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空军>>空射导弹>>中国大陆空空导弹性能简介

主题:中国大陆空空导弹性能简介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1999-09-17 11:13:39), 站内信件
大陆在1958年10月开始仿制K-5M(AA-1)---即PL-l空对空导弹,1966年3月首次以歼7发
射2枚,至今已经拥有大规模生产空对空导弹的潜力,并且可以往技术上做出某些突破。
以1998年的珠海航展为例,就展出了包括PL-5B、PL-5E、PL一9C以及天燕90(TY-90)等
各式新研制的导弹。 
PL-5系列 

PL-5是大陆自行研制的第3种空对空导弹,在发展的初期就规划分为半主动雷达导引型的
PL-5A以及被动红外线导引的PL-5B,主要的研发单位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612
所)。PL一5A在1966年4月问开始制作首批样弹,1971年7月开始首次载飞试验,1972年9
月则进行模拟弹空射试验,1981年4月制作第二批样弹,同年8月开始空中靶试,1982年3
月结束发射试验。但是,PL-5A在1983年停止研护工作,同时期终止发展的计画还有同样
为612所研发的高机动型被动红外线型导弹PL-6,它是以PL—5B为基础。 

PL-5B在1966年4月首先由605所试制首批样弹,1967年开始地面和空中载飞试验,随後又
经过多批的样弹试制,以及各种地面和空中的试验,但是最後受到文革的影响,关键的
技术瓶颈无法获得突破。其後,转至612所发展其抗干扰措施和红外线积体电路引信,於
1986年9月通过“国家定型委员会”审查,同年底投产,提供大陆海空军使用并对外出
口。PL-5B目前仍在改良生产中,是现役同类型武器发展时间最长的一种。 

PL-5B具有抗背景辐射的能力,弹头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两种。前者配有红外线近发
引信,後者则配备无线电近发引信,这2种弹头可与其它近发引信互换使用。弹头的有效
杀伤半径10公尺,红外线近发引信的抗干扰能力不错,定点爆破位置准确,单发猎杀率
80%以上。PL-5B具备不错的可靠性,维修方便,能在对太阳偏角不小於16度时进行攻
击。为降低攻击的脱锁区,提高对新型干扰器材的抗干扰能力、全向攻击能力及猎杀
率,在1990年代推出PL一5C,性能介於AlM-9H与AlM一9L之间。 

为了延长PL-5系列的寿命,1994年在PL-5C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更大幅度的改良,於1997年
推出最新的PL-5E。PL-5E具有真正的全向位攻击能力,导引的精确度、抗红外线和背景
辐射干扰能力较佳,偏离轴线发射能力、红外线导引截获距离和角隅速度不但远超过同
族系导弹,甚至优於AlM一9L/M。例如AIM-9L/M的最大G负荷分别是32G和35G,PL-5B/C
则是30G,PL-5E则提升至40G。有趣的是,PL一5E只改装成双三角翼舵面,并没有加装
向量推力喷嘴,其最短射程也从PL一5B/C的1.3公里减少至500公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
出,厂方所指该型导弹具备第3代红外线导弹特征的说法是有根据的。虽然中航技(AVlC)
指出PL一5E是出口型导弹,不过从其性能和价格来看,大陆军方可能会加以改装或采购。 

PL-9系列 

PL-9C是一种备受瞩目的武器,其原型是大陆为了满足下一代战机高机动作战需求,而研
发的第5种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由612所和西安东方机械厂合制,1986年由黄秉印总设
计师带头研制,1989年投产并服役,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空展公开。 

PL-9C的寻标器,基本上沿用从以色列引进生产的PL-8/巨蟒-3上的氟致冷锑化锢
(InSb)光学组件,并改良电路技术。PL-9的弹身、弹泾以及滚转副翼与PL-8雷同,尾
翼类似AlM-9L/M,可攻击区域、使用高度以及最大G值等亦与PL-8并无二致,可视为巨蟒
3的同门兄弟。PL-9的气动外型与PL一5C相似,双三角翼鸭式舵面位于导弹前部,梯型固
定弹翼位于尾部,4片弹翼後缘外侧各有一个横向滚转稳定用的滚转副翼。导弹的结构与
PL-7相似,将弹体分为前、後两舱段以便维护,而非一般同类导弹按个不同部件分为多
个舱段。PL-9沿用比例导引方式,综合性能优於PL-7/魔术1,具有较佳的自动搜索截获
目标能力、机动和离轴发射能力、更高的毁伤目标能力,单发猎杀率超过80%,与AlM一
9L/M相当。PL-9具有4种作战方式:定轴(寻标器)扫瞄跟踪、定轴瞄准、雷达随动瞄准
以及使用头盔瞄准具追踪。 

PL-9已经开始大量装备大陆空军歼7、歼8、强5等系列飞机,并且还被改良成野战防空武
器,武器系统的型号为地空90(DK-90)导弹型号PL一9D,射程变更为8公里,射高4公
里。由于DK-90机动灵活、价格低廉、性能较佳、维护方便,深受防空导弹不足的大陆陆
军欢迎。由90式35公厘快炮、DK-90四联装导弹系统、雷达及光电射控系统等组成的390
型团/旅级防空系统,可防卫近3,000平方公里的空域,同时对抗48个目标,拥有先进的
抗多重干扰与饱和攻击能力,可填补红旗7/FM一80和肩射防空导弹的火力空隙。此外,
原来配备於部份江湖1和江湖H级舰上的PL-8H,近年来也已经陆续改装成较佳的PL-9,这
种舰空导弹称为PL-9J。由于PL-8H与PL-9J使用相同的介面,因此可以随时的互换。至于
自走型的PL-9,在国内外这类导弹系统已呈现饱和的状况之下,恐难问世。 

为了最大限度发掘PL-9的潜力,1997年又推出最新改良的PL-9C,该型弹在零件精密度、
可靠度及技术性能上都有改进。重量由115公斤增至123公斤,弹头重量由10公斤增至12
公斤,最大射程也由15公里增至16公里,最小射程1500公尺,最大射速提高至3.5马
赫,最大G负荷值也由35G增至40G,但是在外观上并无不同。PL-9C除了最大使用高度和
最大射程稍逊於最新的AlM一9S外,综合性能至少都达到相同的水准,是一种不容忽视的
武器。据闻,PL-9还在作换装红外线影像寻标器的尝试。 

天燕90 

TY-90是全新推出的空对空导弹,连多数的技术人员都没有听过,相关的资料极度缺乏。
TY-90是一种直升机空战用的武器,外型类似前卫1号(QW-1),但是两者之间毫无关
系,其弹径则扩大至80公厘以上。据知,TY一90的最大射程小於6公里,最小射程小於
500公尺,最大速度超过2马赫,采用近发引信,使用高度低于5000公尺,弹头重量约3公
斤,寻标器采用锑化铟红外线探测器和数位信号处理器,未来将更换红外线/紫外线双频
寻标器或红外线影像寻标器。大陆陆军航空兵成军10年来,都缺乏直升机使用的空对空
导弹,从TY-90的问世显示大陆正强化陆航部队的防空能力。 

珠海航展之中,仍未见到服役多年的PL-8和PL-10导弹。从性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没有
保密的必要。不公开PL-8,可能是避免以色列的尴尬,引来人们对中、以军事合作的联
想。至于PL-10,亦早已经被意大利腹蛇(Aspide)所取代,这种性能不稳定且射程太短
的中程空对空导弹,连大陆方面也认为没有什麽值得推广。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