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oke()
整理人: only(2000-07-16 11:22:37), 站内信件
|
原子弹在二战中起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但不可否认,它帮助美国人缩短了对 日作战的进程。一些研究二战历史的人曾经说过,如果德国人首先制造出原子弹 ,那么二次大战很可能是另一个结局。这话不无道理。如果德国人先于美国人制 造出、并首先使用原子弹,至少二次大战不会在1945年就结束。
正因为如此,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与美国人开展了一场原子弹研制的竞 赛,在这场生死攸关的竞赛中,各国情报部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曼哈顿计划”的奇迹
德国人对美国人原子弹研制活动进行的间谍活动可谓劳而无功,这主要由于 美国反间谍工作出色。美国研制原子弹工作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但他们居然能 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未被德国间谍机关了解到研制核武器的“曼哈顿行动计划” 。
在美国,要使这么大一项行动不泄密的确不易。要知道,“曼哈顿行动计划 ”有成千上万爱唠叨的热情的美国人参与其中;据统计,参加这项研制计划的美 国人前后达60万之众,任何一个人如果口风不严都可能导致警觉性极高的外国 间谍的注意。
“曼哈顿计划”的运作是分散在田纳西州、新墨西哥以及华盛顿等地秘密进 行的。
在这些人员庞大的研制队伍中,美国人组织了一批尽职合格的保密人员队伍 。这些经过训练的青年男女之间谈话用暗语,对核心研制人员的行动进行监控, 负责检查每一份文件资料的收发,对散落在办公室里的每一张纸片进行详细检查 处理,作到万无一失。而最难的是对参加研制人员的严格控制。这些保密人员真 谓恪尽职守,他们对所有接触核心机密的成员都进行了严密的监控,经常用严厉 的保密制度来约束这些人员。
在60万参与人员中,他们与所有人员都有严格的保密协定,其中二千多因 口风不严、说话随便的职员受到了处理。在文职人员中,他们特别注意对每一位 不适应做这样高度机密工作的人的善后安排做得周到、完满,使这些人在调离工 作岗位后,也不会因为被解雇后产生不满情绪而导致对“曼哈顿计划”工作产生 负面影响。
整个保密工作最困难的是参加研究的科学家们的保密工作。许多人在国际上 均是原子物理学方面的著名人物,德国人只要知道这些人的行踪,自然会尾随其 后并容易推测出美国人在何时、何地进行什么样的工作。因此,“曼哈顿计划” 的反间谍机构对这些科学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给这些科学家每人取上代号,并 派专门警卫人员负责他们的行动安全。美国人的保密措施的确是十分出色的,他 们不仅成功地使本国科学家的行踪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而且还十分成功地将许多 国家的科学家带到美国,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参与研制工作。在英国情报机构的 帮助下,他们还把世界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鲍尔从丹麦营救出来,接到美国,以 贝克的代名秘密地从事长达二年之久的研究。
德国人在战争初期曾经派出两名最优秀的科学家来美国进行“交流”,但美 国方面成功地阻止了他们的企图,并利用科学家之间的这一“交流”,使德国人 产生错误的判断。“曼哈顿计划”的反间谍保密工作不仅仅针对德国人,就连美 国二战时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人都难以窥其端倪。英国物理学家阿兰对美国人的这 项研究表现出极大兴趣,曾三次前往参观,美国人立即引起警觉,迅速采取措施 加以防范,并协助英国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位科学家曾向苏联 方面提供过铀标本和美国方面研制的进展情况。英国方面立即将其逮捕,判以重 刑。
“曼哈顿计划”的保密工作的确是美国反间谍部门的一项成功大作,真可谓 史无前例的奇迹。人们在钦佩之余,也对此产生不解和疑惑,以德国间谍机构的 高超水平,何至于对如此易于探出的情报无所作为?其实,这也正是美国反谍报 部门出色的工作所致。
“曼哈顿计划”实施期间,美国情报部门不断地制造假象以迷惑德国人,其 中最多地是向德国情报部门提供假情报,使德国人误以为美国人的研究仍处于初 级阶段。
这另一方面也与德国情报部门的科学家分析失误有极大的关系。日耳曼人愚 蠢的优越感使这批科学家自以为是地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德国科学家都未能在 原子弹的研制方面有关键性突破,美国的科学家更是不在话下,他们只能跟在德 国人的后面亦步亦趋。相反,美国和英国的情报工作却十分出色,他们不但准确 地把握了德国人研制原子弹的进展情况,而且还成功地策划了一次重大的破坏活 动,阻止了德国人研制工作的进展。
翩然而至的燕子
