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军事天地>>军事史林>>历史战例>>二战回眸>>斯大林格勒空运 — 德国空军的角色

主题:斯大林格勒空运 — 德国空军的角色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1999-12-05 00:16:57), 站内信件

史达林格勒空运 — 德国空军的角色 
 

● 史达林格勒空运 — 初章

希特勒:「戈林,你能藉由空运提供第六军团所需的补给吗?」
戈林: 「我的元首!我向你保证空军能提供第六军团所需的补给!」
柴兹勒:「空军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
戈林: 「这不是你的职位所能提供的意见」
柴兹勒:「我的元首!我可以问帝国大元帅一个问题吗?」
希特勒:「你问吧」
柴兹勒:「帝国大元帅大人,你知道每天要空运多少吨吗?」
戈林: 「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参谋人员清楚」
(柴兹勒说明每天最少需三百吨补给,若考虑可能的恶劣天候的话一天
五百吨是最低的要求)
戈林: 「我可以做到」
柴兹勒:「我的元首!这是谎言!」
(在一阵寂静之後)
希特勒:「帝国大元帅已经给我他的承诺了,我除了相信以外别无选择,
因此我仍维持原案不从史达林格勒撤退。」

1942年 11月24 日的这场会议中新任陆军参谋总长柴兹勒上将 (General-
oberst Kurt Zeitzler) 和空军总司令帝国大元帅戈林产生的口角之後,史达林
格勒第六军团的命运便落在德国空军的身上,他们的任务是由空中补给为数 25
万人的军团。诚如大家所知的,第六军团及其指挥官包拉斯元帅 (Generalfeld
-marschall Friedrich Paulus) 於 1943 年 2月3 日投降,而戈林夸下海口的
空中运补则以损失 490 架各式运输机收尾,德国空军空运大队再次蒙受了沉重
的打击。


● 史达林格勒战役的背景

「史达林格勒」,一听到这个城市许多二次大战德军官兵心头马上一阵
沉痛,绵长的讣文一连在德国各地的地方报纸上刊载了好几天才结束,而最後解
救第六军团的援军在距离史达林格勒 45 公里处被挡下来的遗憾也为人们所讨论
不已。

许多二次大战的战史家将史达林格勒之役视为德军在东线转胜为败的一
个转唳点,这种说法虽然还有不少争议,虽然 25 万人的损失比起俄军在 1941
年的损失 (光基辅就投降了 66 万人) 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无可置疑地整个第六
军团 20 多万人的损失对於当时德国的士气有相当重大的打击,而经过这一场战
役也打出了俄军的信心,他们明了到德军还是有可能被击败的。

德军在 1941 年未能快速击败俄军,1942 年的德军夏季攻势则集中在
地形与气候较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的南方集团军方面,自从 1942 年七月黑海边
上的塞瓦斯特堡要塞 (Sevastopol) 陷落後德军在南方的战线就一分为二,北边
的 B 集团军奉命向史达林格勒方向前进,南边的 A 集团军则朝高加索山地前进
目标夺取俄国的油田。

1942 年九月包拉斯上将 (Generaloberst Friedrich Paulus) 的第六
军团已经澎涨成有五个军、十四个师的超大型军团,而在攻击史达林格勒的路上
看来也十分顺利,但是危机正在蕴酿中。由於将注意力集中在史达林格勒城内,
德军将第六军团的侧翼交给了附□国罗马尼亚第三军团、罗马尼亚第四军团以及
匈牙利第二军团、义大利第八军团等战力较低落的轴心军防守,而由俄军名将朱
可夫指导的俄军反击正在罗马尼亚军团的对面集结兵力中。

1942 年 11月19 日集结多时的俄军发起代号「天王星作战 (Operation
Uranus)」包围第六军团的逆袭,目标瞄准掩护史达林格勒两翼的罗马尼亚第三
与第四军团,包拉斯上将虽然意识到可能陷入被包围的状况,但是在未取得希特
勒的同意下他也不敢随意下达撤离的命令。就这样,两支分别自南、北突进的俄
军装甲部队 (第四机械化军、第廿六战车军) 於 11月23 日下午在史达林格勒西
南方完成会师,这四天便是德军第六军团与外界陆路连系的最後 100 小时。

虽然第六军团一直将焦点放在史达林格勒,但是负责支援整个南线作战
的德国空军第四航空舰队 (Luftflotte 4) 之前就已经发现到俄军不寻常的集结
动作。早在一周之前的 11月12 日,第四航空舰队的侦察机便已发现俄军将重炮
集结到罗马尼亚军团的面上,遵守「大炮兵主义」的俄国陆军这个动作便是发起
攻击前的标准预备动作。而 11月19 日俄军发动钳型攻势後德国空军也全力出动
想要以空中攻势阻挡俄军战车的前进;早在 1940 年五月的法国战役古德林装甲
军冲出色当的作战中德国空军的对地攻击单位就曾经不止一次以空中攻势化解了
法军强大的战车逆袭,法军 Char.1B 重战车在距离防务脆弱的前线机场之前不
远处後撤而回。

不幸地是 1940 年五月的西欧是适合飞行的晴朗天气,1942 年十一月
的南俄是下雪、起雾的恶劣天气,德国空军在 11月20 日当天只出动了 120 架
次的任务,其後几天的关键时刻更是因大雾或冰雪而完全无法出动,偶尔有少数
艺高人胆大的飞行员出击但是仍旧无法改变第六军团被包围的命运。南俄的冬将
军阻止了德国空军扭转历史的机会。


● 第六军团

困在史达林格勒的第六军团从 1941 年六月以来就一直在南方集团军的
指挥下作战,其指挥官赖赫劳元帅 (Generalfeldmarschall Walther von Reichnau
) 因 1940 年五月西线战役有功晋升元帅,当时赖赫劳的军团参谋长便是包拉斯
少将。1942 年 1月17 日赖赫劳元帅因脑溢血过世,在国内担任高级参谋任务的
包拉斯前来接掌这个德国东线规模最大的军团,然而後来却因为包拉斯缺乏实战
指挥经验而错失第六军团突围的良机。

1942 年 11月23 日第六军团於史达林格勒被围时有五个军、二十个德军
师与两个罗马尼亚师被困,详细情形如下表:

第六军团 — 指挥官 包拉斯上将
参谋长 施密德少将 (Generalmajor Authur Schmidt)
┌ 第四军 — 军长 Max Pfeffer 炮兵上将
│ 第八军 — 军长 Walther Heitz 上将
│ 第十一军 — 军长 Karl Strecker 步兵上将
│ 第五十一军 — 军长 Walther von Seydlitz-Kurzbach 步兵上将
│ 第十四装甲军 — 军长 Hans Hube 中将
└ 第 153 炮兵指挥部 — Vassoll 少将

┌ 第 14 装甲师 — Martin Lattman 中将
│ 第 16 装甲师 — Angern 中将
│ 第 24 装甲师 — Arno von Lenski 中将
│ 第 3 摩托化师 — Helmuth Schloemer 中将
│ 第 29 摩托化师 — Ernst Leyser 少将
│ 第 60 摩托化师 — Kohlermann 少将
│ 第 44 步兵师 — Deboi 中将
│ 第 71 步兵师 — von Hartmann 少将
│ 第 76 步兵师 — Carl Rodenburg 中将
│ 第 79 步兵师 — Graf von Schwerin 中将
│ 第 94 步兵师 — Pfeiffer 中将
│ 第 100 轻快师 — Sanne 中将
│ 第 113 步兵师 — Sixt von Arnim 中将
│ 第 295 步兵师 — Dr.Otto Korfes 少将
│ 第 297 步兵师 — von Drebber 少将
│ 第 305 步兵师 — Steinmetz 少将
│ 第 371 步兵师 — Stempel 中将
│ 第 376 步兵师 — Freiherr Edler von Daniels 中将
│ 第 384 步兵师 — Freiherr von Gablenz 中将
│ 第 389 步兵师 — Magnus 少将
│ 第 9 防空炮兵师 — Wolfgang Pickert 少将
│ 罗马尼亚第 20 步兵师 — Dimitrescu 少将
│ 罗马尼亚第一骑兵师 — Bratescu 上校
└ 克罗埃西亚步兵团

