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2000-01-01 16:15:41), 站内信件
|
加点料,再尝尝。 作 者: 格格巫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18日 22:05:37 提交。 回复: 去年旧文供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24个集团军简史 posted by 搏一笑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24个集团军简史
作者:军史
1 第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由贺龙(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南昌起义总指挥,建国后 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1959年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创建的工农红 军第2军团。
创建过湘鄂西苏区,参加了2万5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 旅,旅长卢冬生,后为张宗逊(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军委副总参谋长,总参副 总长兼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政委李井泉(建国后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 记兼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创建了晋绥边区。解放战争中,编为西北野战军第 1纵队,张宗逊,贺炳炎(1955年授上将衔,建国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先后任司令, 廖汉生将军(建国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委,南京 军区第一政委)任政委。1949年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参加了保卫陕北, 解放青海等战斗。60年代曾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后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 计委主任,70年代末起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将军在战 争年代一直任该军第1师的前身358旅政委。50年代初与陆军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 番号仍为第1军,军长为黄新廷将军(建国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司令,军委装甲 兵司令)。整编后该军入朝参战,停战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撤军。现任总参 谋长傅全有上将80年代初期任该军军长。 50年代初与陆军第3军、第7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军长为黄新廷将军 (建国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司令,军委装甲兵司令)。整编后该军入朝参战,停战 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撤回,驻防开封。
文革中,原属于南京军区的第20军因在"三支两军"中,支持派性,深陷于地方造 反派的纠葛中,七十年代与第一军掉换防区,第20军去开封,第1军换防杭州。现任 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80年代初期任该军军长。
八十年代末,第1军改组为集团军,是解放军陆军七个甲类军之一,属下第1、3、7三 个师全部改为摩托师,并配有高炮旅、通讯雷达团、电子对抗部队等技术兵种,现在 高炮旅正在改组为负责前沿防空的高炮导弹旅,配备WZ-10的直升机大队也正在组建中。
该军还拥有全军第一个蓝军团(外军模拟部队),曾在一次演习中两小时敲调38军的 团指挥所。现该军属南京军区,军部驻杭州,负责长江以南沿海一带防区,如果发生 台海战役,该集团军是进攻台湾北翼的主力部队。所以,该集团军的装备及动向值得 关心台海形势的观察家注意。
作 者: 55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18日 17:05:18 提交。 回复: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介绍之一:第1集团军 posted by 漏斗子
不过如果我在国内我也能把军史写清楚。 补充一点,38军的那个团就是王小京团长的那个团, 曾在老山一线重创越军,受军委嘉奖,不料演习中 吃了1军兰军团的亏,2小时战斗结束(原计划3天), 王小京被活捉。
2 第12集团军
该军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王宏坤(1955年授上将 衔,曾任海军第一副司令,第二政委)任第1任司令。在著名的定陶战役中, 该纵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一战成名。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该纵在 政委杜义德将军(建国后任海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指挥下,以"狭路相 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一举杀开血路掩护野战军领导机关安全突围。1948年该 纵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 生擒特务头子康泽。参加淮海战役后,该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 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解放了陪都重 庆。1950年底该军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作战, 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该师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 即有名的陈锡联,谢富治师,抗日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编入该军, 军长为曾绍山将军(建国后任沈阳军区政委)。在第5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 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机智灵活, 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役中, 该军的第31,34师相继投入战斗,在副军长李德生(后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 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 被授予上将衔)指挥下,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60年代,该军涌现出著名的 "郭兴福教学法",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
后任沈阳军区司令的李德生上将,广州军区司令的尤太忠上将在战争年代曾分 别任6纵17旅(35师前身),16旅(34师前身)旅长。李德生上将在五六十年代长期 任该军军长。
作 者: 漏斗子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19日 13:56:39 提交。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介绍之二 --第12集团军 第12集团军是赫赫有名的"百将团",解放军名将陈锡联、谢富治、王近山、 曾绍山均出自该军。部队骨干是红军时期的老队伍。
第12军的编制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王宏坤(1955年授上 将衔 ,曾任海军第一副司令,第二政委)任第1任司令。抗日战争中由"百将团"团长陈锡联率 领在山西崞县火烧日军阳明堡机场,创下了"步兵打飞机"的著名战例。解放战争中, 第6纵队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进行定陶战役,一战成名。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 ,在政委杜义德将军(建国后任海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指挥下,以 "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一举杀开血路掩护野战军领导机关安全突围。1948年该纵 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 康泽。参加淮海战役后,该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 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解放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
1950年底该军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作战,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 (该师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即有名的陈锡联,谢富治师,抗日 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编入该军,军长为曾绍山将军(建国后任沈阳军区政委) 。在第5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 下,机智灵活,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 役中,该军的第31、34师相继投入战斗,在副军长李德生(后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军委 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衔)指 挥下,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
60年代,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 。当时该军是总参谋长罗瑞卿特别青睐的部队,也是许世友将军主干力量。第12军长期驻 守两淮地区,与第1军分把长江南北,拱守沪宁杭,是承担战略任务的骨干部队。但是, 在八十年代裁军整编中,主政的是秦基伟、刘华清均是二野系统出生,属于三野系统的 第12军,自然没有得到重视,被列入乙类军,从此12军在军中地位下降。当时,即使属 于南京军区第1军这样的甲类军,也没有配备直升机大队,机械化师一个也没有,这在 七个甲类集团军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样厚此薄彼的结果,闹得军中矛盾四起,特别是 陈毅粟裕的三野系统更是闹反了天,平衡的结果,就是让三野系统出生的迟浩田将军 进入军委。
现在形势当然不一样了,一是12军驻守苏北是军委主席的家乡军,二是台海形势紧张, 12军属于攻台的北翼主攻部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应轻视该军。现在12集团下有 装备85III型坦克第2坦克师,第36师也已经实现机械化,电子对抗团、防空高炮导弹 旅也将要组建。战斗力虽比不上甲类军,但也已升了一个档次。特别是在台海战争中 ,该军担当的角色值得关注,比之第1军、第42军,第12军的地理位置处于攻台的 第二梯次,解放军究竟是"封"还是"登陆",主要就是看后续的第二梯次部队的 投入情况。
第12集团军属南京军区,军部现驻江苏徐州。
作 者: wildwolf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19日 15:47:34 提交。 回复: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介绍之二:第12集团军 posted by 漏斗子 百将团就是出自原来的11军31师(现12集团军36师)
阅兵的坦克第一方队就是6师的 38军的 15:54:08 10/19/99 (16 bytes) (0) 第12集团军怎么成了三野的了?51年前该军都属刘邓大军的。 <无内容> 知道吗? 15:18:36 10/19/99 (0 bytes) (0)
