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空军>>苏俄系列>>全本米格战机史话 (7)

主题:全本米格战机史话 (7)
发信人: backdeltree()
整理人: only(1999-05-23 13:27:46), 站内信件
【航空迷】全本米格战机史话 (7)



【第七话】 高机动性歼击机家族


  在完成了米格23和25的研制之后,米高杨设计局的设计师们开始总

结几十年来空战中战机使用的经验,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战机研制中出现的

新潮流:在美国出现了F-15/16/18等所谓的“第四代战斗机”这

些战斗机在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在70年代中后已经成熟的线传操纵,翼身融

合,放宽静稳度,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在设计中不再强调高速而是强调中

低空机动性和格斗性能。当时苏军航空兵的主力仍是米格23,米格25中

低空性能很差,因此,研制一种新的歼击机实属必需,米高杨设计局被要求

研制用于对抗F-16/18的LFI(Legkiy Frontovoy

Istrebiyel: Frontline Light

Fighter而苏霍伊设计局被要求研制用于对抗F-15的重型空优

歼击机(即苏27)。


  70年代初,LFI工程开始了,苏空军的战术要求是:在格斗中战胜

敌人夺取制空权,对前线敌人地面目标实施攻击,消灭敌人的侦察机,预警

机和电子战飞机,保护执行其它任务的己方飞机,同时应可承担一定的侦察

任务。


  草图设计开始,在考虑了若干选择包括一种和F-15很接近的气动外

型后,选择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气动布局。这种布局在苏联叫“整合气动

设计”(Integral Aerodynamic Design)此

布局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机身她在翼根前缘的“机身”两侧各增加一块后掠角

很大的条形小翼面(边条翼),机翼与“机身”作为整体设计,其间平滑过

度,翼身融为一体。当大迎角飞行时,边条翼会产生一股较强的涡流流经主

动布局使得米格29可飞很广的飞行包线,且可承受9G的过载。此布局和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结合给了米格29高达1。12的推重比优异的起飞性能

,爬升率和出群的操纵性(Maneuveravility).


  米格29在左右机翼内各有一油箱(350升),中央部分从头到尾排

列为:雷达和雷达罩,前电子设备舱,飞行员座舱,下电子设备舱,后电子

设备舱,一号油箱(705升),二号油箱(875升),三号油箱(18

00升,发动机舱和三A号油箱9285升)。机体材料主要是铝锂合金。

飞行员座舱内装了一个10度角倾斜的零/零弹射座椅。机身后部装两具R

D-33涡扇发动机(静推力5040公斤,加力推力8300公斤),在

大边条上有一排百叶窗式辅助进气口,在起/降时进气道关闭只用此进气口

进气。从而完全避免外来异物进入。


  米格29的火控系统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一般西方战机大都完全依靠雷

达,而在米格29上有三套不同的系统:和激光测距仪连用的脉冲多普乐雷

达,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 装在驾驶舱前面的圆球里),头盔目标

导向系统。这三种系统通过火控电脑互相联系,完全自动,这使得米格29

火控系统非常有效且抗干扰能力极强--一般很难同时干扰这三种系统。I

RST系统测距也比雷达准得多了,这大大提高了机炮的射击精度。而当要

离轴发射格斗导弹时,飞行员只要把头盔朝向目标,火控系统就能自动决定

最佳发射时机且自动发射。雷达搜索距离100公里。跟踪/打击距离为

70公里。


  米格29机身内装一门30毫米炮,翼下最多可挂六枚空空导弹,或挂

火箭炸弹等等。


  米格29的第一架原型机(共造了19架原型机)于1977年10月

6日首飞,在试飞期间先后摔掉两架原型机(都是发动机发生故障引起)。

1982年米格29开始量产,1983年六月开始列装。她的基本性能数

据为:


  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2450公里/小

时。海平面爬升率:330米/秒;实用升限:17000米;无外挂时航

程为1500公里,带1500升副油箱时航程:2100公里;起飞滑跑

距离(开加力):260米,降落滑跑距离(用减速伞):600米。


  米格29先后被出口到11个国家:古巴,捷克,东德,印度,伊朗,

伊拉克,北韩,波兰,罗马尼亚,叙利亚,南斯拉夫。


  米格29投入苏空军现役后,设计局又研制了双座教练型米格29UB

,UB代表(Uchebniy Boyevoy == Training

Combat),意即教练型但有一定的格斗能力。教练型比单座型长一

点,去掉了雷达。教练型的原型机在1981年4月首飞,大批生产则在高

尔基城,始于1982年。


  米格29一身集苏联70年代末80年代初拥有的大部先进技术之大成

。德国在海湾战争前所进行的苏联(用东德买的米格29最初生产型),西

方某些战斗机对比飞行试验显示:米格29具良好的机动性能,多种探测手

段,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及火控系统,总体作战性能比F-16好,某些方面

也比F-15好。她最大缺点是作战半径偏短,仍是苏联“前线歼击机”的

概念,带四枚空空导弹时机内载油系数22。8%,相当于米格19时代的

水平。


  米高杨设计局也早注意到这一问题,在原型机阶段就对她进行了一部分

的改良,改良型叫S型,1980年12月23日首飞,她几乎和最初生产

型一道进入部队服役。外观上看上两者没太大差别,只是S型在机身背部的

油箱被加大了且能在翼下挂两个1150升的副油箱。外挂增加到4吨所有

的最初生产型均被改装成了S型。


  对米格29的全面改良始于80年代初。中期,改良型叫M型,从外表

上看和S型等差不多,但实际上这已是一种全新的飞机,米格29的第二代


  西方在1988年法恩巴赫(Farnborough)航展上第一次

见到米格29时,很惊讶她没有安装线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这是由于70

年代初苏联还没完全掌握此项技术。但80年代中期已全面发展,故而M型

采用了线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首先,M型的背部不再大坡度地陡下来,而

是较平地延伸到机尾,这是为了把其中的油箱容积从705升增加到1710

升机翼上的百叶窗式辅助进气门被取消,加大机翼内的油箱容积,这样机内

燃油总量较S型增加33%。在翼下可加挂两个1150升副油箱,机腹部

可加挂一个1500升副油箱,这些都显著增加了作战半径;其次,机身内

机炮弹数加到150发,左右翼下各增加一挂架,外挂总量增加到了4吨半

,这些增强了M型的火力;第三,换装了RD-33K发动机,它采用新风

扇,增大了空气流量和总增压比,静推力5500公斤加力推力88公斤。

第四,改善了气动外形--重新修形了机首雷达罩,重新设计了可伸缩的进

气道放护网,增加了副翼的展长改进了翼尖,减速板移到机身背部,加长和

重新修形了尾部整流罩。第五,雷达及火控系统全面更新新的雷达可探测超

过100公里(具体数据仍保密),机舱前部球形罩里的红外搜索跟踪仪被

改进,其冷却性更好。驾驶舱仪表板上加装了两个阴极显示器。所有这些改

进都大幅度地提高了M型的性能。不幸的是,由于目前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

,此型能否投产大成问题。


  在80年代初,苏联海军要求为正在研制生产中的大型航母配备高机动

性且能携带较多武器的固定翼舰载战机。米高杨设计局决定用米格29改成

舰用型来满足这一要求,舰用型即米格29K。具体改进和在M型上所作的

改进差不多,为了舰用机翼变成可折叠式,加装了舰上起降时用的着陆挂钩

,机头部加装了可收放的空中加油管。但此型在竞争中败给了苏27K大概

要成绝响了。


  米格29是米高杨设计局设计得很成功的一型战机,她的改型M型性能

尤其优异。无奈生不逢时,碰上俄罗斯经济破产,让人不能不为她的前途担

心。


【后记】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母庸违言,自从俄国败家总统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上台,盲目地采用西

方腐儒经济学家的腐儒理论以来,俄罗斯国家衰落,民不聊生,往日曾是苏

联人民引以为自豪的航空-太空工业也变得一团糟。在1993年的巴黎航

展上,米高杨设计局总设计师贝立亚科夫不满地对西方记者说:这种改革法

把我们的队伍搞垮了!搞以前就没有人想想后果!我已经告诉叶利钦:在米

高杨设计局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证有一种新机型在研制之中!当时的米高杨

设计局没有任何生意,15%的员工被迫离去,100多架俄罗斯空军定货

的米格29被放在莫斯科郊外的机场上,听任风吹雨打,无人过问--俄罗

斯空军定了这批米格机却无钱付款取货!到1994年8月,米高杨设计局

已经两个月发不出工资薪水了。套句中国老话,已经落到了“秦琼卖马,扬

志卖刀”的地步,而且连买主都很不好找--西方国家乐于看见俄国人民“

民主饿肚”,却决不愿意让俄罗斯颇具实力的航太工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个中滋味,大概那位去“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厚着脸皮要饭的叶利钦肚里

最明白。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米高扬设计局的员工还是尽了最大可能,来使自

己的设计局维持最基本的研究生产能力。首先,尽最大可能增加收入。米高

杨设计局刚刚搞定了向马来西亚出口16架米格29单座改进型和2架米格

29双座教练型的军售,总值6亿美元,其中一亿美元将用衣物,棕侣油等

马来土产支付。包括在这个军售合同中的还有:建立一个马来西亚-俄国联

合企业以提供维修,配件,人员训练及后勤支援。这一批战机将于1995

年4月交货。米高杨设计局还将参与与印度建立一个联合企业来对印度空军

的米格歼击机群提供维修和后勤支持,以期待印度能购买更多的米格战机。

米高杨设计局同时也在尽全力向在德国空军里服役的24架米格29提供最

好的售后服务,设计局很希望德国在将来能买更多的米格战机。该设计局也

看中了世界上还有仍在服役的5500多架米格21这一巨大的市场,推出

了用米格29上的电子火控设备来改装米格21的方案,期待做到一些生意。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极有限的经费和资金,继续研究下一代歼击机。该

