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军事武器>>军事天地>>兵法韬略>>战术问题>>空战>>科索夫衝突中的MiG-29

主题:科索夫衝突中的MiG-29
发信人: only()
整理人: only(2000-04-21 00:09:17), 站内信件

科索夫衝突中的MiG-29 
作者︰FLAK 

  1987年,南斯拉夫空軍向蘇聯購買了14架MiG-29B單座戰鬥機以及2架MiG-29UB雙座
戰鬥教練機。這批戰機組成了代號為『騎士』的第204航空團的第127戰機中隊,這中隊駐
地在首都貝爾格勒附近的Batajnica機場。也是南聯唯一的MiG-29部隊。 

  1998年10月,由於科索夫的種族問題激化,北約威脅不惜轟炸逼迫南聯接受會談條件
。為支持總統米洛塞維奇的強硬態度,南聯空軍第127戰機中隊也悄悄進行備戰作業,在這
場為祖國奮戰的戰爭中,南聯空軍與防空部隊將是唯一與北約直接交戰的單位。 

 

第一架空戰損失: 

  1999年三月24日,Iljo Arizanov駕駛的MiG-29B在晚上七點鐘起飛,朝向入侵南聯
的北約機群。他起飛的機場是南聯中南部的Nis機場,而不是駐紮的Batajnica機場。Nis
機場比後者更接近前線(因為北約戰機主要從南邊入侵),但其並不是主要的軍用機場,
該機場亦是當地都市的民用機場(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裡看到該機場的網頁:http://www.aerodromnis.co.yu/),南聯軍隊駐紮在這裡的是以運輸機以及攻擊直昇機
為主的輔助部隊。為了延伸防守範圍,第127戰機中隊將部分MiG-29派遣到這裡。 

  Iljo Arizanov一起飛就用雷達發現到一批北約戰機,該批戰機是由美軍F-16CJ防空
制壓機以及F-15C空優戰機組成的掩護部隊。然而當時Iljo Arizanov不知道的是,該批
掩護部隊掩護的是一群F-117以及B-2轟炸機(事實上,即使是那些F-15C飛行員也只知道
匿蹤戰機飛在附近,而不能真正偵測到匿蹤機群)。Iljo Arizanov用雷達鎖定了最先看
到的目標並發射了一枚飛彈,但雙方都未宣稱這枚飛彈打中任何東西。過不了多久,Iljo
 Arizanov的機尾就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從後照鏡看到機尾竄出的猛烈火焰後,Iljo
 Arizanov就放棄掙扎的希望而彈射逃生。 

第二架空戰中被擊中,但成功迫降: 

  Dejan Ilic駕駛的MiG-29B從Nis機場起飛,並朝向同一個機群攻擊。沒有發現到美
軍的F-15C的接近,當SPO-15雷達警報器終於作用時,已經是AMRAAM飛彈終端導引階段的
死亡嘯聲。在幾乎沒有時間閃避的情況下,MiG-29發生巨大的爆炸,連座艙罩都被震碎。
神奇的是,Dejan Ilic發現MiG-29還能控制,於是以緩慢的0.5馬赫朝向科索夫境內的
Pristina機場迫降。Dejan Ilic表示,最擔心的是:『破裂的座艙罩居然能夠承受風壓
而沒有進一步崩潰,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只有彈射一途』。在第二天,這架一具引擎被
AMRAAM摧毀的MiG-29B靠另一具引擎再度起飛,逃向Montenegro共和國的Golubovci機場(Montenegro共和國雖然同為南聯的一份子,但與塞爾維亞共和國仍然有所區別,所以在
空襲期間,被轟炸的程度明顯少得多)。之前媒體曾經錯誤地報導這架戰機是被地面砲火
自己擊落的。 

北約第一與第二架擊落記錄: 

