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武器百科>>常规兵器>>空军>>国产系列>>也谈J10及JSF&F22合集(JCZS)

主题:也谈J10及JSF&F22合集(JCZS)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2000-02-24 11:13:16), 站内信件

雨天  [email protected] 
1/18/00 10:55:03 AM  
关于歼10(以下用10代替)和JSF(兼及F22)的比较。JSF1992年开
始预研,直到目前为止JSF尚未确定由那家集团中选,去年洛克西
德.马丁公司的X35和波音公司的X32均已接近完工。对比试飞将于
明年开始,所以现在比较JSF只是比较美军方对其提出的要求。实际
上JSF是在一种机体前提下的三型飞机(其通用性为70-90%)分别
为空军的CTOL.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STOVL和航母型CV。如果要将10
和JSF比较,至少应分为3种类型。现在网上和媒体都有不少关于战
机之间比较的文章,我比较反对单纯比技术参数,空战需要技术也
需要技巧,脱离任务背景空洞地分析技术数据是片面的。

美军对JSF(CTOL)的要求是战场遮断,对高风险地区实施攻击时
以内挂或保形携带2XJDAM(450Kg),2XAIM-120。10如果执行战
区防空任务可能会遭遇这种JSF,需要指出JSF执行此类任务时,通
常有F22伴随护航。对于10来说,JSF(还有F22)最可怕之处不是
它们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而是它们的隐身性能。
前面的帖子里有网友称10采用的RADER可能是以色列或俄制系统,
其探测距离大于140Km(前半球)对船队更达到320Km;配合DERBY
或是R77其综合战力将是未来15年同级飞机中最强悍的,这样评价
过于天真武断了。且不提10会否采用国外系统,搜索距离大于
140Km是RCS3平方还是5平方,发现概率是多少?俄罗斯的系统通常
给的数据是前者,但是根据F22.JSF对隐身的要求看,10不具备先
敌发现的条件。关于F22的RCS众说纷纭,一说迎头为0.1平方,另
一说为0.5而JSF的隐身水平与F22相当。我们知道雷达发现飞机的
距离与RCS的1/4次方成正比,10的雷达如果对RCS3平方的目标发现
距离为140Km的话,则对JSF.F22的发现距离小于60Km。这种情况
下,即使配备了射程超过90Km的R77或PL12,也是毫无意义。相反
10的RCS比对手高了1个数量级,10在研发后期采用了一些隐身手
段,其RCS(我们讲RCS通常指迎头)估计为1~2,比SU27SMK好;歼
11的RCS在12左右(是不是吓一跳?)我对沈飞不满意也在这儿,
放着歼11不去提高,老对歼8瞎起劲,题外话不多说了。或曰咱们不
是有反隐身雷达吗?很抱歉的告诉大家,国防科大的塔康雷达(私
下里大家这么叫)虽然对隐身目标发现概率不错,不过它还需要一
些辅助条件才可以为10提供导弹发射条件。
或者咱们可以利用予警飞机来提供早期予警,先敌发现。原理上讲
不错。隐身技术还不能对飞机全方位提供一致有效的隐形,予警飞
机居高临下确实比较容易发现JSF.F22,先敌发现有可能,但是要
向10提供导弹发射的参数,却有不小的困难。首先是这类数据需要
宽带传输技术支持,其次是10的火控系统和此数据链需要接口。我
国目前的予警机技术比较落后,除自主研发外,分别借鉴了英国.俄
罗斯.以色列的技术,要将这些设备软件整合为完整的系统恐怕要化
些工夫。不过这些我倒是有信心,毕竟我们的优势就在于软件上,
比起制造能力来我们的软件水平要高出许多了。在解决了以上问题
后,10就能高枕无忧的先敌发现。先敌开火了吗?回答仍是不行,
R77也好.PL12也好都属于主动雷达导引头中距拦射空空弹,飞行初
段中段由载机火控系统进行修正,飞行末段由弹载雷达制导。我们
假定10挂的中距空空弹主动雷达导引头距离大于20Km,JSF可以凭
借雷达告警.推力矢量发动机和机载电子干扰设备轻松摆脱10发射的
中距空空弹,让其脱靶。
换一个角度看JSF执行高风险地区的攻击任务,通常是在E3.E8的指
挥下进攻。10的航向.速度.高度数量等等对JSF和护航的F22都不可
能隐蔽,JSF对前来拦截的10完全可以作到心中有数,况且其装备
的雷达也比10要先进(F22装备了APG77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对
RCS3的探测距离达到200Km),可以在10尚未发现自身的情况下先
发制人。或曰10装备了全向雷达告警设备,可以觉察被敌机锁定,
区分威胁等级.方位.识别并可引导干扰设备工作;借助随控布局的
10同样也可摆脱JSF的AIM120,让其脱靶。在装备了矢量发动机之
后,10逃脱的机会更大一些。但最危险的是JSF(F22)借助先进的
信息共享技术或利用前视红外等无源探测设备在本机雷达静默的情
况下,对10发出突然而致命的一击,那10真比窦蛾还冤啊。

