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军事天地>>兵法韬略>>艰难的抉择—— 下个世纪中国的军事战略

主题:艰难的抉择—— 下个世纪中国的军事战略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1999-12-05 11:20:13), 站内信件

·Young Gung的战争历史世界

艰难的抉择—— 下个世纪中国的军事战略

作者:Young Gung
 

军事地理与局部战争

下一个对中国未来影响深远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地理现状,之所以强调是现状,是因为就
目前中国军事政策来看,是不具有扩张性的,也就是说,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将主要
是靠政治谈判甚至搁置的方法来解决与邻国的边境纠纷,使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的地理形状代表了典型的地缘政治学家所描绘的边缘国家的特征:主要是大陆国家,
同时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军实力相对较弱,不具备争夺海权的民族心理等。漫长的海岸
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中国国防的一个噩梦,历次对中国的侵略,基本上肇始于
这条将近2000公里长防线被轻易突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由于海军的不济事
(早期甚至没有象样的海军),敌人可以在这条线上任意选择一个点进行突破,如果不成
功,他们可以立即开往下一个较为薄弱的地段进行尝试,众所周知,英国人正是在广州海
域遭到挫折之后才扬帆北上,攻陷了好几个海岸重镇,终于逼着满清政府走上了失败的道
路;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也是因为控制着海面,才能从容地打赢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

内陆部分的地形则较复杂,相对来说,越往西走,地形就越利于防御,而近海地区,一方
面地势平坦,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相对较发达,道路建设也搞得很好,利于机动,对于一个
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敌人来说,是进行攻击的理想场所,不过,因为这里水网纵横,对于防
御者来说,这些天然障碍也提供了进行防御的有利环境,当年若非淞沪会战把上海一带的
国民军部队打得精废力竭和金山卫抗登陆失利的话,日本人要想在这里获得那样的成功也
是不现实的。胜负关键就看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运用是否得当。

东北是中国地理的头部,但是由于外蒙古不合理地独立出去,东北就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
地带,因为锦州以南辽西走廊一带,由于形状狭窄,很容易被掐断,当年与苏联交恶的时
候,这里也成了中国努力加以防御的地带,日本人曾经写过一本《第三次世界大战》,描
写苏联在东北长驱直入直到山海关外才被以“杨总参谋长”指挥中国军队所阻止的情景,
其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作者显然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但他们对战争的描述则过于儿
戏,读起来就不如英国人写的另一部,不过在英国人的著作中,战争局限于欧洲,没中国
的份。我之所以在此提及这部著作,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有好几个值得军事对手关
注的要素,如重工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石油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基地,农业方面也是中国的
著名粮仓之一,其地理位置相对也较独立,日本人当年争夺东北的一个最基本的口号就是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州”。东北的重要地位由
此可见一斑。但是,对于东北来说,上述特点也可能转化为防御的有利条件,首先军事装
备可以就地制造,补给也可就地取用,不必大老远调来调去,当地山地和沼泽较多,利于
提供天然障碍,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除了几条可能的通道以外,基本上是无法
通行的,但是,对于进攻者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善用空降兵与地面部队的配合,也有可能
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华北的地形除了滨海地区以外,基本上都是利于防守的,不过要命的却正是滨海地区,因
为滨海地区地形开阔,平原一望无际,从秦皇岛直到连云港基本都是如此,这还不包括渤
海湾一带,在这种区域进行筑垒式的防守是不现实的,即使中国有很多亿人。比较合适的
办法是在后方几个比较关键的地带机动部队,由于津浦铁路提供了纵向调动军事力量的一
个大动脉,只要能够基本有效地进行空防作战,机动防御还是大有可为的。华东沿海和华
南沿海与华北沿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相对来说,南方的抗登陆作战相对比较困难,虽然
近一段时期南方几乎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但其基础仍然是薄弱的。其防御基础是向北和
向西的相对较为崎岖的山地和丘陵地带。

中国最利于防御的地带应该是以这样一个纵向的山地为分水岭,即从华北的太行山脉——
桐柏山脉——大巴山脉——湘西山地——粤北五岭,由此往西的地带都是适合于防守的。
有两个例外是新疆和内蒙古,可能提供一些有利于进攻者的通道。