3 第13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组建的红四方面军的第73师,为红四方面军 战斗历史最为悠久的老部队。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苏区后该师编为红31军第93 师。抗日战争中该师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参加了开创太岳敌后根据地 和反扫荡斗争,抗战胜利后,太岳军区主力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 1955年授大将军衔,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大革命时期曾任蒋介石侍卫副官,并 在东征陈炯明的战斗中救过蒋介石的性命。解放战争时任解放军第4兵团司令兼 政委,建国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军委副总参谋长兼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国 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任司令,谢富治(1955年授上将,解放战争时任解 放军二野3兵团政委,建国后任云南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中共云南省委 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任政委。在解放战争中该纵队一直担负战略 机动任务,先后归第1,2,4野战军指挥,是挺进中原的三大主力之一,被称为赫 赫有名的陈谢大军。淮海战役后该纵的10,13旅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 为周希汉将军,政委为刘有光将军(建国后曾任国防部第5研究院政委,七机部副部 长,国防科委政委),归第4兵团指挥,千里渡江南进,在4野指挥下解放两广,胜 利进军云南。建国后该军一直驻守西南边境,在1979年对越自卫作战中,该军作为 西线主力,完成受领任务。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介绍之三:第13集团军
作 者: 漏斗子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20日 20:31:45 提交。
解放军陆军集团介绍之三 --第13集团军 第13集团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组建的红四方面军的第73师,为红四方面军 战斗历史最为悠久的老部队。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苏区后该师编为红31军第93师,抗 日战争中93师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参加了开创太岳敌后根据地和反扫荡斗 争,抗战胜利后,太岳军区主力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谢富治任政委。
在解放战争中该纵队一直担负战略机动任务,先后归第1、2、4野战军指挥,是挺进中原 的三大主力之一,即赫赫有名的"陈谢大军"。淮海战役后该纵队的第10、13旅编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为周希汉将军,政委为刘有光将军,归第4兵团指挥。 之后,千里渡江南进,在林彪指挥下随4野解放两广,胜利进军云南。
从第13军的历史看,既是红军时期的老部队,又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担当战略机动部队 的角色,先后编入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四个野战军中的三个,与军中各方面的领导人关系 都不错,四面有缘。因此,在八十年代末的裁军整编中,荣幸列编甲类集团军,活活把 同军区在反越战中有出色表现的"山地猛虎"--第14军挤出了甲类军的行列。当然, 这也与13军属于成都军区,14军属于合并前的昆明军区属于外来户有关系。所以, 原14军的军长廖锡龙升任为成都军区司令后,与麾下的第13集团军始终有一份复杂而 微妙的关系。在1979年对越自卫作战中,13军作为西线主力,从云南进入越南的 黄连山省,虽然完成了作战任务,但因越军主力布于老山、者阴山一线,第13军并 没有碰上如14军那样的两山战役的激烈战斗,没有值得一书功勋。
第13军一直驻守西南地区,是作为中印中越边境的战略预备队使用的,在武器装备上 一直受到照顾。七十年代大三线的建设,四川、重庆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军事工业群, 得地利之便,一些新定型的步兵战车、坦克、装甲车等往往以试用为名先装备 成都军区的部队。第13军属下的第149师就是陆军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第一批整编改装的机械化师之一,有消息说,最新的一轮师改旅整编,也是从该师开始的。
由于成都军区的防区包括中印、中越两个方向,而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 作为军区面向两个方向预备队的第13集团军装备配置就很有些麻烦。中越边境属于 热带亚热带丛林和山地,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坦克部队的机动,反越自卫战也证明了 这一点;而中印边境,除边界上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外,山里山外都是高寒地带, 虽地处高原,相对海拔却也大多是平地,适宜机械化部队的行动。第13军应该定位于 何种作战样态?一直是军方挠头的事。好在陆军航空兵的建立,能满足多种地理环境 的作战要求,第13集团军辖下用我国最新研制成功的WZ-10型武装直升机装备的 陆军航空兵旅已基本筹建完毕,这会大大提高第13军的机动能力和作战效能,完成 守卫祖国西南大门的重任。军方在新的战略布局中,将WZ-10首先装备第13军, 也是很有眼光的。
在军队经商的大潮中,第13集团军不十分光彩,是四川地区有名的倒爷,军中发生过 多起贪污腐败的丑闻。最惊人的,莫过于网上传闻1998年11月下旬,副军长崔国栋 少将因清理账务,在下榻的西昌空军招待所被杀,引起高层的震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 军中铁幕外人虽不知,但造成的影响可实在玷污第13集团军的光荣历史,令人痛心。 但愿第13集团军能"而今迈步从头越",守好祖国的西南大门,重续以往的光荣历史。
第13集团军现属成都军区,军部驻重庆江津。
所有回帖: 胡编乱造! 老行伍 23:00:51 10/20/99 (254 bytes) (2) 后面的内容纯系子虚,尤其是那个什么崔国栋副军长。 第十三集团军的第一四九师已不是原来第五十军的第一四九师 (也就是参加79年越战的那个师--79年后作家徐怀中曾有一部中篇《西线轶事》, 其中那个"九四一部队"就是当时的第一四九师)而是原西藏军区的藏字四一九部队。 那为什么原藏字419部队会采用149师这个番号呢? 野狼 09:14:36 10/21/99 (15 bytes) (0) 五十军简史(1) 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60军在长春起义后编为解放军50军,辖148、149、150 三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团,共23000人。1949年2月,东北军区将营口起义的国民党 东北保安暂编58师改编的167师编入该军。7月南下在商丘待命整训。9月到达湖北当 阳时,撤销150师,将167改为150师。11月下旬,配属二野进军四川。 1950年2月参加成都战役后归还四野建制,回师沙市一带参加大生产。9月 下旬开赴吉林西丰一带集结待命。10月25日起赴朝参战。1955年4月回国归 沈阳军区建制。1962年3月组建军高炮团。1965年3月150师改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 1967年5月27日,50军率148、149师调防入川,归成都军区建制。军机关驻成都并兼 成都警备区。12月,重组150师。 1969年月,50军149师与西藏军区52师对调防务。12月,52师改称149师, 下辖445、446、447团。 1976年月,将148、149、150三个师整编为简编师,撤销军教导队。 1979年月,将148、149、150三个师按甲种师扩编。2月15日后,分赴云南、广西 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5月归建回川。50军共亡*47人、伤*765人。 1981年将148、150师编为乙种师,保留149师为甲种师,军组建了教导队。 1983年,军增编了坦克团、技术侦察队、综和仓库。
13军在反越战中确实不怎么样,这是事实,不容辩解 古驿 00:34:35 10/21/99 经商一段,可信度不强 149师部在乐山,我的家乡,经常可以看见师部的痞子兵到处晃荡 <无内容> rb 21:39:44 10/20/99 (0 bytes) (5) 84年这个师出了两个国家英雄侦察连,在越南打了一年,无阵亡, 击毙和俘虏越特工一百多。 <无内容> rb 21:50:14 10/20/99 (0 bytes) (0) 79年,我曾经带着红领巾,提了鸡蛋去迎接他们。很多人都是屁股挂彩, 原因是匍匐前进没练好。 <无内容> rb 21:48:13 10/20/99 (0 bytes) (0)
4 第14集团军
该军最早的前身是抗日战争初期由薄一波(解放战争中任华北军区政委,建国后任 副总理,中顾委常务副主任)建立的山西新军,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在百团大 战中和残酷的反扫荡中受到很大的锻炼。解放战争中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 驰骋中原。淮海战役后以4纵11,22旅和起义的廖运周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 军,军长李成芳将军(建国后任昆明军区政委,五机部部长,武汉军区政委),在第 4兵团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进军云南。建国后该军一直戍守西南边 疆。1984年该军进行了夺取者阴山和老山的战斗。第40师经激烈争夺战一举攻克老 山并击退敌反复冲击。
第49师的者阴山争夺战打得极其漂亮,该师在师长廖锡龙的周密指挥下仅7分钟就 占领主峰并牢牢控制阵地,以极小的伤亡取得重大胜利。战后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 亲自发布命令提升廖锡龙为第14军军长(现任成都军区司令,上将)。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介绍之四:第14集团军 作 者: 漏斗子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22日 13:19:17 提交。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四 --第14集团军 一、光荣历史 第14集团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薄一波奉命回山西建立抗日 武装,利用阎锡山与蒋介石的矛盾,建立了一支有共产党领导的打着山西地方武装旗号 的抗日军队--这就是抗战中赫赫有名的山西新军。山西沦陷后,该支军队正式编入 八路军太岳军区,在彭德怀领导下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和残酷的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中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驰骋中原。淮海战役后以4纵11、22旅和 国军起义部队廖运周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军长李成芳将军。在第4兵团 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进军云南,成为刘邓旗下的主力部队。
二、援越抗美与反越自卫战 五十年代后第14军一直戍守西南边疆,看守南大门。在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 该军不仅担负着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保证援越运输线的畅通,而且还曾有两 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 、南越特工队的偷袭,为越南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也可能是与越南的这 个缘分,二十多年后,在变兄弟为仇敌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越军展开了一场 该场战争中最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场战斗就是1984年进行著名的夺取法卡山和老山的战斗。1984年4月28日, 第14军第40师、第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经一日 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 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49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 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推进至松毛岭前沿,全歼敌两个连, 毁灭性打击敌两个营,击溃敌三个团,敌伤亡数字不详,这是因为我纵深重炮部队对敌 纵深增援团队炮击,使敌伤亡重大,但伤亡数字不详(如者阴山之战中,越增援一个团 遭遇我一个排阻击时,被我14军炮兵师两个重炮团集火密集炮击,敌尚未下车)。
