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t-tom()
整理人: only(1999-05-23 13:42:32), 站内信件
|
中国空军装备的苏-27战斗机
中国明年开始生产Su-27
中国许可生产的苏-27战斗机
SU27战机改变中国空战能力
---------------------------------------------------------------------- ----------
中国明年开始生产Su-27
(东京综合电)日本《产经新闻》昨天报道,中国将按照它跟俄罗斯之间的 许可协议,在明年上半年开始生产苏霍伊27sk型战斗机。
《产经新闻》从华盛顿发出的报道说,中国将在未来15年,每年生产20架苏 霍伊27sk型战斗机。该报的消息来自总部设在多伦多的中国军事研究所的一名分 析家。
该报说,中国同意不把这些战机卖给别的国家。
据报道,那名分析家是从俄罗斯空军总司令杰伊涅金那里取得信息的。
《产经新闻》引述一名俄罗斯军官的话说,除了在国内生产以外,中国也同 意向俄罗斯购买55架苏霍伊27sk型战机。该报补充说,那55架战机可能从1998年 开始的两年内陆续送交中国。
当俄罗斯总统耶尔辛下个月访问中国时,中俄两国预料会对这项交易签署正 式协议。
---------------------------------------------------------------------- ----------
中国许可生产的苏-27战斗机
编者按:据《詹氏防务周刊》1996年2月14日报道,中、俄双方于1996年2月初 终于就中国许可生产苏-27战斗机达成协议,该刊称,中国获得许可生产的很可 能是苏-27SMK型多用途战机,该机是苏-27的改型,除保留苏-27基本型的所有 空战能力外,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也有大幅度提高。本刊登载此文,并非证实外 电报道,仅就苏-27SMK战斗机的性能向读者作一介绍。
原苏联研制的苏-27战斗机是一种单坐双发动机多用途重型战斗机。自从1981 年4月它的改进型首次试飞以来,已经有差不多10种改型,其中有的改型还更改了 编号。例如用苏-27双座教练机为基础改进的战斗轰炸机(俄罗斯称战术战斗机 )称为苏-30,出口型称苏-30MK;俄罗斯航空母舰上使用的苏-27K,正式服役 时称苏-33;机头改为扁平鸭嘴式,座舱是并列双座的苏-27IB,投产后称为苏- 34,而在1995年法国航展中展出时又称为苏-22FN(海军型,有些设备不同);在 试验阶段称苏-27M的一种改进型,即在机翼前方机身两侧增加前翼(或称鸭翼) 的型号,后来发展成为苏-27系列中技术最先进的的苏-35。其中改进后仍沿用苏 -27编号的有:俄罗斯空军自己用的苏- 27S,出口型苏-27SK,双座教练机苏-2 7UB等。
俄罗斯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公司(KNAAPO)最近向国际市场推出的最新机型是 苏-27SMK。S、M、K三个字母俄文亦写作CMK分别是系列、改型、商业型或出口型 的意思。一般来说,俄罗斯出口的战斗机编号最后都加上一个字母“K”字。
世界一流的苏-27S
苏-27S飞机是目前世界上综合作战效能最好的战斗机,只有美国的F-l5E可 以与之相媲美。这是一种外形比较特殊的飞机,整架飞机以机翼为主要部分,机 身好象只有前半个,伸出在机翼中部前方。两个发动机舱连同方形进气口和尾喷 口安装在机翼下靠当中的两侧。四片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好象分别被 “插”在机翼后面的发动机舱壁上。机翼和机身连接的地方圆滑过渡,形成所谓 的“身翼融合体”,这样的布局可以保证飞机有很大的升力,所以这种飞机虽然 体积很大,但其机动灵活性是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这种机体布局还保证飞机内 部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料和各种电子设备。机内最大油量9400千克,机内油量与飞 机不带导弹时起飞重量的比值达0.34。这个比值称载油系数,与飞机的航程直接 有关,数值愈大,表明飞机可以飞得愈远。一般战斗机的载油系数只是0.22~0. 29。所以苏-27飞机最初设计时,包括苏-27S型,不挂副油箱,其最大航程接近 4000千米。在火力方面,苏-27S可挂4枚中程空空导弹和4枚近程格斗导弹,它不 但安装有大功率的雷达,发现目标距离超过100千米,而且还有红外搜索、跟踪目 标装置,配有激光测距器(装在风挡右前方的一个大圆球形鼓包内),当雷达受 到对方干扰时,它仍可根据目标飞机的红外辐射找到目标,测出距离,发射导弹 或开炮。此外,它在飞行员的头盔上还装有瞄准具,只要飞行员目视哪一个空中 目标,导弹的导引头即可同步跟踪这个目标。雷达、红外跟踪装置和头盔瞄准具 三种探测目标的手段配合使用,加上大威力的空空导弹,使苏-27S飞机具有很高 的作战能力。
原来的苏-27S不要求对地攻击,所以只挂一般的炸弹和火箭,而且没有空中 受油能力。飞机体积也较大,没有考虑隐身问题,在空中容易被对方雷达发现。
苏-27SMK的特点
根据有些客户对苏-27S所提出的要求,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