第六军团自己计算需每天 750 吨的补给才够使用,若是将史达林格勒
城内的马匹都杀来吃每天也需要 500 吨以上,而这每一滴汽油、每一枚子弹都
得从空中运进来。负责空运的莫齐克上校 (Oberst Friedrich Morzik) 估计在
十一月的冰天雪地下考虑到妥善率 30-35% 的话总共要 1,050 架 Ju52/3m 才
够满足第六军团开出来的要求,而此时全德国空军也只有约 750 架 Ju52/3m 服
役中,而为了维持北非德军的补给也无法从地中海战区抽调多少运输机出来。11
月24 日德国空军高层给第四航空舰队每天空运 300 吨补给品的命令,包括 300
公秉 (立方公尺) 的油料与 30 吨的武器与弹药。

  
 
● 第四航空舰队

负责对整个南线作战空中支援的是冯.厉秋芬上将 (Generaloberst
Wolfra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的第四航空军团 (Luftflotte 4)。在德国
空军的编制中航空舰队 (Luftflotte) 是最大的指挥单位,通常辖有 1,000 架
以上的各式战机,差不多约等於美军在二战时的航空队 (Army Air Force) 且拥
有独当一面的作战能力,1942 年十一月德国空军共有五个航空舰队:

Luftflotte 1 — 负责对北方集团军提供支援
Luftflotte 2 — 负责对地中海、北非战区的德军提供支援
Luftflotte 3 — 负责掩护荷兰、比利时、法国海岸
Luftflotte 4 — 负责对南方集团军提供支援
Luftflotte 5 — 负责北欧挪威芬兰等地区的作战支援

而由於南方集团军扩编为 A 集团军与 B 集团军的缘故,原本支援南方集团军的
第四航空舰队就变成要支援两个战线相差上千公里远的史达林格勒与高加索山地
了。在德军编制中航空舰队下面辖的是航空军 (Fliegerkorps),第四航空舰队
此时辖有负责支援高加索前线陆军第一装甲军团、第十七军团的第四航空军 (
IV.Fliegerkorps) 以及支援史达林格勒方向陆军第六军团、第四装甲军团的第
八航空军 (VIII.Fliegerkorps),厉秋芬上将一个人要同时对两个不同的主要战
线提供空中支援实在是为难了这位优秀的将领。

厉秋芬上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著名空战英雄「红爵士」厉秋芬的侄
子,他自己本人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落了 9 架敌机。大战後厉秋芬获得了
工程博士的学位,於 1937 年一月至 1938 年底先後担任在西班牙作战的「□鹰
军团」参谋长以及团长一职,对於德国空军的对地支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波兰战役中厉秋芬所领导的第八航空军前身也在支援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角色上表
现突出。

1940 年五月的西线战役第八航空军更是支援德军突破色当的最大功臣
之一。虽然第八航空军在不列巅战役中表现不佳 (参战三天後便因损失过大而撤
出) 但在 1941 年四月至五月底的巴尔干半岛战役、克里特岛战役中第八航空军
的表现则又恢复了水准。

第八航空军的重要性可以从德苏开战後该军频繁的调动看出,1941 年
六月德苏开战时厉秋芬的第八航空军归第二航空舰队管辖支援中央集团军向斯摩
□斯克、莫斯科的攻势,1941 年八月改隶第一航空舰队支援北方集团军对列宁
格勒的攻击,并摧毁多艘俄军波罗的海舰队重要舰只,包括被斯图卡之神鲁德尔
击沉的那艘战斗舰 Marat 号。1941 年 9月17 日第八航空军又回到中央集团军
的指挥下再度朝莫斯科进攻。1942 年四月底第八航空军再往南前往克里米亚半
岛支援南方集团军对克里米亚的作战,隶属第四航空舰队。

至此厉秋芬的第八航空军先後支援过北方集团军、中央集团军以及南方
集团军朝三个不同目标的攻势,由此可见德国陆军多依赖厉秋芬以及他的对地支
援航空军。1942 年 7月4 日第四航空舰队指挥官奥地利籍的罗尔上将 (General-
oberst Alexander Loehr) 转任德军东南集团军指挥官,负责指挥在东南欧巴尔
干半岛的所有德军,47 岁的厉秋芬上将便升任巨大的第四航空舰队司令一职,
原来的第八航空军就交给费比中将 (Generalleutnant Martin Fiebig) 指挥。

在第六军团与史达林格勒被围後厉秋芬便将支援 A 集团军的第四航空
军大部兵力调回,集中第四航空舰队的可用之兵处理史达林格勒这个危机。 



第扬斯克空运 
史达林格勒战役中最为人争论的部份就是德国空军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到
每天 300 吨的最低要求,而先前在第扬斯克 (Demyansk) 成功运补十万被围德
军的经验更是被用来与史达林格勒的空运相比较,或许第扬斯克的成功反而使得
第六军团步向覆灭。 
1941 年十二月冬天来临後德国陆军便因气候恶劣及装备损耗停止攻击,
1942 年一月俄军展开冬季攻势,德军在希特勒的「禁止後退」命令下虽然聚集
了一切可用的正规兵力及拼凑兵力阻挡但仍然被俄军突穿多处,而那些「禁止後
退」所留在敌境的部队就得要由空军来补给了。 
在这些口袋中最大的是北方集团军与中央集团军交界处的第扬斯克,由
伯克朵夫-亚勒菲步兵上将 (General der Infanterie Walter von Brockdorff-
Ahlefeldt) 指挥的陆军第十军 (X.Armeekorps) 与第十一军 (XI.Armeekorps)
之一部份共六个师 103,000 人於 1942 年 2月8 日被俄军五个军团包围,等到
情势稳定时第十军已经离最近的德军防线 120 公里。负责运补的第一航空舰队
(Luftflotte 1) 於 2月18 日召来莫齐克上校组织对第扬斯克的空运补给。 
莫齐克上校 (Oberst Friedrich Morzik) 在第一次大战时是极少见的
非军官飞行员,大战期间先後在西线、东线以及土耳其作战过,大战结束後莫齐
克在容克斯公司 (Junkers) 工作,并成为专精商业航空的专家,而空运更是他
的专长。1928-1934 年期间莫齐克担任德国飞行学校的教官,後来并成为帝国航
空部 (RLM, Reichsluftministerium) 飞行安全督导。1939 年大战爆发时莫齐
克为第一特种轰炸联队 (KGzbV1,其实就是运输机联队) 中校联队长,後来在
1943 年十月升任少将 (Generalmajor) 担任空中运输总监。 
莫齐克在肩负运补任务後马上向第一航空舰队提出要求,首先每天运补
300 吨得要随时有 150 架 Ju52/3m 可资使用 (每架载运两吨),目前整个航空
舰队虽有 220 架但仅约 1/3 可正常飞行,也就是距所需的 150 架还有一半的
意思,因此必需从其它地方徵调运输机才够用。第二,在冬天中进行运补需要更
多的地勤人员与特殊装备,诸如机动工作室、暖机车、发机车等都必须有足够的
数量。 
根据计算第扬斯克口袋 10 万人每天需要 300 吨的食物与补给,对此
希特勒允诺将提供 337 架运输机来担任此项工作,原本第一航空舰队可兹动用
的 Ju52/3m 大队仅有一个第 172 特种轰炸大队 (就是运输机大队 KGrzbV172),
为了这次空运从别处调来了总共 16 个空运大队供莫齐克调度之用,这些飞机有
些是从别的航空舰队调来的,但也有为数不少是从国内的航空学校如盲目飞行学
校、导航训练学校等调来,当然机上的人员也就都是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官了。 
第一次运补於 1941年 2月20 日展开,40 架 Ju52/3m 从 240 公里外
的机场飞入,在第扬斯克内 730 x 50 公尺机场跑道上降落,总共有 90 分钟的
时间卸载。空运初期运输机都以单机低空飞行进入第扬斯克,但是俄军地面防空
炮渐渐增加後便将巡航高度加到 2,000 公尺,而莫齐克也发现俄军战斗机只攻
击落单的运输机,并且在德军战斗机出现後就避战脱离,因此後来运输机便改以
20-40 架一组,如此便能平安地飞进第扬斯克,而护航的 III./JG3 (第三战斗
机联队第三大队) 以及 I./JG51 (第五十一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 後来也渐能阻
绝俄军战斗机的骚扰。 
许多的运输机大队是从他处调来,甚至还有从北非沙漠的酷热一下子投
到零下四十度的酷寒中的单位,这些单位缺乏在极地操作的必要装备,因此整个
机队的妥善率便节节下降。常见的问题有由外地调来地勤人员不足飞行组员得自
己动手、轮胎因天冷而冻结碎裂、油箱油管结冻、飞航仪器失效、无线电失效。
诸如总总使机队妥善率下降到 25%,而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空运进行了整整三
个月。 
1942 年 2月20 日起至 5月18 日止莫齐克上校手下的运输机总共出了
659 次任务,运入 24,303 吨食物、武器、弹药 (平均每天 276 吨) 以及 500
万加仑汽油,也载入 15,446 名援军进城,运出 22,093 名伤患,在刚被围的第
一个月平均一天运进 302 吨。 
1942 年 4月20 日德军武装亲卫队「骷髅」装甲掷弹兵师 (Totenkopf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为首的德军解救部队与第扬斯克西侧被围军取得联
系,5月2 日德军补给开始由陆路运抵第扬斯克,这才算是真正解了第扬斯克之
围。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昂贵的,在三个月的空运行动中损失了 262 架 Ju52/3m
,因恶劣天候所损失的数量还比俄军所击落的要少,由於 Ju52/3m 有许多调自
国内的训练单位因此训练的时程被打乱,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官也损失许多,而
262 架 Ju52/3m 的损失则是自 1941 年五月克里特岛损失 271 架以来最大的一
击。 
除了第扬斯克外另外有斯雀勒少将 (Generalmajor Theodor Scherer)
第 281 步兵师 5,200 名官兵在 Kholm 被围,由於此地腹地狭小故无法设立机
场,第一航空舰队指挥官下令莫齐克上校的运输机在两军交接的无人地带降落,
在俄军的炮火笼罩下运输机仍滚行时便将补给品推落雪地,结果第一次使用这方
法便造成七架运输机中五架被击毁,因此便改以空投方式进行补给。後来则调用
伞兵使用的滑翔机直接降在被围区内,在艾本.艾美尔要塞以及克里特岛中出名
的 DFS230 滑翔机可载运一吨货物,更新更大的 Gotha Go242 滑翔机则可以载
运 2.5 吨的货物。第 281 师就以这种方式从 1942 年 1月21 日撑到 5月5 日
德军解围为止,原本 5,200 名官兵活著离开的只剩 1,200 人。 
为期三个月的第扬斯克空运虽然成功结束,但却开了几个恶例;第一,
徵调国内飞行学校的飞机与教官,这样做虽然是瞬间增加可用兵力最简单的方法
但却打乱了原本就不足的德军飞行员训练计画;第二,徵调轰炸机部队担任运输
机工作,这样做虽然也会增加可用运输机的数量,但反而使轰炸机单位无法在阻
绝敌军後方援军或是支援我军解围行动中施力。 
以上这两个恶例六个月後在史达林格勒再度被援用,这次莫齐克上校面
对的是更恶劣的天候与反应更激烈的俄军,但是最大的难度在於这一次是一整个
军团 25 万人。 