两山血战,以老山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以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廖锡龙不愧将才 ,大战之前,亲自赴前沿侦察敌情,勘察道路,为迂回部队选择最佳迂回道路。总攻之 前,两度推迟总攻时间,在老山之战开战后40分钟才发起攻击,使得迂回掉队部队 得以及时到位,匆忙赶到的部队指战员得以利用宝贵时间调整部署,休整部队。事实 证明,两次调整总攻时间十分必要,部队战前准备了200口棺材,战后100口都多。 此战之战果,不仅14军军长,军区首长没想到,许多参战官兵都没想到。须知,当 时越军炮兵还是有对等还击的气概的,双方炮弹空中相撞的事情并不罕见。战后, 飚将廖锡龙升任第14集团军军长,当选"84年十大风云人物"。数年后,晋升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与者阳山之战比较,老山之战则打得十分艰苦,你来我往,拉锯战频繁,比较有名 的战事有84年"4.28"之战,"6.12"之战,"7.12"之战。其中"7.12"之战规模最 大,越军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 ,共计六个团的部队对我14军40师一个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松毛岭大战 打得惊心动魄,"7.12"之战,敌反扑情况战前我已掌握,凌晨,我以两个炮连在阵 地前300米处进行火力侦察,两轮炮击,击毙敌两名营长,敌伤亡重大,但敌军轻 伤员无一呻吟,重伤员致死不动,失去指挥的部队蛰伏如前,不慌乱,不暴露,无 线电静默,纪律和素质令人敬佩,颇有志愿军邱少云之精神传统。14军前指见没有 情况,下令除一线保持警惕外,其余睡觉。凌晨越军扑上我军一线阵地,来势十分 凶猛,我军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 打敌后续梯队,封锁我阵地前沿300米一线,打成3道火墙,整整一个上午,敌军主 力没有接近我主阵地。下午,2.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越军一个营趁机抢占我 一个高地,我军一个榴弹炮营配合进攻,一个排45人15分钟夺回,当我军攻上高 地时,敌军一个营几百人,只剩下6个活人。不甘心失败的越军十分顽强,纠集 六个团轮番冲锋,甚至发动了少有的营团级集团冲锋。事后证明,这是本次战斗中 最愚蠢的举动,白白遭受灭顶之炮火覆盖,一整天,敌被阻于松毛岭一线寸步难进 ,阵地前留下了3000余尸体,占整个两山之战越军伤亡总数的43%。
三、丛林猛虎的称号 两山战斗后,第14军获得了"丛林猛虎"的称号。应该说,第14军也无愧于这个称号 。经过两山实战证明,第49师、第40师是我军名副其实的丛林作战师。对于这场战争 中西线的失利,人们往往归咎于许世友的指挥失误,没有注意到广州军区的部队原属 四野,擅长在平原地区的大兵团作战,解放以后,又长期驻扎在珠江三角州的水网地 带,不熟悉热带丛林战斗模式。而成都军区的部队原属刘邓的二野,渡江战役后就直 插大西南,经过山地、丛林作战的锤炼。解放后,又长期驻扎在大西南,针对热带山 地丛林,训练过各种战法。例如1962年3月昆明军区就在西双版纳举办过 "昆明军区第一期战术研究班",专门研究山地丛林的战法,参加学习的有军区副 司令陈康将军、第14军徐其孝军长、军区副参谋长王非大校以及军区机关、各军、 师、军分区、步兵学校主管训练的干部等。这次研究班后,第14军49师的副师长 张化民上校还率领的一支200人部队,研究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经验。经过几十年 的经验积累和平时的演练,第14军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
四、八十年代裁军、第14军落户成都军区 八十年代裁军一百万,八大军区改为七大军区,被裁掉的一个军区就是14军所在 的昆明军区,14军由此改换门庭归属成都军区。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防工业没有将 研制适宜热带山地作战的特殊装备作为自己的任务,因此在集团军的改制中,作为 担当热带山地丛林作战的第14军仍然以传统的步兵为主,并没有改组为多兵种的 合成军。九十年代,为了贯彻打局部战争的新战略思想要求,陆军编成内将24个 集团军分为甲类乙类,将甲类军改装为快速反应部队,划分的主要根据以该军的 战史和任务而定。由于第14军担负热带丛林的山地作战任务,作战目标比较单一, 又通常陆军的坦克装甲车等大型机械化装备并不适宜,因此第14军被列入乙类 集团军,就此沦为二类军,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在者阴山一战中表现出出色指挥才能的廖锡龙师长虽然后来晋升为军区司令,但 在最新一轮军委改组中,59岁的廖锡龙并没有进入军委,反而是治军政绩平平的 总参谋长傅全有的老部下郭伯雄、徐才厚获得晋级。看来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在台海形势紧张的今天,不用廖锡龙这样军中已不多的有丰富作战经验和出色战 绩的将军,看来军委真的不准备打台湾了。
第14集团军现属成都军区,军部驻云南开远。
5 第16集团军 军部驻长春市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其中第46师136团的前身是经过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发展起来的红一军团第2师第5团,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被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模范红5团"荣誉称号。在解放战争中,1纵由杨得志 (解放战争中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解放军1野19兵团司令。朝鲜战争中任志愿军 副司令,司令。1955年授上将衔。历任济南,武汉,昆明军区司令,总参谋长), 杨勇(解放战争中任2野5兵团司令,朝鲜战争中任志愿军20兵团司令,后任志愿军 司令。1955年授上将衔,历任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新疆军区司令,第一副 总参谋长)先后任司令,苏振华(解放战争中任2野5兵团政委,建国后任海军政委, 1955年授上将衔)任政委,所以又称"杨苏纵队"。系第二野战军的第一纵队,
在解放战争中该军从冀鲁豫转战长城内外(归聂荣臻元帅,萧克上将指挥),又千里跃 进大别山,在淮海战役中力扛黄维全副美械的精锐第18军,进军大西南后又平定了贵州 的千年匪患,曾长期归该军指挥的一纵20旅(淮海战役后编入张国华中将的第18军, 番号为第52师,师长为吴忠少将)更是作为开路先锋,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屋脊。
该军于1952年底入朝轮战,编入了原属第11军的32师(该师为当年太行纵队的主力) ,回国后驻守中朝边境。该军第46师136团的前身为北伐中叶挺独立团的一部,红 军时期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红五团"。 作 者: 漏斗子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24日 15:28:10 提交。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五 --第16集团军 第16集团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其中第46师136团的前身是 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发展起来的红一军团第2师第5团,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 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模范红5团"荣誉称号。
在解放战争中,杨得志、杨勇先后任过1纵的司令,苏振华任政委,所以又称 "杨苏纵队",是华北战场战略机动部队。在解放战争中1纵从山海关到千里大别山, 直至渡江,解放贵州,打遍了大半个中国,历经许多战斗。
建国后,第16集团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一直驻东北。辖下原有三个师, 一个师八十年代改为武警,主力第32师原属第11军,第11军撤编后并入第16军。八十 年代大裁军时,第16集团军被列为简编军,属于乙类集团军,主要防务是中朝方向, 防区内还有两个属于二炮的专门对付日本的东风战略导弹发射基地。九十年代,随着 中苏关系的缓和,国防战略的南移,东北境内过于密集的军力部署开始消肿,第16军 本来就以步兵为主,没有重装备。有消息说,在新一轮的撤编裁军名单中,就有 第16集团军。
第16集团军现属于沈阳军区,军部驻吉林省长春市。
6 第20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红军主力长征离开南方后留在闽浙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中 编为新四军第1师。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参加了华东战场上的 主要战役。这支部队长期由叶飞(解放战争中任3野10兵团司令,1955年授上将 衔,任福州军区司令兼政委,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福州军区第一政委,海军 司令)指挥。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津湖战斗中涌现出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 杨根思。回国以后该军第60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三军 协同作战),取得胜利。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六 --第20集团军 第20集团军的前身是红军主力长征离开南方后留在闽浙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说起渊源, 是陈毅、粟裕的老部队。皖南事变后,编为新四军第1师,师长就是赫赫有名的粟裕将 军。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活跃在苏鲁皖的敌后根据地,著名的"黄桥决战"就是该支 部队的杰作。
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由叶飞指挥参加了淮海、渡江等华东战场上的主要 战役,是三野的主力部队,战绩并不亚于三野九纵--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第27集团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20军是1950年首批进入朝鲜参战的部队,在长津湖战斗中涌现出著名 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回国以后第20军的第60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在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三军协同作战 的战斗中,该师表现出色。此后,该军归南京军区,驻防杭州。在文革的"三支两军"中, 第20军深陷于地方的派系斗争,受军队支持的一方甚至拥有武器,闹得杭州、金华等地成 了武斗的重灾区。1975年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时,为了使军队从地方纠葛中解脱出来,缓 解紧张的军地关系,让第20军与济南军区的第1军换防。第20军由此去了河南。从山色美 丽的西子湖畔,调防至黄河岸边的衰败古城,而且是类似犯错误被"发配"去的,20军上 下是一万个不愿意。可是"军令如山倒",那个年代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第20军从此 一蹶不振,雄风不再。离休制度实施后,20军中有些调防时家属未随军的人,又回到了杭 州,谈起这段历史,也很为20军遗憾。文革带给军队的危害是什么,在今天的第20军身上 ,我们或许还能看到残留的痕迹。
第20集团军现属济南军区的简编军,下属第58、第59、第60步兵师。在新一轮的旅团化 整编精简中,主力第60师被整编为第60机械化旅,剩下的两个师可能还要撤编一个。第 20集团军军部驻河南省开封市。
作 者: 58师长 于北京时间:1999年10月25日 21:16:34 提交。 回复: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六:第20集团军 posted by 漏斗子
20集团军下辖,58师,(驻河南许昌)高炮旅(驻河南商丘愿59师), 60师,(河南累河),坦克11师,(河南信阳),和驻河南确山的地炮旅。 听说再给20集团军增加地空导弹旅一个。
第20集团军 军部:开封市 该军也是一支战斗历史十分悠久的部队,其前身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 是华东我军头等主力部队。长期由叶飞上将指挥。红军长征离开南方后, 闽东游击区组建了独立师,抗战开始后部队整编为新四军"老六团" 东进苏北后,扩大为新四军第一师,解放战争中又编成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 ,参加了华东战场的历次大战,战功显赫。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长津湖战斗中 涌现出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1952年回国后驻守浙东前线,1955年,该军 第60师参加一江山岛战斗,取得胜利。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三军合同 作战。文革中,该军在浙江支左,主要干部犯了不少错误,矛盾较多。 1975年邓小平主军后将该军与开封的第1军对调。
