用;編制上並未除役,不過海軍從此未再派任艦長,只從兵器學校派了一位教官(金 鑫中校)當副長,本艦後於1972年十二月一日正式除籍. 當時外電曾報導海軍自美 方又接收了一艘同級艦"DD-458 Macomb"號(原屬日本海上自衛隊,1969年除役後交 還美方)頂替,但應該未成事實.
到了70年代中期,隸屬國防部的中國電影製片廠為拍攝電影「海軍突擊隊」(敘述 「史102」號魚雷艇突襲「出雲」艦的故事;當時中影公司另一部「筧橋英烈傳」 亦同時插花利用此艦拍攝),便將本艦以三夾板改裝為當年日本駐華艦隊旗艦「出 雲」號,於拍攝炸燬後拆解.
可能因「咸陽」艦服役過程的不順遂,在第二代「陽」字號成軍時,「咸陽」這個 艦名就消失了. 到了1977年八月自美國接收的兩艘Gearing級驅逐艦:「開陽」(D D-786 Richard B. Anderson )與「朝陽」(DD-782 Rowan)分別承繼了"915"與"9 16"兩個編號.
說來還真是邪門,當1977年八月廿二日這艘預定要編為"916"號的「朝陽」艦自美 拖回台灣時,竟在台灣南部海岸擱淺沉沒了,最後只剩下「開陽」艦一艘成軍;從此 "916"或"16"這個編號再也沒有人願意使用了.
其實「咸陽」艦也有幸運的一面,1961年她代表我國海軍參加美國第三屆太平洋節 ,八月十五日自高雄啟航舊金山,從九月十九日太平洋節開幕開始一連開放八天供 民眾華僑登艦參觀. 這是極少數我國軍艦自美接收回台後,還能再有機會駛返美國 本土的;這也是當年唯一一次有在校的海軍官校校學生隨艦訪美的,49年班有十二 位同學隨本艦赴美參加了此慶典.
由於「咸陽」艦的型式在當時已算是十分過時,停泊於舊金山碼頭開放給民眾參觀 時,許多老美竟認不出這原是美國製造的軍艦,根據當年訪美的學生回憶,居然有老 美問道:「這是貴國自製的軍艦嗎?」 同學們連聲回答:「是的!」
以下將各艦之原製造廠,原艦名,完工日期,接收日期及服役除役紀錄等依移交成軍 先後順序詳細列表如下. 至於同一時期尚有數艘日本賠償的"陽"字號驅逐艦在役 ,如"丹陽","信陽"等則請參觀"戰後廳/日償艦室"的展示: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原艦名 完工/接收 服役紀錄/備註 14洛陽 美/Bethlehem廠 Benson 1940.7.25/1954.2.26 1974除役
15漢陽 美/費城海軍廠 Jones 1940.9.7/1954.2.26 1975.1.5除役
16咸陽 美/Federal廠 Rodman 1942.1.27/1955.7.8 1972.12.1除役
17南陽 美/Federal廠 Plunkett 1940.7.16/1959.2.16 1973除役
标 题: 台"安陽""昆陽""貴陽""慶陽"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26:07 2000), 站内信件
此四艦為美國的"Fletcher"級驅逐艦. "Fletcher"級為美國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最 成功,建造數量亦最多的驅逐艦;她的設計吸了取了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寶貴實戰經 驗,無論性能與戰場存活度都比以前的驅逐艦強得多. 她的同步預製建造方式也反 應了戰時美國的強大工業生產力,從安放龍骨到下水平均只需六個月的時間;下水 之後更只要三到四個月就能成軍! 從1942年到1945年共有175艘本級艦建造完成, 在戰爭中損失了19艘,戰後大部份此級艦都援贈予盟國海軍;台灣海軍分別在196 7,68與1971年接收了四艘此級艦.
第一艘接收的"安陽"艦原名"Kimberly", 美軍編號"DD-521";由舊金山伯利恆鋼 鐵公司建造於1943年二月四日下水,同年五月廿二日完工成軍. 1967年六月二日在 波士頓船塢移交給國府海軍,命名"安陽",編號接續原"17"號的"南陽"艦而為 "18 "(後改"997",再改"918"). 本艦在1981年六月廿九日進行「復陽」及「武進一號 」改裝."昆陽"艦原名 "Yarnall",美軍編號"DD-541";舊金山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 於1943年七月廿五日下水,同年十二月卅日完工成軍 . 1968年六月十日在夏威夷 移交,拖回左營啟封後於十月七日成軍,命名"昆陽",編號"19"(後改"934",再改 " 919"). 本艦在1982年十一月二日進行「復陽」及「武進一號」改裝.
"貴陽"艦原名"Twining", 美軍編號 "DD-540";由舊金山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 943年七月十一日下水,同年十月一日完工成軍. 1971年八月十六日軍售予國府海 軍,命名"貴陽",編號"8"(後改"956",再改"908"). 本艦在1981年十月進行「武進 一號」改裝.
"慶陽"艦原名 "Mullany",美軍編號"DD-528";舊金山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42 年十月十二日下水,1943年四月廿三日完工成軍. "Mullany"號在1945年四月的沖 繩之役中曾被一架神風特攻隊飛機(飛行員蓑島武一)直接撞上後甲板,造成 21人 陣亡,9人失蹤,35人受傷;軍艦嚴重損毀但居然沒有沉沒還能靠自力駛回舊金山原 廠修理;這件事曾登載在 1990年二月份的讀者文摘上. "Mullany"號在二次大戰後 服役到1971年四月的越戰晚期才除役,是當時美軍中最高齡的驅逐艦.