● 空运开始 
几乎所有的空军将领从一听到要从空中补给第六军团都强烈反对,空军
参谋总长颜雄尼克上将 (Generaloberst Hans Jeschonnek) 和陆军参谋总长柴
兹勒上将一样反对空运;负责支援第六军团、第四装甲军团前进的第八航空军指
挥官费比中将在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对第六军团参谋长施密德少将直呼「他疯了」
;第四航空舰队指挥官厉秋芬上将一听到也要求费比中将想办法阻止包拉斯有这
样的想法;包围圈里最高阶的空军将领第九防炮师师长皮考特少将 (Generalmajor
Wolfgang Pickert) 跟参谋长施密德少将是 20 年老友,他也争辩空中补给的困
难,甚至还提出以第九防炮师 (9.Flak-Division) 所属 160 门 20-mm 防空炮
支援第六军团即刻突围的建议,但是全遭到包拉斯上将的否决。 
空军参谋总长颜雄尼克上将在得知空运势在必行时提出了两点空运成功
的必备条件: 
1.能够正常飞行的天候
2.包围圈外最重要的塔齐斯卡亚 (Tazinskaya)、莫罗索夫斯卡亚
(Morosovskaya) 不落入俄军手中 
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南俄恶劣的冬天,从 1942 年 11月7 日第一道冷锋抵
达史达林格勒周边时气候便明显转坏,隔天塔辛斯卡亚基地的气温就掉到摄氏零
下十五度,这马上使第四航空舰队的妥善率与出勤率下跌,恶劣的天气使得德国
空军没办法在 11月19 日俄军装甲部队展开包围时出力逆转战局,勉强出动的几
次任务也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II./KG55 (第五十五轰炸机联队第二大队) 聚集
了经验丰富的人员冒险出击,结果大队长 Hans-Joachim Gabriel 少校就此失踪
未归。 
许多原本在後方的德国空军单位此时都被迫组织起来为了自己的生存而
战,除了防炮团外还有许多探照灯团或是通讯单位都拿起步枪抵挡俄军的装甲矛
头。第八航空军航空单位的许多机场也受到俄军威胁,当某支 Hs129、Hs123 对
地攻击机单位的飞行员在空中阻止进逼前来的俄军时,地勤人员正在地上和已经
进逼到机场旁边的俄军激战;第四航空舰队司令厉秋芬上将亲自飞到第八航空军
总部所在机场视察时发现找不到他的参谋长,原来他正在外头跑道旁操作一挺机
枪! 
在止住俄军矛头扩散後第八航空军开始进行对史达林格勒的空运作业,
史达林格勒里面勉强可用的机场是皮托尼克 (Pitomnik) 与巴沙吉诺 (Bassargino)
,而古拉克 (Gumrak)、Karpovka、Stalingradskii 只能当作紧急起降场使用而
已。这其中最重要的皮托尼克机场原本只是一个供战斗机紧急降落的前线机场,
现在却负责整个军团 25 万人的生死存亡。 
前面说过依 30-35% 的妥善率来看总共需要 1,050 架 Ju52/3m 才能
满足一天 500 吨的需求,但德国空军运输联队总共也才有 750 架 Ju52/3m 在
各战线服役,其中还有大量集中在地中海战线运补隆美尔元帅的非洲军团,因此
第四航空舰队除了搜刮东线能调集的运输机之外也仿效稍早第扬斯克空运的状况
徵调国内航空飞行学校的 Ju52/3m 以及徵用轰炸机联队,戈林从国内搜刮了 600
架各型担任教练任务的 Ju52/3m 或 He111、Ju86 退役轰炸机。 
Ju52/3m 从三零年代便在德国空军内担负重任,早先担任的轰炸任务在
後继机种出现後即卸除 (1939 年九月轰炸波兰首都华沙是最後一次),这些退下
来的 Ju52/3m 除了加入空运单位之外大多数都成为多引擎飞行学校、盲目飞行
学校、导航训练学校的教练机;而双引擎的 Ju86 轰炸机原本是和 He111、Do17
共同发展为德军第二代双引擎轰炸机,後来她所使用的 Jumo205 发动机因灾难
重重便突然从第一线退下,除少数改装成超高空侦察机之外其它全都发配到航校
担任教练机。无可至疑地徵调这些飞机将打乱空军原本便已不太充裕的飞行员训
练计画,而随飞机而来的又都是学校的资深教官,若是这些人在任务中损失更将
对往後的飞行员正常培训过程产生影响。 
第扬斯克空运的前例使这次史达林格勒也徵用了操作 He111 的轰炸机
联队,十一月底加入的有 KG55 (第五十五轰炸机联队)、KG27 (第廿七轰炸机联
队)、I./KG100 (第一百轰炸机联队第一大队),这些都是由训练有素的组员所操
作的 He111H-6/H-11/H-14 的第一线轰炸机,其中 I./KG100 还是德国空军中少
数的标定大队;而 II. 与 III./KG55 原本都在秋天撤到後方进行 Lotfe 7D 轰
炸瞄准器的换装作业,也都临时赶回前线担任运输工作。除了第一线的 He111H
之外,He111 的早期型如 He111D/F/P 型在战争中期都退下担任教练机或是兼职
运输工作,KGrzbV5 与 KGrzbV20 (第五、第廿特种轰炸机大队) 便是这样的单
位,这些 He111 在转任运输机时可搭载 1.5 吨的物资 (Ju52/3m 为 2 吨)。 
第四航空舰队指挥官厉秋芬上将为了增加恶劣天候下的妥善率,下令将
所有的同型机种集中在同一个基地以求简化後勤需求,所有的 Ju52/3m 集中在
「塔齐 (Tazi, Tazinskaya 的简称)」,由第扬斯克的空运专家莫齐克上校 (
Oberst Friedrich Morzik) 统一指挥;而 He111 大队就集中在「莫罗 (Moro,
Morosovskaya 的简称)」由 KG55 联队长库尔上校 (Oberst Ernst Kuehl) 负责
总指挥,这两个基地都距史达林格勒的皮托尼克机场 250 公里。 
以 He111 轰炸机为例,飞机从 Moro 起飞後在低能见度情况下飞行两
百公里并保持在云层上以躲避俄军高射炮的攻击,期间都由皮托尼克机场的无线
电导航信标指引方向,到了史达林格勒上空时再穿云而下寻找被雪覆盖的跑道及
标示的红十字以准备降落。He111 在降落後便开到一旁,所搭载的弹药箱从弹舱
卸下,除回程所需的油料其他多馀的油料则从机翼抽出,往左输至供机场飞机使
用的燃料槽,往右供给陆军战车及其它车辆使用。飞机在数位伤患登机後便起飞
返航,飞回 Moro 的时间约需 50 分钟。 