机型叫I-42,被美国五角大楼称作“空中优势战斗机”(ASF)而苏

联自己叫“多任务歼击/截击机”(MFI)。这是苏联用来取代苏27和

苏35系列的飞机,相当于美国的F-22。这I-42是米高杨设计局少

数几个没有因经费困难而被砍掉的项目,尽管由于经费的短缺和技术问题使

得研制进程大为减慢。第一架原型机已做好,预计在94年9月可进行第一

次试飞。[简氏防御周刊]曾发表用CAD画的I-42的想象图并推测I

-42可能在2004-2006年进入俄空军服役。米高杨设计局的副总

设计师说她是一种奇妙的歼击机,属30吨级,是该设计局第一种充分考虑

隐形技术并与气动性能优化组合得很好的飞机。机上将采用推力矢量技术。

I-42采用常规平尾布局,大边条延伸至机头,双垂尾内倾约45度,进

气道很隐蔽,翼尖略下垂。机内将挂装部分武器,翼下的几个外挂架将限于

有条件的使用。机体表面将采用吸波材料以减少雷达的反射特征。这种在米

格23上试用过的吸波材料,其隐身性能是原来的1/10。这位副总设计

师分析说:欧州的EFA在试飞前便已落后,如果欧州人想在I-42上进

行合作将受到欢迎。苏联长于设计和制造歼击机和发动机,可用来交换欧州

先进的电子设备。估计该机还得与类似的苏霍伊设计局的目前尚未公开的歼

击机进行竞争。如能投产,编号将为米格35。


  另一军品是米格AT,设计局正在研制的高级喷气教练机,它是为了替

代俄罗斯空军现在使用的L-39教练机(捷克制)而研制的,将和雅科夫

列夫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原型机(苏54)进行竞争。米格AT用

串列双座,双发,下单翼加T型高平尾的气动布局,将采用法国厂商提供的

发动机和机载电子。火控设备。法国人已和米高杨设计局签署一项谅解备忘

录:无论俄空军是否选用,米格AT都将继续研制。


  今年的英国法恩巴勒航展上,米高杨设计局会有什么新动作,新产品,

我们将拭目以待。


  今天,如果您能有机会访问莫斯科,千万不要错过访问她郊外的莫尼诺

空军博物馆(MONINO),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收藏,收藏的飞

机从茹可夫斯基等人最早的实验机一直到当今的天之骄子米格29和苏27

阵容浩大,在她们当中就有米格1,米格3,米格9,米格15,米格17

,米格19P,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9等米格设计局设

计师们心血的结晶。。。。


  今夜微雨。。。


  收笔之际我再次打开电视,再一次观看红星之翼系列,米高杨,格列维

奇,图波列夫。。。。一个个从少年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从未谋

面但却是那么熟悉的面容,一架架信手就能画出三面图的战鹰,看着那些奋

战在设计室,风洞,生产车间里的老,中,青三代人,他们在图板上绘出的

,是不逊于柴可夫斯基,萧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的动人乐章!是不亚于普希

金,马雅科夫斯基的长诗的壮丽诗行!我看着一幅幅的画面。。。。


 我仿拂看见

   不死的马特洛索夫

      在风洞里试验实体模型

 我仿拂看见

   新一代的青年近卫军

      向新的气动理论领域发起了又一轮冲击

 我仿拂看见

   永生的卓娅和舒拉

      用CAD绘出了新一代米格飞机的蓝图

 我仿拂看见

   钢铁的战士保尔柯察金

      微笑着签下新飞机的销售合同

 我仿拂看见

   设计大师们在蓝天白云之间向我微笑

      “小鬼,别担心,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我再次拿起笔我还要写(只要有时间:-)

  我要赞美【长空利剑】-- 介绍苏霍伊设计局

  我要吟诵【飞翔之诗】-- 介绍图波列夫设计局

  我要拥抱【巨人之父】-- 介绍安东诺夫设计局

  我要编纂【老兵新传】-- 介绍雅科夫列夫设计局

  我要绘出【蓝天彩虹】-- 介绍伊留辛设计局

  我要打开【云中花伞】-- 介绍米里直升机设计局和卡莫夫直升机

设计局


东方既白,晨曦初露。。。。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