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 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 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 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苏- 27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带副 油箱飞行、(用完后投掉),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 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
增加对地攻击能力 飞机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 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 25PD型,每 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
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当然, 也可以挂KAB- 500KR激光
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
在对空作战能力上,苏-27SMK增加了一种新型空空导弹R- 77,原来的空空 导弹R-27、R-73都可使用。机内安装的Gsh- 301 30毫米航炮和150发炮弹仍然 保留。
机载电子设备,特别是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式型号与此同时,俄罗斯方 面还声明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国家生产的电子设备,例如法国的仪表着陆 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或导航设备等。
附表1 苏- 27SMK与苏- 27SK飞机作战效能对比
任务 苏- 27SMK 苏- 27SK 两机效能比值
夺取空中优势 配R-77、R-27ERE、R-27ETE 导弹 配R-27ERE、R上7ETK导弹 1 .2
战役空中防御 同上 同上 1.4
空中巡逻警戒 同上 同上 1.6
空对地攻击:点状目标 配X-29T导弹、KAB500KR制导炸弹 配100千克、250千克、 500千克炸弹 2.4
空对地攻击:固定目标 配X-59M、X-29L导弹、S-25LD火箭 同上 20
压制地面火力 配X-3IP导弹、RBK-500子母弹箱 同上 2
对海面目标攻击 配x-31P+导弹、KAB-500制导炸弹 火箭 17
---------------------------------------------------------------------- ----------
SU27战机改变中国空战能力
萧 雨 生
拥有SU27战机,不但使中国空军踏入了世界先进空中力量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让 中国空军领略到了高性能战机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其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现 代化战争的雄心壮志。
1995年6月18日上午10时30分,在沈阳飞机工业公司(SAC)某试飞基地,两架银白 色的新型歼击战斗机瞬间腾空而起,在空中做着精彩的飞行表演动作,向来访的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及解放军三总部领导充分展示了该机的优良性能。汇报表演 结束后,江泽民接见了飞行员及地面指挥员,参观了飞机总装厂并详细了解了新 机发展情况。
这是根据中俄两国政府于1993年8月签定的《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协定》而进行的新 发展。
中国空军战机“量多质低”
目前中国解放军使用的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大约落后15年左右,尤其 在战机科技方面,拥有包括歼6(J6)、歼7(J7)、歼 8(J8)等现役主力战机约5000 余架,以数量而论居世界首位。然而即使性能最“先进”的J8战机与美俄现役主 力战机相比,也有近30年的技术差距。面对这种“量多质低”的局面,中国军方 深感忧虑。
海湾战争之后,台湾军方分别自美、法引进 150 架 F16A/B 和 60 架幻影 2000 -5型战机,对中国统一形成威胁。韩国、朝鲜、马来西亚与印尼等国,也分别自 美、俄引进F16、F18、MIG29等高性能空优战机,而隔海相望的日本早在10年前就 已拥有F15这样的高性能战机。李登辉在推行“一中一台”同时,又加速向外大购 新式武器,对中国空军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拨出巨额专款与西方国家合作改进现有武器装备,1989年 6月以后,西方国家对华实施“制裁”,军事合作项目被迫终止。以中美合作改进 J8战机的“和平典范”计划为例,历时 4年半,耗资近2亿美元,最后无果而终, 给中国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中国要SU27、不要米格29