7 第2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主力部队。抗日战争爆发时,南方红军游击队 被编为新四军。其中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红28军编为第四支队,是当时新四军4个 支队中兵力最多的一支,也是唯一位于江北的支队。皖南事变后整编为新四军第2师, 师长为有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长征中任红一方面军第9军团军团长,抗日战争 胜利后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不幸病逝)。而新四军第4师则是由名将彭雪枫领导下发 展起来的敌后武装,彭雪枫师长牺牲后,由张爱萍(1955年授上将衔,解放后历任华 东军区海军司令,华东军区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主任,国防部长)继任师 长。抗战胜利后,这两个师的主力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韦国清(解放战争中任三 野10兵团政委,解放后任援越抗法中国总顾问,1955年授上将衔,后任广西,广东省 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总政治部主任)任纵队司令兼政委。这个纵队作为 华东野战军4大主力兵团之一苏北兵团的主力,转战于华东战场。而后又进行了解放 舟山群岛作战,解除了上海被封锁的局面。抗美援朝后期,该军入朝轮战,停战后 长期留守朝鲜,撤军回国后又奔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胜利地进行了平叛作战。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七 --第21集团军
第21集团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主力部队。抗日战争爆发时,南方 红军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其中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红28军编为第四支队,是当 时新四军4个支队中兵力最多的一支,也是唯一位于江北的支队。皖南事变后整编 为新四军第2师,师长为有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病逝)。 而新四军第4师则是由名将彭雪枫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敌后武装,彭雪枫师长牺牲后, 由张爱萍继任师长。
抗战胜利后,这两个师的主力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韦国清将军任纵队司令兼 政委。这个纵队作为华东野战军4大主力兵团之一--苏北兵团的主力,转战于 华东战场。而后又进行了解放舟山群岛作战,解除了上海被封锁的局面。
建国后,于抗美援朝后期,入朝轮战,停战后长期留守朝鲜。回国后又奔赴西北少 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平叛作战。从第21军作战历史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属于三野系 统的王牌部队。八十年代裁军整编中,第21军被荣编为甲类集团军,被赋予镇守 大西北的重任,是驻守西北的主力军团。当年发生六.四事件时,老邓都没敢动用 这支军队,可见第21军在大西北的重要地位。第21集团军下有装备直-九的直升 机大队和第4坦克师,所属的三个步兵师--第61、62、63师中,第63师已换 装为机械化师,属中央军委重装的全军六个快速反应师之一。该军现属兰州军区, 军部驻陕西宝鸡。
8第23集团军 军部驻哈尔滨市
该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的头等主力部队,抗战中系新四军第1,6师各一部,长期 在粟裕大将指挥下作战,抗战胜利后先后编为新四军第一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 在猛将陶勇中将指挥下所向无敌,在渡江战役中,该军重创企图滋事捣乱的英国 远东舰队,迫使耀武扬威的英国海军旗舰在一百年前签订令中国人民屈辱的南京条约 的长江江面挂起白旗向解放军求饶,这就是有名的"紫石英号事件"。1952年该军 入朝参战,在著名的"丁字山"战斗中,该军以一个排机智灵活地抗击美国第八集团 军特地邀请记者,国会议员前来观摩而拼凑的所谓"联合作战试验",以无一人伤亡 的代价使特种装备的美国大兵尸横遍野,阵地巍然不动,美联社事后报道说,议员 们都怀着"忧郁"的心情对这种"斯巴达"式的进攻感到怀疑。回国后该军兵驻 冰城,在六十年代末参加了珍宝岛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八十年代该军在军事 训练中大胆创新,开我军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先河,为我军向科技建军的道路 作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八 --第23集团军
第23军属三野系统的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新四军第1师、第6师各一部组成, 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陶勇将军(建国后任东海舰队司令)任司令,转战华东,在 渡江战役中该军给耀武扬威挑衅的英国远东舰队以重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该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六十年代初,该军参加了大庆石油会 战,1969年第23军第67师部分部队参加了珍宝岛战斗。八十年代,在震惊全国的 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该军参加了扑救工作。
第23集团军属沈阳军区,军部驻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该军属于乙类集团军,主要任务 是中俄方向的防御作战,下属第65、66、67步兵师,和独立防空炮兵旅、地炮旅。 现任军长是粟裕之子粟戎生,巧合的是,第23军的前身的新四军1师师长就是粟裕 ,子继父业,担任同一支部队的首长,这在解放军里可能不会有第二例了。
9第24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6师。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长期战斗在南京,上海敌人心脏 区域,同日,汪,蒋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解放战争中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 第6纵队,王必成将军(建国后任上海警备区司令,昆明军区,武汉军区司令)任司令。 参加了华东战场历次大战,尤其是在全歼蒋介石嫡系精锐整编第74师的几次战役中 立下大功。抗美援朝战争后期该军由军长兼政委皮定均将军(解放战争初期在中原突 围中扬名,所率部队以"皮旅"威震敌胆。建国后任兰州,福州军区司令)率领入朝 参战,战争期间,张震(抗日战争中任彭雪枫部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任华东野战军参 谋长,辅佐粟裕大将指挥历次大战。建国后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部长, 第一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任代军长兼政委。 和平时期,该军在唐山大地震救灾中发挥重大作用。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九 --第24集团军
第24集团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6师。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长期战斗在南京、上海敌人 心脏区域,同日、汪、蒋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解放战争中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 第6纵队,王必成将军(建国后任上海警备区司令,昆明军区,武汉军区司令)任司令 ,参加了解放战争。在孟良崮战役中,表现出色,为全歼蒋介石嫡系精锐整编第74师 立下大功,之后参加了淮海、渡江等华东战场历次大战。
抗美援朝战争后期该军由军长兼政委皮定均将军(建国后任兰州,福州军区司令)率领 入朝参战,战争后间,张震任代军长兼政委。该军现属北京军区,属于简编乙类集团军 。1970年唐山大地震时,该军是首批进入震区的部队,在抗震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23军下属三个师,即第70、71步兵师和第1坦克师。军部驻河北承德。
第24集团军 军部:承德 该军也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支英雄部队,其前身为新四军第六师,长期由粟裕大将 和虎将王必成中将指挥,是华东我军头等主力部队。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在日, 汪,蒋勾结夹击的险要形势下,坚苦卓绝地战斗在上海,南京附近敌统治心脏 地区。著名的京剧样板戏<<沙家兵>>(<<芦荡火种>>)就是描写这个部队的18名 伤病员掩蔽在阳澄湖上开展斗争,最后发展成为一个主力团的故事。解放战争 中该部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在歼灭蒋介石号称"御林军"的整编74师的孟良 大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六七十年代我国电影工作者创作的故事片<<红日>> ,<<南征北战>>都是描写该军的战斗业绩。该军于1952年入朝轮战(军长为 猛将皮定钧中将,后由张震上将接任),回国后一直驻守华北重镇。
10第26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为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 纵队,王建安(1956年授上将衔,建国后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任司令,转战 华东,中原战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第26集团军 军部:山东莱阳 该军是原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升级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王建安上将 任司令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第2次战役中未能切断美军海军 陆战1师的退路,在第4次战役的阵地阻击中表现较好,以很小的代价 使敌军伤亡惨重。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 --第26集团军
第26军的前身为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鲁中军区的地方武装,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 第8纵队,王建安(1956年授上将衔,建国后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任首任司令, 转战华东,中原战场,参加过淮海、渡江以及解放舟山战役。从系统看,属于三野的部 队,因由内线作战的地方部队组建,战斗力一般,没有突出的战绩。1950年,第26军入 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26集团军的主力,是原第46军撤编后并入第26军的第137师。在新一轮的裁军撤编中 ,同属济南军区的第67集团军撤销,67军的主力第199摩托步兵师将并入第26集团军。 这样第26集团军的主力全是由其他军撤编后并入的师组成,这可能在全军也是少见的。
第26集团军现属济南军区,军部驻山东莱阳,在编成上属于乙类集团军。从第26集团军 所处地理位置看,是连接我国中原腹地的沿海地区,战略地位非同小可,特别是第67集 团军撤销后,该地区就只驻扎第26军这一个集团军。因此,该军的主要作战任务除负责 山东全境,主要是沿海地区的防空、反登陆、反空降作战以及负责渤海湾的门户-- 庙岛列岛的守备任务外,还应该担负战略机动作战任务,北驰京畿,南援华东,由烟台 渡海踏上辽东半岛,可迅速进入东北。
在科技强军的战略下,蒙军委中山东籍将军的念乡之情,第26集团军已被列入第一批 机械化改装和武器升级换代的部队,新组建的高炮旅将装备HQ-7防空导弹;该军的 第8坦克师目前装备有热成象仪的国产最新型的96式主战坦克,国庆阅兵式上车辆 第三方队中,就有第26集团军坦克师的官兵驾驶着这种坦克走过天安门广场, 令世界瞩目。
11 第27集团军 军部:石家庄市