1942年,正当美国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开始运作之初,英国 负责经济战略的情报机构获得一个惊人的情报:德国人已经命令挪威的一家世界 最大的诺斯克氢化工厂把重水的年产量从每年三千磅增加到一万磅。这一情报意 味着一个令人惊骇的情况:德国人在获取研制原子弹方面已经走在前面,重水是 获取铀253制作过程中理想的减速剂。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阻止德国人的研制 进展。
英国战时内阁立即将这一工作作为首要问题去解决。使用空军将位于挪威的 诺斯克氢化工厂炸掉,这是内阁选择的第一方案。然而,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部又 送来了令人失望的报告:这家氢化工厂位于丛山峻岭之中,以英国现有空军装备 从空中投弹,能有效击中目标的可能性并不大。英国战时内阁决定,由英国中央 情报部门组织突击队将这座工厂的重水生产设备炸毁。
很快,一个由反法西斯挪威人员组成的特工突击队成立了,为首的是史吉纳 兰德。
这位体格健壮的挪威人是一个头脑聪明的滑雪能手和神枪手,在接受任务时 ,他深知这项工作的难度。诺斯克氢化工厂是一座七层楼的钢筋凝混土浇铸的巨 大建筑,它坐落在一千多英尺高的峡谷地带,所有进出的通道是由精干的德国兵 守卫,要进入这个工厂十分困难,而要领导一支突击队进入厂内进行破坏,谈何 容易。
史吉纳兰德毅然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很快,这位聪明的挪威人在伦敦接受了 严格的训练,学会了无线电发报、跳伞、爆破等一系列技术。不久,他受命潜回 挪威,收集有关情报,同时潜伏下来,等待增援行动组到来。
一个月明如镜的夜晚,史吉纳兰德秘密地降落在挪威的群山之中。通过可靠 关系介绍,他在诺斯克氢化工厂找到一份工作。在厂内,他十分谨慎地将一些最 信得过的朋友组织起来,并将所获得的工厂的信息收集起来发往伦敦的情报机构 。情况变得越来越紧迫,德国人对重水的需求量在迅速的增加,这意味着德国人 的研制在加速进行。
伦敦的战时内阁立即给联合行动部门下达命令:立即向这家工厂发动突袭! 经过紧张的筹划,取名为“燕子行动”计划的突袭行动迅速开展。
四个精心挑选的队员,全是土生土长于该地区的挪威人,在经历多次空降失 败后,终于在1942年10月的一个夜晚降落在了该地区。随后,他们经过历 时15天的长途负重行军,在四千英尺高的山区,冒着严寒来回走动三趟,将从 伦敦带来的装备悄悄地向诺斯克氢化工厂附近转移。不久,伦敦方面终于收到了 突击组成员的信号:他们已作好一切准备工作,迎接英国特种攻击人员的到来。
“燕子行动”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地面特工人员的配合,用空降滑翔部 队对目标进行攻击。不久,两架由轰炸机牵引着的满载突击队员的滑翔机从英国 起飞,开始决定性的攻击。
几个小时之后,地面的特工人员向焦急等待的伦敦指挥中心发出消息:轰炸 机在挪威飞抵目的地附近上空坠毁,机上所有人员不是死亡便是被德国人生擒。
伦敦总部顿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人人被沮丧的失败阴影笼罩着。坏消息接 踵而至。德国军事情报部门的官员在搜寻飞机残骸时,发现一张地图,图上重水 工厂附近的小镇划着红线。在挪威的德国最高头目们立即奔赴该地区视察。纳粹 的党卫军在附近大举搜查,抓走了许多嫌疑人员。所幸的是,在附近活动的“燕 子行动”突袭队员没有人落网。但是,“燕子行动”失败了。
联合行动部只得从头开始制定新的行动计划。一批挪威人被选送到特工总部 受训。
情报部门的专家对着地图和模型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强化训练。这一次,总 部决定派突击队员从地面对诺斯克工厂进行袭击。
时间一天天在过去,滞留在山地中的“燕子”突击队员们处境越来越艰难。 发报机用的电池快没电了,他们携带的食品快吃完了,接连不断的大雪将呆在四 千英尺高雪地里的“燕子”队员困在低矮的茅棚里,很快,这些队员开始吃藓苔 充饥了。尽管如此,这批特工仍顽强地支撑着,不时从那个被大雪严严实实埋在 地下的茅层里溜出,和山下的内线设法取得联系。
幸运之神终于降临英国人头上。德国情报部门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根 据掌握的情况判断上次英国的空降伞兵袭击的目标不是诺斯克氢化工厂,而是与 工厂临近的一座新水坝。于是他们把一百名加强警戒的警卫部队增派到水坝上, 而对化工厂则只增加了12名警卫。当史吉纳兰德用无线电将这一情报发往伦敦 时,指挥部的成员大喜过望,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
“炮手”开始行动
一项代号为“炮手行动”的计划迅速付诸实施。12月下旬,6名特工突袭 队员从伦敦起飞,在离“燕子”行动组的茅层30英里外的一个结冰湖面上成功 降落。11名特工队员终于在山地里成功会合。
在认真在研究了去往诺斯克氢化工厂的路线和工厂的环境后,突袭队员立即 明白了这次突袭行动的艰难。他们首先要穿越冰封雪冻的陡峭山路,再往下行一 千英尺,进入峡谷,行进一段后,又得往上沿陡直的岩石壁攀行一千英尺,才能 接近有探照灯不停地自动巡射的工厂区域。这是一项必须有周密计划的危险行动 ,时间计算必须准确,每一环节都不能出丝毫差错,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会使全 局失败!
