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海军>>国产系列>>我海上武器试验靶场已可媲美世界发达国家

主题:我海上武器试验靶场已可媲美世界发达国家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1999-07-04 14:50:25), 站内信件
核准先进武器的神秘海域
我国海上武器试验靶场已可媲美世界发达国家
    某海域。禁飞!禁航!
    即将出“鞘”的某型导弹,像一个等待号令的运动员,
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海深处的“终点”。偌大的指挥控制
室,竖起墙一样的显示屏。大海沿岸崇山峻岭的观测点里,
无数双挑剔的眼睛,寸步不离,剖析导弹的每一个“细胞”
,起伏的导弹轨迹,在显示屏上变为一组组可以触摸的数
据、曲线,变成一组组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信号。
    这里维系着未来海战的胜负。这里直接构成了海军武
器装备战斗力的要素。这就是中国的海上武器试验靶场。
这里有一群为中国海军武器核发“通行证”的靶场人。

         四十年签发二百多种武器“通行证”
        包括导弹舰炮水中兵器导航设备等等

    深秋,我们走近这块海域,揭开她尘封多年的神秘面
纱。
    尽管今天的靶场人自豪地称:“这里小山沟相当于一
个半澳门。”但当年的靶场人,就是在这个“一个半澳门”
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故事。
    1964年7月26日,也就是在苏联专家撤走1470 天后,
我国独立组织实施的第一枚岸舰导弹在某海域发射成功。
此后,中国仿制的第一代舰舰导弹在这里试验成功,并批
准定型;舰舰导弹某系统精度试验在这里获准通过;某舰
炮系统精度试验成功;某新型鱼雷在这里获准设计定型;
靶场成功地进行了深潜模拟试验……

                 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短短40年,海上靶场为海军200多种导弹、舰炮、 水
中兵器、导航设备、电子对抗等武器装备签发了“通行证”
。这个能力和速度,已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1982年10月,装载着运载火箭的核潜艇,在一排排水
面舰艇和观测船只的护卫下,驶向大洋的深处。
    发射准备进入最后的时刻。保险栓打开了。人们的心
提到了嗓子眼。大家清楚,安全控制系统差之毫厘,就会
失之千里,后果不堪设想。测试插头分离。发射控制台上
表示达到发射条件的最后两处信号灯亮了。指挥员开始报
时。“10…5…3、2、1,发射!”随着口令, 发射操作手
放在按钮上的右手拇指用力一按。只听海底传来一阵轰响,
海面上窜起一座几十米高的巨大水柱,乳白色的“巨龙”
从水柱中脱颖而出,浑身披着水帘,尾部喷着桔红色的火
焰,直冲云霄。

                核潜艇成功射导弹

    然而,指挥中心却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盯着
变幻莫测的电子显示屏幕,唯恐漏掉一个细节。
    发射指挥屏息静气,聚精会神。斜眼看了看火箭的自
毁按扭,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用上它。10秒,20秒,
30秒……一切显示正常。火箭穿过大气层,进入再入段状
态飞行。
    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雷达屏幕很快显示出, 火箭
已接近海面。只见一个火球钻出云层,像流星一样一头扎
入大海,激起冲天水柱。前线指挥部报告:“火箭溅落位
置,东经××度××分,北纬××度××分,准确溅落在
预定海域。”
    当天,新华社向世界公布了我核潜艇火箭发射成功的
消息。法新社报道说:“中国一艘潜艇发射了一枚弹道导
弹,在技术上取得了惊人的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
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

        对中国导弹专家的智勇和高超技术
              外国元首齐喊OK!

    大洋深处的一块神秘海域,这天浓雾锁裹,戒备森严。
    一场由多个国家参加的导弹发射试验正在秘密进行。
这是一场导弹质量和试验能力的神秘较量。
  在现场浏览的不仅有导弹专家,而且有一些国家元首。
中国海上导弹发射试验时间排在最后,显然是黄昏前的“
压轴戏”。
    某大国导弹首先出台亮相。导弹很争气,击中了靶船,
虽然只打中了靶船的集装箱,但看台上仍响起一片雷鸣般
的掌声。那个大国的专家得意洋洋地瞅瞅中国的专家,伸
出大拇指来了一番自我陶醉。
    中国的导弹专家微微一笑,豁达地向他们表示由衷祝
贺。