该军是我军历史上的著名部队,其前身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解放 战争初期,胶东军区的主力部队由吴克华中将带领渡海进军东北(后 编为四野第41军,现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就是当时 的士兵),留下的部队由许世友上将领导编为九纵,在著名的济南战役中, 九纵在猛将聂风智中将指挥下勇克坚城,第79师235团战后被中央军委 授予"济南第一团"(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当时 任该团7连指导员)。在渡江战役中,该军特务大队先行偷渡侦察敌情, 以木盆飘渡敌重兵严守的长江,给全军以巨大鼓舞,建国后我国电影 工作者以这一事迹编创了家喻户晓的故事影片<<渡江侦察记>>。在上海 战役中,该军率先突入市区,不顾自己蒙受巨大伤亡,对盘踞苏州河 对岸的敌军坚持不使用重武器,发动群众支援,开展统战工作,迫使 敌军放下武器投降,使大上海完整回到人民手中。上海解放的当夜, 该军上自军长下至马夫全部露宿上海街头,秋毫无犯,在人民的称赞 下迎来了人民上海的黎明。抗美援朝爆发后,该军参加第二次战役, 在长津湖畔不顾严寒和敌军优势火力,集中第80,81师兵力一举全歼 美军在二次大战中以争夺瓜岛而闻名的海军陆战第一师一个整团,这也是 整个朝鲜战争中我军成建制消灭美军一个团的唯一范例。回国后该军 驻扎太湖地区,文革中由军长尤太忠上将率领移师石家庄,担任反苏 空降任务。八十年代后组编为集团军,为我军七个重点陆军集团军 之一,也是担任中央预备队的三个重点集团军之一。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一 --第27集团军
第27集团军在解放军中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属于中央军委部署的全军战略预备部队。
一、解放战争--济南战役奠基业 第27集团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抗战胜利后,胶东军区主力进 军东北,余下的第5师、第6师和警备第3旅于1947年1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 ,许世友将军任首任司令。
奠定9纵地位的是1948年的济南战役。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攻打山东省会济南, 攻城部队由山东兵团司令许世友指挥。9纵在司令员聂凤智指挥下,第25师73团(现 第79师235团前身)首先突破坚固城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光荣称 号。济南战役的胜利显示了解放军攻打大城市的能力和气魄,为我军开展城市攻坚战 提供了作战经验。之后,该军又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全歼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 编第74师。在淮海战役中,9纵参加了碾庄围歼黄伯韬兵团,于双堆集围歼杜聿明集 团的战斗。
1949年2月,解放军整编,华野9纵改称解放军第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 ,副军长兼参谋长贺敏学,隶属第9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在渡江战役中该军侦察 大队创造了"木盆渡江"的范例并获得"渡江第一船"荣誉。5月份在聂凤智司令指 挥下,27军作为上海战役的主力,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
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就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先 后任该军第235团团长,政委,第81师政委。
二、朝鲜战争--长津湖战役建功勋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27军于1950年10月随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军长彭德清、政委 刘浩天,辖79、80、81、94四个师。
11月,27军做为参加第二战役的第一梯队,第80、81师由北偏东向长津湖机动与世 界最强大的美军精锐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7师交战,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忍饥 挨冻,浴血奋战,打残了美军王牌陆战师;歼灭了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 第1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4千余人,第31团团旗亦被缴获。创下全 歼美陆军一个整团的模范战例,这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唯一全歼美陆军一个 完整团建制的范例。这在美国陆军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成为世界上以劣势装备全 歼优势装备的典型战例。彭德怀闻讯大喜:"嘉奖第二十七军。"以此表彰27军 对清(川江)、长(津湖)战役(第二次战役)做出的贡献。于此同时,第27军 79师在柳潭里击溃美海军陆战第一师7团及5团两个营。
东线的第九兵团奋勇作战,彻底打垮美第10军,美军残部于11月底从海上撤退, "三八线"以被地区大部解放。时至今日,美国一提朝鲜战争,都少不了提到 清长之战;一提清长之战,又少不了提到英勇善战的第27军。
"清长之战"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这是中国人 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西方列强,而且是最强国的军队。通过 这场战役,西方人才开始认识中国军队,在美国对中国的几十年禁运围堵中之所以 不敢再挥舞拳头,就是因为朝鲜战争中轻举妄动留给它的教训。
清长之战是对一百年前鸦片战争的一个交代,12月24日这一天值得我们每一个 炎黄子孙永远引为自豪并加以纪念。
三、头等主力--战略预备队 第27军于1952年回国,归南京军区,驻防无锡。珍宝岛事件后,军委为加强北京军区 的防务力量,于1971年9月调动该军一个师到北京,加强内卫力量,后又将该军调入 华北。时任军长尤太忠。
1982年第27军参加了华北大演习,1987年军侦察部队到老山轮战,表现出色,当时 的军长是现任济南军区司令的钱国良中将。1998年,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 特大洪水的抗洪抢险队伍中,就有第27军。这个集团军派出三支堵口技术分队,分赴 "三江"抢险救灾,为封堵九江大堤决口,扼制洞庭湖滑坡,强固洪湖危堤,保卫哈尔滨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8月7日,位于九江市区以西约4公里的一 段防洪墙突然坍塌,肆虐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顷刻间把城区大堤撕开大口,九江市区 危在旦夕。紧要关头,国家防总再次想起这支在1996年河北抗洪抢险中制服滹沱河 164米长的大决口,创造了"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的英雄部队,中央军委紧急 调遣这个集团军200多名官兵飞抵九江,连续奋战3昼夜,搭起一座钢木组合结构坝 ,创下了封堵大江大河干堤决口的奇迹。
八十年代末,第27军整编为集团军,改称第27集团军。集团军下属第79机械化师, 第80、81摩托步兵师,炮兵旅、工兵团、防化团等,属于甲类集团军,是全军的战略 预备队,但从装备上看,没有配备直升机部队,机械化装备也不够。在国庆五十周年 的阅兵式上,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徒步第六方队,就是有第27军的官兵组成的。
第27集团军军部驻石家庄,属北京军区。有消息说,在96年的对台演习中,27军的 部分主力已悄然南下,驻防属南京战区的两淮地区,看来第27集团军可能是解放军为 台独准备的一道大餐。
12第28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渤海军区部队。抗战胜利后,渤海军区主力进军东北, 余部组建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宋时轮(1955年授上将衔,解放战争中任第三野战军 第9兵团司令,抗美援朝中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回国后任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 校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任司令。转战华东,中原广大战场。1949年10月该军第82师发 起金门战役,由于兵团,军指挥急躁,师指挥软弱造成解放战争以来我军最大的失利。
第28集团军 军部:大同 该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是由宋时轮上将在解放战争中将渤海 军区的地方武装升级组建的,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华东,中原战场,以擅长 阻击而使蒋介石的精锐第五军,第十一师等一筹莫展。在解放战争华东战场 最后一战金门登陆战中,由于叶飞上将轻敌刚愎,造成三个主力团损失惨重, 为整个解放战争中我军最大的失利。文革中该军调到塞外担任防御任务。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二 --第28集团军
第28集团军属于三野系统,前身是抗日战争中山东渤海军区的地方武装。抗战胜利后, 渤海军区主力进军东北,余部升级组建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宋时轮任首任司令。
解放战争中,10纵被编入由叶飞任司令的华野第10兵团,转战华东、中原广大战场, 以善守著称。1949年5月打完上海战役后,挥师南下,进入福建参加了解放福州、厦门 的战斗,之后奉命准备发起金门战役。在缺乏两栖作战的经验和渡海船只的情况下,于 1949年10月24日深夜,以28军第82、84师为主发起了金门战役。由于兵团、军指挥 急躁,算错了潮汐,使先遣部队的船只无法返回接应后续部队,登岛作战的9千多人在 坚持了三天后被全歼,造成解放战争以来我军最大的失利。
解放军是讲光荣传统的,而光荣传统往往只包含着胜利,失败作为最大的财富是不被看见 的甚至要极力掩盖的。由于这段令全军难咽的历史,使28军始终抬不起头来。说是野战 集团军,实际装备与地方守备部队无异。共同发起金门战役的兄弟部队--29军早已撤 销了,在1999年开始的50万裁军中,第28集团军也将在劫难逃。第28集团军撤销后 ,属下的主力,即由原69军撤销后编入该军的第205步兵师可能会被并入65集团军。
第28集团军现属北京军区,军部在山西大同。
画蛇添足加一句:攻打金门的部队的番号可以撤销,但他们之所以失败的经验教训应该 留下,台湾还没有解放,这些经验教训也许会成为解放军最终踏上宝岛的胜利之母。 13第3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以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成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在济南战役 中,该纵第37师109团(现第91师271团前身)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光荣称号。 解放以后一直驻守福建前线,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八二三炮轰金门"等战斗。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三 --第31集团军
在解放军的队伍里,第31集团军是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组建起来的一支年轻的部队。该军 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以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成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在济南战役中, 该纵第37师109团(现第91师271团前身)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光荣称号。
解放以后第31集团军长期驻守在福建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八二三炮轰金门"战斗,以后 的炮轰金门、马祖的任务也是有该军承担的。由于第31集团军年轻,没有多少光荣历史可 以显赫,也就很少被人关注。但是一旦台海形势紧张,该军的动向就很受瞩目,据说台湾 的军情局收集该军每一个连以上的军官的档案。
第31集团军原辖有第91、92、93三个步兵师。1997年驻莆田的第93师改制成武警,而 第29军撤销后,主力第86师则编入第31军。所以该军现在仍有三个满装师,这在乙类简 编集团军中是不多见的,也见我们对台独的戒心始终没有松懈过。不过,邓小平主政军委 后,为了缓解台海两岸紧张形势,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将第31集团军列 为乙类军,三个步兵师的武器差强人意,没有换装成机械化或摩托化部队,主要是表现大 陆求和平的诚意。
第31军长期负责对金门等地的炮击和地面防空,该军的炮兵是非常出色的。无论是对地还 是防空的炮战能力在解放军中当属一流,我国新研制的炮往往先装备该军。该军辖有独立 的高炮旅和地炮旅,另外还有一个坦克旅和军直属侦察队。从第31军的编成看,技术兵 种主要是炮兵,是我军唯一拥有两个独立炮兵旅的集团军,但不知有没有换装成导炮旅, 装备红旗-7低空和红箭-8E反坦克导弹;从31军的装备看,主要是担负炮击及沿海防空 、反登陆、反空降等防御性作战任务。
在今年10月1日的阅兵式上,走过天安门的车辆第十五方队的35mm防空火炮,就是由 第31集团军的独立高炮旅组成的。下面摘一段《解放军报》10月2日的"阅兵式速写" 中对车辆第十五方队的描述,回忆31军当时的雄姿:
"由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官兵操纵的共和国自己设计生产的先进中低空防空火炮,被人 们誉为'制空猎手'。