小平与其举行高层首脑会晤,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同年9月,苏军总参谋长沙 皮什尼科夫大将在《红星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愿意向中国出售包括MIG29在 内的先进军事装备。1990年4月中国总理李鹏访问前苏联,双方正式签署合作纪要 ,为恢复两国之间的军事联系打开了合作之门。
有鉴于双方在60年代的不愉快经历,苏联在一夜之间撤走全部专家并撕毁所有合 同,给中国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其程度较1989年后西方国家对中国所实施的 “制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1990年5 月中国自前苏联米里设计局引进24架MI 17军用直升机,作为对双方合作的试金石,这也是对美国方面拒绝售华CH47直升 机的回应。
1990年9月17日,一个高规格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被带到莫斯科城外的库宾卡飞行基 地。在那里,苏联飞行员卖力地向中国客人展示着新型米格飞机的优良性能。然 而就在飞行表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架MIG29(米格29) 战机在表演低空飞行特 技时突然坠毁,机毁人亡。
从当时苏方的安排来看,苏联人是非常希望中方能够选择MIG29 作为其新一代主 力战机的。因此甚至拒绝了中国人看一眼SU27战斗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 国方面更加深了对该机的兴趣。在大多数人们看来,似乎米格式飞机要比苏霍伊 式飞机更先进。这主要是由于前苏联曾经大量向外输出米格战机,从韩战时期的 MIG15一直到现在的MIG29。而苏式飞机则主要供其自用,绝少对外出口。其中如 SU9、SU15一类的机型向来只部署于苏联本土,连驻东欧的苏军部队都难得一见。 这充分显示出该机在前苏联防空体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购买样品本土仿制
从亚音速的J5/MIG17到两倍音速的J7/MIG21,就现在而言,中国空军所装备的45 00多架战斗机当中,米格式飞机所占的比例大约占 90%。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米 格飞机可算是中国空军的老相识。对于中国为什么不采用相对“便宜”的MIG29, 而选择“昂贵”的SU27,从笔者的观点来看,这与中国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军备外 购政策中关。中国的策略一向是 "Window shopping",即只购买少量的样品或干 脆直接引进技术在本土仿制,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成批大量引进。还有,中 国可没有那么多的美金拿去“胡造”,对于解放军来说,与其拿着人民的血汗钱 去换取国际军火商的“敬意”,不如积极提高与扩充自身的科研生产实力,免得 到时候受制于人。?
SU27与MIG29同为前苏联第四代主力战机,其发展模式与美国空军的“高低搭配” 政策极其相似。但与美空军的F15、F16战机不同,与重型双发的F15相比,采用单 发设计的F16较小、较轻、总体战力相对较强,但技术水平丝毫不差。SU27不但比 MIG29更大、更重、总体战力更强,其技术层次及制造工艺亦远胜后者。
“赶超”西方的SU27
SU27 采用的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较MIG29采用的液压式操纵杆有质的飞跃。同时 ,SU27使用的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与MIG29使用的RD33比,不但推力更大,在推 重比和使用寿命上更是远胜后者,其性能直逼美制F100涡扇发动机。这主要是由 于苏霍伊设计局在SU27的发展之初,就立足于“赶超”西方同类战机,因此在发 展该机的同时大量采用新工艺、新科技及相当前卫的外形设计。当这种大型双发 的高性能制空战机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向世人展示骇世惊俗的“眼镜蛇”高机 动动作时,世人无不默默祈祷,但愿只在表演中看到它。
中国选择SU27作为其新一代主力战机目的,是出于高起点的选择,为加速本国航 空工业的建设发展而寻求一条快捷之路。俄空军、航空工业的领导人也多次表示 ,中国引进的路子选对了。1990年11月,在中方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关于 引进首批24架SU27SK战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军火采购,也 是SU27首次对外出口。
消息披露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中国威胁论”尘嚣日上, 似乎中国人马上就要用这24架SU27去征讨全世界了这种神经质的反应简直不可思 议,如果说中国的几十架SU27能造成什么威胁,那么美国每年数以百亿美元计算 的军备发展又怎么算?