                 总统折服借专机

    黄昏时分,轮到中国导弹出场了。但是导弹却因为运
输不慎出现了故障。此时,距离发射时间还仅剩5 分钟。
有些不怀好意的外国专家见此情形幸灾乐祸。随行的制导
专家伍成林没有惊慌失措。他大步走到导弹前,经过一番
精心的测试,随后,迅速“对症诊治”,很快在预定时间
消除了故障。
    一直在一旁观摩的某国总统深深为中国专家的高超技
术而敬佩,把他的专机提供给中国海上靶场的专家使用,
并派出一名上校飞行员来驾驶飞机。
    可是海天似乎有意要考验中国专家的自信和能力。就
在导弹即将发射之时,由两艘船联接的靶船,不知是因为
联接不牢靠还是风浪太大,在关键的时候突然分开了 300
多米。
    还打不打?打,靶标缩小一半, 其命中难度自然增大
了两倍。不打,虽然符合常规,但再申请海域、时间,不
但手续复杂,而且费用昂贵。越有难度越能检验我们的质
量和能力!面对外国总统和专家难以捉摸的眼神, 负责带
队的中国专家李化新和大家冷静分析,果断做出决定:打!
准时发射!

                   导弹精确赢赞誉

    中国专家各就各位,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李化新等
几位专家乘坐飞机来到靶船上空进行观察和测试。
    这时,浓雾弥漫簇裹着整个海空,每个人胸前挂的望
远镜真正成了摆设。他们只好要求飞行员飞低点,再飞低
点,到500米的极限,他们迎着导弹进行飞行观察, 记录
导弹飞行状况,一丝不苟,泰然自若,但外国上校飞行员
头上开始溢汗……事后,他连连称赞:“中国专家是智慧
和勇敢的化身。”
    导弹在中国专家的摆布下显得很驯顺,呼啸着冲出去,
直接命中靶舰的吃水线,将靶舰拦腰炸断。坐在观测船上
当“考官”的各国元首高兴得一个劲地喊“中国OK!”
    刚才还洋洋得意的某国专家此时自惭形秽,连说:真
没想到中国如此厉害!      (袁华智、吴瑞虎、曹昱)

                与死神接吻的勇士
        武器试验过程中人的生死概率是50%

    老靶场说:“武器试验过程中人的生死机率是百分之
五十。”尽管如此,靶场还是要有一大批专门负责收集和
处理数据的科研人员。靶场人还往往对他们幽上一默,称
他们是“与死神接吻的勇士”。
    一次,靶场进行舰对舰海上导弹发射试验。以前,进
行这样的试验都是观测人员在另一只艇上操作,虽然安全,
但不符合实战要求。如果在战场,导弹就得从本艇上发射,
哪有在另一艇上的道理。更何况,离危险越近,拿到的数
据越可靠。
    第一次上艇,谁去?生死面前,没人往后躲。 在场的
科技干部人人写了请战书。
    最终,机会让科技干部王照奉抢到手。他默默地告别
新婚妻子,一一和战友握手。他倒是笑吟吟的,好多战友
却偷偷抹泪。面对试验能否成功的未知数,此去绝不亚于
趟地雷。
    他大步走向试验发射艇。“送”他上艇的政委申爱华
和参谋长朱耀洲却“赖”着不走了,说是陪他“体会体会”

    王照奉急了,连推带拉地撵政委和参谋长下去,两位
领导就是不动,没办法,3个人只好同艇共命运。 结果让
人欣慰。3人安然无恙地归来。

          圆满完成200多项武器装备试验任务
                 创造103项全军之最

    靶场人常常打破常规。他们掌握当时最流行软件编程
技术只用了一个月。当然,他们有的为工作,结婚只度了
一周“蜜月”,有的是挺着怀孕8 个月的大肚子加班加点
工作,有的撇下爱子、娇妻,天天守着计算机过日子……
    短短40年,他们研制开发出的巨浪一号测控软件系统、
某型引导雷达、高速潜艇水下航速航迹综合测量系统、某
型有源靶弹、某型电缆自动测试仪、某型红外激光雷达等
2000多项科研成果,创造出103项全军之最。
    特别是近5年,靶场人圆满完成了200多项海军第二代
主战武器装备试验任务,综合试验能力的提高更是一日千
里,振奋人心。当然,这些数字的背后,充满了靶场人的
智慧和艰辛劳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周日博览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