它具有卓越的技战术性能。每分钟射速可达千余发,形成密集弹幕,在瞬间对敌实施毁 灭性打击;能在各种复杂的天候和环境下打击敌隐形飞机,拦截敌巡航导弹;具有同时跟 踪和处理多批目标,并自动进行最大威胁判断的能力;从捕捉目标到火炮实施射击,仅在 数秒之内便能完成。
这个集团军地处东南沿海前线,为更好地履行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 这个集团军领导自接装之日起,就带领训练攻关小组,组织官兵研究解决训练中的疑 难问题,摸索适应新装备训练的新的组训方法手段,为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当开路 先锋。某天正好刮起了台风,能见度极差。当4架航模机呼啸而过时,官兵们迅速启 动"防空卫士"雷达和自动火控系统,一眨眼间航模便在空中开花,常备不懈的思想 和刻苦的训练,使这支掌握先进武器的部队不经人员装备补充、不经临战训练,即可 在规定时限内遂行高技术条件下的防空作战任务。近年来,他们在东南沿海三军联合 作战演习中,均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在全世界瞩目的国庆阅兵式上,让一个对岸国军的老对手操着防空火炮,千里迢迢参加阅 兵走过天安门广场,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台独可能不认识他们,但是驻金门、马祖的国 军一定认得出操炮手是谁。
看了有关31军的介绍感觉到有必要做一点补充,31军目前是除了38军之外装备最为精良 的集团军.从官方的电视报道中可知道现在装备了89式120反坦克炮, 89式122火箭炮, 83式152加, 89式122榴等新式火炮.另外,他们还率先装备了红土地末制导炮弹.31军 属下的第13防空旅是全军中除了38军外的唯一一个防空旅,更令他们自豪的是该旅的装 备超过了38军,除了大家在阅兵中看到的35mm高炮外还有全军装备数量极少的红旗7导 弹和其他部队尚未装备的TorM1系统.(注:38军的防空旅装备了红旗7,红旗61甲, 红缨5甲等3种导弹)美中不足的是31军的坦克以63式系列为主,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14第38集团军
该军最早的前身是彭德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军团长,长征 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北方局书记。解放 战争中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 野战军司令兼政委,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国防 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 工农 红军第5军,后壮大为著名的红三军团,成为中央苏区红军两大主力之一。抗日战争中编 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39年进军山东,创建敌后 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编入八路军山东军区第1,2师,陆续出关进入东北。此后山东第1,2师与东北 军起义的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李天佑(参加过百色起义,18岁就当红军师长。 1955年授上将衔,解放后任广西军区司令,广州军区代司令,副总参谋长)任司令。在东北 解放战争中,1纵以"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 在祖国解放战争中,该军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滇南边境。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 军长为梁兴初将军(建国后任海南军区司令,成都军区司令)在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不 顾 一切困难,胜利完成穿插任务,一举扭转朝鲜战局。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 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著名作家魏巍采访该军松骨峰阻击 战英雄事迹写成著名的报告文学。在第4次战役中,该军背靠即将开冻的南汉江,依托简 易 工事,顽强抗击兵力,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的反扑,前仆后继,使敌军每昼夜只 能前进不到900米,以巨大代价胜利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第38集团军 军部:保定 该军是我军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部队,该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 纵队,由原八路军115师为基础组建的山东军区一,二师和起义的东北军 万毅师组编而成,在解放战争中曾有三下江南,四战四平的美名,以能 啃硬骨头打恶仗被林彪元帅当做"心尖宝贝"。在解放战争中该军从 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军长李天佑上将是我军有名的战将, 十八岁就当红军师长,抗战中在苏联留学,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穿越蒙古 戈壁千里乞食回到延安,是一位传奇英雄。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军在军长 虎将梁兴初中将指挥下,在关键的第二次战役中担负穿插重任,第113 师以急行军的果敢动作一举切断敌军退路,不顾敌疯狂突围,死守阵地, 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彭德怀元帅激动地在嘉奖电报的最后写上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著名作家魏巍根据该军一 部坚守松骨峰的英雄事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回国后该军驻守通化地区,文革中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提议将该军 调到保定地区,接替第69军的防务。该军112师334团是彭德怀1928年发起 平江起义的原湘军独五师第一团,是红三军团的建军团,长征时是红三军团 第11团,王平上将,张爱萍上将先后任政委。 该军八十年代以后组建为集团军,为我军七个重点集团军之一,也是我军 担任中央预备队的三个重点集团军之一。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四 --第38集团军
一、诞生于平江起义 成军于解放战争 第38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部队的底子是彭德怀 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后壮大为 著名的红三军团,成为中央苏区红军两大主力之一。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15师343 旅686团,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39年随罗荣桓进军山东,创建敌后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编入八路军山东军区第1、第2师,陆续出关进入东北。此后山东军区第1、 2师与东北军起义的第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李天佑将军任首任司令。 1947年改称第四野战军(又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1纵以 "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
在解放战争中,1纵是东北野战军的三个猛虎军之一,是四野的头等主力,以善打大仗、 硬仗著名。38军的三猛精神很有特色,部队历史其实算不上久远,但他的战斗力却是 没人敢小看的,其下属的112、113师更是王牌中的王牌:112师攻坚能力强,113师 长途奔袭能力强。两师相互配合上演了不少好戏,四野中的几个"第一"都与38军 紧密相连--打赢出关后的第一场歼灭战;编为第一纵队;被誉为第一只"虎"…, 许多许多"第一"的美名和38军结下良缘。
在黑土地与国民党军美械装备的精锐部队作战战功显赫,打了不少成名仗。 "四战四平"是38军的第一个成名仗。在整个解放战争中,38军从祖国最北的 松花江畔一路过山海关,打到滇越边境,打遍了半个中国。
二、在朝鲜战争中赢得"万岁军"美名 1950年38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军长为梁兴初将军。不论是在 三所里击退解围美军的两面夹击,还是在汉江南岸的浴血奋战中,38军都显示出战场 英豪的本色。特别是在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不顾一切困难,胜利完成穿插任务, 一举扭转战局。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 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列入今天中学教科书的著名的报告文学,就是著名作家魏巍 采访该军"松骨峰阻击战"的英雄事迹写成的,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在第4次战役中,38军背靠即将开冻的南汉江,依托简易工事,顽强抗击兵力,面对 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的反扑,前仆后继,使敌军每昼夜只能前进不到900米, 以巨大代价胜利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三、将军的摇篮 主力中的主力 在漫长的战斗历程中,38军诞生了300名将军。即使从1946年1纵组建算起, 也有71名将军,其中上将1名、中将10名、少将60名。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38军驻防东北。1966年2月由吉林通化奉调进驻华北。1967年 第一个编组为摩托化军,辖3个摩步师,1个炮团,1个火箭炮团,1个高炮团和相应 保障部队。1982年增加一个坦克6师,一个直升机大队,在当时38军的编制中,一个 摩步师辖3个摩托化团,1个坦克团,1个炮团,1个高射炮团和相应保障分队。全军编 6.4万人,坦克240辆,汽车3600辆。
1985年38军侦察部队到老山轮战,表现出色。1985年38军改编为集团军,装备有 直升机、坦克、装甲运兵车、步兵战斗车、齐射火箭炮、工程技术装备、高射炮、汽 车运输工具、加油车等。编制为五个师(坦克师、机械化师、摩步师、步兵师、炮兵师) ,三旅(导弹旅、高炮旅、工兵旅)和直升机大队,以及防化团、工兵团、通讯团、 电子对抗分队等保障部队,编员8.6万人,属重装集团军,是全军战备值班部队中配备 在主要方向的快速快速反应部队,2-7昼夜可抵达中国任何地方。
在国庆五十周年的阅兵式上,由该军组成的徒步第七方队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在车辆 方队中,驾驶88B主战坦克(第1车队)、86式步兵战车(第4车队)、 90式履带装甲车(第5车队)、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第10车队)的,也都是 第38集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
第38集团军现属于北京军区,军部驻河北省保定市。
四、沸沸扬扬的六四"平暴" 在1989年的"六四"风波中,第38集团军是参与"平暴"的主力部队。在民众中 颇受非议,认为玷污了38军的光荣历史。是非如何,留待将来评说。
据《钢铁的部队: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军史》记载: 38军是首批进京的部队。4月22日,第112师(欠336团)、坦克第六师 (欠炮兵团)、工兵团、通信团,共8986人乘409辆汽车赴京。
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后,集团军 第二次奉命率坦克第6师、工兵团、通信团一部,共5100人、234辆汽车,于 4月27日至5月5日赴京,担负警卫人民大会堂和制止动乱预备队的任务。
戒严后,集团军第三次奉命率第112、113师、坦克第6师、炮兵旅、工兵团、 通信团一部,共15099人、851辆汽车、213辆装甲车和33辆坦克及坦克抢救牵引车, 于五月十九日进京执行戒严任务。
共计出动了29185人,1494辆车。
在6月3日夜至6月4日凌晨的镇压行动中,38军是"作为先头部队,沿西长安街 向天安门广场挺进。"6月3日晚9时30分,38集团军开始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由第112、113师和炮兵旅并肩前进,于6月4日1时30分到达金水桥一线, "作为成建制的集团军,第一个开进天安门广场。"
6月4日4时30分,清场开始。在军区的统一号令下,集团军炮兵旅、工兵团和 第112师42辆装甲车共计2千余人由北向南开始清场;第112师334团5百人和 10辆装甲车在24坦克团10辆坦克配合下,打开了西长安街通道;335团4百人、 10辆装甲车与坦克24团12辆坦克一道,组成守点部队,在复兴门路口坚守 54个小时;第113师担负到通县机场武装押运粮食、油料的任务;炮兵旅三次出动, 为牛街等五个粮店押运粮食1百吨,解决了部分市民的急需;坦克第6师组织4个团 7百多名官兵,连续奋战三天,在地方的配合下清除了大北窑至苹果园一线三十多公里 路段上的大型路障;工兵团武装护送天安门地区戒严部队伤员10次、140多人, 到通县黑石口为天安门地区戒严部队送防暴器材110吨。