本艦於1971年十月六日在加州長堤移交給台灣海軍,因慶祝她是第一艘由自費購買 的軍艦(售價15萬美元)故將之命名為"慶陽",編號"9"(後改"947",再改"909"). 本 艦在戰時大難不死,無論在美國或台灣都是出了名的「幸運艦」,聽說只要當上她 的艦長昇將官一定有望;不過可能因為當年神風特攻隊的攻擊受損, 高速行駛時艦 體會有神秘的抖動;而且至今她艦身受創處的鋼板修補痕跡明顯可見. 本艦在198 0年十二月九日進行「武進一號」改裝.
本級("Fletcher"級) 驅逐艦長376.5呎,寬39.5呎,吃水18呎;標準排水量2,100噸 ,滿載3,050噸. 四座燃重油鍋爐,兩部西屋汽旋透賓主機雙軸推進,60,000匹馬力 最高速率35節,巡航18節. 乘員軍官35人,士官兵240人;原武裝為五門單管5吋 38 倍徑砲(砲塔前二後三),三組40公釐雙管機砲,數門20公釐單管機砲;反潛武器有三 聯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兩座,兩組深水炸彈施放軌,兩組刺蝟砲.
1975年間據聞某種與準備戰爭有關的神秘因素,台灣海軍將所有軍艦的編號全部更 改,驅逐艦在原編號前加一"9"字,後來更將後兩碼打散不再依照順序編號,並將原 艦艏編號塗消改在艦橋兩側插上小鐵牌標示以便隨時更換欺敵. 這種本為因應戰 時的臨時塗裝在拖延數年未發生戰事後,因不合海事慣例而被國際間要求改回原狀 .
本級艦四艘皆在1981至1982年間改裝為「武進一號」艦,除裝備武一射控與偵搜系 統外,兵裝亦變更為一門原裝之5吋38倍徑砲,一門Mk75型76公釐快砲,兩門40公釐 L/70機砲,三聯裝雄風一型反艦飛彈,四聯裝海欉樹型防空飛彈發射器,CR-201干擾 火箭發射器等. 同一時間也進行保留機器艦體翻新的「復陽計劃」(復陽計劃自1 980年至1988年實施,每年進行2至3艘). 四艘本級艦在二代艦成軍後可能除役.
以下將各艦之原製造廠,原艦名,完工日期,接收日期及服役紀錄等列表如下: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原艦名 完工/接收 服役紀錄/備註 918安陽 美/Bethlehem廠 Kimberly 1943.5.22/1967.6.2 1981.6.29武進一號
919昆陽 美/Bethlehem廠 Yarnall 1943.12.30/1968.10.7 1982.11.2武進一號
908貴陽 美/Bethlehem廠 Twining 1943.10.1/1971.8.16 1981.10武進一號
909慶陽 美/Bethlehem廠 Mullany 1943.4.23/1971.10.6 1981.12.9武進一號
标 题: 台"Allen M. Sumner"級驅逐艦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28:18 2000), 站内信件
本級艦為美國二次大戰後期建造的"Allen M. Sumner"級驅逐艦,她是以"Fletche r"級為基礎將艦身加寬火力增強改進而來;總共有89艘本級艦在1944到1945年間建 造,戰爭期間損失了四艘. 戰後有31艘本級艦進行了FRAM II的改裝,以台灣接收的 八艘此級艦來說,僅有"洛陽"及"南陽"兩艘是FRAM II艦,在艦尾擁有可停放500MD 反潛直昇機的小型機庫與飛行甲板.
"Allen M. Sumner"級艦長376.5呎,寬41.75呎,吃水19呎;標準排水量2,200噸,滿 載3,320噸. 四座燃重油鍋爐,兩部GE汽旋透賓主機雙軸推進,60,000匹軸馬力最高 速率32節,巡航24節. 乘員軍官35人,士官兵240人;原武裝為三座雙聯裝5吋38倍徑 砲共計六門(砲塔前二後一),兩組76公釐雙管砲(FRAM II 艦取消此砲位);反潛武 器有三聯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兩座,一組深水炸彈施放軌等.
"襄陽"艦原名"Brush", 美軍編號"DD-745";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43年九月廿 八日下水,1944年四月十七日完工成軍. 1969年九月九日移交,命名"襄陽",編號而 為"1"(後改"986",再改"901"). 本艦在1985年九月一日因主機損壞而除役.
"衡陽"艦原名"Samuel M. Moore",美軍編號"DD-747";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 44年二月下水,六月廿四日完工成軍. 1970年二月軍售移交,四月廿五日在左營成 軍,命名"衡陽",編號"2"(後改"976",再改"902"). 本艦在1976年六月加裝以色列 製天使飛彈成為台灣第一艘飛彈驅逐艦,即後來所謂的「精裝艦」. 本艦在1991年 退役.
"華陽"艦原名"Bristol", 美軍編號"DD-857";亦由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44年 十月廿九日下水,1945年三月十七日完工成軍. 1970年二月五日自美國費城拖回於 四月廿五日在左營成軍,命名"華陽",編號"3"(後改"988",再改"903");首任艦長為 宋炯上校. 本艦與"衡陽"艦同時加裝以色列製天使飛彈成為「精裝艦」,亦在199 1年除役.