这样一来,中国的军事地理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对于军事政治当局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最
不合理的军事地理形势,因为工业和经济发达地区都位于不利防守的地带——当你与一个
优势十分明显的强大军事对手作战时,防御这些地区有时会为担负防守任务的军队带来灾
难性的后果,好比基辅会战给苏联西南方面军带来的后果那样。但是,换句话说,如果对
这些地区进行深入的了解,搞清楚什么是必须加以防御的,什么是可以暂时放弃的,哪些
地带最适合防御等等,才是中国军事当局现在就应该彻底研究透彻的事情。

在平原地带进行防御,一个最合乎作战原理的方法就是守卫可以提供天然屏蔽的河流,但
是由于对手可能在机动性方面有着更明显的优势,死守可能意味着全军覆灭,因此,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在西欧平原上进行的防御战能够提供一部分借鉴的经验,就是将机动
部队呈散兵配置于距河流不远的地带做为预备队,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向不同
的遭受威胁的地区投掷机动兵力而又避免在对方的第一波攻击中就折损大部分防御兵力,
至于在这种地带最好的机动工具,我认为应该是一种类似于气垫船的坦克——但必须有足
够的防护,不能挨一炮就呜呼,如果发展气垫坦克难度太大,可以将主要方向放到气垫装
甲运兵车方面,这样做可以为步兵提供一个最佳运输工具,同时可以预先炸毁后方的桥梁
同时又能够进退裕如。

* * *

现在来看看中国周边几个国家的军事地理和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并不是说中国一定会与这
些国家发生军事冲突,但防患于未然和居安思危这两句古话,我认为还是非常明智的,在
平时就研究战时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形,对于应付未来的突发事件将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
义。

日本:日本对于中国来说,曾是一个“一衣带水”的盟邦或是附藩,可是自从1894年以来
,一直相互视对方为仇敌,誓欲歼之而后快,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主
要是日本的扩张主义倾向,而且直到现在都没有悔改的意思,这是很危险的,我在这里强
调的“危险”,是针对日本而非中国,日本要想再与中国进行一次战争的话,它肯定会成
为失败的一方,即使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做盾牌,也是没有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
是因为日本本土缺乏机动空间,而且它的工业过于集中,一旦遭到强大轰炸机群或是大量
地地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将很快使其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陷于瘫痪,在历史上,成功
防御轰炸机群的例子只有1941年的不列颠之战,不过英国人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不是因
为他们的手段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德国空军的战略目标定得过于飘忽,也就是说,不知道
倒底是为陆军渡海提供掩护,还是毁灭英国的工业力量,抑或是毁灭英国的各大城市,搞
来搞去,结果一个目标都没实现,反而丢了很多飞机,而相反,由盟军实施的各次轰炸,
则几乎没有失败过,主要就是他们的轰炸目标十分明确,在这种战斗中,地面的防空力量
所能提供的保护是有限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轰炸机群的主要威胁来自战斗机。以日本
目前的地位来说,搞好与中国的关系才是上上策,否则即使美国参加战争,日本还是免不
了受战火荼毒,搞不好倒退个上十年也是有可能的。

印度:印度对中国的恶感是因为它在现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军事失败就是中国造成的。所以
这么多年来它一直不能忘记当年战败的耻辱,尽管它是挑起战争的一方。其花费在军事力
量建设上的金钱,比起中国的小家子气来,实在要大方得多,至少它现在有两艘在南亚地
区人见人怕的航空母舰,而中国却一艘都没有——它的作战飞机的质量,在亚洲也是数一
数二的,中国现在赖以宏扬斗志的SU-27,也就被出售给了印度,它不仅有苏式战斗机,
也有法国战斗机,巴基斯坦跟它斗了这么多年,国土也被搞得差不多了,包括原本叫做
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也被独立出去,都是拜印度所赐。不过,印度真正跟中国争的,不外
乎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领土争端,但是,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实
在太容易遭受攻击,若非中国是一个没什么扩张欲望的国家的话,印度军队再强,恐怕也
顶不了用,这从中印边界战争中已显示出来,而且民族和宗教纠纷长期困扰着这个国家,
以前闹得很凶的旁遮普邦就是它的一大块心病,如果印度继续奉行对中国的强硬政策,要
与中国进行战争的话,它首先就要考虑旁遮普邦是否会独立出去这个十分现实的话题。

而且,即使中国不从印度内部分裂着手,纯以军事的观点来看,印度也是更容易遭受打击
的一方。中国因为占据着整个青藏高原,防守起来当然游刃有余,相反,如果让中国的机
械化部队出现在印度河平原上,那么印度的未来实在是值得担忧的——它很可能因此而分
崩离析,分裂成许多个国家。跟日本一样,印度的最佳选择是与中国和平共处而不是进行
战争。