● 威胁 
影响史达林格勒空运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俄军的威胁,第二则
是严寒的天候,在这两个因素之中以天候问题对运补的吨数有最立即且直接的影
响。虽然德军高层在被围的隔天 (11月24 日) 便作出以空运补给第六军团的决
定,但一直到 11月29 日才由 Moro 与 Tazi 机场展开有组织的正式运补作业,
在此之前仅是零星的运输机补给。 
11月29 日 38 架来自 Moro 的 Ju52/3m 与 21 架来自 Tazi 的 He111
进行第一次联合运补飞行,但由於恶劣的天候与敌军的干扰,仅有 12 架 Ju52/3m
与 13 架 He111 得以在史达林格勒降落。11月30 日出发的 77 架运输机则有 66
架成功达成任务,但这些数量仍然远低於第六军团所需的吨数。第扬斯克空运进
行时的天候是由恶劣逐渐好转 (二月开始至五月结束),故运补量能呈稳定的成
长,但史达林格勒空运的天候是越来越恶劣 (十一月开始至二月结束),所以难
度增加甚多。 
就算空运补给能满足第六军团所需,但整个德军南翼的战略目标必须□
清,正常来说较易达成的目标是趁著第六军团实力还没衰减太多前抢运重要物资
进城,整个军团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德军的解救计画一齐打出去,如此空运才
有进行的意义;若是第六军团就在史达林格勒固守不动呆呆地等友军来援救,那
只有奇迹才能使第六军团获救,若是再考虑周遭俄军的强大,那真的只有第一个
方法才是解救之道。 
恶劣的天候不仅使运输机无法在史达林格勒降落,对於 Moro 与 Tazi
的妥善率更是有十足的危害。在摄氏零下几十度的开放机场地勤人员维修飞机的
效率十分差,而所有的飞机引擎更是需要仰赖数量稀少的工作车来暖机,在天寒
地冻的状况下地勤人员的手指几乎都冻得无法工作,机队的妥善率自然就不会多
高,而在低温要发动引擎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提升妥善率的方法是建构能挡寒风
的防风墙即可,但德军的人手不足也欠缺所需的木料,因此在整个空运期间机队
的妥善率都低於 30%。值得注意的是轰炸机联队的 He111H 妥善率明显较运输
机大队的 Ju52/3m 高,原因是第一线作战机种对於环境的要求并不像第二线运
输机那麽挑惕,故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操作。 
除了冬将军外俄国空军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把握这个良机俄军调
来了第十六、第十七与第七航空军团,总数约有 1,100 架各式战机,而指挥官
更是直接下令战斗机飞行员「以摧毁德军运输机为第一要务」,而其它对地攻击
机单位也有组织地攻击德军的各个机场以求干扰空运的进行。原本最有效率的空
运方式应该是像 1948 年柏林空运那样以不间断的机流一架接一架降落到城内,
如此地面的卸货人员便可以以固定的速度卸下货载,而运输机也不会在地面上等
待有多馀的卸货人员才能卸货,就算先卸完货也还要在那边等其它的运输机都卸
完了才再一起飞走,这样才会完全利用到每分每秒。 
但是俄军的战斗机使德军运输机必需群聚数十架等候 JG3 的 Bf109G
护航才能飞往史达林格勒,如此一来 40-50 架运输机在同一时间进入机场,负
责卸货的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但等到这些飞机好不容易卸完货飞走後就整天没事
干,整个人力都被浪费在无意义的等待上。 
由曼斯坦元帅 (Generalfeldmarschall Erich von Manstein) 所指挥
的顿河集团军在第六军团被围後即奉命发动解围攻势,曼斯坦一方面要稳住全线
溃败的战线,一方面还要收拢足够的兵力打穿 100 多公里的俄军占领区以与第
六军团达成联系。代号「冬季风暴」的作战行动在 12月1 日出炉,由第四军团
主导的攻击兵力如下: 
第四装甲军团 
┌ 第五十七装甲军 —— 第六装甲师
│ 第廿三装甲师
│ 第十七装甲师

└ 第四十八装甲军 —— 第十一装甲师
第廿二装甲师
第三山地师 
预计发起的攻击时间是 12月8 日,但後来因为兵力集结不易与气候因
素便延後到 12月12 日才真正发起攻击。在这段期间第六军团也击退了数波俄军
的攻势,而整个德军顿河集团军的两翼也遭到俄军强大兵力的严重威胁,曼斯坦
可以说是以曝露出两翼的方式将兵力抽调到第六军团的正面来发动攻势的。至 12
月12 日算起来第六军团已经被包围 19 天了,这几天来的补给状况如下: 
==============================================================
 日期 可用的 降落到史达林格勒 运进的 备注
运输机 的架次 吨数
============================================================== 
Nov.24 42 42 84
Nov.25 43 33 66
Nov.26 43 35 72
Nov.27 43 14 28
Nov.28 39 55 101
Nov.29 109 25 46 He111 加入
Nov.30 106 98 129
Dec.1 105 40 85
Dec.2 134 70 120.1
Dec.3 149 0 0
Dec.4 139 74 143.8
Dec.5 157 29 61.4
Dec.6 139 44 72.9
Dec.7 134 135 362.6
Dec.8 170 107 209.7
Dec.9 159 0 0
Dec.10 105 74 156.6
Dec.11 115 117 266.3
Dec.12 145 56 114.7 解围行动展开
==============================================================
从上面这一张表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十九天的运补中只有一次 (Dec.7)
真正达到了第六军团最低需求的 300 吨,而其它时候不要说是三百吨了,连三
分之一 (100 吨) 也只有一半 (九天) 达到,其它更有两天 (Dec.3, 9) 因为恶
劣天候完全无法进行空中运补作业 (0 吨),而 300 吨仅能使第六军团 25 万人
不致饿死,要维持第六军团的战斗力需要总共 500 吨的补给,平均连三百吨都
没有达到就表示第六军团正在逐渐饿死当中。 