  這兩架MiG-29B的『擊墜』紀錄(事實上只有第一架真的被擊落,第二架仍然成功降
落)分別被記在美國空軍Rodriquez與僚機Shower駕駛的F-15C頭上。這兩架美軍第48戰
術戰機聯隊的第493中隊的F-15C由駐紮的義大利Cervia機場(約在塞爾維亞的正西方,
Nis機場的西北西方向)起飛,與F-16CJ組成共八架的護航機隊,負責在10架F-117與兩
架B-2進入南聯南部之前,先行掃蕩可能的空中威脅。 

  當時夜間有50%的月亮,晴朗。一進入任務空域,他們就聽到無線電通信中有人宣稱
擊落米格機(不過事後正式報告中沒有人在這時以前就擊落的),使神經頓時緊繃了起來
。他們從雷達上發現不明身份的戰機紛紛從Batajnica機場起飛(不過顯然被他們擊墜的
米格機是從Nis機場起飛的,由此可看出在混亂而節奏快速的空戰中,要掌握每一架飛機的
行蹤有多麼困難),遂轉向這群戰機以保護匿蹤戰機。 

  保護匿蹤戰機的麻煩在於:你不知道他們在哪裡,所以你很可能自己去撞上他們。僚
機Shower率先發射兩枚AMRAAM飛彈但沒有擊中(但事後一名F-117飛行員跟他說:『我第
一次發現有人在進行空戰的原因是:你的那兩顆飛彈其實就從我的頭上飛過去!』),根
據一般的戰術,發射完超視距飛彈後應該要立刻側轉離開,以躲避對手可能的空對空飛彈
攻擊。但是因為Shower不確定F-117在哪裡,怕急遽的轉彎動作會導致空中碰撞,遂決定
繼續衝向米格機,在接近到剩下十公里時,又發射了第三枚飛彈才擊落米格機(這時F-117
飛行員可藉由飛彈的火光清楚看到F-15C以及在下方7000呎的MiG-29),這架戰機(公認
第一架被擊落的)就墬毀在Batajnica機場40公里外。 

  他們執行空優任務的時間預計達一小時,但開始沒幾分鐘就擊落了一架MiG-29,過沒
多久,長機Rodriquez又在塞爾維亞南邊『擊中』另一架米格機,雖然當時北約相信這是
第二架『擊落』,但該架戰機事實上成功迫降。稍後,在南聯中北方首都貝爾格勒附近,
F-16機隊(可能是荷蘭的F-16AM)發現了三架米格機起飛,他們又轉向北方攔截,僚機
Shower在近距離鎖定並發射一枚AMRAAM,卻被閃躲掉,再繞回來鎖定一次,但由於太過接
近貝爾格勒的防空飛彈網,決定放棄攻擊(這時Shower應該已經把AMRAAM射光了:兩枚
第一波落空,第三枚擊中,第四枚射擊第二架落空,所以這時候應該是企圖發射嚮尾蛇飛
彈了)。 

第三架空戰被擊落: 

  Nebojsa Nikolic駕駛的MiG-29就真的是從第127戰機中隊的駐地Batajnica機場起
飛,不過起飛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並不是美軍F-15C一開始接戰的目標。他起飛後鎖
定第一架看到的目標並攻擊,相信已經擊中目標(沒有北約軍機在這裡損失)後,轉而攻
擊第二個目標,但也立刻成為荷蘭空軍F-16AM的目標,他相信他閃躲掉第一顆飛彈,但卻
連續被第二、第三、第四顆飛彈命中,儘管他的MiG-29已經失去作戰能力,座艙充滿煙霧
,但北約戰機仍然無情地繼續飽以空對空飛彈,他繼續控制了一會才跳傘逃生。 

北約第三架擊落記錄: 

  這架MiG-29據信是由荷蘭空軍第322中隊編號J-063(美軍編號86-0063)的F-16AM
所擊落,飛行員的姓名可能因為安全理由一直沒有公布。這是二次大戰以來,荷蘭空軍首
度在空戰中擊落敵機。 

 

