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空军>>苏俄系列>>第五代战斗机—C-37“金雕”(上)--转自

主题:第五代战斗机—C-37“金雕”(上)--转自
发信人: s-37()
整理人: (1999-05-23 14:12:02), 站内信件
     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C-37“金雕”(上)

俄罗斯空军机关刊物《航空和宇宙航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Polygon》专题快报
资料集,最近出版了专门介绍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C-37的专集,披露了该机的一
些情况和数据,现根据该专集摘译整理如下。

一、C-37的诞生

人们普遍认为,由苏霍伊飞机设计有限公司研制的很有前途的第五代战斗机—C-3
7的开始试飞,应是俄罗斯航空工业1997年的主要成就。尽管这种飞机的研制工作
被严加保密,但近几年,西方的航空报刊对这种飞机仍然有不少猜测和披露。早在
1994~1995年间,西方多种航空期刊就报道了关于苏霍伊设计局在研制第五代战斗
机的消息,并认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末期。当时,西方把这种飞机称为C-32,一
直到1997年秋,苏霍伊设计局的出版物上将其称为C-37后为止。

最初只知道这种飞机的布局非常特殊—采用了前掠式机翼,但设计局代表曾对此进
行了否认。可是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1996年春,俄空军召开了空军军事委员会会
议,俄联邦空军和航空工业的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俄《空军通报》杂志在19
96年3~4月号上报道了这次会议,并刊登了一张会议照片。这是一张普通照片,粗
心的读者看不出这张照片有何特别,但有心人却能从中得到些有趣的东西。在这张
照片中,在空军司令员彼德·杰伊涅金上将和苏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莫诺夫与
其他与会者们面前,放着两个飞机模型,其中一个不难看出是多用途战斗机—苏-2
7M(苏-35)的模型,而另一个模型涂成黑色,带有前掠翼、前置平尾、普通平尾、
双立尾。毋庸置疑,这是新一代战斗机的模型。模型上涂的机号“32”也说明了这
一点。英国《飞行》杂志的专家们根据这张照片,推测出一些很难辨别的细节,绘
出这一新飞机的第一张示意图。于是在西方又掀起了新一轮对俄新战斗机性能水
平和作战能力的分析报道热潮。

1997年3月,俄《新时代》周刊的记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新闻调查,企图弄清楚
这种飞机的一些细节。但苏霍伊设计局的代表们仍和以往一样,保持沉默,并声称
不知道有这种前掠翼飞机,也有的说,也许有这种设计方案,但不知详情。现在可以
相信,当时这种飞机已着手制造,或已到了制造的最后阶段。众所周知,1997年夏,
这种飞机的原型机已运到了茹科夫斯基城试飞研究院的机场,并进行了数次滑行,
并准备在’97莫斯科航空博览会上展出,但到了最后一刻,空军领导对公开展出下
达了禁令。

1997年9月25日,试飞员И.В.沃京采夫驾驶这一新飞机完成了首飞。试飞员对飞
机30分钟的飞行状况感觉良好。首飞时,Е.И.弗罗洛夫驾驶着苏-30双座多用途
战斗机进行了伴飞。第二次试飞也是在9月完成的。同年10月8日完成了第三次试
飞,10月13日又完成了第四次试飞。10月18日组织了向官方领导的汇报飞行表演,
邀请了俄航空工业界和国防部的领导出席(但空军司令员未到现场),但未允许新
闻界人士到场。不过,对这种飞机的继续保密已无多大意义。俄罗斯报刊对这种飞
机试飞情况的报道是由《俄罗斯报》于首飞后的第二天,即1997年9月27日发表的
,但未说明飞机的代号是C-37。10月8日,塔斯社发出关于这种飞机的电传。10月2
3日,苏霍伊设计局终于开恩,让《独立报》和《商务报》刊登了C-37飞机的照片和
部分特性数据。现在C-37的试飞还在进行中。

二、C-37的布局和设计特点

C-37为串置式三翼机,机翼为前掠式,采用了融合体技术。由于采用了吸雷达波涂
层和大量复合材料,以及使用弯曲的进气道、保形外挂架、前掠机翼等设计措施,
飞机对雷达的反射面很小,约0.5~3米2左右。不含空速管,飞机长22.6米。机身头
部为机载雷达舱,在带空速杆的卵圆形雷达罩内是雷达天线。后面是光学雷达、驾
驶舱,驾驶舱下部为前起落架舱。驾驶舱采用苏-27型座舱盖,由无格框的固定前部
(气泡型)和可打开的舱盖构成。机身中段与延伸的机翼边条相融合,其内为燃油
舱、设备舱和发动机进气道,其下是主起落架舱。机翼边条下为不可调节的侧向进
气道,其形状为扇形。机身后段为两个极其相似的发动机短舱、机翼承力梁、立尾
和平尾的承力件,机身最末端为两个设备整流罩。

机翼翼根有向前延伸的边条,其上装有前平尾和前掠式机翼,机翼前缘后掠角为-2
0° 。机翼结构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外翼后缘有副翼和襟翼(襟副翼),前缘可
下偏。梯形全动式平尾的前缘后掠角较苏-27的大,达到75° 左右,平尾翼展8米。
全动式前置平尾亦为梯形,其前缘后掠角约50° ,翼展约7.5米。双立尾的形状与
苏-27的相似,但向外的安装偏角不大,并具有方向舵。飞机全重24吨左右。

飞机采用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双轮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驾驶舱。前起落架舱门
为单块式。单轮式主起落架装于机身上,收入时机轮转一角度向前收入发动机进气
道之下。起落架主轮距4米,前后轮距8米。

第一架原型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带加力燃烧室的Д-30Ф6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大
于15200 daN。按设计,飞机今后将装两台推力矢量喷管可偏转的新一代发动机。


第一架原型机上尚未装火控系统,但可认为,在批生产飞机上将会装上苏-35和苏-
37的通用火控系统,包括带缝隙天线或相控阵天线的机载雷达、光学雷达和头盔瞄
准系统等。机载武器与改进型苏-27所带的不会有太大差别,包括向前射击的ГШ
-301 30毫米口径的航空机炮、各种型别的P-27中距空空导弹、PBB-AE(发射后不
管的空空导弹)和P-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以及多种引导和非引导式对地攻击武器
。各种武器均挂在机身下的保形挂架上,必要时,也可挂于翼下。

(吴永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3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