俄罗斯:由于近期在国际纠纷中,中国与俄罗斯走得很近,近到差不多可以成立一个军事
同盟的地步,许多人对俄罗斯的好感也与日俱增,事实上类似的甜蜜岁月在五十年前也出
现过,不过很多人还是忘记了,传统上的俄罗斯是一个扩张性十足的民族,它攫取中国的
土地最多,攫取得也最起劲,现在的俄罗斯领土,几乎有七分之一原本是属于中国的,正
是由于现在双方走得很近,所以人们很容易忘记历史,即使在二十多年前中苏交恶的时期
,苏联也曾将中国压制得喘不过气来,害得中国大搞“深挖洞”那套东西,可以这么说,
如果“文化大革命”让中国的发展倒退了十年的话,当年跟苏联搞军备竞赛和互挖墙脚所
花的钱,也足以让一穷二白的中国再倒退个五到十年。现在的俄罗斯,虎落平阳,被欺负
得有泪朝肚子里吞,而中国则因为美国一国独大找不着自己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结果同
病相怜,不由得就跟对方挽起手来。

中国空军现在装备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一下子使中国扬眉吐气,连国庆阅兵也
飞出来闪耀了一回,可惜当天首都天气不是太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未得一睹庐山真面目
,不过这至少让中国空军朝现代化跨了一大步,这当然是托中俄友好之福,可是,如果俄
罗斯不是衰落到那种程度,相信它绝不会将这种武器交到中国人手里,事实上,它一直卖
先进武器给印度而不肯卖给中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因为中国的强
大,对于俄罗斯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正如加拿大强大对于美国人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一样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个接壤的强国,其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夹有缓冲国的
两个强国,非常不幸,中俄之间正好缺乏这样一个缓冲国,因此我认为,将来中俄发生冲
突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好比西藏对于中国一样遥远——甚至更加遥远,北面和西面是贫瘠的
西伯利亚,仅靠两条西伯利亚铁路与俄罗斯内地相通,不过由于当年与中国交恶,这里的
军事基础设施搞得很好,加上冬季漫长,所以非常利于防御,但是对于进攻来说,这里并
非是一个优良的出发阵地,这样说的一个理由是,要将大量军事力量集结于俄罗斯远东地
区并从这里发动进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极易遭到特种部队的破袭
,这就使俄罗斯军队在远东的补给大成问题,如果使用成堆的地地导弹攻击西伯利亚油田
,将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俄罗斯解决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速决战,快速地夺取东北的粮
仓和油田以供自己部队使用,或者以最快的速度直插北京,迫使中国求和。这样就有三到
四条通道可供选择,即从满洲里沿着蒙古高原东翼几乎呈直线向下直扑北京;或者是从满
洲里和海参崴以钳形攻势向心突击,以长春或沈阳为合围点,将整个东北守军一网打尽;
第三种办法是最霸道,也是苏联红军最爱用的,就是沿着整个黑龙江全线强渡——在这三
种方法中,最具威胁性,但也最容易被挡住的,就是第一种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也很容易
被来自侧翼的打击所击震;而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对于速决战的企图是十分不利的,因为
中国军队可以依靠决堤炸坝的手段将整个松辽平原变成一片沼泽地,将极大地迟滞其进攻
,至于在迟滞俄罗斯军队的第一波攻击之后应该采取何种手段,就成了中国军队的研究课
题之一。由于两国之间的边界现状,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国军队的战略运用合理的话,将
有可能将进攻者压迫到一个不利防守的地区予以歼灭。

* * *

以上所述,是三个对中国未来最具军事威胁性的国家,但如我所分析的那样,实际上只有
俄罗斯是真正有威胁的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和印度与中国之间其实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根
本矛盾,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仇恨,不过如果这两个国家强大得足以向外扩张,发生战
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客观地说,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军事对手,不是美国,
而是俄罗斯。其他一些周边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国,与中国的纠纷也是小范围的领
土或领海争端,一旦中国军事力量强大到可以威慑数千公里的范围,这些地区冲突的可能
性将越来越小,甚至趋于消失。

总而言之一句话,战争离我们还很遥远,居安思危是对的,杞人忧天则过份了,中国基本
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与周边国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不过前提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发
展不能继续落后,落后才会挨打,这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