在采用了超音速巡航技术之后,JSF的巡航速度约在1.3-1.5M之
间,F22在1.58M可以保持半小时。美军认为超音速巡航对空战带来
的影响就是未来空战战术将变的单调乏味,双方象直线冲刺般由前
半球发动攻击;交叉换位后开始第2次进攻(假如未被击落的话)我
得承认这一战术确实带有鲜明的美国特色,简单明了.依赖技术。假
定10和JSF互相知道对方空中方位(前提是我方具备高性能予警
机),在相距100Km处开始冲刺,在150秒内两机将交错而过;这段
时间内可以构成至少2次开火机会。我想JSF的飞行员一定会力争第
一击将10击落,不给10发射近距格斗弹的机会;即使在雷达性能相
同的情况下,由于具备优良的隐身性能JSF可以先于10开火,然后
两机逼近,10发射导弹,但是为躲避JSF先射先至的AIM120,10的
飞行员会做规避导弹机动动作,10发射的中距空空弹在初段和中段
可能失去10火控雷达系统的导引,造成脱靶,尽失先机。10在摆脱
AIM120后进入近距格斗区,由于做规避导弹机动势必会损失速度或
高度,处于不利地位,即使借助世界一流的头盔瞄准具(这倒不是
吹牛,10的比SU27还好)和一流的怪蛇4.PL8.随控布局和将来采用
的矢量发动机与JSF相对抗仍会吃力。假使10采用高攻角过失速机
动,JSF仍可借助F119发动机的优秀性能做垂直机动摆脱。然后高
速摆脱10的近距格斗或逃逸或发动第2次攻击。

隐身技术和超音速巡航技术使得尚未经历过超视距实战的中国空军
面临难题,JSF采用的低截获概率的雷达甚至使被动告警也变的困
难。所以俄罗斯研发了射程30Km的R73;法国人独树一帜研发了
MICA,兼有近距中距的作战能力,因为法国人认识到这两大技术对
传统超视距空战带来的影响,堪称先知先觉,反观国内媒体对此颇
多嘲讽,何其麻木?不过MICA采用的是两种导引头,只可以说是折
中之作。美军在开创这两大技术之后转而研发采用双摸导引头的双
射程空空弹,将在2010~2015年装备F22.JSF,该弹最小发射距离
450m,最大185Km。美军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2010年前除F22.JSF
外尚无其他战机有此能力。

反观10如何取胜,首先要打掉敌方予警机或干扰予警机使其无法正
常工作;然后在我方予警机的指挥下制定拦截航线,以高空从JSF后
半球进入(JSF和F22的后半球的物理特征要大大超过前半球),借
助信息链或其他被动探测设备,发动机开加力尾随,向JSF发射导
弹。假使10雷达开机(前提是10的雷达具备很强的下视搜索跟踪性
能,对雷达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识别软件的要求很高)JSF加速逃
逸,10须具备良好的水平加速性,方可跟上JSF或F22,这一段时间
有限制,视10装备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的持续工作时间及10所剩余
油量而定。