与广大官兵积极"平暴"相反,第38集团军的军长徐勤先中将却"违抗军令, 拒不执行戒严任务",最后被军事法庭判了5年有期徒刑。
将来不管对六四如何评价,第38集团军总有可炫耀的光荣:"六四"是, 那29185名官兵功不可没;"六四"非,第38军还有一个徐勤先将军,他是 高级军官中唯一公开反对"平暴"的,也足以可以载入军史。不,可以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15第39集团军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五 --第39集团军
第39集团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15军团。该军团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红军长征最先 到达陕北的红25军;另外一部分是陕北苏区的红26军。红15军团是1932年红四方面 军从鄂豫皖根据地突围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五个团重新组建的,由徐海东任军长(后 由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坚持大别山斗争。后根据周恩来的 指示和鄂豫皖省委的决定,年轻红25军的二千健儿告别了父老乡亲,踏上西征的征途, 留下的一个团后来组建为红28军,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以后发展为新四军第二师,华 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即今日中国陆军重点集团军之一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的前身)。
红25军在千里西征中孤军奋战,经历了残酷的斗争考验,军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军长 程子华,徐海东先后身负重伤。经过艰苦转战,率先到达陕北苏区,与刘志丹、高岗领 导的红26军会合,组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 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红15军团组建后顽强阻击敌人的围剿,胜利迎接了红一、二、 四方面军的远征到来。
第39集团军就是由这样两支具有红军光荣传统的部队组成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15军团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为赫赫有名的徐海东将军。 344旅在挺进华北之初,由于不熟悉日军的作战特点,惯于猛打猛冲,指挥比较机械,同 时政治工作薄弱,造成部队伤亡,尤其是军官的伤亡较大,官兵们很有怨言,甚至发生了 副团长带队投敌的事件,这是第39军抹不掉的历史耻辱。为此,朱德总司令亲临部队严 厉批评旅的主要干部,不久徐海东等陆续回延安学习,军委任命杨得志为代旅长,黄克诚 为政委。部队后扩大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总部直接领导。1940年根据中央发展华中的 命令,黄克诚率第五纵队大部南下华中,留在华北的部队日后发展为二野的第六、第一纵 队的一部分(即今天第12集团军,第16集团军之一部,以及第13集团军149师)。黄克 诚部在苏北与陈毅的新四军会合后,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原 344旅整编为第10旅,刘震任旅长,不久洪学智调任师参谋长,吴文玉(即吴法宪)任政 治部主任。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三师三万七千人千里进军东北,占当时出关我军三分之一。三师7旅 在林彪亲自指挥下进行了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开东北我军初战胜利。1946年,原新四 军三师的第八、十(即344旅)两个旅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7旅编为第六纵 队第16师(即今天的第54集团军第127机械化步兵师的前身)。刘震任二纵队司令员, 吴法宪任政委,洪学智调任六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表现出色,参加 了"三下江南",秋季,冬季,夏季攻势,在辽沈战役中参加锦州战役,第六师首先攻克 外围重点义县,在锦州总攻中,二纵迅速突破城桓,在巷战中,二纵五师战士梁士英勇 敢地用胸膛挡住敌军的暗堡火力点,保证部队顺利发起冲锋。战后锦州人民将烈士牺牲 的街道改名为士英街。据第四野战军司令部1950年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 料》记载,二纵队五师(即344旅)是东北解放军十二个纵队三十六个师中表现和成绩最 突出的。以勇猛,机智,果断的战斗作风取得连续辉煌的胜利。该师师长钟伟号称中国 的"巴顿"将军,是东北我军中唯一从师长直接晋升为军长(第49军,即今天的空5军 )者。在天津战役中,二纵队四师率先攻破坚固的城防进入市区。1949年初,二纵队整 编为第39军,刘震任军长,吴信泉任政委。尔后部队千里南进,横扫中南大地。胜利 解放桂林、南宁等大中城市。在祖国解放战争中,第39军从松花江畔一直打到广西镇 南关,为祖国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39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战。在第一次战役中,与美军骑一师在 云山镇交手,美军骑一师是美军中战斗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是当年华盛顿创建美国的 开国师,不可一世。39军以机智勇猛的战法,不仅重创其第八团,还将增援的第五团击 溃,并击毙其团长,共歼敌两千多人,创中美现代陆军首次交锋的胜利,这是解放军陆 军的光荣,是解放军全体将士的光荣,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
在第二次战役中,第39军通过战场喊话,使美军一个黑人工兵连全连一百一十五人集 体战场投降,从此美军改变了自独立以来的一贯传统,不敢再按肤色编队。第39军在 第二次战役中解放了平壤,在第三次战役中又解放了汉城。在第四次战役中,第39军 115师担任砥平里战斗的主攻,由于指挥战斗的邓华(当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兼东线集团指 挥),温玉成(当时任四十军军长,负责前线指挥)不够坚决,火力较弱,部队蒙受巨大 的伤亡,撤出战斗时未及掩埋烈士遗体,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部分烈士残骸才经板门店 运回祖国。第39军参加了整个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牺牲副军长以下大批烈士,胜 利完成了作战任务,直到朝鲜停战前才撤回祖国。
自朝鲜回国后,第39军长期驻守辽东半岛,是我军布防在东北首屈一指的主力军团,担 负警戒苏联、朝鲜半岛军事态势的战略力量。1985年,第39军改编为集团军,是全军重 装的三个快速反应集团军(另两个为38军和54军)之一,属于全军的战略预备部队。
第39集团军属满编军,武器配备优良,下辖四个师,即115摩步师,116混成师,117 机械化师和第?坦克师,以及装备"小羚羊"的陆军航空兵大队、特种兵大队、防空旅 、工兵团、防化团等技术兵种,全军现有7万5千人。第39集团军现属沈阳军区,军部 驻辽宁省营口市。
疑为辽阳 军部:营口
该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15军团。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红军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的红 25军;另外一部分是陕北苏区的红26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 旅长 为徐海东(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40年前后奉命南出太行,进军华中,编为新四军第 3师,黄克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建国后担任过湖南省委书记,军委总后勤部部长, 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任师长兼政委。洪学智(1955年,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衔, 解放战争中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后勤司令。军委 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任参谋长。抗战胜利后,新四军3师是当时进军东北的 主力之一。进入东北后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1955年授上将衔,任志愿军空军 司令。军委空军第二副司令,空军学院院长兼政委。新疆军区司令)任司令, 吴法宪(建国后任空军政委,司令,副总参谋长)任政委。在解放战争中,从松花江畔一直 打到中越边境的红河桥头,是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部队,该军第116师(即红十五军团的 直接后代)更是四野部队 中战力最强的一个师(师长为有"中国的巴顿将军"美誉的钟伟少将)。
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军为最早参战部队,在第一次战役中的云山战斗中该军勇挫美国有170年 历史华盛顿开国建立的美陆军骑一师,创中美两军首次地面战斗的胜利,日本自卫队防卫 大学将云山战斗作为突出战例编入教科书,称赞该军战术灵活,动作勇猛。
八十年代以后,该军组建为集团军,编入三个炮兵旅,是我军陆军七个重点集团军之一, 也是沈阳战区的唯一一个重点集团军。
16第40集团军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六 --第40集团军
第40集团军是在解放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确定将 东北作为战略后方,为抢得先机,冀察热辽根据地的八路军李运昌部奉朱德总司令之进军 命令迅速挺进东北。在东北,由1937年底在鲁中建立的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山东 军区第三师和警三旅为主的部队被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
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在曾克林将军(建国后任海军航空兵司令)指挥下进行了三保本溪, 四保临江作战。在东北反攻阶段,由名将韩先楚接任司令,连续打了不少好仗,赢得 "旋风部队"的美誉。在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三纵七师(即第118师)以顽强的精 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尔后迅速突破城防,攻入市区。在辽西会战中,三纵表现最 为出色,以勇猛机智的动作首先消灭了国民党名将廖耀湘(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抗 战中是有名的新六军军长,在缅甸战功卓著)的兵团司令部,顿使十万敌军群龙无首, 为全歼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彻底解放东北做出了贡献。1949年三纵 改编为第40军,韩先楚任军长,解方任副军长,罗舜初任政委。辽沈战役结束后,三纵 随四野南下,解放武汉三镇,在衡宝战役中,第119师动作迅猛、坚决,为全歼白崇禧 的桂系起家部队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主力做出贡献。
全国解放以后,第40军又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是西线登岛的主力军团,第118师 是攻陷海口的主力部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40军随即挥师北上,编入13兵团首 批入朝参战,10月25日晨,40军第118师遭遇窜入温井向北镇进犯韩军第6师的一个 加强步兵营,当该敌进至两水洞地区时,第118师突然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全歼 敌人,并乘胜攻占温井,揭开了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序幕。后来中朝两国政府以这一天作 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这里摘录一段刊载于《中国国防报》上的参加当年"第一枪"战斗的118师的志愿军老 兵苏尚彬的回忆:
"1O月24日晚,我随八连进至温井地区的两水洞时,突然迎面发现了一大队人马。起初 ,我们以为和敌人遭遇了,后来才查明是从前线撤退下来的朝鲜人民军炮兵部队的女战 士。两军相会,热泪齐涌,悲喜交加。她们当即要求和我们共同抗击后面的追兵。我们考 虑到她们突出重围时,己付出很大牺牲,疲惫不堪,就劝她们急速赶赴后方去休整。送别 朝鲜战友之后,我们随即离开公路,来到东西山坡埋伏下来。