  荷蘭空軍當時派遣了八架F-16AM,與八架F-16OCU(早期購買的F-16A,未經過MLU改
良),搭配比利時空軍的八架F-16A駐防在義大利的Amendola機場(約在南聯的南方)。
但由於F-16AM的性能強得多(F-16AM起碼比F-16A及F-16OCU多了發射AMRAAM與掛載
LANTIRN莢艙的能力,此外還有IDM資料鍵),故後來又將五架F-16換成F-16AM。3月24日
晚上,四架F-16AM在晚上七點半起飛,於八點多接獲預警機的通告,前往貝爾格勒附近攔
截三架MiG-29。頭兩架F-16AM的航道太遠,所以交由後兩架F-16攻擊。不知名的F-16飛
行員在八點五十分,偵測到在下方低空盤旋的MiG-29,在距離18公里處,F-16發射一枚
AMRAAM,五秒後依照標準戰術F-16急轉彎脫離。在30秒後,飛行員轉頭看到飛彈爆炸的
火光,同時預警機上的管制員也看到螢幕上的光點消失。 

 

  事後,荷蘭空軍公開了空戰經過的抬頭顯示器錄影帶,顯然該架F-16只有發射一枚飛
彈。故Nebojsa Nikolic可能是發現被F-16的雷達偵測或鎖定後,連忙閃躲,並以為自己
閃掉一枚飛彈,但事實上,該枚AMRAAM直到30秒後才命中目標。至於南聯飛行員宣稱遭到
多枚飛彈命中,可能是因為飛彈命中後引發的連串爆炸,或是控制面失效導致機身急遽振
動所造成的錯覺。另外,雖然南聯飛行員宣稱他被擊落前接戰了一個目標,但北約的紀錄
卻顯示他一直在機場附近低空盤旋,顯然是在一起飛就對著不知道什麼東西開火,而沒有
爬到北約戰機的作戰高度。 

逃過鬼門關的米格機 

  Ljubisa Kulacin駕駛的MiG-29是Nebojsa Nikolic的僚機,他們是在巡弋飛彈朝向
他們機場而來時起飛的。但由於雷達突然發生干擾(不清楚是電戰因素還是本身故障),
又不能以肉眼尋找長機的情況下,他變成獨自飛行。突然間,他發現被雷達照到,連忙急
遽轉向動作,逃回機場。 

  照明該機的可能就是擊落第一架米格機的美國F-15C飛行員Shower,可能是因為
Shower在近距離以雷達鎖定,驚動了Ljubisa Kulacin的雷達警報器,使他逃過了一枚
AMRAAM。 

第四架被神秘擊落的米格機 

  Predrag Milutinovic就是北約預警機發現的晚上八點由Batajnica機場起飛的第
三架米格機。他表示,在晚上八點18分左右,他的『某項重要裝備』突然故障,使他無法
得知是否被鎖定,於是他決定瞄準最接近的目標,在被擊落前盡可能擊落敵機。在發射一
枚小飛彈(可能是AA-11)後,他盡可能地作最小的轉彎,但仍然沒有擺脫被被飛彈命中
的命運。 

  奇怪的是,荷蘭空軍只宣稱擊中一架敵機,如果Predrag Milutinovic是被那枚
AMRAAM所擊落的,那Nebojsa Nikolic又是被誰擊落的?還是荷蘭空軍的那兩架F-16AM
不只發射一枚AMRAAM,也不只擊落一架MiG-29,但奇怪的是這麼光榮的事居然沒有人跳出
來認。 

  如果那兩架F-16AM真的只有發射一枚飛彈,則擊落另一架MiG-29的可能就是另一枚
飛彈,或甚至是地面防空砲火的誤擊。暫時排除地面防空砲火的可能的話,有四架戰機宣
稱曾經在當時當地發射飛彈,除F-16AM外,還有Shower的一枚,另外Predrag
 Milutinovic與Nebojsa Nikolic也各自宣稱發射了一枚飛彈。則有沒有可能他們兩人或
其中之一其實是被另一個人命中的呢?還是被Ljubisa Kulacin所閃過(由Shower的F-15
發射)的AMRAAM好死不死找到第二個替死鬼並擊落?這可能就有待南聯政府的調查了。 


