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空军>>苏俄系列>>全本米格战机史话 (4)

主题:全本米格战机史话 (4)
发信人: backdeltree()
整理人: only(1999-05-23 13:27:27), 站内信件
【航空迷】全本米格战机史话 (4)




【第四话】 比翼长空三十年 天之骄子美名传 ∶ 米格二十一


  毫无疑问,米格21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军用飞机之一,无论航空专家

还是平民百姓都听到过她的大名。即便在二战中也没有一种飞机有她那么

多种改型(30多种),被那么多国家空军采用(49个国家)并被用于

那么多实战中。在苏联,共有15种主要改型的米格21在三处工厂里被

大量的生产了28年(从1959到1987)。捷克,印度,中国(歼

7)都取得了生产许可在自己的国家大量生产。米格21的几种原型机曾

创下了不下17个世界纪录。米格21的总产量超过8000架,现在还

在各国空军服役的尚有5500多架。


  米格21的研制始于1954年,当时苏空军要求研制能飞两倍音速

的歼击机。但在设计局进行方案论证时,没人能肯定地说出哪种气动布局

(大后掠翼?无尾三角翼?超薄平直翼?)更好些,工程师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支持仍旧使用米格19上用的后掠翼,一派支持三角翼。中央空气

动力研究院建议了一个较合理的布局:三角翼加平尾,认为在飞行包线这

一部分的高升力系数使得这种这种布局可以保证在低速时仍有满意的机动

性能。同时设计局决定在进气道头部中央采用一个位置可变的头锥来帮助

调节补偿在超音速状态下以不同攻角飞行时的发动机气压损失。于是两路

并进,根据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风洞试验的结果,制造了两组原型机,一

组为后掠翼(两架,代号为YE-1和YE-2),机身和垂尾的外形和

定型生产的米格21看来差不多,但机翼和平尾仍和米格19的一样。

1955年4月此型首飞。另一组(两架)代号YE-4和YE-5的原

型机采用了三角翼加平尾布局。在这两组原型机上仍沿用米格19上用的

弹射座椅。两组原型机的飞行试验持续了近三年时间,飞行中积累的大量

数据促使米高杨等人得出了结论:三角翼加平尾布局显然比较优越。根据

这一结论,又制造了一组三架加以改良的原型机,代号YE-6。在这一

组原型机上装用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降低了全动平尾在机身上的位置且

把减速板移到前机身下部(机炮后部),调整了翼刀在机翼上的位置和数

目。这组原型机很快就在12000米高度飞出了马赫2。05的速度而

且分别在1959和1960年打破两项当时世界飞行速度记录。在

1958年,以此原型机为基础的米格21被批准量产。


  和她的前一代比起来,米格21在三方面有了重大改进:新型发动机

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使战机的推重比,爬升率,最大速度,加速性都有所

提高;改进了武备系统,外挂武器种类从米格19的20种增加到68种

;维护保养性能大大改善--出勤维护时间(Mission

Preparation Time)缩短了大约30-40%,机体寿

命增加到两千一百小时,飞行故障间隔时间(Flight Time

per Accdient 从米格19的3000小时增加到

39600小时。


  米格21的改型就实在是太多了,同一改型还分国内型和出口型,这

里只在她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各选几种详细介绍一下。


  最初生产型被定名为米格21F,机翼前缘后掠角57度,进气道中

心调节锥是三级调节,座舱罩和风挡成为一体向前打开。机载设备很简单

,主要的只有敌我识别器,一部测距雷达连带瞄准具等。阻力伞舱位于机

尾下部,动力是R-11F-300涡喷发动机,机内装两门30毫米机

炮(每个带弹60发),机翼下的两个挂点可挂火箭或50-500公斤

炸弹。机上带10个油箱(机身内6个机翼内4个)总共带油2160升

。此型只在1959和1960年在高尔基城的工厂里生产了40架。


  下来的改型叫米格21F-13,这是第一种装备空空导弹的米格

21,也是第一种大量生产和出口,第一种在苏联以外生产的(中国[歼

7-1],印度和捷克)。她和F型一起代表了米格21初期主要的生产

型。气动外型和F型一样,进气道中央调节锥一直到马赫1。5时都不动

,在速度达到马赫1。5-1。9时前移,速度超过马赫1。9时再向前

移,是谓“三级调节”。机身左部的机炮被去掉,减速伞舱被上移到垂尾

根部,换装了新的弹射座椅,增装了自动驾驶仪,VHF等新电子仪器。

该型于1960-1962年在高尔基城为苏空军大量生产,1962-

1965年生产供出口。


  初期生产型米格21的性能数据为:


  高空最大速度:2175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1150公

里/小时自海平面无外挂爬升率:175米/秒,带两枚导弹和两个

490升副油箱自海平面爬到19000米需13。5分钟,实用升限

19000米,带800升副油箱在11000米时航程1670公里,

起飞/降落(用减速伞)滑跑距离:800米/800米。


  米格21/P/PF/FL可说是中期米格21生产型的代表,它们

和初期生产型的主要不同在于: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因此进气道直

径由690毫米增加到870毫米;机头调节锥增大改装了RP-21新

型火控雷达且加装了一套与之联用的拦截-导航-攻击系统,座舱后面的

小窗被取消,背鳍自机身中部向前加高加粗以加大燃油储量,垂尾面积加

大,受当时空战理论的影响这些型号均未装机炮。这些型号在62到64

年间量产,64到68年间量产供出口,其中FL型是在印度生产的。


  米格21PFM/S/SM/M/MF则代表了中后期生产的米格

21生产型,其主要改进是:由于向前开启的座舱罩不能与零高度/零速

度弹射座椅相匹配,改为向右侧开启而风挡改成固定式,自S型起背鳍自

座舱到垂尾前加大加粗成为直线再次增加燃油储量,换装大推力发动机,

翼下的4个挂点现在可挂4枚空空导弹,机身下部增装双管23毫米机炮

(带弹200发,这些型号从66到74年间进行量产供装备空军和出口。


  六十年代的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战机设计师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想

取得空战的胜利,就得在低空近距格斗中战胜对手,六十年代流行的所谓

“先进雷达加中程空空导弹决定胜负”的理论在空战实践中彻底破产。为

此战机必须携带更多的武备且具有优良的机动性。米格21比斯,也是最

后一种米格21改型,就是为了加强米格21的低空性能而在1971年

2月开始研制的。此型机改装了新发动机R-25-300,其静推力仍

旧是4100公斤级但加力推力增加到7100公斤。此外,在马赫一的

速度及0-4000米之间,利用一种特殊的装置,发动机可在短时间内

发出9900公斤的推力(可持续3分钟)。机身稍稍加长,机内载油量

增加到2880升,同时改装了新的近距导航系统。武备仍为一门23毫

米双管炮和4枚挂于翼下的空空导弹。比斯型于74年开始量产,她的基

本性能数据为:


  在13000米处最大速度:2175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

:1300公里/小时,自海平面带两枚导弹爬升率为230米/秒,实

用升限17500米。无外挂在11000米处飞时航程1110公里,

带一800升副油箱在14000米处飞时航程1430公里,带两枚导

弹和2个490升副油箱在11000米飞时航程1355公里。起飞/

降落(用减速伞)滑跑距离:830米/550米。


  由于没有专门为米格17/19生产过教练机,而米格21又是第一

种进入苏军现役的2倍音速歼击机,苏空军迫切需要米格21的教练型。

米高杨设计局先后研制生产了三种型号的教练型:


  米格21U:由最初生产的米格21F改成,外形几乎一样只是增加

了教员座舱,去掉了雷达和内装机炮。在1962-1966年间大量生

产装备部队。其后在1964-1968年间生产供出口。


  米格21US:由U型改进而成,换装了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垂尾面

积加大,机内燃油量增加。在1966-1970年间大量生产装备空军

且出口。


  米格21UM:由US型改进而成,主要改装了电子设备,于1971

年投入量产。


  当时苏联的女飞行员先后用不同型号的米格21在65年和74年创

下过6项女性飞行世界纪录。


  米格21还曾被改作某些实验用途:


  米格21-11:去掉平尾,采用图144超音速客机所用的无尾三

角翼布局,用来试验将用于图144的翼型。


 米格21PD:PD(Podyomnye Dvigatyeli:

Lift Jet)短距起降实验机。机身中部去掉一个油箱,加装一台

喷口向下的小型喷气发动机。但效果显然不佳:去掉一个油箱且无法再在

机身下挂副油箱,加上小发动机在飞行中无用徒增重量。这些都导致战机

变得无实用价值。


  米格21YE:由退役的米格21改装成的靶机。去掉雷达和弹射座

椅加装遥控设备,供地空导弹打靶用。


  米格21曾被用于很多实战中,如60-70年代的印巴战争,越南

战争,中东战争,80年代的两伊战争,90年代的海湾战争,以及某些

小国之间的冲突。限于篇幅,留待在空战系列中再详加探讨。


  在50年代初中期当中国大陆还称苏联是“老大哥”时,米格21亦

是中苏合作项目,不过由于中苏关系变坏,在尚未造出样机时苏联人便退

出了合作。第一种仿造的米格21定名歼七-1,完全照抄米格21F-

13。1974年左右在歼7-1的基础上比照米格21改进了若干如改

向右开启的座舱罩,在机身左侧加一门机炮,用些新材料等等,改出的即

歼七-2,由沈阳设计,成都/贵州制造,成都总装。


  在歼7-2的基础上搞了个歼7M,别名“空中卫士”,改装了英国

的火控设备,专供出口。金日成有一次来华,专程跑了一趟成都,兑现某

大人许诺的“你下一次来,给你50架我们最好的飞机”。歼7M先后出

口到巴基斯坦、埃及,约旦等国。


  70年代末,大陆有关设计部门脱离歼7-2,以从埃及换回的米格

21M为样机,开始设计全天候的歼七-3。原型机于84年4月首飞上

天,现已定型装备部队。该改型是由成都设计,成都/贵州制造(第一架

歼7-3的机翼是贵州制造的,用汽车拉到成都),成都总装。


  在歼七漫长的研制过程中还有这样的小插曲:80年代中期,一架带

有刚从英国搞来的火控系统的歼7-2,由西安试飞基地的试飞员(团级

)操杆,从大连起飞,想试试这个火控系统,准备仿制以后用在歼7-3

上,随行的还有一架护驾机(机型不明)。突然间,试飞员报告“我不行

了”,一个猛子向海面扎下去。护驾机紧跟着也扎下去去找,找了半天没

找着。不会是掉到海里了吧?遂出动军舰出海去找。正忙着呢,南朝鲜宣

布:在我这啦!白忙活半天,飞行员投奔台湾去了也。


  近年来,鉴于尚有大批米格21在不少国家空军中服役,米高杨设计

局和许多西方厂商均提出了用新的电子设备改装它们的方案。在各国军费

都面临削减的形势下,改装米格21成了个颇具吸引力的市场。以色列和

罗马尼亚合搞的米格21-2000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用她做个典型谈

一下。


  此改型在1993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由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

AI)和罗马尼亚的AEROSTAR公司合作。以色列人估计每架的改

装成本将不超过400万美元。若以完全改装一个200架的机队的成本

而言(大部分拥米格21国家的大约数),全部成本可缩到6亿美元。拿

这笔钱来买目前最好的战机,只好买8-10架左右。


  改装的最低要求是:米格21后期型如米格21比斯方可(前期F及

F13型头部进气道内调节锥太小没法放新雷达,当然那些亦可改良)。

主要改电子火控系统而机体,液压,起落架等等修改较少。此型将改装以

色列的新雷达(EL/M2032脉冲多普勒雷达),配装新雷达后将使

改型米格21具下视/下射和超视距攻击能力,使之能与先进战机对垒;

改装一具新型平显仪加两个多功能显示器;火控电脑和曾用在以色列中止

研制的“拉维”(LAVI)战机上的一样;仪表板上还将装新的控制板

以简化操纵。以色列还提供一外挂的光电设备吊舱,使此改型具有用激光

和红外线标定目标的能力--即夜战的能力。由于电子火控装置性能的大

幅改善,此改型将能使用较为先进的西方武备系统,而且在原来的机体内

将可空出一些空间,可增加约200升的油量,如再加上1200升的外

挂副油箱,作战半径将比旧型米格21增加50%左右。


  自58年米格21投入量产到今天,36年过去了,所谓“36年过

去,弹指一挥间”。回头来看米格21雄风不减当年。米格21的设计哲

学,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在70和80年代的新型战机的设计

。而经过改装的米格21仍将翱翔于蓝天之上,白云之间,和我们一起进

入21世纪。


  下一节,米格脱胎换骨,风采别异,让我们来谈米格23,米格27!


[参考资料]


1, MIG: Fifty Years of Secret

 Aircraft Design,

 By: R.A. Belyakov and J Marmain,

1994.


2,Aiv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

June - July 1993 issues.


3, 尖端科技, August 1993 issue.


4, 承蒙 “零点零壹”,秦阳提供材料,大力帮助,特此鸣谢。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