今天就写到这儿吧,本来我工作太忙,在此只做定性分析,未做量
化分析也未使用数学方法,比较粗陋还请众人海涵。

另我不太喜欢目前网上唯俄罗斯武器是从,什么雷达飞机导弹都是
言必称俄罗斯还有以色列。俄罗斯的SU27改型系列直到SU37,都是
为了其外贸出口促销的手段。我们的媒体给人大做免费广告,结果
人家对你还有限制;SU27的渐进改型是为了市场,我称其为“布勃
卡式促销法”(布氏是苏联时代世界撑杆跳高的记录保持者,为多获
取破记录的奖金,他每次只提高1cm记录,因为无人与之竞争)这是
俄式生意经的狡黠,其实微软的软件升级何尝不如此呢?所以我们
也不用在这儿瞎猜我们要买俄罗斯的S37或者MFI1.44,这些产品都
不成熟,根本不能用。我真是替国内的军工厂叹息,就为了保密,
整版的报纸杂志彩页都让俄罗斯的试验品给占了。反过来老百姓还
骂咱们的军工你们到底整天在干啥?
 
新歼   
1/20/00 2:10:57 AM  
TO:雨天

那个JSF到底有没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他服役后是叫F-23还是F-24。
 
雨天   
1/20/00 11:38:04 AM  
回复新歼:根据美军对JSF的要求JSF肯定具备超音速巡航能
力,而且参与JSF的两种机型均采用F119发动机改型,和F22的
一致。况且洛马公司的X35在试飞中已经飞出了1.3M的巡航速
度。至于美军对JSF的命名恐怕要等到对比试飞之后才会有正式结果。

新歼   
1/20/00 10:13:11 PM  
TO:雨天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看JSF设计最大平飞速度是马赫的1.4,也就是
说未来的JSF可能使用的是不带后燃加力室的F119,你觉得这可能
吗?我是瞎想的,你可别笑话哦~!
 
赤   
1/20/00 10:53:14 PM  
雨天兄:
不是我抬杠,JSF的验证机如果现在就能达到M1.3的“巡航速度”
,那这方面恐怕已经完全OK了,估计是目前达到的“最大速度”吧
?而且我以为JSF的最大平飞速度应该就要求在M1.5左右,无须再
往上去了。要不然F-22就得歇菜
再就是,即便都用119的某型,JSF和F-22用的也不可能一样,应该
各有取舍,不是换个喷口就拉倒的
可能仰仗119或120的能力,JSF或许勉强可以在M1左右巡航。JSF毕
竟是JSF,而不是F-22的“缩小版”

 
雨天   
1/21/00 11:11:05 AM  
回复新歼,洛马公司的JSF设计最大平飞速度略高于1.4M,其设
计相对保守一些,利用成熟技术较多,本来洛克西德就是隐身
技术的初创者吗。比较而言波音公司的设计更加前卫一些。超
音速巡航性能要求飞机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保持超音速飞行,
不过JSF作为战斗机加力燃烧室恐怕不会取消,特别是对于海
军。其实JSF作为新型战机其先进性不仅仅表现在单机性能卓
越,而且在很多方面,诸如采用虚拟制造技术(VR).合成孔径
技术.信息共享都是军用航空领域的前沿技术。信息技术的突飞
猛进使得单纯平台之间的对抗演变成系统对抗,这就是在美国
现在很热门的名词“网络中心战”(NCW),未来空战没有予警
飞机的指挥,缺乏信息共享的手段,作战思想仍停留在地面雷
达指挥引导,手工作业的基础上,10单机再好,也是去多少架
就会被打下多少架,这是毫不含糊的事实。塞尔维亚有Mig29.
伊拉克也有,可是在对抗美空中打击之时无所作为,反被击落
就很能说明问题。可惜系统之间的组合完善对于中国空军而言
恰恰是最薄弱的,我们深感忧虑。
 
