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军事天地>>军事史林>>历史战例>>共和国之战>>军事家:中共38集團軍的新發展

主题:军事家:中共38集團軍的新發展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2000-09-26 13:28:08), 站内信件


军事家:中共38集團軍的新發展
作者:黄河

     因為歷史原因,研究38集團軍的發展趨勢和現狀,就能大致瞭解整個中共陸軍的
建軍方向,而且因為新型陸軍戰役理論的推出,始終貫徹著陸空合成戰力一體化思想,
因此研究其新變化和新演習,也能間接明瞭其陸空合成程度與空軍對地支援能水平如何,
價值不言而喻。事實上,中共陸軍幾乎所有的新裝備、新編制和許多新戰法,都是首先
從38軍中獲得經驗,然後再推廣全軍,可以說它是一支大型的多功能綜合性實驗部隊,
當然其綜合戰力也是全國以至鄰近地區首屈一指的。在試驗新戰術和新編制方面,38軍
某種程度上相當於美國陸軍在加州的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同樣負有功能相當於美軍
高級作戰實驗的任務。

     該軍在中共陸軍中是不少紀錄保持者:裝備第一支摩托化部隊;裝備第一支機械化
部隊;是第一支組建的合成集團軍(1984年4月1日);擁有第一支電子對抗大隊;擁有第
一支防空混成旅;最先成立陸軍航空兵大隊(1988年1月8日);最先成立數位化實驗部隊
等等,是各集團軍中兵力最多、兵種最齊(擁有數十個技術兵種、一百個專業兵種,專業
兵種分隊佔分隊總數八成,專業技術兵員佔總員額七成),武器裝備最優良,火力、機動
力、突襲力、防禦力、快速反應能力、合成戰力、獨立作戰能力、縱深打擊能力、作戰保
障能力、後勤技術支援能力、自動化數位化作戰能力等等都是全軍首屈一指,是中共綜合
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流拳頭部隊。

進化中的38集團軍
     前38軍軍長李連秀曾在一篇論文中闡述中共集團軍的建軍目標:一個集團軍的編成
目標,要能夠應付蘇軍一個摩托化狙擊師的入侵,中蘇雙方的兵力對比應為7:1,戰車為
2:1,反戰車武器為2.5:1,火砲為4:1,防空武器為2:1。這反映了80年代中期中共陸軍
的現實,即在當時是不得不以數量優勢彌補自身的質量劣勢。首先組建完成38集團軍正是
以此為依據改建和訓練的,在蘇聯解體之前各大集團軍也是據此為建軍目標的,由此可見
本刊之前提及該軍是戰術和技術的先行者一說並無失誤。


     中共陸軍的集團軍,實是參考了蘇軍各軍兵種編而成的經驗,以及美國第1裝甲師等
重型師的長處後改編的。中央軍委在1987年公佈的《有關戰役訓練的若干規定》中,就是
以上述比例和組成為基礎的,著重強調提高機械化集團軍快速機動部署能力,以適應現代
化局部戰爭需要。而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陸軍航空兵在經過充分論證研究和準備後,
與逐漸成熟的直升機工業配合,在1988年首先在38軍組成一個大隊,配備約40架運輸直升
機,同年39、54軍亦相繼建成了陸航大隊。至此,蘇軍孕育於30年代,在70年代逐漸推行
的大縱深機動作戰理論,以及美軍孕育於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中期逐漸落實執行的空地
一體戰理論,也開始在中國萌芽。


     冷戰結束後,防蘇的戰略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部分戰術戰法也變得不合時宜。特別是
波斯灣戰爭中空地一體戰得到實戰檢驗,促使中共各軍兵種痛定思痛,加快大幅改革步伐
,過去仍寄望於數量優勢加少量先進裝備就能應付局部戰爭的想法,逐漸被加快發展和部
署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共識所取代。再加上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的國內有利政治形勢,高技
術兵種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而38軍當然是陸軍中首先受惠的集團軍。