● 冬季风暴与雷鸣 
曼斯坦元帅指挥的解围行动原本有第五十七、第四十八两个装甲军参与
,但因两翼俄军的攻势太大因此第四十八装甲军被抽调去稳定周边阵地,整个解
围行动就变成只有第五十七装甲军的三个装甲师 (6, 17, 23) 为中心进行了。德
军的素质仍然较俄军优良,在一连串的战斗之下俄军无法阻止德军装甲矛头的前
进,看来解围作战有相当大的希望可以成功。 
攻击行动发起六天後 (12 月18 日) 曼斯坦的装甲军离史达林格勒仅有
72 公里,依前几天的推进速度来看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推进到第六军团可以突围
出来的距离内 (36 公里),此时曼斯坦要求第六军团指挥官包拉斯上将作好突围
的准备,并随时听候他的命令执行代号「雷鸣」的突围作战。但是此时包拉斯却
以补给不够与油料不足为由拒绝曼斯坦的请求,另一方面突围时容易遭到俄军机
械化部队追击的考量也使包拉斯不敢作出突围的决定。 
包拉斯上将一方面枯坐等候曼斯坦打到他门口,另一方面也额外再要求
1,800 吨的食物与 4,000 吨油料的额外补给才愿意发动突围攻势,任何人都可
以看出这个要求是无理且无法达成的,以目前平均不到 100 吨/日 的状况得要
两个月才能达成包拉斯所要求的吨数!不管曼斯坦如何分析给他看包拉斯就是不
愿意突围。 
在这段拉锯战期间俄军除了抽调部队阻挡曼斯坦正面的进攻之外,两翼
的部队也加紧摧毁德军脆弱的两翼,这种「围魏救赵」的方式正是逼使曼斯坦停
止攻势的最佳方法。史达林并不以包围第六军团为满足,事实上他计画的是一举
击毁整个德军南翼的大包围作战,俄军的双钳攻势指向的目标是南俄大城罗斯托
夫 (Rostov),只要占领这个交通要道那不仅第六军团会被消灭,连远在高加索
地区的 A 集团军也将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双钳攻势的压力十分巨大,在这种情形下曼斯坦仍然能成功地撤出 A
集团军也是一场军事上的杰作,而对史达林格勒的解围作战则更是在全面溃败中
难能可贵的反击。但随著第五十七装甲军愈靠近史达林格勒,曼斯坦就得派出更
多部队来防守打出来的侧翼,如此一来矛头的冲力就愈来愈弱,而为了担心俄军
的逆袭会截断德军的矛头,德军的前进速度也愈来愈慢。 
12月21 日曼斯坦再度要求希特勒允许第六军团突围,但是希特勒仍然
以第六军团油料不足为由拒绝下令,此时第五十七装甲军距离史达林格勒不到 45
公里,先锋部队已经可以看到第六军团的防空炮火所形成的弹幕,曼斯坦要求包
拉斯自行下达突围命令,但包拉斯不敢违逆希特勒的旨意因此依旧按兵不动。 
由於先前包拉斯要求要有额外的补给才愿意突围,加上德军已经很靠近
被围的第六军团,因此空运单位拼命在这段期间多运入油料与弹药,补给的状况
达到了空运开始以来的最高点。 
============================================================== 
日期 可用的 降落到史达林格勒 运进的 备注
运输机 的架次 吨数
============================================================== 
Dec.13 134 83 133.7
Dec.14 132 85 135
Dec.15 126 50 91.5
Dec.16 78 94 93
Dec.17 88 47 129.9
Dec.18 86 31 85
Dec.19 111 146 273.3
Dec.20 126 114 215
Dec.21 120 144 362.3 空运高峰
Dec.22 124 114 142.8
Dec.23 105 32 83.8
==============================================================
除了油料与弹药外,第六军团所携带的粮食在 12月16 日吃完,换句话
说现在 25 万人所需的食物也得从空中运进来,这更加重了空运的负担,从另一
个角度来看,第六军团也更必需在最短时间内突围出来。在运输机单位的努力之
下 12月19 至 21 日的运补量连续三天都超过 200 吨,看来 300 吨/日的目标
很快就可以达到。 
然而 12月22 日又开始起雾,好不容易上扬的空运效率开始滑落。 

● 打击 
空军参谋长颜雄尼克上将在空运一开始就曾说左右空运成功的要素有两
个,一是天气,二是 Tazi 与 Moro 机场能正常运作。由前几周的吨数表已经可
以看出只要恶劣天候一出现整个空运吨数就直直落,而俄军前进的矛头也离两个
重要机场愈来愈近。 
在俄军的强大攻势之下负责防守曼斯坦攻势侧翼的义大利第八军团防线
早在 12月20 日即行崩溃,进攻的德军仍然不顾自己侧翼的危险希望第六军团能
赶快突围而出,可是第六军团仍然按兵不动,此时 Ju52/3m 群集的 'Tazi' 机
场受到突穿 240 公里的俄军装甲部队直接威胁。 
德军可用的地面部队都已经加入「冬季风暴」作战援救第六军团,在紧
急状况下空军第 38 信号团临时组织防线抵挡辗向 Tazi 的俄军装甲部队,可是
所有的努力都无法阻止俄军的前进。12月23 日 Tazi 近郊已可听见俄军的隆隆
炮声,第八航空军指挥官费比中将向第四航空舰队指挥官厉秋芬上将要求下达撤
离令,但命令迟迟不下来。 
事实上远在 2,000 公里外的希特勒亲自下令不准撤离 Tazi,只有在基
地直接遭到俄军炮火攻击时才准撤离。Tazi 机场 180 架可运作的 Ju52/3m 的
命运危在旦夕。 
12月24 日清晨 0520 时,俄军战车的火炮已经开始轰击机场北端,一
架运输机中弹爆炸,理论上现在已经是撤离的时候了,但是命令迟迟不下来。这
时所有能动的 Ju52/3m 与 Ju86 引擎全开在机坪等候起飞命令,所有的运输机
大队大队长已经齐聚在塔台焦急地等候了一个小时,他们的长官第八航空军军长
费比中将以及第四航空舰队参谋长也不敢违抗这来自希特勒的命令,坚持必须得
到上级长官的命令才要下令运输机起飞。 
0525 时第八航空军的参谋长搭车来到机场,他也催促费比中将下达起
飞令,这时满天大雾的机场到处都是由北端飞来的炮弹,在雾中没有人知道炮弹
是从哪里来的,几百具引擎声也盖过了俄军的开炮声。一架接一架运输机中弹起
火,0530 时费比中将终於屈服现状下令运输机起飞。 
这时机场已经一片混乱,所有的运输机从各方向直接起飞离场,飞机上
载的不是地勤维修装备与人员,而是一机一机即将运往史达林格勒的油料弹药与
粮食,由於没有撤离命令下来所以所有宝贵的维修设备与飞机零件全都没有装上
机。 
大雾中能见度不足 50 公尺,满载的运输机蹒跚的起飞过程中出现许多
惊险镜头,突然有两架从相反方向起飞的运输机在半空中相撞爆炸,其它也有许
多运输机在滑行过程中互撞受损,而勉强起飞的运输机则在俄军战车上低空略过
,还好这时有大雾掩蔽他们的行踪。 
0600 时费比中将与参谋人员在塔台旁准备最後离场,不远处供第六军
团使用的补给栈中弹燃烧,塔台旁边最後一架 Ju52/3m 正运转引擎等候费比及
其参谋登机。0615 时费比搭乘的 Ju52/3m 在惊险起飞後在雾中一直爬升到
3,000 公尺才破云而出,在往西飞了 70 分钟後在罗斯托夫降落。 
108 架 Ju52/3m 与 16 架 Ju86 在最後一刻逃出,在忙乱中甚至还有
一位空军第 38 信号团的上尉驾驶一架 Ju52 安全逃出,这位上尉还因此获颁荣
誉飞行员臂章。但是其它的运输机就没有这麽幸运,总共有 72 架可用的 Ju52
在 Tazi 被击毁,这相当於机队原本数量的 1/3。除了运输机的损失外,所有供
Ju52/3m 使用的地勤设备、维修零件等全都来不及撤出,而在寒冷天气发动引擎
必备的工作车一辆也没抢救出来,这使得妥善率由原本的 30-35% 跌到 25%。 
'Tazi' 机场被攻占附近的 'Moro' 命运也差不多,Moro 在 Tazi 东边
40 公里,是 He111 运输机大队集中的场所,由 KG55 联队长库尔上校 (Oberst
Ernst Kuehl) 担任基地总指挥。除了 KG55、KG27、I./KG100 等 He111 轰炸机
联队外,Moro 还包括了 StG2 (第二俯冲轰炸机联队)、JG3 (第三战斗机联队)
以及操作 Hs129 的反战车大队。 
库尔上校从德军 12月12 日的解围攻势开始後便肩负三项任务:一,将
He111 轰炸机转成运输机使用;二,支援曼斯坦元帅的冬季风暴作战;三,支援
防守侧翼的德军作战。在两个机场受威胁的状况下德军的优先自然是阻止俄军的
推进,但是 12月24 日当天全都是大雾,连起飞都无法起飞。Moro 机场的机群
在前一天便依库尔上校之命撤到他处去,到了 12月24 日当天 KG55 的联队气象
官预测天气会好转,库尔上校便急电疏散的机群回场装弹准备攻击来袭的俄军装
甲部队。 
数小时後天气果然如气象官所言的有了改善,StG2 的 Ju87 俯冲轰炸
机与 JG3 的 Bf109G 战斗机对曝露在原野的俄军部队展开激烈的攻击,这支装
甲矛头在遭受突如其来的空中攻击後便大举撤退,事实证明只要天候许可德国空
军仍然有足够实力可以阻挡俄军的地面攻势,可惜好天气只来了一天。 
Moro 在千钧一发之际得以保全,Tazi 後来虽然也在德军地面部队的反
攻下夺回,但是物资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厉秋芬上将迟疑的决定使的运输机队
的妥善率降得更低。然而就算 Tazi 与 Moro 都完整无缺对战事的发展并没有什
麽太大的改变。 
攻到离史达林格勒 45 公里的第五十七装甲军在 12月25 日大举撤退。 
第六军团在包拉斯上将犹疑下错失最後的突围机会,而 Tazi 与 Moro
两大补给基地也陆续受到俄军威胁不得不在一周後 (1943 年一月初) 撤离。Ju52
大队改往 Ssalsk 基地,He111 大队则前往 Novocherkassk 基地,两者都比原
来的 Tazi 与 Moro 远了 100 公里,这表示运输机的出勤架次将降低,而耗损
的油料也愈多,能留给第六军团的油料就愈少,而为了多载飞机本身的燃油整体
的载重量也得降低。 
============================================================== 日期 
可用的 降落到史达林格勒 运进的 备注
运输机 的架次 吨数
============================================================== 
Dec.24 97 0 0 Tazi 陷落
Dec.25 97 9 7 德军援救部队撤退
Dec.26 87 37 78
Dec.27 51 79 127
Dec.28 69 10 35.4
Dec.29 49 96 124.2
Dec.30 86 85 124.2
Dec.31 85 158 310
Jan.1 49 78 205.6
Jan.2 58 0 0 大雾
Jan.3 53 97 168.4
Jan.4 58 145 270.9
Jan.5 91 53 161.3
Jan.6 62 29 49.5
Jan.7 51 63 125.5
Jan.8 90 80 117.6
==============================================================
如此,在天候与机场两者尽失的状况下第六军团的前景十分黯淡。   