SLCM  [email protected] 
1/21/00 5:43:55 PM  
JSF在与J10的交锋中(可能性很大,因为将来台湾有可能装备,
日本反而不太可能)JSF的优势很明显,这是事实。即使没有F22
保驾,JSF也是一个真正的对手。现在距离它装备USAF尚有5年以上
但是就象当年的F16一样,低成本的飞机,但晚一点儿研制生产
使得F16空战性能并不差过F15很多,有些方面更先进甚至。因此
我们可以推断JSF可能只在机动性,速度上略低于F22,其它方面可
能更强,例如雨天兄所称只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传输速度可靠性等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AAM拦截AAM的可能性也将存在,到时不知
是否可能有大过载的20-30KM的SRAAM可以用来攻击AIM120,虽然
JSF可以隐形,但是在距离,发现AIM120还是可能的吧?如果成
功,JSF第一波进攻不能奏效,则双方来不及进行第二伦发射就已经
进入近距离,这时J10则可发挥机动性好的优势,与其周旋,未必就
败。当然前提是必须有先进的雷达(空中/地面的)来发现JSF。
顺便问一句,当F15/16遇到AIM120或者R77/MICA这样的导弹,活
路是否就只有掉头就跑这一条呢?
本人水平不高,望指正。

赤   
1/22/00 1:26:28 AM  
没边了……
好象JSF目前只有X-32和X-35,没有别的新项目了吧?有些东西真
还是头回听说
 
iwill   
1/22/00 2:05:50 PM  
可以确定JSF无超音速巡航能力,(设计没做要求,就象F22没做短
距起落的设计要求)因此严格来说只能把JSF划分为3.75代。

JSF的设计要求是取代F16、A6、A-10和AV-8B,而海军主力战斗机
将以F/A-18 E/F为主。(暂时F22还不能上舰)。JSF的设计要求是
不弱于F16的敏捷性。所以我说,配备了矢量发动机的J-10,机动
性完全不弱于JSF。如果JSF真得突出空战性能的话,英国人就不会
考虑EF2000,因为EF2000有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以空优为主,参
与JSF计划,只是希望用JSF取代AV-8B和部分对地攻击型的狂风。

雷达能力,如果J-10使用了JL-15,那么性能的确和F16 C/D最新改
型性能差不多,但如果使用相控阵雷达的话,性能应该还在EF2000
之上。
 
新歼   
1/22/00 8:52:53 PM  
TO:雨天

老兄对于JSF和J-10的对比真是使我眼界大开,真是天外有天,人
外有人,不服就是不行。昨个朋友从北京带来本《武器》第二期,
里面有X-32的照片,看了之后只有一句话:真他ma的邪~!!!

我看俄国的报纸,说是要和外国伙伴联合研制新一代的多功能前线
战斗机,你看会不会是指我们?


 
新歼   
1/22/00 10:47:27 PM  
TO:SLCM

我认为如果等台湾装备了JSF,中国空军的更新一代飞机也差不多应
该装备了。即使是歼-10,也是使用推重比超过9;采用电子扫描相
控阵雷达和隐形涂层的歼-10X了。

这两天网上吵吵着说老毛子要卖SU-37给我们,我看照这个趋势,
联合发展第五代战斗机是意料中事。前几天《空军与防空力量》有
一篇米格集团高级经理写的东西,说要参加中国新型战斗机的投
标,里面说是用于21世纪的第五代战斗机,而且很有可能是专门为
中国设计的,俄国空军自己不装备。

 slcm   
1/24/00 2:45:45 PM  
各国新战斗机项目都是分阶段进行的,象阵风,EF2000及F22
目前阵风和EF2000都没有采用电子扫描相阵雷达并不表示他们将来
不会使用。而且EF2000现在是用的机械扫描雷达也是性能不错的。
它将来也将会使用矢量推力发动机。英国人说他们的EF2000与SU37
的空战交换比是1:4就应该是基于其改进型台风换装了新的雷达,
发动机等。
采用远距耦合的台风发动机推重比达到10一级,正常起飞重量为15
吨时(5吨内载燃油和两枚响尾蛇)推重比达到1.33。(如果它的
改进EJ220发动机的推力达到10吨级的话)所以到时候SU37还有没
有优势也还难说。
在这里反而JSF确实并不强调机动性,虽然JSF也可能装向量喷嘴,
但美国海空军对它的要求都是只要达到F16C的水平就可以,因为其
隐身性能优异,基本不用缠斗。
同时它也不是设计用来作为AIRSUOERIORITY用的。但是它确实会极
大量的装备西方世界,所以与J10的冲突还是极为可能的。J10最大
的问题还是如何及早发现JSF。