第五架與第六架被擊落的MiG-29 

   在連續多日的挨打後,MiG-29『騎士』中隊決定報復攻擊。三月26日,Slobodan 
Peric與Zoran Radosavljevic駕駛的MiG-29B入侵波士尼亞的領空。其真正的目標不詳
,但由戰機上沒有攜帶空對地彈藥可看出,應該是企圖偷襲徘徊的美軍預警機或加油機。
南聯宣稱Slobodan Peric成功擊落一架F-15E,但北約F-15E並沒有任何傷亡。南聯對這
兩名飛行員的反擊行動並沒有透露太多訊息,可能是要維持挨打的形象,不願過份宣傳入
侵波士尼亞的行動。 

北約記錄: 

  這兩架MiG-29原本是記錄由Jeff Hwang,代號CLAW的美軍F-15C飛行員以及其僚機J. McMurray ,代號BOOMER的F-15飛行員分別擊落。其中僚機駕駛的84-0014機在波灣戰爭
期間,是隸屬於第36戰機聯隊第53戰術戰機中隊,並在波灣戰爭後的三月20日禁航任務
中,由Danesky擊落一架Su-22。所以機上原本就漆有一枚伊拉克國旗,此次空戰後,機
上又多了一枚塞爾維亞國旗。 

   不過在最近,美國空軍宣布該兩架MiG-29都是由長機駕駛的86-0156號機所擊落,
所以84-0014機的塞爾維亞國旗被拔掉,86-0156號機則多了一枚。成為科索夫衝突中
唯一『雙殺』的戰機。 

  這兩名飛行員一樣是美軍第48戰術戰機聯隊的第493中隊,所以該中隊在此次衝突中
共擊落三架MiG-29,擊傷一架。 

  他們當天的任務是在波士尼亞執行戰鬥空巡,呼叫代號『DIRK』,時間從當地時間
下午三點到七點。在四點二分時,長機雷達發現70公里外,有目標以七千呎高度及六百節
高速朝南方飛行,他們聯絡預警機,但預警機卻沒有發現。 

  有趣的是,預警機不斷『發現』在他們西邊活動的友機,並提醒他們注意,卻始終
沒有看到那個沿著邊境往南飛的目標。Jeff Hwang帶著僚機往東邊邊境飛,如果
『那個』目標企圖往西衝過來的話,他們才能及早攔截。但接近邊境時,F-15C只得轉
頭往西南,繼續其『繞圈圈』的戰鬥空巡。預期目標繼續往南飛的情況下,Jeff Hwang
通知在他們南邊的戰鬥空巡編隊要小心該目標。 

   過了60秒,也就是他們往回飛了近18公里後,又再度轉向東邊,『turn hot』也
就是『指向威脅』的意思。他們兩人赫然都從雷達螢幕上發現該目標已經不是朝南,而
是以兩萬三千呎高度轉向西方迎面衝向波士尼亞邊境!這時預警機終於發現了這個目標。 

  美國空軍並沒有公開當時空戰的資料,但是匈牙利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攔截到當時
預警機與Jeff Hwang的通話。另外,Jeff Hwang事後寫了一封信給友人,描述當時空
戰的情景,這封信在網路上被公開過。經由這兩個珍貴的資料,我們可以描繪出當時空
戰的情景。 

