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binbin()
整理人: monn(1999-05-03 15:14:12), 站内信件
|
引进苏-27是我国军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引进苏-27真的可以起到预期 的作用吗?亦或弊大于利?
引进苏-27有利之处主要在于:
1.从短期来看,可以迅速填补我空军力量空缺.到2000年,大批老式的歼-6/ 7/8退役,歼-10尚未服役.一个巨大的力量空缺必须进行填补.就作战效能指数而 言,歼-7为2.4,歼-8B为3.2,苏-27为9.33,F-16A/B为8.7,苏-27是比较理想的 替代机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我军装备水平,有巨大的威慑效应.同时还 填补了我军超视距空战力量的空白,在此之前,我军事实上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 力。
2.从长期来看:
1>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促进我航空工业的发展.当前制约航空工业 发展的两大因素是:工艺落后,技术储备不足.前者是我电子设备,发动机性能上 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则限制我国飞机布局始终无法摆脱米格框架.而苏-27的 某些制造工艺特别是铝锂合金,AL-31F的制造工艺相当不错,可以让我们的制造 工艺直接跨进80年代.苏-27是当今世界上气动性能最优异的飞机之一,它可以让 我们对边条翼的研究向前进一大步。
2>利用引进的技术改进现有战机.按简氏资料,歼-10用的正是AL-31F.苏-27 上的电子干扰设备也可以加装到现役战机上,从而大大增强我机生存能力.从公开 照片上看,已引进了苏-35上的翼尖电子干扰吊舱(也许是二等品,但比没有好)。
3>苏-27改进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在吃透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中国的苏- 27家族。
但引进苏-27并非没有一点坏处,主要是:
1.分散了有限资金,拉长了战线,歼-10迟迟不能上天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历 史上这样的教训够多的了.70年代乱上型号,不但没有一型成功,反而干扰了歼- 8的进程.80年歼-8终于定型,但其预定作战对象F-105,B-58却已退役.换言之, 歼-8诞生之前就已过时。
难道还要在歼-10上重演吗?
2.是引进了技术,但要吃透,要花多少时间?当年引进米格-21F-13的生产图 纸,到92年推出有中国特色的F-7E,花了30年时间.F-7E被美国称为"改进最好的 过时飞机".我们有几个30年经得起折腾?若不能迅速吃透,则引进苏-27最有利之 处也就不存在了。
3.我们引进的是苏-27早期型,很多技术是70年代的,现早已过时.某些方面 甚至不如歼-10.如:苏-27采用的是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显然比不上数字式的; N-001"翼缝背"雷达技术落后,不具备同时打击多目标能力,大大限制其作战能力 的发挥(即使是新的ZHUK-27雷达,性能也比不上印军苏-30装备的N-101雷达);座 舱显示技术是70年代水平,仍是传统的圆盘式仪表,与歼-8B在同一水平,甚至比 不上FC-1.我以为,引进苏-27是否有利,关键看在短期内能否消化其先进技术, 工艺,并转用于未来的的新歼上--尤其是工艺,这是我航空工业的瓶颈.但愿引进 苏-27物有所值,而不是把几十亿美圆打了水漂。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2.58.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