"岳陽"艦原名"Haynsworth", 美軍編號"DD-700";由紐約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建造 於1944年四月十五日下水,同年六月廿二日完工成軍. 1970年九月廿日自美拖回於 十月六日在左營成軍,命名"岳陽",編號"5"(後改"944",再改"905"). 本艦於1975 年八月廿五日加裝天使飛彈成為「精裝艦」,本艦已於1999年一月十六日在高雄新 濱碼頭除役.
"惠陽"艦原名"English", 美軍編號"DD-696";由Federal SB & DD公司建造於194 4年二月廿七日下水, 同年五月四日完工成軍. 1971年一月十二日自美拖回於二月 十四日在左營成軍,命名"惠陽",編號"6" (後改"972",再改"906"). 本艦於1978年 八月廿一日進行「武進一號」改裝及進行「復陽」工程,由於機件狀況極差,一併 將主機換新. 本艦於1998年六月十日0805在左營軍港外海四浬處例行巡弋時撞及 巴拿馬籍貨輪MOKUSHIN號之右尾舷,惠陽艦艏受損;當時艦長為賈兆坤上校.
"鄱陽"艦原名"Maddox", 美軍編號"DD-731";由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44年三 月十九日下水,同年七月二日完工成軍. "Maddox"艦在現代歷史上可說是大大出名 ,因為當年美國決定全面介入越戰最後造成五萬名官兵陣亡,最初就是因為本艦在 東京灣遭到兩艘北越魚雷艇的攻擊所引發的. 本艦在1972年七月六日軍售移交台 灣成軍,命名"鄱陽",編號"10"(後改"928",再改"910"). 本艦未經改裝而於1985年 九月一日除役,艦上武器拆下置於海軍兵器學校做為教學之用.
"洛陽"艦原名"Taussig", 美軍編號"DD-746";由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44年一 月廿五日下水,同年五月廿日完工成軍. 本艦在1975年五月廿六日取代原"Mayo"級 "洛陽"艦的編號與命名成軍(編號最初為"14",後改"949",再改"914"). 本艦於19 79年進行「武進一號」改裝.
"南陽"艦原名"John W. Thomason", 美軍編號"DD-760";由舊金山伯利恆鋼鐵公 司建造於1944 年九月卅日下水,1945年十月十一日完工成軍. 本艦於1974年軍售 移交,七月廿七日拖回左營取代原"Gleaves"級的"南陽"艦"17"之編號與命名成軍 (後改"954"再改"917"). 本艦於1979年進行「武進一號」改裝.
有四艘本級艦改裝成所謂的「精裝艦」,即"襄陽","衡陽","華陽","岳陽". 「精 裝艦」之兵裝為拆除原艦尾的火砲裝上兩組三聯裝天使飛彈發射箱,之後又再加裝 四聯裝海欉樹型防空飛彈發射器與CR-201干擾火箭發射器等,此類過渡型改裝艦多 半較早除役.
另有三艘本級艦在1979年改裝為「武進一號」艦,即"惠陽","洛陽","南陽". 「武 一」艦在兵裝方面拆除原艦尾的127公釐雙聯裝砲塔裝上一座三聯裝天使飛彈發射 箱,艦艏保留原127公釐雙聯裝砲塔一座而將一門76公釐快砲裝於01甲板上;另亦裝 有四聯裝海欉樹型防空飛彈發射器. "洛陽","南陽"二艦因是FRAM II 艦故有操作 500MD反潛直昇機的能力.
以下將各艦之原製造廠,原艦名,完工日期,接收日期及服役紀錄等列表如下: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原艦名 完工/接收 服役紀錄/備註 901襄陽 美/Bethlehem廠 Brush 1944.4.17/1970.2.1 1985.9.1除役
902衡陽 美/Bethlehem廠 Moore 1944.6.24/1970.4.25 1975精裝
903華陽 美/Bethlehem廠 Bristol 1945.5.17/1970.4.25 1975精裝
905岳陽 美/Federal廠 Haynworth 1944.6.22/1970.10.6 1999.1.16除役
906惠陽 美/Federal SB廠 English 1944.5.4/1971.2.14 1979.8.21武進一號
910鄱陽 美/Bethlehem廠 Maddox 1944.6.2/1972.7.6 1985.9.1除役
914洛陽 美/Bethlehem廠 Taussig 1944.5.20/1975.5.26 1979武進一號
917南陽 美/Bethlehem廠 Thomson 1945.10.11/1975.6.23 1979武進一號
标 题: 台"Gearing"級驅逐艦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30:29 2000), 站内信件
本級艦為美國二次大戰末期建造的"Gearing"級驅逐艦,她是將"Allen M. Sumner "級艦身加長14呎以容納更多燃料的放大型. 總共有97艘本級艦在1945到1947年間 建造,另有建造中的4艘於戰爭結束時中止,計劃建造的49艘亦取消. 戰後有82艘本 級艦進行FRAM I改裝,15艘進行FRAM II改裝,以台灣接收的十四艘此級艦來說,"富 陽"及"當陽"兩艘是FRAM II艦,其餘十二艘皆為FRAM I 艦;各艦在艦尾皆擁有可停 放500MD反潛直昇機的小型機庫與飛行甲板.
"Gearing"級驅逐艦長390.5呎,寬40.9呎,吃水19呎;標準排水量2,425噸,滿載3,4 80噸. 四座燃重油鍋爐,兩部GE汽旋透賓主機雙軸推進,60,000匹軸馬力最高速率 34節,巡航 15節. 乘員軍官35人,士官兵240人. 移交時之原始兵裝為兩座雙聯裝 5吋38倍徑砲共計 四門(砲塔前後各一),艦舯裝ASROC 反潛火箭發射箱一座,三聯 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兩 座等;但"富陽"及"當陽"兩艦之艦艏則裝有兩座5吋雙聯裝 砲塔,艦舯並未裝備ASROC發 射器.
