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oke()
整理人: only(2000-08-03 02:51:20), 站内信件
|
目前, 美陆军正在研究有关现代作战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革命的潜在能力等问题。 难题之一是如何在未来冲突中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之敌。 从美国文化、军 事传统的角度来看,一般都认为兵力在作战中多多益善。美陆军作战条令和指南 一般也要求有3倍于敌的优势兵力,才有把握取胜。 那么,美陆军能否在未来冲 突中以少胜多呢?最近通过对战例数据库的分析和研究发现, 过去的战斗,赢家 大多是劣势兵力的一方, 而下是优势兵力的一方。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研究方法和 启示。
一、研究方法
研究军事冲突的方法多种多样。 建立战例数据库主要依据战例辞典。 辞典仅对 过去的战例进行简短介绍,并且总结出有关数据。已研究过的战例包括事先安排 好的战场交战、 包围战、追击战、伏击战、计谋战、 反暴乱战、消耗战、击溃 战等。战斗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地形上, 如公路、积雪的山路、沼泽、城镇、 掩体和战壕等。应该指出的是, 战斗的结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突然性、指 挥能力、政治、 训练情况、宗教影响、疾病、阴谋、技术和机动等因素。从宏观 着眼,从微观入手,总共研究了481次战斗,总的结果是,17146067人打败了199 71711人。
从辞典中选择的战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有双方战前的兵力对比, 以人 员数量为标准。而许多战例没有这一项,此外,只研究兵力对比, 不涉及坦克、 火炮、飞机等其他因素,所以所选战例多为古代和近代战例。 一战后的作战行动 不仅要考虑兵力因素,还需考虑武器系统等条件, 所以现代战例有待作进一步深 入研究。第二,从战术角度看, 有一方获胜。有些战例也缺少这一项。必须说明 ,我们没有从战略角度去进行分析。 有些战术胜利,也许在战略上是得不尝失的 。
在所研究的481次战斗中,272次(56.5%)为劣势兵力一方赢得胜利;175次( 36.4%)为优势兵力一方获胜;34次(7%)双方的实力基本相当。 令人惊奇的 是,劣势兵力一方取胜的272次战斗中,126次(46.3%) 为进攻战斗,仅有81 次(29.8%)为成功的防御战。剩余的65次(23.9%)战斗,攻方和守方的数 据不全,情况不明,克劳塞继茨曾认为,防御战比进攻战的威力更大。然而,数 据分析表明,481次战斗中,267次(55.5%)为攻方所胜;仅有118次(24.5% )为守方所胜,其他96次(20%)的情况不详。
当然, 研究作战不能仅以某一种数据分析为依据,而要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诸如史实、理论应用、个人经验、模拟以及数据分析等各方面因素。只 有从多种渠道确认的结论,才最有说服力。
二、初步分析
上述分析的数据基本上是准确的, 即劣势兵力的一方战胜优势兵力一方的战例占 二分之一以上, 如果将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也计算在内, 则弱方取胜的战例约 占三分之二。这就是说,战争中数量优势对战斗力来说是有局限性的,兵力庞大 会导致间接的劣势。
兵力庞大导致的劣势之一是装备和训练费用过高,训练难度增大。正因为如此, 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大多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悍部队。此外, 先进技术也是一 个重要因素,研究发展费用过多,会影响新式武器的采购、 分配与训练。一般来 说,由于经费和训练时间的限制,军事技术装备越先进,在部队中的使用就越受 限制。
兵力庞大导致的劣势之二是部署困难和使用困难。 除了开阔的战场外, 地形的 限制很难使指挥官将部队有效地展开。以韩国和波黑为例, 一个机械化旅也许只 能派出一支连规模的分队向敌人发起进攻,而其他分队则只能呆在公路上。
兵力庞大导致的劣势之三是指挥控制困难。 部队越庞大,就越需要较多的通信器 材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 部队越多,层次也越多。历史证明,部队过多会增加误 解、混乱、惊慌失措和失败的潜在机会。
因此, 在军事理论研究中,不少人认为小规模的部队反而具有明显的优势。 尽 管本数据库多为古代和近代战例,但是,不少现代战例的研究也表明, 战场上的 庞大部队具有很多局限性。对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战例的研究表明, 在某一个战场 上增加兵力只会造成增加己方伤亡的后果。