     目前中共陸軍的火砲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像38軍這種重點集團軍全部火砲多達約
700門,充分繼承和發揚蘇軍的大砲兵主義,尤其是在空中支援火力還不十分發達的情況
下不能說沒有必要。38軍的砲兵火力覆蓋範圍由前沿數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團軍屬導
彈旅的M-9和M-11戰術彈道飛彈又把打擊範圍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敵後縱深,程度上舒
緩了空中支援火力的不足。現在該軍所有砲兵團齊射一次火力投射總量可達30噸之多,起
碼相當於韓戰末期的15倍,已達到今天美俄兩軍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和彈種上與美
軍仍有些許差距,然而超過了俄軍砲兵。在火砲自走化程度方面,該軍砲兵團亦已追上俄
軍,大部分採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砲,另外還有約180輛各型火箭砲可支援。在戰
時該軍的砲兵旅/團能隨時提供旺盛的隨進彈幕和壓制火力,火力強度約相當於鄰近地區
軍隊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砲兵已基本實現全團指揮自動化,C2系統已
普及至單砲上,綜合自動化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也在其他集團軍之上。

38軍裝甲兵
    繼砲兵後,裝甲兵是38軍第二大技術兵種。90年代初整個集團軍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即
達800輛之以上,比整個成都軍區的戰車總和還要多,全部裝甲車輛的數量超過1,260輛,
加上新型裝甲車輛快速取代老舊型號,其突擊威力已相當驚人。近年的演習顯示,該軍每
日最高推進速度可達到70公里以上,超過了俄軍摩托化狙擊師的水平。在年度戰役演訓中
,裝甲集群在陸空火力支援下插入敵縱深向心突擊瓦解對手,成為必修科目,在在顯示美
俄的空陸聯合戰法已深深植根於38軍。由於言種演習規模宏大,每次都投入超過一個裝甲
師的兵力,故作戰縱深超過了70年代方面軍的水平,而攻擊間距亦拉大到80公尺,以致攻
擊隊形的作戰縱深達到15公里。在80年代被解放軍高層推崇備至,但自身仍未具備技術條
件的蘇軍「在行進中變換隊形並發起攻擊」戰法,90年代中期以後已成為38軍的家常便飯。
       

     最近兩年的情況顯示,38軍在演習中的反應速度和兵力投射能力比1996年時又有了
明顯變化,其中一個裝甲師在7天內的突擊前進距離已達到1000公里,比1996年底多出了
100公里以上,當中一半時間的進攻速度可維持在高水平,即每天超過150公里。在模擬實
戰的理境下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速度,當然其中也含了特種部隊、陸軍航空兵、戰役戰術
導彈營、出色的工程兵與後勤保障部隊功勞,否則絕對無此可能,這樣的進攻速度至今無
人能出其右。


     今年5月初至6月38軍112師針對台灣進行了渡海和山地攻防訓練,參與的包括了
武直九和Mi-8MAT武裝直升機、83式自走加榴砲,89式自走榴彈砲、89式履帶火箭砲,
紅旗7號機動防空飛彈、89-I裝甲運兵車、86式步兵戰車、88C/96式戰車等數百輛,以及
電子戰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等等。在訓練中該師探索了起碼3種新戰法,

38軍防空旅
     隨著紅旗61中低空防空彈在1986年定型,改善野戰防空系統時機亦已成熟。1987年
38軍開始組建全軍第一支彈砲混合的防空混成旅,兩年後全體形成戰鬥力。防空混成旅由
2個紅旗61飛彈營和2個59式57公釐高砲營、3個74式37公釐高砲營組成,共有24輛發射車
和60門高砲。


     1990年9月17日以來,38軍防空混成旅開始陸續以紅旗7號代替紅旗61,用90式35
公釐高砲取代59式和74式高砲,少量用於補充的紅纓5C也被前衛1、2號單兵防空飛彈替
換下來;另外在重要地點還部署有直屬防空連。《解放軍報》透露,5月以來北京軍區某
防空旅進入華北某靶場實彈打靶,從這是陸軍首支防空旅這一點看,已明白指出是38軍的
部隊。該旅至5月時,發射的34枚紅旗7號全部命中目標,文章並強調迎頭攔截反輻射飛彈
的能力(紅旗7號A/FM-90對反輻射飛彈的跟蹤距離是17公里),同時值得注意的是
「指揮員通過數字(位)化情報指揮系統下達作戰命令」,「信息快速傳送給發射車」等
描述,因為紅旗7號與7A其中一點區別,就是增加了發射車上的垂直數據鏈天線。種種跡
象表明,這種機動飛防空飛彈應該是最新的紅旗7號A。此外也應留意,這個防空旅是有一
支偽裝分隊隨行的。