● 缺失 
虽然从空中补给第六军团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但是检讨起整个空运的
执行与管理有著不小的缺失,使得原本就已经不高的希望降到更低。 
从一开始第四航空舰队就将第八航空军空出来专门负责对史达林格勒的
空运,而在 Tazi 与 Moro 分别有莫齐克上校与库尔上校专责该机场的指挥权,
但是史达林格勒里头却没有像样的空运组织。包围圈里头最高阶的空军将领是第
九防炮师师长皮考特少将,他与他的执行官以及麾下第 104 防炮团 (Flak Reg.
104) 团长为包围圈内仅有的高阶空军人员,虽然他们奉命在包围圈内组织机场
运作与防卫,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这方面的专家 (最起码不是飞行单位),而阶
级不够高也使他们与其他包围圈内的陆军中将、上将沟通困难。 
第八航空军军长费比中将曾经建议包拉斯让他派一位高阶空军军官飞入
包围圈解决有关空运的技术性问题,真正的专家能够让机场安全性、可用性提高,
飞机上下货的效率也会更好,但是包拉斯却婉拒了这项提议。其它像早在十二月
初空运刚开始时第四航空舰队就曾要求第六军团除了皮托尼克机场外另外开辟一
处可供运输机起降的机场,但是第六军团除了几个窄小的紧急降落场之外都没有
作出什麽回应。 
另外供应给第六军团的补给品也未能好好规划。在这种每一公斤补给都
极度宝贵的状况下空运进去的食物应当以所占体积最小但能□饱最多人为佳,比
如说设计给 U 艇人员使用的速食罐头包或供伞兵使用的食物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飞机运进来的面包却是会结冻得要另外加热才能食用的黑麦面包 (硬面包),
在罗斯托夫的仓库里有满仓的高热量奶油与白面包却因未获上级指示而原封不动。 
除了宝贵的油料、弹药、食物之外,圣诞节前夕运输机还塞满上千株希
特勒亲自赠送的圣诞树,彷佛第六军团的士兵们吃圣诞树就能活下去似的。 
希特勒在曼斯坦的解围攻势失败後并未放弃解救第六军团的努力,他下
令将刚成立的武装亲卫队装甲军 (辖希特勒禁卫、帝国、骷髅三个装甲掷弹兵师)
由法国调到卡尔可夫,准备在二月底三月初再度发动攻击解救在史达林格勒被围
的第六军团。但是第六军团能不能撑到那时候? 