"富陽"艦原名"Ernest G. Small",美軍編號"DD-838";緬因州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 於 1945年六月十四日下水,1945年八月廿一日完工成軍. 1971年六月台灣自美購 入本艦 後於七月一日在左營成軍,命名"富陽",編號為"7"(1976年改"963",1979年 再改"907"). 本艦於1980年五月十七日進行「復陽」工程計劃及「武進一號」改 裝,後並擔任"雄風二型" 反艦飛彈的測試艦,在艦舯裝置雙聯裝發射箱二具. 本艦 於1999年十二月十六日於高雄除役.
"當陽"艦原名"Lloyd Thomas",美軍編號"DD-764";舊金山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 1945 年十月五日下水,1947年三月廿一日完工成軍. 1972年十月十二日在珍珠港 移交於1973 年中成軍,命名"當陽",編號為"11"(後改"966",再改"911"). 本艦於 1988年進行「復陽」 工程及「武進二號」改裝. 本艦於1999年三月十六日於高雄 除役.
"建陽"艦原名"James E. Kyes",美軍編號"DD-787";西雅圖之陶德太平洋造船廠建 造於1945年八月四日下水,1946年二月八日完工成軍. 1973年四月十八日在加州 聖 地牙哥移交,命名"建陽",編號為"12"(後改"921",再改"912"). 本艦於1980年 五月 進行「武進三號」改裝.
"漢陽"艦原名"Herbert J. Thomas",美軍編號"DD-833";緬因州伯利恆鋼鐵公司建 造於1945年三月廿五日下水, 1945年五月廿九日完工成軍. 本艦於1963年七月至 1964年七月在Mare Isand的海軍船塢進行全密封工程,成為 二戰驅逐艦中唯一具 有核生化防護功能的艦隻. 本艦與"洛陽"艦一樣都並非得後自美軍移交而是以同 名舊艦向 高雄拆船商交換而來. 1974年五月六日接收於1975年一月五日取代舊" 漢陽"艦之艦名與編號(編號為"15",後改"978",再改"915")成軍. 本艦於1978年十 一月進行「武進二號」改裝.
"萊陽"艦原名"Shelton",美軍編號"DD-790";西雅圖之陶德太平洋造船廠建造於1 946 年三月八日下水,同年六月廿一日完工成軍. 1973年四月十八日在加州聖地牙 哥與 "建陽"艦一同移交,命名"萊陽",編號為"20"(後改"920");首任艦長徐明昭上 校. 本 艦於1980年五月進行「武進二號」改裝,於1984年十一月廿四日起進行「 復陽」工程; 後降編改為二級艦. 1997年四月十日上午九點在左營外海年度戰術 總驗收操演隨響導 艦高速轉向時,因動作不確實被"汾陽"艦之艦艏撞擊本艦之艦 長室及艦橋,損傷嚴重; 當時本艦之艦長為蘇立青. 本艦於1999年三月十六日於高 雄除役.
"遼陽" 艦原名"Hanson",美軍編號"DD-832";緬因州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45年 三月十一日下水,同年五月十一日完工成軍,曾改裝為雷達哨戒艦DDR. 1973年四月 十八日本艦在加州聖地牙哥與"建陽","萊陽"兩艦一同移交給我國命名為"遼陽", 編號曾為"938",再改為"921",首任艦長韓維強. 本艦於1991年五月七進行「武進 三號」改裝.
"瀋陽"艦原名"Power",美軍編號"DD-839";緬因州伯利恆鋼鐵公司建造於1945年六 月 卅日下水,同年九月十三日完工成軍. 1977年十月一日在紐約移交,命名"瀋陽 ",編號 曾為"932",再改為"923". 本艦於1991年五月七日進行「武進三號」改裝 .
"開陽"艦原名 "Richard B. Anderson", 美軍編號"DD-786";西雅圖之陶德太平洋 造船 廠建造於1945年七月七日下水,同年十月廿六日完工成軍. 1977年八月卅一 日在左營成 軍,命名"開陽",編號為"915"(後改"924");首任艦長唐建偉上校. 本 艦於1980年一月三 日進行「武進二號」改裝,於1984年十一月廿
"德陽"艦原名"Sarfield",美軍編號"DD-837";緬因州伯利恆鋼鐵公司 建造於194 5年五 月廿七日下水,同年七月卅一日完工成軍. 1977年十月一日在美佛羅里達移 交成軍,命名"德陽",編號"925";首任艦長為陳寬淳上校. 本艦於1987年十二月廿 日進行「武進三號」改裝.
"綏陽"艦原名"Leonard K. Mason",美軍編號"DD-852";美國麻州昆西城的伯利恆 鋼鐵公司 建造於1946年一月四日下水,1946年六月廿八日完工成軍. 1978年三月 十日移交成軍, 命名"綏陽",編號"926". 本艦於1987年十二月廿日進行「武進三 號」改裝.
"雲陽"艦原名"Hamner",美軍編號"DD-718";美國紐澤西州Federal 造船廠建造於 1945 年十一月廿四日下水,1946年七月十一日完工成軍. 1980年十二月移交成軍 ,命名"雲陽" ,編號"927". 本艦於1986年進行「武進三號」改裝.