10月25日,天还没亮,我们连正要准备吃早饭,营部通信员就来传达战斗命令,命我们 八连迅速进入阵地准备战斗。进入我们伏击圈的南朝鲜主力第六师的一个加强营和炮兵中 队,是我们团先头二营把他们放进来的。当他们和我团二营接触时,还以为我们二营是被 打散的朝鲜人民军呢,根本不予理睬,就大摇大摆地沿公路向北开了过来。但他们万万 没想到,自己已经钻进了我军为他们摆下的口袋阵。在这里迎接他们的,正是当年生擒兵 团司令廖耀湘、被对手称为"旋风部队"的精锐师团。冤家相会,分外眼红。这股敌人, 没等炮支架、枪开膛,就被我八连打得晕头转向,满山乱跑。当他们清醒过来、向我疯狂 反扑时,又被我们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次次地压了下去。我们把他们紧紧围在一个不到 几平方公里的地带开始了聚歼战。战斗中,当年四平登城战斗英雄连长王和高把抓来的 100多名俘虏交给我和连文化教员之后,又带着连队继续与敌人拼杀去了。这次战斗, 我们师主力并末全部展开,主要靠我们团攻歼敌人。经过一个小时,我们团采用拦头、 截尾、斩腰的办法,把这股打头阵的敌人尽数歼灭。彭德怀司令员得知此消息后,马上 给我们师师长邓岳打电话,宣布了志愿军司令部对我师的通令嘉奖。当天夜晚,我们军 奉命攻占温井重镇之后,旋即调头北返,迅速包围了窜到中朝边境的伪第六师第七团, 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先是把敌人增援的4个营大部歼灭,最后又把伪第六师第七团围 歼在鸭绿江边的楚山、古场地区。
在第一次战役总结大会上,彭德怀司令员宣布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决定:把10月25日, 118师首战两水洞,打响出国作战第一枪的日子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并鼓励我们说,这是118师和40军的光荣。"
40军从朝鲜回国后长期驻守在东北,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被军委确定为做纵 深防御的重点军团。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军力重心南移,在整编时,40军被编为简编 集团军,只有下属的第118师保留甲类师编制。在新一轮裁军整编中,第40集团军将 要进行大的改编,第119师将精编为第119机械化旅,第120师将被撤销番号,骨干编 入武警编制,技术兵种在第?坦克师、地炮团、工兵团、防化团以外,可能还要组建防 空导弹旅。第40集团军现属沈阳军区,军部驻锦州,担负扼守东北咽喉的重任。 军部:锦州
该军是在解放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察热辽根据地的八路 军李运昌部奉朱德总司令之进军命令迅速挺进东北,为我军争取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占得先 机。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在曾克林将军(建国后任海军航空 兵司令)指挥下进行了三保本溪,四保临江作战。在东北反攻阶段,由名将韩先楚(1955年 授上将衔,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军委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全国人大副 委员长)接任司令,连续打了不少好仗,赢得"旋风部队"的美誉。在辽沈决战中,该部以 顽强战斗攻克敌军坚固防御要塞锦州城外配水池。在辽西大会战中,该部以勇猛穿插一举 捣毁敌统帅部,活捉国民党名将廖耀湘,加速了战役全胜。全国解放以后,该军又参加了 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军第118师于1950年10月25日首先伏击分 路冒进的敌军取得胜利,从此中朝两国政府以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17第4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的主力。抗日战争胜利后奉中央军委命令 渡海进入东北,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吴克华将军(建国后任军委炮兵司令,成都 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任司令,莫文骅将军(曾任第4野战军第13兵团政委, 军委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军委装甲兵政委)任政委。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该纵先是在 鞍(山)海(城)战役中迫使国民党滇军部队起义,而后又在新开岭一举全歼有"千里驹" 之称的美械第25师,首开全歼美械师的记录。在参加四保临江和夏,秋,冬三大攻势后, 在辽沈决战中以最顽强的战斗顶住了优势蒋军主力在蒋介石亲自督战下的海陆空猛烈 突击,死守地势仅是中等起伏的塔山阵地,使敌军重兵主力距离锦州只有几十公里却 不能前进半步,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而后未经任何休整,掩蔽进关,配合 华北野战军杨成武兵团一举攻克"大好河山"的张家口。在和平解放北平后,该军进 驻古都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接受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统帅的 检阅。新中国成立后,该军驻守汕头前线,粉碎了美蒋企图反攻骚扰大陆的企图。在 对越边境斗争中,该军担任总预备队,完成了保卫边疆的重任。现任中央军委第一 副主席张万年上将就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该军拥有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团"等 一批英雄部队。
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系列介绍之十七 --第41集团军
一、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
第41军是解放军中的一支的虎军,其前身是抗日战争烽火中中诞生的八路军胶东军区主 力部队,与军中另一支虎旅--第27军同出一源。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冬,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在祖莱山地区领导发动起义,成立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理琪是中共在山东地区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 牺牲。1938年9月,第3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3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 ,辖6个团共7000余人。1939年秋改称第5旅,为胶东地区主力部队,旅长吴克华(曾 任成都、乌鲁木齐、广州军区的司令),政委高锦纯。抗战胜利后,部队扩编为山东人民 解放军第5、6师及部分独立团。
1945年10月,吴克华奉命率山东解放军第5、6师,共1万余人(胶东地区其余部队后 来发展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即今天的第27军),分批从海路挺进东北。1946年2月 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曾任第4野战军第13兵团政委 ,军委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军委装甲兵政委)。
二、本溪新开岭显英雄本色 虎啸塔山一战成名
1946年初,国民党抢占抚顺,营口等地后集中了5个军兵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夹击东 北民主联军。4月7日,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命令国民党第52军军长赵公武指挥 第25师由抚顺出发,第6军4师由沈阳出发,两路合击本溪。当时守备本溪的有3纵、 4纵等部队,敌右路14师在进攻中被4纵10师阻击于金钟山地区,9日黄昏,4纵10 师发起反击,于长岭地区追歼敌14师部副师长以下1300人,取得东北战场首次消灭国 民党军一个师部的胜利。
1946年10月,国民党新1军、新6军和52军共10万人,分左,中,右三路进犯南满 根据地,企图将南满民主联军主力压缩于风城、安东地区。国民党52军25师号称 "千里驹"师,以能打善跑著称,师长李正谊根本不把"土八路"放在眼里。23日李率 师主力猛攻赛马集,4纵主力已预先撤出,只留少量牵制部队。李部一个猛冲就攻入赛 马集,更是狂妄无比。李师在赛马集留下两个营防守,师主力继续"追击"共军。四纵 副司令员胡奇才率部在赛马集西南双岭子设伏,与25师激战一夜,为诱敌深入于拂晓 主动撤出战斗。25师休整后继续冒进,29日晨分两路向风城进发。右路75团出发不 久即发现"小股共军",团长赵振戈当即令全团追击,眼看前方零散共军若隐若现, 75团来了劲头,很快超越师主力,一直追到新开岭,赵才发现落入埋伏,只见四周高 地共军人影晃动,赵团想掉头回窜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急电李正谊请求火速增援。李 率25师主力匆匆赶到,发现自己也中埋伏。25师是机械化装备,重武器多,在狭长 山谷里排成一字长蛇阵,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李正谊求援未果,战至11月2日 全师被歼,曾趾高气扬的李正谊化妆成伙夫逃跑,被我军俘虏。新开岭一役首创东北 战场全歼蒋军一个正师的战绩,获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通电嘉奖,延安 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第二十五师的毁灭"以示祝贺。
1948年9、10月间,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序幕。首 战锦州,老将急掉调沈阳和关内部队,从东西两个方向增援锦州。塔山位于锦州与锦 西之间,是锦西敌人东进的必经之地。名曰塔山,但不仅无塔,甚至称山都勉强,只 是海拔200米的一片土丘,有人形容象是窝头。如此地形显然不利于阵地阻击战,执 行任务的正是东野4、11两个纵队和两个独立师。塔山作战期间,蒋介石曾两度到葫 芦港督战,组织6个师共10万兵力,在包括重庆号巡洋舰在内的海空军火力支援下 ,向塔山轮番冲锋,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12日战况空前惨烈,4纵以战斗力最强的 28团守卫塔山主阵地,蒋军以95师等4个师倾巢出动,进击的敌人几乎塞满塔山前 沿。国军独立95师号称"赵子龙师",据说在其战史上从未丢过一挺机枪,冲锋时以 下级军官打头,手持冲锋枪狂扫,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继续上,竟以尸体作活动堡垒 ,逐次向前推进,其凶猛程度在国民党军中实属罕见。但在4纵阵地前这些亡命徒却 成了蒋帮的冤死鬼。国民党军又以每人50万金元券的代价组织"宁死不退"的敢死队 ,身背大刀,手提自动枪,狂叫着冲锋。4纵28团阵地被多处分割,2连1排坚守塔 山桥前小营盘,首当敌敢死队冲锋要冲,战至下午与外界联系中断,全排孤军奋战, 用石头,枪托,刺刀与敌肉搏,打得敌人弃尸累累,阵地始终未丢。14日上午10时 锦州方向响起排山倒海的炮声,宣告攻锦战役开始。战后锦州守城司令官范汉杰化妆 逃跑被俘,押解途中路过塔山时曾问解放军战士:"这就是塔山吗?",答:"正是" ,范还是不敢相信眼前这样一个小小的山包竟断绝了10万将军的生路。塔山一仗打出 了41军的4个英雄团队:12师34团(即现367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 12师35团(现369团)被授予"白台山英雄团"称号;10师28团被授予 "塔山守备英雄团"称号;炮兵团被授予"威震敌胆炮团"。
辽沈战役的胜利后,4纵未经任何休整,就掩蔽进关,配合华北野战军杨成武兵团一 举攻克察哈尔省首府张家口。北平和平解放后,该军进驻古都北平,在盛大的入城仪 式上,接受了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军中领袖的检阅。
三、安邦守疆抗洪抢险立新功 解放后,第41军长期驻守汕头前线,多次粉碎了蒋军企图反攻骚扰大陆的企图。在 对越边境斗争中,该军担任总预备队,完成了保卫边疆的重任。
现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张万年上将、北京军区司令李新良上将都曾任第41军的 军长。11月10日刚获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的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司令刘粤军,就是 原第41军第121师的师长。
在1998年发生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中,第41军数万官兵奔赴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在湖北、湖南等地参加抗洪抢险斗争。
由于中央军委确定的广州军区防区内的快速反应部队是属于空军的第15空降军, 所以军区内的陆军没有甲类集团军。现第41集团军辖三个师:121摩托步兵师 ("塔山守备英雄团"在这个师),123师("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 在这个师),第164师(第55军撤编后专入)以及军直属高炮旅、舟桥团。
第41军军部曾驻汕头,现已调防至柳州,而且主力也基本布防在广西境内,显然 第41集团军的主要指向是越南。一个越南要牵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