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优秀教案选☆☆☆>>△△△语文教案集△△△>>初二语文第四册《向沙漠进军》公开课教案及教学流程

主题:初二语文第四册《向沙漠进军》公开课教案及教学流程
发信人: yoyowang(枷楼罗)
整理人: juhm(2004-06-18 08:49:42), 站内信件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桂花中学 语文科 王好                                                 任教班级  初二(3)班

一、 教材分析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很有逻辑性的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着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的结构顺序应该是学生学习说明文写作的范文。

二、 教学对象分析
1.初二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还较为陌生,学习中往往因为说明文的故事性、情节性不强而不愿意学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应该是教学的关键之一。
2.说明文学习必须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而这恰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指导。

三、 教学设想
1. 从研究课文题目入手,通过题目推想课文的内容,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2. 梳理、概括全文的基础上,领会中心句的作用;
3. 引导学生领会语言的准确应该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

四、教学目标
1. 阅读全文,理解课文在说明过程中使用的层进式逻辑顺序;
2. 概括文章内容,领会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学习说明的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
2. 教学难点:第4自然段中关于“游击战”、“阵地战”的说明。

六、教学方法
1. 导读式教学
2. 启发式教学

七、教学课时 二课时(公开课为第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 导入课文,完成课文内容梳理;
2、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学会抓中心句;
3、 引导学生学习说明的方法,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向沙漠进军》教学流程

1、导言
    欣赏“丝绸之路”音乐+沙漠图片+影片片段  
    戈壁沙漠在游人的眼里是大自然最具魅力的景色之一,而对于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来说,这却是大自然最严酷的挑战。人们每天为了生活,不得不和沙漠搏斗。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沙漠离我们还远着呢,担心沙漠的入侵是否杞人忧天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前几天的新闻报道。
同学们沙漠正一步步的向我们逼近,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向沙漠进军》就更加有意义了!

2、学生活动 说话训练  
如果请你是来治理沙漠,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治理沙漠呢?
1) 植树造林——固沙
2) 引入水源——植树造林
3) 建立防沙围墙——防止沙漠蔓延
4) 开发新植物品种——适合与在沙漠生长
5) 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解决方案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看看专家是怎么样讲的。

3、介绍作者 
文章的作者是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


4、分析课文题目  
进军本来是一个军事术语,指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进军要有一定的有组织计划;还要有一定的规模;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当然进军的对象是我们的敌人,是有一定难度的。
可是为什么文章题目不用“治理沙漠”而要用“进军”呢?(这能够说明沙漠的那些特性呢?)
1) 沙漠对人类危害大,像我们的敌人一样;
2) 沙漠的治理难度大,轻而易举则无须进军
3) 沙漠治理规模大而且必须有计划的进行;
4) 向沙漠进军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胜利,征服沙漠——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作者把征服沙漠比喻成一个军事行动——进军,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下面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由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军事家的!

5、阅读全文,完成填空与结构分析。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
1) 沙漠逞强施威的武器是什么? 风和沙
2) 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是什么? 游击战和阵地战
3) 人类抵御沙漠进攻的方式是什么?培植防护林和植树种草
4) 人类向沙漠进军的主要武器是什么? 水(主要武器是水)
5) 如何去利用沙漠? 风和日光

(巡视穿插讲话)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在文章中抓住关键性的语句,
以前我们也学习了中心句,要记住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6、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的好处?
为什么进军——怎么样进军——进军的前景
竺可桢就象一个军事专家一样,首先提出为什么要打击敌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因为敌人对我们的危害十分的大。
想一想这里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从中外古今的例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大。
接着要提出的自然就是怎么样向打击敌人——怎么样向沙漠进军。要取得这行动的胜利,要征服沙漠,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沙漠危害人类的特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敌人的特点才能征服敌人,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向沙漠进军,征服沙漠。
首先是要能抵御敌人这部分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
挡住了敌人的进攻我们还要向敌人进攻,
最后才是打败敌人的前景是乐观的。
    这种说明顺序是层进式的逻辑顺序,由浅如深,层层推进,即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7、重点段落阅读  
说明文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
请大家认真听我读下面这段文章,看看和原文有什么不同呢?(省略红字)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主要”表示风沙进攻还有其他次要方式,属于限制性词语;
“大”强调风沙强度,假若不强调风沙的强度,则略显片面;
“全部”强调风沙威力大,对农作物的危害大;
“两三次……点”强调风沙危害十分大,而且爆发十分频繁,对生产影响大;

请大家也找出一些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出来,看看删除之后与原文有什么差异。体会一下说明问语言的准确性——注意这些词语往往是限制性词语。

8抓住说明“阵地战”的关键性词语,用图画绘制阵地战的图示。
沙丘——高度——移动——波浪式——沙丘链

9、练习
抓住事物的特征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课文插图)
1) 植被像一条巨大的锁链紧紧的缚住黄沙;
2) 低矮的植被把根深深的扎到黄沙里,是守卫着沙漠进工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
3) 绿色的生命在漫漫的黄沙中蔓延;
4) 黄沙象一头巨兽正一点一点的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绿地;
5) 无边的沙漠中已经有了这么一点绿,只要我们人类学会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沙漠变为绿洲还远吗?
  
10、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沙漠的危害,至于主动向沙漠进攻,这就留待下节课文我们再去细细研读。
通过学习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多沙漠有所认识,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少用一张纸巾,少用一双卫生筷子,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假使我们自己都不去珍惜他,——总有一天我们因为没有适合生存的环境而后悔。

11、作业
课本P36练习一,作业本。


(希望大家多给意见!!!!谢谢!!!另:《向》为多媒体公开课课件)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