"正陽"艦原名"Johnston",美軍編號"DD-821";美國德州之Consolidated 鋼鐵公司 建造 於1945年十月十九日下水,1946年十月十日完工成軍. 1981年二月廿七日售 予我國於七 月成軍,命名"正陽",編號為"928". 本艦於1990年十二月廿六日進行 「武進三號」改裝.
"邵陽"艦原名"Hollister",美軍編號"DD-788";美國西雅圖之陶德太平洋造船廠建 造於 1945年十月九日下水,1946年三月廿六日完工成軍. 1983年三月三日出售我 國,拖回後於 七月九日在左營成軍,命名"邵陽"編號"929";實際服勤則要晚到198 4年十一月十五日方 才開始. 本艦於1990年十二月廿六日進行「武進三號」改裝 .
"資陽"艦原名"Hawkins",美軍編號"DD-873";為美國Consolidated鋼鐵公司建造於 1944 年十月七日下水,1945年二月十日完工成軍. 1983年二月十日出售予我國,拖 回後於七月 九日與"邵陽"艦同時在左營成軍,命名"資陽"編號"930". 本艦是唯一 完全未經「武進」 改裝或加裝飛彈的"陽"字號驅逐艦,她完全保留了美軍"FRAM I Gearing"級的「原味」. 本艦於1995年改為二級艦並編入巡防艦隊,1998年十月 除役,上層結構與武器拆至海軍官校當教具,艦體拆解報廢.
其實還有一艘本級艦因拖回途中遇風沉沒而除役,那就是"朝陽"艦,該艦在美軍時 代原名"Rowan",美軍編號 "DD-782";西雅圖之陶德太平洋造船廠建造於1944年十 二月廿九日下水,1945年 五月卅一日完工成軍. 本來此艦是要代替擱淺除役的"D D-16 咸陽"艦,所以預定的編號是"DD-916";不料1977年 八月廿二日本艦於拖來左 營途中因颱風在屏東楓港擱淺報廢(從此海軍再無16或是916的編號). 由於台灣海 軍 大量使用美軍舊裝備,零組件的來源很成問題,所以"朝陽"艦報廢後她的遺物都 被充份利用,如前述"衡陽"艦的 三號鍋爐正是拆自本艦,又如"鎮海"艦(LSD-192) 啟封時所缺的大量物品亦都拆自此.
共有七艘本級艦改裝成「武進三號」艦,即"建陽","遼陽","瀋陽","德陽","雲陽 "," 正陽","邵陽"等. 「武三」艦配備分散式的H930MCS模組化戰鬥系統,在兵裝 方面拆除 所有原來的127公釐主砲,艦艏換裝一門Mk75型76公釐快砲,艦舯兩門Bo fors的40公釐 L70機砲及艦尾一座方陣快砲,10枚標準飛彈發射箱,ASROC反潛火箭 發射器及三聯裝 Mk-32魚雷發射器兩座.1995年後所有的「武三」艦全部在艦舯左 舷加裝一組四聯裝 的雄二飛彈發射箱.
另有四艘本級艦改裝成「武進二號」艦,即"當陽","漢陽","萊陽","開陽",等.「 武 二」艦之兵裝為拆除原艦尾的127公釐雙聯裝砲塔裝上一座三聯裝天使飛彈發 射箱, 另在直昇機庫上裝有兩座單裝天使飛彈發射箱. 艦艏裝備一門Mk75型76公 釐快砲 ("萊陽"及"開陽"艦保留原艦艏127公釐雙聯裝砲塔,將76公釐快砲裝於01 甲板);有 的後又再加裝四聯裝海欉樹型防空飛彈發射器. 所有的「武二」艦在1 995年後皆降 編為二級艦,編制員額由350人降至260人.
還有兩艘本級艦是改裝成「武進一號」艦,,即"富陽"與"綏陽"二艦. 「武一」艦 使 用H930戰鬥系統,在兵裝方面拆除原艦尾的127公釐雙聯裝砲塔裝上一座三聯裝 天使 飛彈發射箱,另在直昇機庫上裝有兩座單裝天使飛彈發射箱. 艦艏保留原12 7公釐雙 聯裝砲塔一座,將76公釐快砲裝於01甲板上;另亦裝有四聯裝海欉樹型防 空飛彈發射器.
"綏陽"艦於1998年八月三日下午在左營外海操演時發生後爐艙火災,造成七名官兵 當場 死亡,這是台灣海軍近年最大的意外傷亡案件. 當時綏陽"艦是欲加速接近" 武夷"艦時, 後爐艙官兵抽換噴油管未完全關閉油路致燃油外洩,正好又被爐中飛 出的碳渣引燃,造成 後爐艙大火迅即缺氧,七名官兵當場窒息而死.