中国空军掌握了高性能战机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SU27战斗机,包括8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教练型,由俄罗 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领空,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 国空军芜湖基地。至此,SU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
拥有SU27战机,不但使中国空军踏入了世界先进空中力量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让 中国空军领略到了高性能战机游戏,极大的激发了片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现 代化战争的雄心壮志。
1992年11月8日,俄方交付了剩余的12架飞机,并额外赠送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 在经过为期半年的测试飞行后,中国军方了解到该机的性能的确十分先进突出, 甚至连中国正在研制中的新一代歼击战斗机都不能有效对付它。
用新战机替代歼7机群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仿制SU27的争论便在军方与航空制造部门之间激烈展开。以 军方的观点而论,用SU27这样的高性能战机替换日益陈旧的J6、J7机群已迫在眉 睫,而自制的新一代战机尚待时日,因此仿制SU27是解燃眉之急的唯一有效方法 。
而对于航空工业部门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将从SU27上获得的先进技术用于自 行开发的项目,例如用AL31F发动机改装J10战机,用P27、P73空空导弹加强国产 J7、J8的战斗力。对于仿制SU27则不感多大兴趣,多数意见认为仿制苏制战机将 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项目,例如J10战机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最高当局作出 了靠“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即在自力开发新一代主力战机的同时,将仿制 SU27提上日程。特别于台湾方面已经获得 F16A/B 与幻影 (Mirage)2000-5 型的 今天,由于J10 战机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投入使用,维护统一大业的重责大任,自 然就落在了已进入中国空军服役的SU27身上。
对于经济衰退的俄罗斯来说,似乎更愿意向中国销售的是产品而不是技术。但在 中国方面强烈要求技术转移,否则该机的采购量将不超过48架的压力下,据悉, 双方于1993年8月达成初步协议,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并选择一家中国 企业作为联合生产SU27的合作伙伴。
1993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将SU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并交由中国航 空工业总公司旗下的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代号“11号工程”。93年 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SU 27战机与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空装931101》,和《安装931102》文。至此, SU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沈阳与成都争夺战
沈阳飞机工业公司(SAC)作为中国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战机生产基地,有“中国 歼击机摇篮”之称,其鼎盛时期曾为中国军队提供过数千架各型喷气战机,现代 化的J8系列战机就是由该公司研制生产的。但在竞争生产中国新一代主力战机“ 10号工程”的投标中,沈飞公司被锐意新进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击败,再加上其 出口产品歼 8(F8)系列战机又不敌成飞公司的F7M/P好卖,因此有一段时间沈飞公 司有被挤出战机生产市场的危险
对于沈飞公司来说,能够获得SU27战机的生产权无疑是使该公司起死回生的一个 重要机会。但由于SU27远较沈飞公司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与工艺层次为高,在这种 情况下,根据中俄双方达成协议,俄方将分三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飞公司负责组 装,并按20%的年进度将SU27 国产化。期间俄方将提供技术支援和人员培训,并 与中方合作改建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而改建后的沈飞公司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现代 化战机生产基地。
1995年8月1日,首批3架由中国自行组装的SU27战机交付解放军空军第一军第三师 使用,经测试试飞后表明质量完全合格。1996年将是极为重要的一年,按照进度 ,今年将完成15至20架飞机的散装工作,而飞机的国产化将更加前进一步
俄方于90年代初期先后发展成功SU27的几种后续改进型,如SU30(战斗轰炸型) 、SU33(舰载型)、SU34(先进攻击型)、SU35(先进战斗型)。其中除SU34之 外,都通过以投放国际军火市场以换取俄国现在所急的硬通货。刘华清访俄之后 ,随着中俄两国军事关系日益深入,也许有一天,SU35、SU33也随着“合作协议 ”而悄然飞往强大发展中的中国。
-- 您的朋友:
老猫咪咪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