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军事天地>>军事史林>>历史战例>>古代战争>>大唐李靖平东突厥记

主题:大唐李靖平东突厥记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2000-02-11 14:51:29), 站内信件


大唐李靖平东突厥记

送交者: 曹余章 于 February 06, 2000 05:30:39: 中国军事天地:http://www.excitecity.com/china/chat/military/mainpage.cgi

唐太宗即位初期,中原战事虽然结束,但西边边境上还很不安定。特别是东突厥,当时 
还很强大,成为唐朝主要的威胁。太原起兵以后,唐高祖一心对付隋朝,只好靠妥协办法, 
维持了和东突厥的和好关系,但东突厥贵族仍旧不断侵扰唐朝境界,闹得地方不得安宁。 
唐太宗即位不满二十天,东突厥的颉利(颉音jié)可汗率领人马十多万,一直打到 
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边。颉利以为唐太宗刚即位,未必敢抵抗,他先派出使者进长安
城见唐太宗,扬言突厥兵一百万,马上开到。 
唐太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不理颉利的威胁,把使者扣押起来。他先布置长安的唐军摆 
开阵势。接着,又亲自带了房玄龄等六名将领,骑马到渭水边的便桥,指名要颉利出来,
隔 河对话。 
颉利听说使者被扣,已经有点吃惊;再看到太宗亲自上阵,后面唐军旌旗招展,军容整 
齐,不禁害怕起来。他带着突厥将领在渭水对岸,下马拜见太宗。 
唐太宗隔着渭水对颉利说:“我们两家早已订立盟约,几年来也没有少给你们金帛,为 
什么要背信弃义,带兵进犯?” 
颉利被责备得无话可说,表示愿意讲和。过了两天,双方在便桥上订立盟约。接着,颉 
利就退兵了。 
打这以后,唐太宗加紧训练将士,每天召集几百名将士在殿前练习弓箭。他跟将士们 
说:“外敌进犯,这是常有的事,并不可怕。怕只怕边境稍为安定,人主就贪图安逸,
忘记 
战争,敌人来了就抵挡不了。从现在起,平时我做老师,教你们弓箭;战时我当将帅,
带领 你们抵抗敌人。” 
经过唐太宗的鼓励,将士专心练武,不出几年,就训练出一批精锐军队。 
第二年,北方下了一场大雪。东突厥的牲畜死了不少。大漠以北发生饥荒。颉利可汗加 
紧对其他部族的压迫,又引起各部族的反抗。颉利派他的堂兄弟突利去镇压,反被打得大 
败。突利逃回去后,被颉利责打一通。两人因此翻了脸,突利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抓住这个时机,派出李靖、徐世勣等四名大将率领大军十多万,由李靖统率,分 
路出击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军事家,精通兵法。他在隋朝末年归附唐朝,在唐朝统一战争 
中,立了不少战功。 
公元630年,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趁颉利不防备,连夜进军, 
逼近突厥营地。颉利毫无防备,发现唐军突然出现,大惊失色。将士们也慌了手脚,说: 
“这次一定是唐朝发动全国兵力来了,要不然,李靖怎敢孤军深入呢?” 
还没有到唐军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李靖又派间谍混进突厥内部活动,说服颉 
利一个心腹将领投降。颉利一看形势不妙,就偷偷逃跑了。 
李靖攻下定襄,得胜回朝,唐太宗十分高兴,说:“从前汉朝李陵带兵五千,结果不幸 
被匈奴所俘虏;现在你以三千轻骑深入敌人后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这是自古以来
少有的盛事啊!” 
颉利逃到阴山以北,怕唐军继续追赶,派使者到长安求和,还说要亲自朝见。唐太宗一 
面派唐俭到突厥,表示安抚; 
另一方面又命令李靖带兵前去察看颉利动静。 
李靖领兵到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和徐世勣会师。两个人商量怎样对付。李 
靖说:“颉利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手下人马不少。如果让他逃跑,以后我们再要追他,
就很困难了。我们只要选一万精兵,带二十天粮,跟踪袭击,一定能把颉利活捉住。”
徐世勣也赞成这个意见。两支军队就向阴山进发。 
颉利可汗求和实际上只是缓兵之计,想等草青马肥季节来到,再逃到漠北。他看到唐俭 
来到,以为唐太宗中了他的计,暗暗高兴,防备也自然松懈下来。 
当天晚上,李靖和徐世勣率领唐军到了阴山,命令部将苏定方率领二百名轻骑,冒着夜 
雾悄悄进军。到突厥前哨发现唐军的时候,唐军离开颉利营帐只有七里地了。 
颉利得知唐军骑兵来到,赶快找唐俭,唐俭已经瞅机会脱身回到唐营。颉利慌忙骑上他 
的千里马逃走。李靖指挥唐军追杀,突厥兵没有主帅,乱成一团。唐军歼灭突厥兵一万多, 
还俘获大批俘虏和牲畜。 
颉利东奔西逃,最后带着几个亲兵躲在荒山里,被他的部下抓住后交给唐军,后来被押 
送到长安。 
一度很强大的东突厥灭亡了。唐太宗并没有杀死俘虏。在东突厥原地设立了都督府,让 
突厥贵族担任都督,由他们管理突厥各部。 
这次胜利,提高了唐太宗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这一年,回纥等各族首领一起来到长 
安,朝见唐太宗,拥护唐太宗为他们的共同首领,尊称他是“天可汗”。 
打那以后,西域各族人和亚洲许多国家的人,不断来到长安。在这一时期,我国高僧玄 
奘(音zàng)和尚也通过西域各国到天竺去。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