以下將各艦之原製造廠,原艦名,完工日期,接收日期及服役紀錄等列表如下:
編號/艦名 製造廠 原艦名 完工/接收 服役紀錄/備註 907富陽 美/Bethlehem廠 Small 1945.8.21/1971.7.1 1980.5.17武進一號
1999.12.16除役 911當陽 美/Bethlehem廠 Thomas 1947.5.21/1972.10.12 1980.5武進二號 1999.3.16除役 912建陽 美/Todd Pacific廠 Kyes 1946.2.8/1973.4.18 1988武進三號 915漢陽 美/Bethlehem廠 Thomas 1945.5.29/1975 1978.11武進二號 920萊陽 美/Todd Pacific廠 Shelton 1946.6.21/1973.4.18 1980.5武進二號 1999.3.16除役 921遼陽 美/Bethlehem廠 Handson 1945.5.11/1973 1991.5.7武進三號 923瀋陽 美/Bethlehem廠 Power 1945.10.26/1977 1991.5.7武進三號 924開陽 美/Todd Pacific廠 Anderson 1945.9.13/1977.8.31 1980.1.3武進二號 925德陽 美/Bethlehem廠 Sarsfield 1945.7.31/1977.10.1 1987.12.20武進三號 926綏陽 美/Bethlehem廠 Mason 1946.6.28/1978.3.10 1984武進一號 927雲陽 美/Federal廠 Hamner 1946.7.11/1981.4 1986武進三號 928正陽 美/Consolidated廠 Johnston 1946.10.10/1981.7 1986武進三號 929邵陽 美/Todd Pacific廠 Hollister 1946.5.26/1983.7.9 1990.12.26武進三號 930資陽 美/Consolidated廠 Hawkins 1945.2.10/1983.7.9 1995改二級艦
标 题: 台「海昌隊」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33:48 2000), 站内信件
1960年國府駐義大利海軍副武官汪希苓透過管道自義大利某廠家以運動器材名義 進口了四艘可供兩人騎乘的水下載具,經由熱那亞港口以貨輪秘密運回台灣交由水 中爆破隊組成「海昌隊」單位使用.
這種載具實際上就是義大利海軍在二次大戰中使用的自殺魚雷,由於當時台灣海軍 急於獲得潛艇類的兵器而不可得,所以看上了這種奇門兵器. 它可供一至二名蛙人 穿著潛水衣水肺攜帶磁性水雷 (水雷由米蘭的工廠製造,並分解秘密出口)潛赴敵 人要港泊地暗中施放, 這種潛艇航速約6節,續航力約6小時. 目前這批裝備早已報 廢,但據說部份殘件目前仍在.
雖然這支國府海軍最早的水下兵力和後來的潛艦官兵系統不一樣,但也許是因為這 層關係,後來台灣又向意大利秘密訂造了兩艘"SX-404"級小型特攻潛艇(海龍,海蛟 )組成了「武昌艇隊」,這支部隊就是今日256潛艦戰隊的前身.
标 题: 台「海蛟」與「海龍」潛艇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35:45 2000), 站内信件
「海蛟」與「海龍」為1965年台灣向意大利廠秘密訂造的"SX-404"級小型特攻潛 艇,主要供做訓練,偵查及滲透大陸之用,首先由意大利技師於淡水海三分廠裝配完 成後移往左營試航;於1969年十月八日正式成軍編為「武昌艇隊」,下轄「S-1 海 蛟」與「S-2 海龍」兩艇.
本級艇並非先進之淚滴式而為傳統V型艇身造型;艇身長67.5呎,寬7.2呎,吃水11. 5呎,排水量45.5噸,柴油主機單軸四葉螺旋槳推進,燃油搭載量760加侖. 以FRP圍 繞的迷妳型指揮塔上裝有潛望鏡一具,水中潛航速率6節,水面航速10節(實際試航 約只4節);最大航程1,235海浬,最大潛深131.2呎. 乘員軍官4人,士官2人,另可容 納爆破隊員6人. 兩艇並未裝配魚雷發射管而是以爆破隊員潛泳向敵艦,將定時的 水雷吸附在敵船底引爆(本級艇甲板面下有儲艙可掛載水雷6至8枚).
以今日的眼光觀之,這種沒有經驗摸索出來的裝備安全性實在堪慮,當年敢操作這 兩艘迷妳潛艇航行的人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試航時也是在吊車繫纜的輔助下 才敢潛航. 坦白說此二艇實在不能算是有用的裝備,但當年台灣只能有這些東西, 居然也訓練出不少的潛艇人才. 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多年來美國人不援助台灣潛艇 的政策,這還有段故事的:
根據瞭解,蔣經國當年建造這兩艘迷妳潛艇的真正目的並不全為了特攻作戰,而是 做給不肯軍援潛艇給台灣的美國人看的(就像後來自製IDF戰機是為了讓美國肯賣 F-16一樣如出一轍). 蔣經國這步棋可能連海軍總司令都不知道,因為當潛艇快完 工海軍總部請蔣經國到淡水去視查預定的潛艇基地時,就有將領指出該地正好在紅 毛城腳下,會被英國人看到(英國與中共建交後仍有領事館駐台直到70年代,館址即 設在淡水紅毛城中). 蔣經國的回答竟是:「給英國人看到很好哇! 我還想給美國 人看呢!」 讓所有在場的眾將官傻眼.
蔣經國果然洞燭先機,在兩艇成軍後不過兩年美方即決定將兩艘「Guppy II」級 常規潛艇軍援給台灣(即現在之「海獅」與「海豹」). 所以這兩艘迷妳潛艇服役 的時間並不很長,於達成此階段性任務後即在1973年的十一月一日正式除役,現分 別陳列在海軍官校史績館與潛艦戰隊的水星營區. 而接收美援兩艘潛艇的官兵正 好就以「武昌艇隊」的隊員做基礎.
发信人: mzlion (今夜你感到温馨了吗),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台"海獅"與"海豹"潛艇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37:05 2000), 站内信件
"海獅"與"海豹"兩艦為美國海軍二次大戰建造之"Tench"級柴電動力艦隊潛艇並於 1950年進行了Guppy II的現代化改裝. 美國在1944到1946年間共建造了45艘"Ten ch"級潛艇,並在戰後取銷了未建的另101艘;共有14艘潛艇進行了Guppy II改裝.