如果对小规模部队在战场上的威力持肯定态度, 显而易见,就应该以此为着眼点 来制定陆军的有关条令, 其理论基础应该是使敌人“失调” ,因为以少胜多最 可靠的办法就是使敌人产生方位失调、功能失调、 士气失调和时空失调。方位失 调,即我方使用机动胜敌的方法, 而敌指挥官则无法调动他的部队,因而产生方 位失调。具体可采用包围、 “回马枪”、渗透,以及各种防御战术等;或运用有 效的队形, 如在翼侧部署梯队,以优势兵力攻击敌弱点,保护己方重要兵力兵器 等。 功能失调,主要指合理运用技术使敌方的武器装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丧失 战斗力。 这是美军21世纪部队的工作重点之一,具体包括使用定向能武器或光学 武器, 使敌直接火力控制系统功能失调;通过电子干扰可使敌方的通信网络功能 失调; 加固野战工事可使敌人的轰炸和压制火力功能失调等, 21世纪部队作战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能够快速发展和部署先进武器装备的原形机, 以达到使敌 人功能失调的目的。 士气失调,即让敌人丧失继续作战的信心。即使他们拥有金 钱能够买到最好的武器装备, 他们也无法取胜。这也是21世纪部队的着眼点。 综合运用快速、迷惑、“不规则的”运动、心理战、超强火力等手段, 使敌人陷 入混乱,落荒而逃。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战斗都有心理因素, 因此美陆军必须通过 训练中心或计算机模拟系统研究它们的效果。时空失调,21世纪部队的指挥官应 该利用速度和情报优势,先于敌方指挥官了解战况。 的真相,采取先发制人的作 战行动,使敌人措手不及。 有关时空失调的理论建立在战争理论的一项基本原则 之上, 即军事组织并非永远处于充分战备状态,这项原则至今尚未写入陆军条令 。 一般都会认为美陆军和他们的敌人总是常备不懈,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但实 际上,部队并非总是处于充分战备状态,且充分战备状态通常只能持续很短时间 , 其他时间部队都不在阵地上、不了解情况、 补给不足、疲惫不堪、方向不明 、烦燥不安、过于自信或者处在各种不适合作战的状况下。这就是造成敌人时空 失调的机会。
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突然性问题。 所谓战争中的突然性,主要指推迟敌方发现己 方行动并在敌方发现已方行动之后加快与敌交战的时 间。 换言之,己方在接触 敌方之前,采用隐蔽、迂回、欺骗等手段,尽可能推迟敌方发现己方。 一旦敌方 发现来自己方的威胁,己方必须在敌方做好充分战斗准备之前尽快与之交战。 在 这方面,小部队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一般情况下,部队越庞大就越难隐蔽其行动 ,而小部队则比较容易达成突然性。 突然性的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集中兵力 , 二是先发制人。集中兵力是指指挥官以时间换取优势兵力与敌交战; 先发制 人是指指挥官不完全集中兵力来换取时间以达成突然性。历史上曾有不少关于小 部队放下包袱、 快速推进、出其不意地战胜措手不及的大部队的战例。从这一点 来看,小部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几点启示
现在国会要求削减军费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出军队的规模越小越好, 可 能是很危险的。在战斗力不强的情况下,我们绝对不愿意将士兵送上战场。 然而 ,如果关于小部队在过去的战斗中通常占优势的分析成立, 那么兵力规模究竟应 该多大才算够用?在实施地面作战时,应遵循以下几条指导原则。
1、军事指挥官必须能够控制他们所负责的地形。所谓“控制”,主要是指在选定 的地形上运用足够的兵力确保己方机动自由, 同时使敌方无法机动。过去需要1 个步兵营加1个炮兵连才能防守的公路枢纽,现在也许只要1个保障有力的坦克排 就足矣。
2、指挥官必须要有足够的机动兵力。部队不仅要有基本火力,还要有机动能力, 缺一不可。
3、指挥官在作战中必须保留一支预备队。目前有不少关于在未来战争中减少或者 取消预备队的提法, 其理论依据是,由于技术进步而提高了战场的透明度, 没 有必要保留预备队。必须指出,预备队不仅是应付战场突发事件的安全阀,而且 是在士气上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即使情报工作完美无缺, 也不可能要求一支执 行机动任务的部队继续对敌进行纵深打击。 多数情况下,这支部队可能在体力方 面、意志方面和保障方面已经疲惫不堪。 明智的指挥官此时就会动用预备队,对 敌纵深进行攻击。
-- mmm...
[email protected] OICQ:7959881 ICQ:7560025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86.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