     從1995年開始,38軍防空旅用了俄國最新的TOR-M1(SA-15)履帶野戰防空飛彈,
在強烈電子干擾下全部擊落靶機,1997年購入的15套隨後又轉交了一部分給南京軍區的
集團軍防空旅,以防局勢有變。據開發該型飛彈的俄羅斯安泰武器公司指出,第2批是在
1998年底訂購,這批為數15套的TOR-M1本來於去年交付中國,半數屬以物易物方式,但
因故延至今年4月才付運,武器亦用於抵償債務。同時,該公司已接獲北京的要求,授權
在大陸仿製160套同型系統,可裝備16個防空團,這就是紅旗17。

航空兵力
     38軍陸軍航空兵大隊與54軍的陸航大隊是各集團軍同類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這兩
個大隊各自裝備了一種全軍獨一無二的飛機,前者有8架SA342瞪羚(Gazelle)反戰車直
升機,後者有23架UH-60A黑鷹運輸直升機,深刻突顯出它們的作戰側重點和受重視程度
。以規模來說,作為防蘇戰略預備隊的54軍陸航大隊最大,以攻擊力來說則以38軍陸航大
隊較優。對台灣來說似乎前者更值得注意,因為今年3月以後中央軍委已打算把54軍作為
「攻台戰略預備隊」,陸航大隊當然亦在其中。由於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出身於前
第4野戰軍系統(38軍也是該系統),1982年至1985年曾任前武漢軍區司令,直接指揮
54軍,且現南京軍區司令梁光烈中將曾長期擔任54軍軍長,也是張萬年的下屬,加上張氏
屬於對台強硬的鷹派將領,因此這一消息可靠性極高。


     1986年10月3日中央軍委工8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1988年1月8日,中共第一個
陸航大隊在北京通縣機場成軍,它由北京空軍航運團、空軍飛行學院及陸軍10支部隊抽
調組成,主力機型是直五和直九,本來曾打算引進美製CH-47D大幅強化機動力,但六四
事件後被美國政府封殺。1990年5月中共最後一次從前蘇聯採購軍備,購入24架Mi-17運
輸直升機裝備38軍,之後該機和直九就成為主力機種。1997年中共一批高層將領訪問莫
斯科並參觀了一次陸軍演習,首次目睹了數以百計的直升機從天而降的壯觀場面,陪同
參觀的俄國軍官透露中共很快也會有這種能力,事實上光是Mi-17系列,在2005年前將進
口600架以上。


     目前38軍配備有瞪羚直升機、武直九、Mi-8MAT三種武裝直升機,直九A/B、Mi-8
、Mi-17/171運輸直升機,特種直升機已有直九通信干擾型、遠程中繼通訊型、偵察校
射型、轉訊距離達數千公里的Mi-8河馬G遠程中繼通訊型、Mi-8PP河馬K通信干擾和電子
反制型、Mi-171偵察校射型等等,此外1994年定型的直八和同年底首飛的直十一,陸軍
型已少量交付38軍。上述各種直九的衍生型,曾參加1991年9月18日在燕山訓練場舉行的
軍事訓練成果匯報表演,高級將領並現場試驗了直九中繼通訊型的遠程通訊能力。此外
武直十將在明年投產後加入38軍,直八A也會在3年後服役,Mi-17/171的後繼機種
直十二或直十三,將會在2005年配備38軍。


     與美俄陸軍師各有約121架或80架以上直升機,加上豐富的實戰及操作經驗,比較
起來中共的陸航部隊仍相當幼稚,不過發展亦快。與90年代中期相比,38軍陸航大隊的
作戰半徑已增加約一倍,達到150至200公里,在夜航夜戰能力方面亦大為提高,在演習中
已能熟練運用多點同時著陸、空中蛙跳戰術等作戰方式。有一個問題是,中共的直升機數
量仍然很有限,中共3個陸航大隊的直升機才相當於美軍一個師的所有數量。不過總參謀
部下設置了陸航局,並由一位少將管理,現任局長為李希元少將,在裁軍50萬時其比例
不降反升,可知陸航角色重要,陸航部隊已成集團軍尖刀突擊部隊,未來發展勢將加快。

軍自動指揮系統
     1984年解放軍3總部和各大軍區、軍兵種、國防科工委建立了達程漢字聯機系統,揭
開中共自動化指揮系統序幕。同年4月1日38軍率先成立自動化作指揮中心。1985年遠程漢
字終端聯機系統也逐漸網路化,集團軍數百部漢字終端機聯網成功,總參謀部能直以指揮
系統管制軍內各師。翌年10月17日,38軍首次進行自動化指揮作戰演習,軍司令部內有兩
部大型電腦與20部小型電腦,作戰指令幾分鐘內即可由司令部下達到營級,在演習中使用
IBM PC-AT級的電腦影像顯示系統,VAX785、MICROVAX II和國產JH系列中文電腦等當時
先進設備。同年中共指揮自動化有重大突破:語音漢字輸入電腦、手寫漢字聯機識別系統、
語音識別電腦,拼音漢字編碼技術相繼面世,電腦衛星通信也實驗成功,並建立衛星通信
網,全軍電腦聯網實用化,砲兵指揮接近全自動化,這些成果為38軍實現全面電腦化貢獻
良多。