本級艦為舊式潛艇造型,前水平舵位在艦艏可往上摺收;艦身長307.5呎,寬27.2呎 ,吃水18呎;標準排水量1,517噸,水面浮航1,830噸,潛航2,400噸. 配備呼吸管,四 部Fairbanks-Morse 38D8Q柴油機,燃油搭載量330噸;兩部電動主機及四組共計50 4個鉛酸電池,馬力水面4,610匹,潛航5,400匹;速率水面航行16節,潛航12節;巡航 半徑4,500浬,5節速率的潛航航程為95浬. 裝備 21吋魚雷發射管前6後4共計10門 ,並有BQR2B被動聲納與BQS4A主動聲納,DUUG-1B聲納預警器, SS-2雷達系統. 全艦 編制軍官11人,士官兵70人;艇長目前為上校編階,但早年為中校如 "海豹"接艦之 首任艦長即為成國有中校.
"海獅"原為美軍"SS-478 Cutlass"號,由Portsmouth造船廠建造於1944年十一月 五日下水, 1945年三月十七日成軍. 1973年四月十二日在佛羅里達州西島移交給 我國海軍,於1974年四月十八日返國. "海豹"原為美軍"SS-476 Tusk"號,由費城的 Cramp造船廠建造於1945年七月八日下水,1946年四月十一日成軍. 1973年十月十 八日在紐倫敦移交給我國海軍,於1974年一月十日返國. 兩艦接收時原編號為"91 "與"92",漆在帆罩上時前有加"S",如"S-91";後來全軍一級艦編號統一變成三碼, 兩艦即在原編號前加上"7"而變成了"791號"與"792號". 有了這兩艘潛水艇,海軍 的潛艦戰隊便於1973年八月一日正式成立.
美國軍援此兩艦給台灣本是為了做為驅逐艦反潛訓練的假想敵用,所以在移交前 即把所有的魚雷發射管線路全部剪斷,而台灣當局爭取此兩艘潛艇的目的當然不僅 於此,所以在接收回國後即設法接回,但效果並不佳仍只能做為訓練之用. 軍中傳 說70年代時一艘此級艇曾沉在左營港內浮不上來,此說未能證實,據說是因為下潛 測試時以吊車鋼纜繫住以策安全而造成誤傳. 基本上此二艦仍然保持可運作狀態 ,所有"劍龍"級的官員尤其是艦長都要先在此級艦上歷練過才能調任.
不過兩艦的老舊則是不爭的事實,日本專業雜誌即曾以"世界上最老的現役潛艇~服 役半世紀"的標題來報導此二艦(二次大戰造的潛艇能進入21世紀服役的,全世界僅 此二艘). 然而潛艇不比水面艦,安全與性能更加重要,如果台灣爭取新潛艦的努力 有成效,可以預料此二艦將立即除役. "海獅"與"海豹"因緣際會服役長達55年,成 為舉世罕見的特例,在美國本土外已經看不到這種船了;希望兩艦除役後不要拆成 廢鐵,理想的是一艘做為潛艦學校訓練教室;另一艘拖至淡水河口加固成為海軍博 物館.
标 题: 台"海龍"與"海虎"潛艇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Mar 6 02:38:47 2000), 站内信件
"海龍"與"海虎"兩艦為海軍於1980 年執行「劍龍專案」計劃向荷蘭的Wilton Fi jenoord廠訂造的改良旗魚級(Zwaardvis)潛水艇. 本案最早是由於WF廠面臨倒閉 邊緣急需業務收入,所以透過軍火商向台灣兜售潛艇,很戲劇化地達成了這筆金額 龐大的交易. (除了購艦款,台灣還承諾進口大批荷蘭商品,包含海關向WF廠訂造兩 艘緝私艦"福星" 與"謀星")
本案在當年十二月經荷蘭國會通過確認此筆交易,馬上遭到中共強烈的反彈;1981 年因荷方堅持原案使得中共降低與荷外交關係為代辦級, 九月三日雙方正式簽約 . 不過因中共持續的壓力使得後續四艘艦的建造合約最後仍被荷蘭政府否決. (當 年本有機會一次訂足全部數量,但因高層覺得對荷蘭裝備不是很有信心,決定先買 兩艘試試,結果大好機會稍縱即逝) 而"海龍"等兩艘潛艦歷經原造船廠周轉不靈面 與失火的風波,總算順利交船.
還有一點有趣的是當年由於我方完全沒有今對歐洲國家採購軍備(尤其像潛艇這類 武器)的經驗,連合約條件要如何要求對方都不知道; 幸而當年台灣和南非邦交還 不錯,剛好南非海軍向法國採購了一批潛艇;於是台灣經外交途徑暗中取得了合約 的影本依樣畫葫蘆與荷蘭人談判,才得到較好的條件. 當年「劍龍專案」的執行由 於一批很有使命感的優秀軍官堅持,不但採購過程未出現重大瑕疵,至今品質性能 也很穩定,從不曾成為立委媒體批評的焦點 (想想"拉法葉"的賄賂案與她的戰力) ,是對外軍購一個良好的範例.
