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c()
整理人: shopping(1998-08-25 23:25:57), 站内信件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vc 的信箱 】 【 原文由 [email protected] 所发表 】 【历史回顾】 红罂粟与白旗战士 ——昂山素姬及其他
·严九鼎·
昂山素姬,东方的“曼德拉”,幽囚六年之后,终于破壁而出。点燃在她瘦弱身躯之内 的那盏理想之灯,照亮了她那贫困而弱小的祖国,并超越了瘴疠阴湿的丛林,成了亚洲 民主、 人权运动的不屈象征。
缅甸,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昂然回到了世纪的聚光灯下,尤其是它那个庞大的邻国—— 十二亿人民将为一位女性黑眸子里的赤诚之光而讶然感佩。
中国,你可曾卜算过自己的明天?
缅京·永历帝·土司王朝
历史上,曾臣服于中央天朝的各个附属国里,再也找不到一个象缅甸这样的奇特国家, 当年宗主国的大时代波动,总在缅甸狭小的疆域里激起阵阵涟漪。从明末的永历皇帝到国民 党李弥部的“异域孤军”,从文革时越界“革命大串连”的红卫兵再到缅东北金三角的华族 大毒枭。
它是“中原文化”崩溃裂变后,在边陲异域的一种扭曲的延续。
公元1659年,清兵的铁蹄如疾风一般叩响了明王朝的残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 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国公沐天波(开国元勋沐英的后代)及其部下的簇拥下,逃进了滇缅边 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缅王,忽闻中华上国的天子驾临,受宠若惊,即派 仪仗队来接,旋踵便觉不妥,就“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落草的凤凰不如鸡,这群中原皇 孙与卿相不得不一夕数惊地潜伏于斯,幸有来自缅京的米粮接济,不至于采野薇而食。次年 缅京老王驾崩,新王继位。他没那么糊涂,深知国邦里养着一群祸胎,早晚会殃及池鱼,便 派精兵夜袭,一举将几十名遗臣乱刀砍死,永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吴三桂的大 军已饮马怒江。缅王即献出永历帝,后那位亡国之君在昆明五华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于缅 桂树下,中国的又一轮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号。
然而,在缅甸境内,事情并没有了结。当时,前后脚追随永历帝逃入缅甸的南明军民有 万余之多。明灭后他们继续逃亡,藏匿于缅北的热带丛林之中,其中有一杨姓武术高手,其 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入滇时的帐前骁将,此后多少代镇守滇边,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 掌。在缅北竣酷的环境中,杨氏终能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 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客籍”,渐渐退入野 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的社团从此崛起于缅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缅甸王正 式承认了杨家的实际地位,封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统治缅北一个多世纪的土司王 朝,无论英国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动其百年基业。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吴奈温将军达 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这个华人社会才改用另一种形态继续生存下 去。
这片故事纷繁的高原,确是历史上的一块“飞地”。英国殖民统治者从来未能将行政力 探进过缅北,英王室对土司王朝的人事变动统统予以册封追认;日军攻陷仰光,击溃英 、印、 缅军,并将杜律明的中国远征军围困于野人山,第四代土司王在危难之际竣拒日寇的诱惑, 毅然竖旗抗日,并赴重庆与蒋介石晤面,宣称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绝不当民族 败类。 缅北领地始终高悬着大不列颠米字旗和青天白日旗。及至1948年1月缅甸正式独立,杨 家兄弟分别当选上议员、下议员兼地方长官,他们提出缅北华人应为缅甸国籍,议会通过。 但在1950年颁发国民身分证时,几十万华族中仅有一万余人愿意领取。未几,又一股华 人新血涌入,孤臣李弥(滇西腾冲县人氏)的将士及家眷作为另一代的亡国遗民,更强化了 缅北特异的生态。
再往后,还会有更稀奇的的一波华人浪潮拍击这块林木萧森的高原。无论是哪一个年代 的亡命天涯者,其实都是中国激荡历史的一个注脚。
-- V C **************************************************************** * 查拉斯图拉黎明时起身,面对着太阳说: * * 啊!你,伟大的星球啊!假如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万物, * * 你的幸福何在呢?我们取得了你的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