 雨天   
1/27/00 11:57:44 AM  
新歼您过奖了。
关于JSF的一些情况。在JSF预研阶段,美三军对其共同的技术要求
1.隐身水平相当于F22,且隐身维护技术适于野战机场或航母。
2.带空空武器时(可内挂或保形)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速度1.3-
1.4M。
3载荷X航程>或等于F18E 
4.敏捷性不低于F18E。
5.带空地武器时,不开加力低空突防速度不低于964Km/h。
6.飞机空重低于11000Kg,最大起飞25500Kg。
7.机载空战武器包括1门20mm航炮(备弹400发),
2XAIM9X&2XAIM120或更新型空空弹。
8.空面武器应可携带1000Kg级别制导武器,须有弹仓;外挂点4。

三军对其具体任务要求包括
1.空军战场遮断,带2XJDAM(450Kg),2XAIM-120,作战半径
850-1100Km,执行攻击点目标,压制对方防空火力&战术/战略侦
察。
2.海军陆战队要求为两栖作战掩护,支援半径>370Km,召唤出动响
应时间低于7分钟,可在前进机场起降。
3.海军要求以航母为起降平台,高速拦截半径550Km(指以超音速
巡航到达拦截点);空中巡逻半径大于740Km;携2XJSOW(900Kg级
别)2XAIM120时作战半径1100Km;对应大气温度32摄氏度,短距起
飞(轻载)降落滑跑距离不超过140m(满载)215m,并且相对风速
为0;可在沥青机场起降;起飞跑道宽度允许6m;允许带弹2000Kg
垂直降落。

JSF在1992年-1996年间为预研阶段,代号联合先进攻击机技术,简
称JAST。
1996-2001年为概念演示阶段。
2001-2004年为工程&生产技术发展阶段。
2005年装备军队,与之对应2007年F16开始退役,2010年F16大规模
退役.
JSF是冷战后军机发展的幸运儿,它继承或者说解决了美军1990-
1993年间所有预研军机的要求;我们如果要讨论JSF就需要了解这
些计划;
他们分别是1.美国海军的A-12(用来替代A6E的隐身攻击机的ATA计
划),
2.美国海军的A-X计划低可见性攻击机,后来为了可代替空军的
F111.F15E&F117该计划被拓展为A/F-X多用途攻击战斗机计划。
3.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先进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攻击机项目即ASTOVL/SSF(用
于替代AV8B),
4.ARPA的通用可承受(价格)轻型战斗机即CALF,
5.空军和海军的MRF(用于替代A10.F16.F18)。
在F/A18E/F&F22解决了一部分需要之后,它的要求依然如此之多和
苛刻以至于连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也无法做到一种型号即
可解决,所以JSF分为3种型号(详见前帖)。在JSF列装之后美空
军的阵容变为F22+JSF(CTOL)海军航母为36F/A18E/F+14JSF
(CV)而海军陆战队则全为JSF(STOVL)。

关于超音速巡航。要使飞机具备超音速巡航性能,主要采用两点措
施:
1是采用先进气动外形设计。诸如目前F22.X32.X35都采用的翼身融
合体,它可提高升阻比,减少跨.超音速波阻;大根梢比切尖三角
翼,保形天线.武器仓等等。
2是采用先进动力,使发动机推力大且具备好的速度特征。如果动力
为涡扇发动机即应采用小流量比发动机。F22是普惠的F119-PW100
发动机,采用耐高温材料和先进热循环技术将涡轮前燃气温度提高
到1853-1923度K,总增压比25,单台最大推力达104.5Kn
(10663KgF)具备足够剩余推力,流量比0.15-0.25。
而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X35采用F119-SE611为F119的派生型号,
其核心机技术与F119-PW100一致,而SE611比PW100具备更高的涵
道比和涡轮进口温度,同时增加了低压涡轮可调导流叶片,以便为
STOVL的2级升力风扇传递1850KW动力。
波音公司的X32的STOVL型号采用F119-SE614其风扇直径大于
PW100 30%-40%,涵道比提高到0.6。
所以JSF的单台发动机推力要超过F22的PW100.
另F119-SE611.614属于高可靠性发动机,原来我军在论证10上舰时
认为10如上舰必须双发,一个主要理由就是美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
均为双发;可是美发动机可靠性的进步,使得JSF得以单发上舰,打
破了惯例。