Magic 77(預警機的代號):…. Bogey(目標,可能為敵機) zero-two-zero
(方位020), forty-five(距離45浬), westbound(朝向西邊), twenty thousand
(高度兩萬呎),radar track. 
Jeff Hwang很不爽地表示他們早就知道了,並以密碼『Purple Onion』要求預警機准許
攻擊。 
Dirk 1(F-15長機代號):I've got a contact there I' m hot (正朝向目標),
 request Purple Onion. 
預警機回答『稍待』後就沒了下文 
Magic 77:Standby. 
Jeff Hwang等不到預警機的回答,自行識別了目標(不清楚是以肉眼還是其他方式),
並回報『敵機』方位。 
Dirk 1:Two bandit, (兩架敵機,注意這裡用的是『bandit』,意味已經肯定是
敵機)MiG-29 One-four(方位014), forty-five, (此時已經識別目標是MiG-29,
但距離卻還有45浬遠,似乎不是用肉眼是別的)twenty-three thousand.
(兩萬三千呎,高度變動不大)。 
但預警機仍然不能確定是『敵機』,繼續以bogey稱呼。 
Magic 77:Magic, the same contact Bogey Radar, twenty-two thousand 
但Jeff Hwang已經決定不理會動作總是慢半拍的管制員,逕自要求二號機準備接戰。 
Dirk 1(長機):Dirk 2, threat hostile(敵機), hostile. 
僚機受命準備接戰 
Dirk 2(僚機):Dirk 2, engaged there. 
Jeff Hwang發現目標朝北方迴避,可能企圖迂迴後方,提醒僚機注意。 
Dirk 1(長機):Bogey, bandit maneuvering northbound. 
僚機從雷達幕上也發現目標的運動,回報正在接戰中。 
Dirk 2(僚機):Two shows same.Two's engaged. 
Jeff Hwang認為戰況緊急,但預警機管制員仍然慢半拍,表示預警機沒有專心掃瞄邊
境地區,則他不能確定是不是這個目標後面就沒有其他敵機了。所以他要求僚機繼續
接戰,自己則將雷達脫鎖,轉成120度的大角度掃瞄模式搜索天空。 
Dirk 1(長機):Press(命令僚機接戰,自己去做別的事). 
在長機進行掃瞄的同時,僚機回報目標最新狀況。 
Dirk 2(僚機):Zero-five-five(方位055), twenty-four(已經接近到24浬), 
BRAA, twenty thousand.(高度仍為兩萬呎). 
這時目標持續往西北飛,所以Dirk編隊也朝東北轉了30度,以截在目標前面。由於長機
在轉彎的外側(右邊),所以漸漸落後僚機。Jeff Hwang點燃後燃器以趕上僚機,並下
令丟棄副油箱(以降低阻力),開武器保險。 
Dirk 1(長機):Combat 1(戰鬥狀況一:丟棄不必要外載),Arm Hot。(開保險) 
預警機終於發現目標往北飛,提醒F-15注意。 
Magic 77:Maneuvering north, twenty-four thousand(兩萬四千呎) 
預警機突然發現『那個』目標其實是兩機編隊,連忙提醒F-15。 
Magic 77:Do you show two contacts? 
Dirk 1(長機): Copy(收到), two contacts(兩個目標), Sir? 
一直保持接戰狀態的僚機在距離36公里處發射AMRAAM。 
Dirk 2(僚機): Fox 3(發射AMRAAM)eighteen thousand(敵機高度一萬八千呎) 
Jeff Hwang一完成大角度雷達掃瞄,也急著將雷達切回來瞄準目標,搶著擊落另一架
敵機。和發射麻雀飛彈不同的是,發射AMRAAM只需要維持『掃瞄同時追蹤』狀態,但為
了提高資料更新率,F-15有特別的『高資料更新率掃瞄同時追蹤』(HDTWS,High Data
 Track While Scan)模式。Jeff Hwang原本先鎖定敵機,在距離30公里處切回HDTWS
並發射第一枚飛彈,緊跟著又發射第二枚。 
Dirk1(長機):Dirk 1 FOX SIX.(這裡是飛行員在耍寶,連發兩枚AMRAAM應該連續喊
兩次FOX THREE,結果他直接就三乘以二等於六。他這種講法天曉得他是發射兩枚Fox 
Three,還是三枚Fox Two?) Lead Trail.(跟隨僚機隊形。在越戰以前,美軍編隊
戰術一定是僚機去跟著長機,但由這次空戰經過可以發現,擁有較佳攻擊機會的僚機自
動引導飛行,並搶先攻擊,長機反而負責掩護並注意有無其他敵蹤,攻擊後繼續跟隨僚
機以掩護其後方) 
在超視距空戰中,飛彈射出去其實還有相當時間才會命中目標,這時大家都在注意敵機
的動向。 
Magic 77:One bandit,turning hot (敵機朝向你們衝過來了,注意,直到這時預
警機才改口說這是敵機)Dirk,Magic, zero forty-one。 
由於敵機朝向自己,預期敵機可能企圖發射飛彈,雙方接近到18公里時,F-15長機要求
僚機檢查自己是否被鎖定。 
Dirk 1(長機): Dirk1. Naked.(雷達警告器的螢幕沒有接觸) 
Dirk 2(僚機): Dirk2. Naked. 
Dirk 1(長機):Dirk. Let's go pure.(Pure指『純指向』,也就是將機首指向目標。
相對的還有Lead:前置指向,指向目標前面,Lag:後向指向,指向目標後方) 
Dirk 1(長機):?een thousand.(此處無線電聽不清楚,應在報高度). 
nose - 8 miles.(由於轉而朝向目標,敵機在正前方八哩) 
Dirk 1(長機):Dirk 1,Tally ho(目視發現目標) nose seven(在機首方向七浬) 
終於發現到米格機爆炸的火光,飛行員的聲音一下子高了好幾個八度。 
Dirk 1(長機):Splash 2 - Splash 2 - MiG-29 (擊落兩架MiG-29)bullseye 
three-six-zero, thirty six(bullseye指的是參考點,通常選擇一個明顯的地點
當作參考點。故這裡就是『相對於參考點,方位360,36浬』發現兩架米格機被擊中) 