本級艦艦身長219.6呎,寬27.6呎,吃水22呎;水面航行標準排水量2,300噸, 滿載 2,376噸;潛航標準排水量2,600噸,滿載2,660噸;為先進的淚滴型艦身設計,十字型 尾鰭. 動力系統為三部Brons/Stork-Werkspoor 12ORUB215型柴油機,馬力4,050匹 ;兩部922KW的 Holec發電機,兩組196具電池,一部3,800KW的Holec電動主機,單軸 五葉式螺旋槳推進,馬力水面 1,400匹,潛航5,100匹;速率水面航行12節,潛航20節 ;9節巡航半徑5,000浬,最大潛深240米.
"劍龍"級的艦艏裝備533公釐(21吋)魚雷發射管6門,可攜帶追音魚雷28枚;配備有 荷蘭H.S.A.公司的SINBADS-M型作戰與SIASS聲納系統,ZW-60型雷達統,Elbit公司 的 TIMNEX4 CH V2電戰與 Sperry公司的Mk29 Mod2A慣性導航等系統.
艦上分為四個部門即作戰部門下轄航海,電子,電信三組;兵器部門下轄射控,魚雷 ,聲納三組; 輪機部門下轄電機,油機兩組;補給部門下轄補給,食勤,醫官三組. 全 艦編制軍官8人,士官兵59人(義務役士兵最早只佔6個名額,後來略高亦僅在15名以 下);另可搭載 13名見習生;艦長為上校編階. 所有艦員都要受特別訓練取得簽證 資格.
"海龍"艦於1982年十二月廿五日安放龍骨,1986年十月四日下水,1987年十月九日 完工交艦,當年十二月十六日由荷蘭籍的"11號"乾塢船運抵高雄,十二月廿八日在 左營成軍;首任艦長為紀惟正上校. "海虎"艦則是於1986年十二月廿日下水,1988 年四月九日完工交艦,當年六月卅日同樣由乾塢船運抵高雄並於七月四日在左營成 軍;首任艦長為丁劍清上校. 兩艦接續"海獅","海豹"艦的編號而為"793"與"794" ,隸屬256戰隊. (256戰預定在6到8艘新潛艦獲得後即昇格為艦隊,目前編制內尚有 潛艦支援艦一艘,但尚未有適當艦隻編入)
兩艘潛艇移交時裝備十分齊全,連艦上的餐盤咖啡杯都是荷蘭原裝進口,不過最重 要的武器魚雷的供應卻似乎有問題. 事實上"海龍"與"海虎"兩艦所使用的魚雷為 德國製造的SUT重型魚雷, 然而以台灣的處境怎麼可能買得到德國製的魚雷呢? 這 其中還有一段秘辛. 原來這批魚雷竟是以印尼的名義向德國購買,再偷偷運來台灣 的.
印尼雖然與台灣無外交關係,但由於在50年代曾發生過共產黨政變而與中共斷交, 所以與台灣還是維持不錯的關係; 其次印尼曾為荷蘭殖民地,而海龍潛艇正好也是 由荷蘭建造,當購買魚雷有問題時造船廠很自然找上印尼協商擔任此一白手套的角 色;再次印尼三軍的裝備大量採用德國貨,早已建立採購的管道. 此次購買德製SU T重型魚雷包含實戰用雷與訓練用啞雷,單價每枚115萬美元,自1984年五月開始交 貨至1987年五月全部交清.
台灣藉由印尼的協助轉口獲得這批魚雷,其代價則是贈送印尼數艘除役的LCU與LC M登陸艇. 這還是當年孫運璿院長訪問印尼主要的檯面下任務之一;而為了運交這 些登陸艇與運回魚雷,海軍還特別派遣包含"DD-930 資陽" 等兩艘驅逐艦護航"LS D-191 東海"號船塢登陸艦浩浩蕩蕩開赴印尼執行這趟奇特的任務.
潛艦艦隊是我國海軍的重大建軍目標,雖然軍方對"海龍"級潛艦的性能評價很滿意 ,但荷蘭政府卻已否決後續的建造合約;海軍對德國的209式潛艇興趣亦極高,在德 國政府拒絕後亦曾想從阿根廷購買或由美國代造的迂迴方式,至今未能成功(阿根 廷的德製TR1400潛艇一艘要價一億八千五百萬美金,後似因阿根廷方面經手人索賄 而告吹).此外也曾考慮從法國獲得紅寶石(Rubis)級潛艦,不過都未能成為事實. 至今"海龍"與" 海虎"兩艦仍為我國海軍的鎮山之寶.
根據1997年九月美國國防週報指出,我國外購潛艇在經過多次碰壁之後政策業已重 大轉向,準備自行設計建造12艘排水量200噸,四人座,配備聲納通訊設施,反潛偵測 與水雷的迷妳潛艇以加強海防與反潛作戰能力; 這種潛艇在必要時亦可改為遙控 操作模式成為無人水下機動車.
此消息一傳出即遭國防部長蔣仲苓否認:「不會去搞這種二次大戰的東西!」 接著 在十月初又傳出國防部可能將自力研發;中船當即表示已有建造艦身的能力. 不過 建造潛艦最大的困難倒不在艦身而是在週邊如武器作戰偵測等系統,這些都是台灣 不可能自力研發得出來的;而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如何能獲得全部的這些系統頗 令人懷疑. 無論如何這將是對台灣造艦能力的重大挑戰,能否成功值得觀察. 但自 建能力可以保證戰時零件供應不致被切斷,且不致讓敵方從國外廠商處得到我方裝 備的重要參數(這是目前最令人擔心之處,因為中共會刻意與荷方同一廠商進行交 易以套取技術資料).
1999年底國外又盛傳美國代造六艘德國209潛艇的方案已經確立可以執行 ,本消息 目前仍無法證實,但可能性不高.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