关于10对抗AIM120的手段目前主要是电子干扰(但AIM120A遇到强
干扰时可自动转换攻击干扰源,这种方法就比较危险了,EF2000则
采用释放诱饵及干扰物)依靠高机动性摆脱。如果采用前面网友所
言以导弹反导弹则比较困难,一是发现来袭导弹距离较近,人工干
预反应时间有限或根本来不及,火控系统须增设快速反应通道。二
是减少了攻击敌机的导弹基数,如采用外挂反导弹又增加了RCS,不
利于隐身。

关于JSF的低成本,一方面JSF采用了许多相当成熟的技术储备,包
括F22的技术如先进动力;另如前面所涉及的众多计划都为JSF提供
了良好的技术储备。所以JSF研发成本相对下降。另一方面JSF采购
数量几近F22的9-10倍,单机分摊研发成本下降,生产熟练曲线上
升,预计生产成本下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JSF是F22的缩水
版或是AV8B.F16改型.AV8BF16只是70年代技术,无法与90年代JSF
相比。

F22&JSF在执行空战时的原则是“先敌发现,先敌跟踪,先敌开
火,先敌摧毁”依靠的是隐身和速度;Su37在满载导弹外挂时RCS
接近20!F22&JSF在采用APG77雷达时,可在320Km以外发现Su37,
在220Km即可锁定跟踪。而Su37即使在采用同等雷达情况下,在
85Km才可发现F22&JSF,在60Km左右方可锁定跟踪。大家可以想象这
样会是什么结果?
10如果与JSF互射空空拦射弹,在采用了先进高超音速空空弹之
后,10发射的空空弹速度大于对方导弹能造成“后发先至”的局
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隐身不足的缺点。

关于虚拟制造技术(VR),虚拟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借助视
觉.触觉等装置之后,技术人员或者使用者可以面对虚拟的JSF体会
维护.操纵感觉,从而发现设计的不当之处。它的前提是飞机设计全
面采用CAD技术。好处是可以最广泛地吸取意见,设计最佳工艺.最
佳人机工效,甚至可以与研发同步形成战斗力。
所谓信息共享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它能够回答三个问题“我在那
里,敌人在那里,伙伴在那里”并且它能够解决信息传递问题。

我们的航空工业还有军方,问题不是出在设计上,也不是出在制造
上,更不是中国人干不了高技术干不了航空工业;还是体制不适当
造成的。常常把宣传和学术讨论混为一谈,宣传要求统一口径,而
学术研究要求百花齐放。往往是一个时期认为高空高速好,是未来
发展方向,就去搞82。一时又认为高亚音速机动代表未来空战,就
又都去搞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引进Su27时,我和俄方外场维护技师
聊天,他得意地说5年之内中国无法维修,10年之内无法国产化;当
时是1993年。可是现在我们也做不到,须知Su27是苏联70年代的设
计,80年代的工艺啊。现在又对Su27系列过分吹捧,无视其弱点,
和F22&JSF比较时盲目乐观;等沈飞吸收理解了Su27技术时,真是等
到花儿也谢了,恐怕又是一个歼8。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既然现实
决定了我们要解决南沙争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外在阻力来自美国
及其军事同盟,为什么军品研发没有针对性,为什么军机型号研制
没有超前意识?反而对歼8投以过多热情,不客气地讲歼8对付
F22.JSF就是摆设。总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到现在还没有系统.
整体的观念。美军开发F22历时20年,提出4S概念时,我们在推崇
什么?我们比美军对于空战的观念滞后何止20年。现在买俄制武
器,说是应急;其实突然杀入一套外来系统,要化多少时间去熟悉
消化?又占用了多少经费?冲击了我们本来就不完善的研发体系和
目标。对长远发展的影响殊难预料。我不反对拿来主义,而是要有
选择,要有提前量。
有一种观点说我们穷,搞不起新一代战机,即使搞成也没钱装备。
如果这代表了一种主流观点,那是多么可怕啊!为什么不去算算战
机的交换比,为什么不去计算战机的效费比,军队的投入也是要算
产出的。也恰恰是这一类人最热中于买飞机,引进技术了,买椟还
珠的事,不止一次发生过。
没有好的体制和学术环境,何来技术进步遑论技术创新了。新闻媒
体缺乏专业精神,把台湾的F16.幻影2000/5.E2T说的一文不值,对
台湾军队的武器任意贬低;我们既然不是唯武器论者,何必讳言对
方武器水平?我们怎么能一面告诉飞行员要小心对方的予警机.雷
达.空空弹,一面又和老百姓说那是美国不要的垃圾,F16会自己摔
下来,根本不要空战。我们又怎样大肆渲染B2其实不隐形,下雨不
行.热了不行所以根本不用怕,这和清末对付洋鬼子的心态有什么区
别?没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怎么会有进步?
我们穷.技术暂时落后,这是我们的国情,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我们
不能因此而自卑或是走向反面--自负。只有认识到差距才会进步,
只有创新才会有飞跃,总是萧规曹随我们怎么会有所突破后来居上?