经过2个月的精心准备,九名“炮手行动”小组的队员带着极敏感易爆的炸 药出发了。他们踉踉跄跄地向下滑行到谷底,然后又紧张地爬上一千英尺的大岩 壁。他们在路上的每一步行进几乎都令人提心吊胆,时间不能早不能迟,必须准 时完成每一步行动,路上更不能出差错,别说这千尺峡谷中一失足便会粉身碎骨 ,就是背在身上的灵敏性极强的烈性炸药也使人胆寒而步履维艰。
行动队员终于攀上岩顶,沿着通往工厂的铁路堤岸匍匐爬行着。不久,他们 爬到距工厂仅有五百英尺的地方,机器轰鸣转动的声音清晰可闻。小组成员悄然 聚拢,一阵耳语之后,开始分头行动。一名队员迅速靠近工厂大门,用巨剪将门 上的带锁铁链剪断,“咔嚓”的金属声清晰可闻,伏在地上的突击队员们心中一 紧。万幸,工厂门内没有任何动静。九名行动队员迅速溜进工厂内,五名队员端 着冲锋枪占据了住着12名德国警卫的营房附近的有利地形,黑洞洞的枪口对着 营房的门、窗和通道走廊。
另外四个队员组成的爆破组同时十分迅速地通过他们在地图上早已记得一清 二楚的电缆线隧洞,沿着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一步一步爬行,向一间通向浓缩铀 车间附近的小房间里逼进。行动中,另两名行动组队员在管道系统迷宫里掉了队 。
在那间连着咽喉要地的值班室里值班的德国警卫,猛然看见两名从地底下冒 出来的人用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的脑袋,不觉噤若寒蝉——双手高举。接着,爆 破组成员检视了储藏罐、管道、机器,十分熟练地在各个要害处安装好炸药。这 很容易,他们在伦敦的模拟工厂里已经反反复复经过严格的练训。
“哗啦!”房内一扇窗户的玻璃打碎了,一个人影从破窗户往里钻,室内行 动队员立即举起手枪,在扣动扳机的一刹那才发现,来人正是在管道迷宫里掉队 的一名队员。
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那个令他们提心吊胆的警报系统并沿有发出令人胆 战心惊的尖叫声。爆破组成员点燃了导火索,率领队员们迅速撤离。几十秒钟以 后,一声巨大而沉闷的响声从硕大的水泥厚墙后传来,地面震得直发颤。
刹时,警报声在全厂大作。酣睡的德国警卫纷纷慌乱地从房里窜出。眼前的 景象把他们惊呆了,极其珍贵的上千磅重水从炸碎了的储存罐里流出,满地一片 狼藉,随着水沟里的污水,消失得无踪无影。工厂里的机器被炸得横七竖八,成 了一堆堆巨大的废铁。几个钟头以后,德军驻挪威的司令官开着汽车,发疯似地 冲进诺斯克氢化工厂。面对着一片令人心悸的残破景象,他气急败坏地边看边骂 :“这他妈的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厉害的袭击。”
这时,“炮手行动”组的突击队员已经沿着那条德国人无法想象的途径,远 走高飞了。整整一个师团超过一万二千名德国士兵,连同滑雪巡逻队、低空侦察 机在附近的山头反复进行搜索,每个山口、道路被全部封锁,党卫军部队在附近 挨家挨户搜查,但是连突击队员的影子都没见到。这时突击队员中的一部分人已 经越过边境,潜入到瑞典,从那里安全返回了伦敦。其余人悄悄地隐蔽下来,继 续注视事态的发展。
打击并未完结
对德国人的沉重打击还没有完。一年半以后,德国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诺 斯克氢化工厂重新修复,开始生产。隐藏在附近的史吉纳兰德立即给伦敦发去密 电。几乎在一收到电报之后,装备先进的美国第八航空师的轰炸机立即起飞,将 诺斯克氢化工厂的发电站炸毁。屡遭沉重打击的德国人无可奈何,只好决定把这 家工厂所有提炼出的重水和提炼设备统统转移回德国的一地下基地中去。
又是史吉纳兰德,他不但立即向伦敦总部报告了这一消息,并向总部提出, 他亲自出马将专门用于装载转运物车辆的“氢化”号渡船炸沉。总部复电,同意 。
史吉纳兰德立即找到“炮手”行动组中另一名潜伏下来的队员,一起制定了 周密的行动计划。这名队员利用伪造的证件,冒充诺斯克氢化工厂的职员,先乘 “氢化”号渡船在物资转运必经之路——延斯贾克湖上进行侦察,寻找下手破坏 的机会。经过一番侦察和详细的策划后,在“氢化”号装载着重水准备渡湖远去 之际,突袭队员将定时炸弹放在了渡船的前舱。
“氢化”号驶向湖面没多久,随着一声爆炸声,德国法西斯的最后一批重水 沉入廷斯贾克湖中。希特勒抢在世界之前制造出第一枚原子弹的计划遭到了毁灭 性的打击。
摘自《世纪档案》
附:要是德国在诺曼底海边扔一颗原子弹,那盟军可够呛!
-- mmm...
[email protected] OICQ:7959881 ICQ:7560025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86.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