     1991年9月18日燕山綜合訓練場上,自動化指揮中心當著中央軍委、國務院官員及
上千軍官面前展示。當38軍軍長啟動遙控器,藍軍陣地和縱深地形、地貌、道路網、方
位物、支撐點等全部投影到大型屏幕上,口述的命令立即即時顯示出來。同時電腦文書處
理員馬上把命令印成電文,從命令下達到電文發出只用了10分鐘,整個演習百分之八十作
戰文件和戰情分析都用電腦完成。指揮官可直接與前沿任何一級作戰單位通話,這種電腦
化程度即使到現在總體上仍不至於很落伍。


     10年之後,除了戰鬥文書已全部以電腦處理外,負責指揮自動化工程的總參61所又
為該軍配置了新系統。6月中旬38軍某機步師在太行山遠程機動演習中,使用了該師參與
研製的師團兩級野戰指揮自動化系統,加倍提升機動指揮效能。該系統由機步師內外10多
個機構攜手合作,在原有基礎上改革。


     另外,該師還開發出江河湖泊橋樑兵要地誌、戰標圖等各種軟體上百套,採用網上
對抗等多種方法,研究機動跨越江河天險、三棲運輸裝載等手段,累積了大量資料和數
據。另據消息指出,7月10日上午在通信指揮學院模擬訓練實驗室內,包括來自38軍的各
軍兵種、各戰區和多名師級軍官,進行師級電腦兵棋推演,模擬登陸與反登陸戰法。紅
軍的數位化部隊由師級主官擔任,與虛擬的藍軍在電腦上廝殺。紅軍首先通過電腦網路
,向藍軍指揮中心發動電子炸彈和病毒入侵行動。同時海空火力也向指揮設施和要點進行
火力突擊,藍軍通信節點慘遭點穴打擊,一開戰,四成軍事設施陷於癱瘓,一些紅軍軍官
甚至破譯了對方密碼,以電腦網路破壞其「國防部網站」。殘存藍軍關鍵通信節點並未逃
過打擊,幾分鐘的數據分析處理後,作戰方案在電腦上形成,M族飛彈以及紅鳥巡弋飛彈
隨即將之徹底摧毀,C3I受到致命打擊的對手防線接連崩潰,紅軍輕易登島成功。在這個
明顯針對台灣的演習中,清楚反映出解放軍大致的攻台戰術,也使人更清楚了解38軍在這
方面擔當的角色。


     解放軍總參謀部5年前在教材中承認,在指揮系統自動化方面中國與世界一水平差距
約15年。然而5年過去了,在指揮系統對抗戰中各國又發生了不少變化,就以中共本身來說
隨著大量中、俄、以色列的機動電戰系統加入成軍,以及每年大量中共產軟體編成,這個
差距正日益模糊化。

38軍的數位化建設
     1997年3月15日,美國陸軍在加州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進行了為期2周的數位化特遣
部隊高級作戰實驗,這是繼1994年進行的營級數位化演習後美國陸軍數位建設的又一重大
舉措。參與實驗的藍軍數位化實驗旅,由第4機步師第1旅擔任,紅軍是國家訓練中心的第
11裝甲騎兵團(旅級編制)。前者配備2億5千萬美元的改良型實驗兵器及通信系統,以新
的軍事革命作戰理論為依據,採用新的作戰編制,並由第4支援營提供後勤支援。後者則採
用傳統和略加改良的蘇式戰術和類似的武器。此次實驗共進行了8次演習,其中紅軍6勝1
平1負,藍軍1勝1和6負,也就是說數位化旅全盤敗北,而且敗得比平時更慘。例如藍軍的
毀傷概率就比平時訓練時裝備比其他旅要少,但因為敵我識別欠佳,誤傷友軍比前更多,
高達30起。即使如此,軍方仍認為實驗取得圓滿成功,國防部長科恩更是數位化部隊的堅
定支持者,他並認為經驗應推廣到各軍兵種所有領域。