曙光 
1943 年 1月9 日上午包围圈内的德军听到了他们从未听过的巨大引擎
声,数分钟後四引擎的 Fw200C □鹰式 (Condor) 海洋巡逻机在皮托尼克机场降
落。 
Focke-Wulf 的 Fw200 'Condor' 在 1936 年发展时是以长程运输机为
名义发展的,但在 1939 年九月二次大战爆发後德国空军发现没有可用的长程海
洋巡逻机 (Heinkel He177 进度严重落後),因此便紧急将一批德国航空 (Lufthansa)
的 Fw200 机群转为军用机使用,而在大西洋沿岸操作 Fw200C 长程海洋巡逻机
的单位 I./KG40 (第四十轰炸机联队 第一大队) 也於 1940 年四月入侵北欧前
成立。Fw200C 的尺寸和美制 Boeing B-17 轰炸机差不多大 (载弹量较少),改
担任运输任务时可以装载 12-15 吨的货物。 
这次为了运补史达林格勒,德军特别成立了第两百特殊轰炸机大队 (KGzbV
200, Kampfgruppe ZbV 200,与 1944 年成立的 KG200 第两百轰炸机联队无关)
来操作这些巨型飞机,这些飞机部署在离史达林格勒 500 公里外的史达林诺 (
Stalino)。 
除了 Fw200C 之外德军也将正在测试中的四引擎轰炸机 Heinkel He177
'Greif' 调来参与空运任务。He177『狮鹫』的尺寸和 B-17 差不多,虽然原型
机早在 1939 年底即出厂,但是由於将四个 DB601 发动机串联成两个 2,600 马
力的 DB606 发动机导致发动机一直有过热甚至失火的现象,而兵器署署长乌德
特上将 (Generaloberst Ernst Udet) 要求 He177 要有俯冲轰炸的能力使得这
型空军期盼已久的长程轰炸机灾难连连。总共有 40 多架 I./FKG50 (第五十长
程轰炸机联队第一大队) 当时在南俄进行冬季操作测试,德军便将整个大队调来
紧急支援史达林格勒的空运。虽然 He177 十分巨大,但是拿来当作运输机使用
时载货量只比小得多的 He111 大一点点 (2.5 吨 vs 1.5 吨)。 
此外德国空军还投入另一种比 Fw200、He177 更罕见稀有的巨型飞机:
Junkers Ju290 四引擎武装运输机。这种尺寸比 Consolidated B-24 大一号而
逼进 Boeing B-29 轰炸机尺寸的运输机是由 1936 年未成功的 Ju89「乌拉轰炸
机」发展而来的 (Ju89 轰炸机 -> Ju90 运输机 -> Ju290 运输机 -> Ju290 侦
察轰炸机 -> Ju390 超长程轰炸机),德军为了增加运补量冒险将这种原型机投入
救援,Ju290A-1 武装运输机一次可以载运 10 吨货物并运出 80 名伤兵,可以
说是当时德军最大的飞机。 
这些巨型四引擎飞机的加入马上使得运补量上升,只要有够多的这种巨
型机加入补给那麽第六军团就可以存活到德军再发动救援攻势。可惜这些飞机数
量不够,来得也太晚。大西洋岸边的 KG40 只有 18 架 Fw200;I./FKG50 虽然
有 40 多架 He177 的编制但是由於故障使得马上能调动的仅有 7 架;最大的
Ju290 则只有 2 架原型机。 
第一天 7 架 Fw200 就运进了 4.5 吨燃料、9 吨弹药、22.5 吨补给品
,回程则运出了 156 名伤患。但是第二天机队就发生损耗,一架引擎故障、一
架无法自皮托尼克机场起飞、一架在降落时被防炮击中、一架座舱受损、一架在
载运 21 名伤患返航时失踪。KG40 从温暖的法国大西洋海岸一下子调到没有机
棚维修的零下几十度南俄恶劣天候下一但飞机受损便很难修复。 
I./FKG50 的指挥官 Scheede 少校在出第一次运补任务时就失踪未归,
剩下的 He177 便转担任轰炸任务,而不久後 FKG50 也奉命解散。 
1月10 日投入的 Ju290 在执行第二次运补任务 (1月13 日) 从皮托尼
克机场起飞时发生意外失速坠毁,机上的 80 名伤患大多罹难,根据幸存的一位
目击者表示飞机在起飞後拉起的角度太大使得机内的伤患滑到後头,在重心失衡
的状况下飞机便失速翻覆坠毁了。而仅存的另一架 Ju290 在出第一次任务时在
皮托尼克机场上方遭到俄军 LaGG-3 战斗机群的攻击,虽然飞行员勉强驾机逃脱
但飞机所受的损害只能回德国本土才能修理。 
============================================================== 
日期 可用的 降落到史达林格勒 运进的 备注
运输机 的架次 吨数
============================================================== 
Jan.9 94 102 349.7 Fw200 等投入
Jan.10 99 92 162.2
Jan.11 93 95 189.6
Jan.12 90 51 61.7
Jan.13 47 69 224.5
Jan.14 63 74 65.2
Jan.15 89 56 105.1 包拉斯获颁
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
除了飞机的支援外德军高层也指派负责生产的米尔希空军元帅 (General-
feldmarschall Erhard Milch) 到前线担任空运的总指挥,并拥有指挥一切军方
单位的特别权力。米尔希於 1943年 1月16 日到达时 140 架 Ju52 中仅有 15
架可资操作,140 架 He111 轰炸机仅有 41 架可资操作,实在是没什麽好指挥
的。仍然存疑的米尔希元帅决定亲自飞入史达林格勒视察状况,但是在往机场的
路上座车与一列火车相撞,陷入昏迷的元帅马上被送往医院急救。数小时後米尔
希回到厉秋芬上将第四航空舰队的指挥列车中,但是他受的伤已经使他无法前往
史达林格勒了。 
在审视过状况後米尔希元帅指出第四航空舰队使用的冬天引擎启动步骤
是错误的,他带来了德国本土瑞希林实验中心 (Rechlin) 的冷天引擎启动专家
并颁布新的引擎启动步骤,这马上使妥善率上升了一些,但是就算从 11月23 日
开始就使用这套引擎启动方法对於整个大局也是没什麽不同的。 
德国空军除了从口袋外面支援外也派遣了一支战斗部队驻在皮托尼克机
场,这支由 JG3 'Udet' (第三战斗机联队) 的志愿人员组成的中队包括 6 架
Bf109G-2 战斗机以及 6 架 Ju87 俯冲轰炸机,这些志愿人员从十二月初就驻在
皮托尼克机场担负起史达林格勒的防空任务,在这段期间中队总共击落 130 架
俄机,最出色的是来自 II./JG3 的 Kurt Ebener 士官长,他在这段期间击落 33
架敌机 (最终记录 57 架,骑士铁十字勋章),因为有这些志愿人员在这段期间
不断地击退日夜来袭的俄军攻击机、战斗机,运输机的损失才可能降到最低。 
● 绝望 
1943年 1月13 日第四航空舰队帐面上共有 317 架 Ju52/3m、181 架
He111、20 架 Fw200、1 架 Ju290 与 10 架 He177 可兹运作,外加从其它战线
与德国本土调来的 87 架 Ju52/3m、219 架 He111 支援,如此就算以 25% 的
低妥善率来看应当可以每天运进 456 吨,若是持续到较温暖的二月则运补数字
还可以上升到每天 530 吨,这两个数字都比最低要求的 300 吨/日 要高不少,
看来第六军团应可安渡危机直至下一波援军来到。 
然而俄军却在 1月10 日对包围圈发起蕴酿以久的大攻势,俄军由包围
圈的西侧、南侧攻入。1月16 日早上皮托尼克机场便被俄军攻克。志愿驻扎在皮
托尼克机场的 6 架 Bf109G-2 战机在最後一刻逃离,他们奉命改降城里一个更
小的古拉克 (Gumrak) 机场,但是古拉克机场并未整理完毕,第一架降落的 Bf109
卡到雪坑翻转过来,第二架 Bf109 冲入一处弹坑,第三、第四、第五架的命运
也相差无几,结果只又有最後一架第六架 Bf109 在最後关头加足马力再起飞,
鲁卡斯中尉 (Oberleutnant Lukas) 成为这个英勇的志愿战机小队中唯一一架幸
免於难的战机,而这个志愿小队在幸存机往西飞走後也就不再存在。 
皮托尼克机场陷落後俄军还以掳获的灯号与导航设备设下陷阱诱骗德军
运输机直接降落在俄军当中,这更增加了运补的困难度。目前成为主要降落场的
古拉克机场在第六军团的报告中表示「昼夜皆可操作」,但根据 III./KG27 (第
廿七轰炸机联队 第三大队) 大队长艾里希.提尔少校 (Major Erich Thiel) 於
1月20 日亲临造访後却发现实情和第六军团无线电中所说的不一样。 
提尔少校代表第八航空军前来评估这个紧急降落场的可用性,在他的报
告中表示「机场布满弹坑与飞机残骸的窄小跑道可以在 1,500 - 1,700 公尺高瞥
见,追击我的十架俄军战斗机因畏於机场的轻型防炮因此不会在低於 1,000 公尺
的空域活动。很明显地机场位於敌军炮火射程内,我刚落地不久便成为敌军练习
的靶标。技术上来说这个机场在昼间可以使用,但是入夜以後只有具丰富经验的
组员才能降落,机场周边的 13 架飞机残骸使得跑道可用的宽度减为 80 公尺,
而夜间降落的难度更因跑道终点一架 Bf109 残骸而增加许多。此外跑场上也有
许多弹坑,这些都未被填平而更有部份已经被雪掩埋起来。」 
很明显地只有艺高人胆大的飞行员才能在古拉克降落。1月18/19 日的
夜里由汉斯.吉伯特少尉驾驶的 Fw200 在古拉克降落,成功地将不愿离开史达
林格勒的第十四装甲军 (XIV. Paznerkorps) 军长胡比中将 (Generalleutnant
Hans Hube) 及其它数人接出,胡比中将是包围圈里撤出的最後一名高阶将领。 
而在提尔少校向第六军团指挥官包拉斯上将报告完後他发现他的飞机已
经被俄军炮火击毁,而在这九小时里 (11:00 - 20:00) 完全没有卸货人员将飞
机上宝贵的油料与弹药卸下来,他们的理由是稍早有俄军炮兵的威胁,而後来则
有一架俄军飞机在附近监视著,若是有卸货小组开始活动便会召来俄机的攻击。 
包围圈内的皮托尼克机场陷落时 Ju52/3m 的第二个基地 Ssalsk 也於
同时撤离,Ju52/3m 大队们改往 Zverevo 这个位於运输机最大航程极限的机场
继续工作,这个机场完全没有建□物,空地勤人员得在开阔地上於零下十几度的
低温工作。1月18 日俄军空袭这个机场,原本负责防卫机场的德军防炮部队全都
调往前线支援地面作战,替补的罗马尼亚防炮单位在俄机出现後全都就地掩蔽,
俄军得以从容摧毁 10 架运输机并重伤另外 20 架。尔後这个基地也再次受到俄
军地面威胁,Ju52/3m 大队也就无法对史达林格勒施以任何援助。 
提尔少校向第六军团指挥官包拉斯上将报告时遭受了严辞讥讽,包拉斯
是这样说的: 
「你们的飞机若不降落就表示军团的大限来到,一架飞机降落就是拯救了
1,000 条生命,抛下补给桶完全没有用,许多的空投补给桶从来没被找到,而我
们太虚弱也没有油料去回收这些桶子。我的人已经四天没吃任何东西了,我们没
有油料所以无法移动重武器,只能看它落入敌手,最後一匹马早已经吃掉了,你
能想像士兵们撬开马头挖出里面的脑髓来吃的景象吗?」 
「身为一位军团指挥官当有一名士兵前来对我说『上将大人,你能分给我
一小片面包吗?』的时候我要怎麽回答他呢?为什麽空军说他能够完成空运补给
任务?谁该为提出这个意见负责?如果有人曾经告诉我空运不可能达成的,我不
会怪罪空军,我早就在还有能力时突围出去了!现在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第六军团参谋长施密德少将接著说「现在你跑来为空军辩护,你知道空
军背叛了全国国民的期望吗?难道曾经强大的第六军团一定要面对这种比狗还不
如的结局吗?」 
包拉斯又说:「我们和你以经是不同世界的人了,我们已经是死人,从
现在开始我们只会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我们将会试著安慰自己希望我们的牺牲
对大局会有一点点助益。」 
第六军团指挥部里的每个人对这位轰炸机大队的少校大队长倾倒所有的
不满,却忘记他也已经尽了他的全力来运补第六军团。提尔少校在被刮一顿後沮
丧地回到基地,在他的报告中清楚地描述了第六军团的困境与绝望,剩下的运补
机队再一次拼了命尽量运进所需的弹药与食物,在 1月21/22 日的夜里 21 架
He111 与 4 架 Ju52/3m 运进了最後的补给品,接著古拉克机场便陷落了。 
最後一架 Ju52/3m 於 1月22 日中午 12:20 PM 载著伤患与邮件离开
Stalingradskiy 降落场,从此以後对第六军团的补给只能以空投的方式进行,
然而许多空投的补给品消失在雪地中或是落入俄军手中,真正落到德军手里的少
之又少。 
============================================================== 
日期 可用的 降落到史达林格勒 运进的 备注
运输机 的架次 吨数
============================================================== 
Jan.16 77 39 68.5 皮托尼克机场陷落
Jan.17 61 61 52.9
Jan.18 62 42 24.1
Jan.19 62 70 60.8
Jan.20 79 57 52.2
Jan.21 56 108 99.4 古拉克机场陷落
Jan.22 56 69 93.2 最後一架运输机离开
Jan.23 88 78 80.4 俄军总攻击
Jan.24 82 7 12.4 包拉斯晋升元帅
Jan.25 71 21 13
Jan.26 74 52 46.3 第六军团切成两半
Jan.27 75 124 103.4
Jan.28 127 87 83.1
Jan.29 129 111 108.7
Jan.30 108 130 128
Jan.31 135 89 118 包拉斯元帅投降
Feb.1 106 89 73.9
Feb.2 122 82 98 最後抵抗结束
Feb.3 35 10 7
==============================================================
俄军於 1943年 1月22 日给包拉斯一天的时间考虑投降,次日发起对包
围圈的总攻击,三天後包围圈便被切成两半,而希特勒除了严拒投降外还将包拉
斯晋升为元帅。 
1943年 1月31 日,新科陆军元帅包拉斯率众投降。 
1943年 2月2 日,北包围圈第十一军 (XI.Korps) 传来一则电讯「....
已经完成我们的任务战斗最後一人........」後便再无讯息,当晚两波 He111 运
输机带著空投补给桶飞越史达林格勒,在没有发现任何德军反应的状况下无功而
返,为期 72 天的史达林格勒空运至此结束。 