 
赤   
2/14/00 1:38:47 PM  
雨天兄:
新年好!
差点错过了大作,看后觉得老兄的帖子内容颇为专业,但仍有不能
明白的地方:
1、超音速巡航:就是我一直怀疑的JSF实现超音速巡航的必要性与
技术实现的代价。F-22的目标就是空优战机,这一性质与当年F-15
的定位是一样的,且F-22进行超音速巡航时(不加力状态)推重比
已超过1,而且战机气动外形设计就是围绕隐身与超音速巡航(兼顾
敏捷性)展开的,而其巡航速度也仅约为M1.5;而JSF则不然,在
考虑隐身因素的基础上,主要考虑载荷能力和相当的作战半径(对
面攻击),其气动外形也是以垂直/短距起落为前提的,难以看出能
以M1.4巡航的苗头,故早先就提出看法认为,技术上 JSF只能说
是“准四代”,不能与F-22相提并论,这个情况与当时F-16与F-15
之间的相对状况不一样。
2、发动机:F-22的F119-PW-100的涵道比在0.3以下,比三代战机
所用的大推力涡扇普遍采用的为低(普惠F100为0.5左右),主要
就是考虑了超音速巡航的需要;而JSF要求垂直/短距起落、突出中
低空性能,以及要求更强的适应性与通用性;因此采用与-100型整
体结构差别较大的改型,作为主要在中低空活动的垂直/短距起降战
机,0.6的涵道比确实算不了什么,如果尺寸允许,完全可以更大
一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JSF以老兄所说速度以M1.3-1.4进行超
音速巡航的可疑性,我怀疑这只是JSF最初提出的非重点指标之一
,在后来的发展中可能被其他主要方面吞噬掉了,至少至今还没有
该计划任何一种型号展开了超音速巡航飞行计划的消息(也许只是
鄙人孤闻寡见);
3、JSF的机载火控与APG77有很大关系吗?
4、“10”上舰采用双发方案是由于受美国战机影响的说法有根据
吗?美军古董舰载喷气战机F-8/A-7、A-4均为单发,而作为垂直/
短距起降战机,鹞/海鹞、AV-8及雅克-38、-141(未服役)均为单
发(不含固定升力发动机),垂直/短距起落战机用双发反而更麻烦
(不是指V-22那种飞机)。
以上观点望多指教
 