 

超視距空戰的教訓: 

  在波灣戰爭中,伊拉克MiG-29飛行員的素質頗令人搖頭,在多次空戰中,鮮少能
有人能夠逼近美軍戰機,甚至連被麻雀飛彈瞄準了也不知道閃躲。相對地,老戰機MiG-25
的飛行員卻出乎意料的神勇,不但閃躲美軍飛彈猶如打躲避球,甚至能夠多次憑藉高速
硬闖美軍戰機周遭。這可能是因為伊拉克當初可能以新的飛行員去接收新戰機,而不是
經驗老到的飛行員。因為老經驗的飛行員多半對舊戰機很習慣了,飛新戰機時反而可能
因為舊習慣改不過來而發生危險。新飛行員從頭接受新戰機的訓練,自然比較容易進入
狀況,但缺點就是無論如何熟悉戰機,也缺乏老飛行員的戰鬥經驗。 

  南聯的防空部隊則是讓西方國家比較欽佩的對手,身為前冷戰交戰國,南聯的地面
防空部隊以及空軍飛行員的素質與訓練都比伊拉克飛行員好得多。由這幾次空戰記錄可
以發現,最起碼他們都懂得超視距空戰中,『狀況不對,先閃再說』的道理,這使得
他們成為超視距空戰中更難纏的對手。 

  不幸的是,南聯這次的對手不是波灣戰爭中使用的麻雀飛彈,而是AMRAAM。
AMRAAM與麻雀飛彈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發射後不需要戰機持續加以導引。由於AMRAAM的
引擎衝量大,速度快,縮短敵機可用的反應時間,所以在相當於麻雀飛彈的中程發射時
,可以完全依賴飛彈自身的慣性導引以及主動雷達導引,戰機發射後可以立刻脫離戰場。 

  即便飛行員想要攻擊一個非常遠的目標,雖然就必須以資料鍵更新飛彈的目標資料
,但此時的雷達只需要保持在『掃瞄同時追蹤』的狀態就可以了。在『掃瞄同時追蹤』
狀態發射並導引飛彈,比麻雀飛彈需要『單目標鎖定』狀態大幅提高了戰機的生存性。 

   雖然一般戰機上都配備有雷達警報器,但一般人可能不曉得的是,雷達警報器只
負責『偵測』到雷達波,卻很難『辨識』雷達在幹什麼。雖然『掃瞄同時追蹤』狀態的
雷達波一樣會被照到,但由於雷達警報器偵測到雷達波的距離遠比雷達偵測範圍來得遠
,所以一具雷達警報器會接收到周圍數百公里內的電磁波源,每具雷達都以週期進行掃
瞄時,北約估計在中歐戰場,雷達警報器一秒鐘可以收到上千萬次脈衝,根本無從分辨
這些脈衝中,哪些是瞄準你的雷達,哪些是瞄準別人的雷達,哪些根本不是雷達? 