     在38軍同樣存在類似的部隊和實驗,1995年正式開始。目前軍已完成首階段數位化
實驗,剛完成第二階段升級試驗,包括數位化步兵、偵察兵、砲兵、裝甲兵、通信兵、電
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自動化光纖多媒體高速指揮控制網路等實驗,其中砲兵、裝甲兵
、通信兵的實驗成果已被應用於改造現有裝備或新型裝備上,產生了很高的效益,並向各
集團軍演示推廣。


     在試驗中該軍發現這些昂貴的數位化設備,除了可靠性和穩定性有提高外,敵我識
別也大有問題。另外與美軍相同的是作戰時的成本效益不太好,勝負仍未產生一面倒的情
況,因此曾經頗有爭議。但因為通過論證研究發現,長遠而言其成本效益勢必倍增,而且
是新軍事革命的不二法門及早日追上先進軍隊的捷徑。


     透過實驗,38軍也體認到新的數位化裝備的確能提高部隊戰鬥和效能,同時也發現
和裝備的潛力並未全發揮出來。其原因首先是雖然實驗部隊已用了較長時間熟習裝備,並
將之進行日常訓練,還制定了新戰術和使用守則,但與使用現役武器和戰術的部隊比較,
因為理念和運用方法上往往完全不同,在傳統思維未完全消除的過渡期內,實驗部隊潛意
識上往往以傳統的習慣操作新裝備,使得部隊和和武器熟練使用上事倍功半,效能大打折
扣。


     第二是部隊在接收數位化裝備後,都會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新裝備研究、新編制研
究和新理論落實上,並因應士兵電腦知識不足作強化訓練,因而使士兵的基本作戰技能、
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受到壓縮,影響正常任務的執行。這個弱點使正常時候能夠較易取勝
的實驗隊變得信心不足,可用直射火力解決的問題有時也會呼叫後方火力支援,變成開始
依賴遠程打擊武器消耗敵人。為此軍部已找專家研究一套心理法糾正第一項問題,同時研
究一套均衡合理的訓練時間分配方法克服第二項問題。


     美軍的數位化計畫已因客觀因素延遲,要求在今年內建成第一個數位化師,在2006
年建成第一個數位化師,到2020年全陸軍實現數位化,比原計畫晚了10年。至於全陸軍實
現資訊化則是2050年的事,由此可見目前軍事數位化熱潮炒作成分居多,真正的數位化戰
場大概要到半個世紀以後。


     中共已在38軍建成一個實驗性數位化營,從時間和規模來說,比美軍約落後6年。
中共希望在2年內建立首個數位化師,把和美軍的差距縮小到4年,在2010年時與美軍並駕
齊驅。隨著下一輪裁軍和軍費的增加,中共陸軍也希望在2020年實現數位化,至少將和美
軍的差距控制在2年左右。為達目的,中共陸軍打算由38軍開始,分兩步建構資訊化部隊
,第一步是在原編制不變或小變的情況下完成數位化,以鑲嵌法增強現裝備數位化作戰能
力,例如配備數位化通信設備、敵我識別系統、偵察系統、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GPS)
等,第二步是依據最新的資訊戰理論,從根本上改革部隊編制體制,才能全面實現資訊化
。從發展方向和步伐來說,中共和美軍十分接近,原因是彼此互為假想敵,加上美軍執世
界軍事牛耳,參考美軍並不出奇。與美軍不同的是,中共並不追求全面的壓倒性技術優勢
,受限於財力,僅有半數部隊會實現數位化。


     透過數位化實驗,38軍發現在作戰速度、殺傷能力、生存能力三項指標中,進步最
顯著的是作戰速度,也就是說數位化部隊有加快戰爭進程,減少消耗的神奇效果,目前亦
循此途徑而努力,未來集團軍將會縮小為軍。


     在整體合成戰力上,軍方希像38軍這類重點集團軍能足以抗衡美軍2個重型師或3個
輕型師。以美軍標準而言,像第一裝甲師、第一騎兵師、第一機步師等屬重型師,而像第
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第10山地師等屬輕型師。目前38軍的綜合戰力達到最高,
高於中共建政以來任何一個時期,以目前最強的第7裝甲師(裝備98式戰車)來說,除了
日本北海道的第7裝甲師在戰車性能上互有長短外,綜合戰力在整個遠東無出其右。據此
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總參謀部的希望並非憑空想像,當然在目前兩岸形勢下,38軍有多
少會用於台海,恐怕有更多人關心。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