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c()
整理人: shopping(1998-08-25 23:26:18), 站内信件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vc 的信箱 】 【 原文由 [email protected] 所发表 】 鸦片·金三角·黑色梦魇
缅共武装斗争的盛衰律几乎与中国的文革同步。1969年,人民军攻占果敢,杨家土 司王朝化为陈迹,缅共统治了该县10万华族;1970年,人民军攻占卡佤山和另一边境 重镇篷赛;1972年,全部南北佤邦都落入缅共之手;1973年,人民军进入富庶的景 栋地区,剧战百余仗,控制了景栋大部……军中第一位英雄偶像叫张益海,北京红卫兵,1 968年秋到云南插队,次年越境参加人民军,战死疆场时年仅21岁。缅共中央追认他为 优秀党员、战斗英雄,东北军区文工团还谱写了《歌唱英雄张益海》的歌曲。
至文革结束,缅共也随之转入低潮,此时已有300多名中国红卫兵与知青在异域捐 躯。尚存的“国际战士”,除了个别高军阶者,都相继挥别金戈铁马的丛林岁月,回归祖国 了。
缅甸赤色根据地多为传统的鸦片种植区,缅共的菁英作为一群理想主义者,开始并无染 指毒品生意。只是遵照毛思想“群众路线”的要旨,军民的鱼水关系必须顾及,缅共对烟农 与毒贩都实行“无为而治”。1976年,文革收锣,中共也大幅减少了对缅共的施舍。至 70年代末缅共的外援完全中止。德钦巴登顶从北京碰壁而回,遂下令各军区自寻财路。转 眼间,大大小小的提炼工厂如雨后的毒菌,遍布各根据地。
当年奔赴缅共游击区的中国知青陈秀美、陈汉生姐弟,均没返国。姐姐是缅共政要高东 的妻子,中央派这对姐弟来往于“金三角”充当毒品销售交易的钦差大臣。至80年代 中期, 姐弟先后回中国“探亲”,均携巨款如黄鹤一去。鉴于两人为中央“创收”多年,劳苦 功高, 再碍于大头目高东的面子,缅共不予深究。
另有一位更狠的主儿,昆明知青车矩,祖籍苗族,1970年投奔人民军,作战勇悍, 屡立军功。70年代末他拒绝与同胞战友回归祖国,一直晋升为第六旅政委,驻防缅泰 边境。 他联合新毒枭岩小石与金三角的大毒王坤沙开战,硬是夺下了景卡布山的大块地盘。车政委 自己开设了海洛因工厂,后来缅共分裂出一支“佤邦联合军”,他弃旧主而成为联军的师长 与财政部长,而实际上又无意受联军的掣肘,只顾敛财,终被联军司令部所执,死于狱中。
综合种种,缅共及帐下的“国际战士”,其红色理想均已被黑色的梦魇所压倒。他们已 沦为不折不扣的毒品军团,不足为训却堪以为患了。
再观吴奈温和他的“社会主义纲领党”,统治缅甸三十余年,厉行社会主义,弄得国家 四壁萧然,民生凋敝。由于奈温的反西方立场,这个闭关自守的穷国形单影只。可笑的是, 它的最大施主居然是中共。缅甸的地理人文环境,决定了它永无可能与强邻交恶。奈温坐稳 龙椅后就迅速修补中缅关系,消除“排华事件”的震荡。他明知中共在扶植丛林中的缅共武 装,却也委曲求全,为的是领受邻国的经济援助。一个“大宗主”同时驾驭着别家反目阋 墙的一对兄弟,这在国际游戏中倒也并不鲜见。及至后来,北京开始了务实的“新政时代 ”,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已弃之如敝屣,仰光也渐渐试行缅甸式的“开放改革”。然而, 奈温的独裁军政府形象不佳,西方财团为之却步。
缅甸,一个冗长的悲情故事,它的血泪与白骨给另一位民族女英雄昂然登上政治舞台作 好了铺垫——崭新的时代即将揭幕了。
-- V C **************************************************************** * 查拉斯图拉黎明时起身,面对着太阳说: * * 啊!你,伟大的星球啊!假如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万物, * * 你的幸福何在呢?我们取得了你的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