  所以,雷達警報器向來最重要的分辨手段就是電波持續時間,從上千萬個脈衝中分
辨出那個持續出現的頻率,而其他的信號就當作沒收到。這就突顯出『單目標鎖定』與
『掃瞄同時追蹤』的差別,單目標鎖定幾乎肯定會讓目標警覺,但是『掃瞄同時追蹤』
卻不會,起碼對目前的雷達警報器是如此。 

   在波灣戰爭中就有類似的例子,當美國海軍的F-14掃瞄到伊拉克的MiG-21時,
MiG-21毫無警覺到。後來F-14想用雷達鎖定,引導電視攝影機辨識目標時,MiG-21立刻
脫逃。在這次科索夫衝突中更加明顯。所以,面對AMRAAM這種飛彈,戰機要收到警報的
可能只有飛彈最後打開主動雷達尋標器的時候,因為飛彈尋標器一定是用『單目標鎖定
』的。問題在於,當一般相信打開尋標器的距離是10-20公里左右,這也表示打開尋標器
的時間只有15-30秒。打開尋標器一定是先執行搜索,搜索到目標再鎖定,而雷達尋標器
要從上千萬個脈衝中挑出鎖定訊號也需要反應時間,東折西扣下來,這時間就剩下非常
的少,至少從科索夫衝突中被攻擊的MiG-29看來,這時間短到不足以閃躲。 

  第一架Iljo Arizanov被擊落前,根本沒有發現飛彈的接近,但其實F-15的飛行員
Shower在之前已經發射了兩枚飛彈。 

  第二架被擊傷的Dejan Ilic幸運地收到AMRAAM的鎖定聲,只可惜來不及就是來不及。 

   第三架Nebojsa Nikolic相信他閃過了一枚飛彈,但如果荷蘭空軍的確只發射一枚
飛彈的話,Nebojsa Nikolic可能只是閃掉某個人的雷達鎖定,而不是AMRAAM。逃過一
劫的Ljubisa Kulacin就是顯示『單目標鎖定』缺點的好例子,F-15C飛行員Shower因
為太近了,直接以纏鬥模式鎖定,結果Ljubisa Kulacin一聽到鎖定聲就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閃再說。 

  第四架被擊落的Predrag Milutinovic可能雷達警報器根本故障,加上也沒人知道
他究竟被什麼打下來的,這裡沒辦法討論。 

  第五跟第六架被擊落的Slobodan Peric與Zoran Radosavljevic在F-15發射飛彈
後,轉向F-15前進,所以他們必然發現了F-15。但仍然沒有發現到自己被AMRAAM瞄準了
,因為他們的轉向動作不大,是調整攻擊方向的動作,而不是劇烈閃躲的動作。事實上
,在接近F-15之前還故意作過一個向北迂迴的動作,由此可知,他們必定是用雷達先
發現了F-15的位置。至於最後AMRAAM開啟尋標器時,他們有沒有收到致命的警告聲就
不得而知,但由被擊落的結果可以看出,就算有收到也是沒有用的。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AMRAAM類的飛彈真正可怕
的是其『半靜默』能力,雖然敵機不是沒有機會發現被鎖定,但發現時間不是太短,就是
訊號混雜在上千萬個脈衝中無法分辨。英國皇家空軍的龍捲風戰機當初在對付德國空軍配
備AMRAAM的幽靈機時,便完全不敢奢望雷達警報器能夠提供什麼警報。所以他們的策略是
,只要接近到幽靈機發射AMRAAM的射程,不管幽靈機有沒有發射(事實上也根本不知道
有沒有發射),都進行俯衝急轉的閃躲動作。由此可看出,一枚AMRAAM之類的主動導引
飛彈,即使沒有發射,也已經產生心理上的壓迫能力! 

    
☉第五跟第六架被擊落的北約簡報(1 -> 4) 
 


本網頁所有文章及圖片,未經同意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及刊登。 
DEFENCE INTERNATIONAL 
 

--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