雨天   
2/18/00 6:22:02 PM  
回复赤先生,先说说我对隐身技术和超音速巡航技术的理解。美军
在1973年开始了代号“Have Blue”的系列研制计划,即今天名闻
天下的隐身技术。它的第一个应用者是F117。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F117确实可以胜任在高风险地区执行攻击任务。但是,随着雷
达及其他探测技术的进步,单纯采用隐身技术的F117将面临威胁,
这在塞尔维亚上空暴露无疑,在这种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之前,美
军已认识到提升隐身战斗机生存能力的必要。
Have Blue的隐身概念包括6个方面:雷达.红外.可见度.噪音.烟和
尾迹。无论采取何种隐身手段,都不会让雷达完全失去作用;实际
上在一定距离内,隐身飞机也将现形;这个距离称为“烧穿距
离”。隐身的意义在于使防御方采用以主动雷达探测技术组成的防
空网失效;由于雷达对隐身目标的发现.跟踪距离减小,原本环环相
扣.衔接无误的的防御体系出现盲区。突防的战机将沿着这些安全走
廊杀入战区,或者使用防区外空射武器摧毁防御方的防空体系,将
这个系统的漏洞扩大直至摧毁。但是在一系列被动探测技术投入使
用,结合机动部署的主动雷达探测,防御方有可能将众多不完整的
信息汇集起来,由计算机分析出突防飞机的航迹从而给其致命一
击。
面对这样的威胁,美军转而求助于速度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
开发超音速技术对于执行攻击任务的必要之处。飞机的隐身加上超
音速巡航能力的有机结合,将会使F22&JSF暴露在防空武器火力范
围的时间缩短,实现作战的突然性,在防御方来不及作出反应之前
飞越火力圈。在无限制的空空战斗中,拥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战机
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它可以使战机在对手无法达到的飞行包线内
飞行,有利于飞行员决定交战时机和条件。
对于这一代的战机,隐身和超音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两者的有机
结合使他们成为比10和Su27/30/35/37更高技术层面的武器。今日
的Su27/30系列很快成为明日黄花,在满布F22&JSF的天空将是一个
血淋淋的玩笑!(我个人倒是觉得在战区防空任务上,10比
Su27/30更具优势)
F22和设计F15的初衷不同,当年在越战吃够了F4.F105多用途苦头
的美军要求F15的每一克重量都是为空战而用,(至于F15E则是后
话)目前我所知道的F22的攻击任务改型有2种:F22X和F22E,单机
离厂成本比基本型高100万美元,2002年列装。

说到JSF的发动机,波音公司的X32的STOVL型号采用F119-SE614其
风扇直径大于PW100 30%-40%,涵道比提高到0.6。这主要是为了实
现垂直短距起降要求而增加的,相应的STOVL发动机的涵道空气流
量增加,带来的迎风面积增加,对高速飞行确有不利影响,但我们
不能居此推断JSF将丧失超音速巡航能力,如赤先生所言0.6的涵道
比算不了什么。(AL31F为0.6,F100-PW220为0.6,F100-PW229
为0.4,EJ200为0.4)加力涡扇发动机在开加力超音速飞行时,由
于涡扇发动机的速度特性作用,发动机推力会随飞行速度增加而下
降,而燃料消耗却增加。而涵道比越大,这种变化程度越大,反之
则变化程度减小,JSF的STOVL在开加力飞行时的动力特征不及常规
起降及航母常规起降型是事实。判断的另一个依据是进气道特征,
但目前我还不知道具体细节,不好判断,就初步印象它的进气道较
多考虑了隐身和垂直/短距起降的要求,飞到1.6M以上有难度。JSF
的全面试飞即将展开,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JSF的雷达火控系统尚未最终确定,原文的意思是假定它具备APG77
的性能,行文草率还请各位见谅。

关于战斗机单双发的问题恐怕争议很久,在经过越战之后美海军认
为双发的安全性及战场生存能力要高于单发,所以F14,F/A18都采
用了双发(确实F16的事故率高于F15.18)。不过考虑到耦合影
响,双发布局比单发复杂,在短距/垂直起降飞机上问题更加突出,
所以也是JSF单发的一个原因。上帖所发的议论主要是针对国内科研
体制的一些弊端而言,我们可以回顾一下80年代以后涉及未来军用
航空的重要概念有那一个是由中国空军提出的?

参加这个论题的讨论,本意是想多写些以劣胜优的想法,无论10想
象中多么美妙,无论Su27的国产化如何顺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里,敌强我弱的情况不会改变,事实终归是事实。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不敢称指教,希望与赤色旅先生共享。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105.185.16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