● 检讨 
对德国陆军而言,第六军团 25 万人的损失是巨大的,这是德军在东线
第一次重大的失败,而对德国空军而言损失更是惨重,尤其对已经接连在克里特
岛 (1941 年)、第扬斯克空运 (1942 年) 损失 271 架、262 架运输机的运输机
单位更是沉重的打击。 
在为期 72 天的空运中德国空军可以说是用尽气力想要从空中补给被困
的第六军团,但是天候的不配合、俄军地面接连攻克补给机场以及俄军战斗机的
干预都使得补给变得十分困难。根据莫齐克上校的统计,在这 72 天中负责运补
的第四航空舰队运进了 6,591 吨油料、弹药与食物,回程则运出了 24,910 名
伤患,也就是平均一天 91.5 吨;其它的资料来源则显示共运进了 8,350 吨,
也就是一天 116 吨。很明显地不论是哪个数字都远低於最初所承诺的 300 吨/日
。 
在 72 天总计 3,400 多次补给任务中第四航空舰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 1942年 11月24 日至 1943年 2月3 日德国空军损失了 266 架 Ju52/3m、165
架 He111、42 架 Ju86、9 架 Fw200、7 架 He177、1 架 Ju290,总数达到 490
架各式运输机!在这 490 架中只有 166 架确定被击落,108 架失踪未归,其它
的 216 架则因损害太大无法修复只能报废,这个数字相当於 5 个联队,也就是
一整个航空军 (Fliegerkorps) 的数量。除了飞机的损失外,机员的损失也是巨
大的,为了填补运输机的不足许多德国本土的航空学校被抽调到前线来,而随著
飞机的损失机上经验丰富的组员也就一并损失掉了,这样的措施不但直接影响本
土的飞行训练,对於日後飞行组员的不足也间接地种下了远因。 
负责统合 He111 执行运补任务的 KG55 轰炸机联队联队长的报告显示出
这段期间 He111 机队 (包括第一线的 He111H-6/H-11/H-14/H-16 与本土调来的
第二线 He111D/F/F-2/P-2/P-4/H-2/H-3) 一共执行了 2,566 次任务,任务成功
数 2,260 次 (91%),运进 3,294.8 吨补给品 (1,541.14 吨粮食、767.5 吨弹
药、887 吨燃油与 99.16 吨其它物资)。在史达林格勒的机场未沦陷前平均每架
次运送 1.845 吨物资,机场沦陷後的空投时期每架次运送 0.616 吨,在回程中
总共载运了 9,208 名 伤患、2,369 个空补给桶、533 袋邮件。如前面所说,付
出的代价是 165 架 He111。 
除了航空单位的损失之外,随第六军团困在史达林格勒的第九防炮师 (
9.Flak-Division) 以及下辖的第 37、91、104 防炮团、第 129 通讯团也一并
投降,在这段期间第九防炮师一共击毁了 174 辆俄军战车与 63 架俄军战机。 
第六军团的许多高阶将领虽然有机会飞出包围圈,但是大部份都选择留
下来与部属共同面对最後已知的结局,飞出包围圈幸免於难的有第十四装甲军军
长胡比中将、第 60 摩托化步兵师师长 Kohlermann 少将、第 79 步兵师师长 von
Schwerin 中将、第 94 步兵师师长 Pfeifer 中将、第 305 步兵师师长 Steinmetz
少将、第 384 步兵师师长 von Gablenz 中将、第 9 防炮师师长皮考特少将。
这些飞出来的将领当中,第十四装甲军军长胡比中将後来先後在义大利西西里岛
、义大利半岛上作战,在获颁钻石佩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的隔天坠机身亡;第
79 步兵师师长 von Schwerin 中将後来担任第 16 装甲掷弹步兵师师长并获颁
佩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第 94 步兵师师长 Pfeifer 中将後任第 65 步兵师
师长并获颁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第 9 防炮师师长皮考特少将後任第三防炮军
军长并获颁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事後回顾起来,有许多理由导致史达林格勒空运的失败: 
1.第四航空舰队同时需支援的任务太多 (史达林格勒战线与高加索战线)
2.被包围部队的规模太大 (25 万人 vs 第扬斯克的 10 万人)
3.可兹运用的运输机不够 (所以搜刮本土的训练单位)
4.机场的不适用、周边支援设备不足 (导致妥善率降低)
5.机场距离史达林格勒太远,且被俄军威胁
6.护航战机不足 (必须等待其它运输机才能一同飞往史达林格勒)
7.补给线太长
8.季节不对,气候恶劣 
但是归结起来,史达林格勒空运根本就不该有执行的机会,以上的这些
分析早在十一月底史达林格勒刚被围时德国空军的高阶将领就曾经向希特勒强烈
表达过,这一切都是因为希特坚持第六军团「不准後退」才会造成的。 
在 1943年 2月11 日在希特勒的狼穴举行的一场事後会议中,第四航空
舰队指挥官厉秋芬上将坦率地告诉希特勒应当给陆军将领更多的自由,「别再像
对待小孩子一样勒住他们的脖子」,当希特勒告诉厉秋芬要是他真的这麽作的话
现在站线早就已经在德国本土了。当厉秋芬继续大力与他争辩时希特勒对於他的
坦白直言流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决定将厉秋芬晋升为元帅 (1943年 2月16 日生
效)。 
至於当初在 1942年 11月24 日的会议中打包票的空军总司令赫曼.戈
林大元帅则一惯地开始寻找代罪羔羊,他表示将把空军参谋总长颜雄尼克上将与
德国空军後勤补给的负责人赛德尔航空兵上将 (General der Flieger Hans-Georg
von Seidel) 送交军法审判,但是希特勒不许他这麽做,因为元首很清楚谁才是
真正该负责的人。 
後来希特勒在与曼斯坦元帅 (Generalfeldmarschall Erich von Manstein
) 会晤时说道「我个人必须为史达林格勒的悲剧负完全责任,我或许能将一点点
责任怪罪於戈林错估了空军的能耐,但是我已经指定他为我的继任者所以我无法
将史达林格勒的失败怪到他身上。」但是在私底下希特勒则认定这是戈林的错,
後来戈林回顾道「从那时起我和元首的关系就不断地降温。」 
至於留下来面对最後结局的第六军团官兵们共有 9 万人成为俘虏,最
後活著见到大战结束并回到德国的只有 7,000 人。 
俄军的脚步并未因为第六军团的投降而停止,前面已经说过俄军的终极
目标是攻下罗斯托夫 (Rostov),曼斯坦在十二月的「冬季风暴」攻势失败後便
以拯救远在高加索的 A 集团军为最大目标,务必在俄军攻下罗斯托夫之前先让
A 集团军通过罗斯托夫。最後俄军因为追击过深於卡尔可夫 (Kharkov) 与德军
展开拉锯战,德军在曼斯坦的指挥下成功击退俄军矛头,稳住了从史达林格勒以
来一路败退的南方战线,从现在到七月的库斯科之役 (Kursk) 之前东线基本上
是处於平静的环境下,德、俄两方都在准备即将而来的大攻势。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news.foshan.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