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李杜韩文集>>Re:再与李兄谈儒家的天

主题:Re:再与李兄谈儒家的天
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57:03), 站内信件
再略说孔子孔子之“天”与基督教的上帝观:答诚之兄


诚之兄此帖中儒家特别是孔子的天命观,有了进一步的领悟,我认同其中已经有许多是接近了。现在再把为什么孔子不去多谈“天”而多说人论的思想再说一些我的想法,还有就是基督教的上帝观与孔子的天道观的异同。

孔子的“天”是继承了西周人的宗教思想,“吾从周矣”,是历代学者公认的事实。此“天”乃“哀于四民”覆盖“普天之下”“万类群生”“至高无上”的“天”,这是西周的统治阶层的宗教新思想。但是,有学者说,这个“天”只是在西周的能力范围内受崇拜,出了西周的领土,“天”还是不是这个意思,就很难说了。孔子认为这个“天”是超越的、世俗精神领悟力达不到的,因而不是中低下阶层的人所能理解的,“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个“天”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天”了。“天”不仅难于为普遍人所理解,而且语言也难于说得清清楚楚,老子谈“道”,唐朝白居易就说过:“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言?”,白向老子的“论道”提出质疑,认为他一方面说道是不可言说的,另一方面又勉强地言说,这到底是有点矛盾的事。孔子极为高明,干脆不玩这个,“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言不能若是其几也”。我赞成学界一个观点,这是孔子一直的立场,把“天”“神鬼”“生死“等统统不作重点, 不再这里绕圈。但是,孔子深知这不等于取消至高的本体论认识,而是说人的认知不能从这里开始,而应从人伦开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注意,这里的“焉能”只是说“怎么能很好地”的意思,不是说完全不可以,而且逻辑的说就是:只要把人事奉好,就能事奉鬼神;只要能知通生命有限的本质本体,就能知道死亡的终极所向。所以说,孔子也谈生死和鬼神,但是不把这些作为人间的重中之重,而且把这个顺序倒过来,知人伦而究天理。不过,孔子也没有把“天”当成远离人伦的东西,他知道这个“天”的无所不在,做人不能够“获罪于天”,否则拜神鬼也没有用。
汉儒把神鬼与儒学揉合一起,只是到了宋儒那里才变成具抽象的形而上学特征的“理义之天”。这我要说的第一点。
儒家从西周而来的“天”的观念,不是对殷人的天帝观的完全否定。“上帝”这个词,在中文语界中是原生词,是被基督教借译的一个词,不过借译得颇为准确。“上帝”是殷人的神祗,是至高的一位,只是这位上帝对其他民族就不那么慈爱,其他的民族也不崇拜他,这与以色列史的记载惊人的相似。周灭殷,《尚书》中有多处提到他们总结前朝的失败,提出了“天”意的概念,认为有一个至高的真神,在天上佑助周朝,但是“天”不是无原无缘的,他是有原则的,就是要求书刊号的统治者要以“德”为命,“以德治国”,否则“天”同样会惩治周人。这个概念已经极为先进,亦与《旧约》中的思想暗通了消息。我们知道,在以色列历史上,上帝是如何惩罚以色列民的,上帝并没有包庇纵容恶者。
回到周人的“天”上来,这个“天”太高深了,百姓不明白,怀疑其真实性,在现存的史料中,有不少这样的痕迹,其中一个集点就是《诗经》。《诗经》中有一些诗句是对上苍的大不敬,如“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昊天不惠,降此鞠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昊天不平,我王不宁”“浩浩昊天,不骏其德……昊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若彼无罪,沦胥以逋”、“疾威上帝,其命多辟”等等,不一而足。百姓习惯了有实体的偶像式的神灵,可以作为可感受的可见感想的形象来崇拜,而“天”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接近的、喜怒哀乐无常、无公平可言的。这是对上帝发的哀怨。有人认为,鉴于“天”的相对抽象无形,智者思考总结“天”的究竟,于是便有了“道”及道家的学说。这是一个说法。

以上所说是我对诚之兄第一个问题的简短回应,至于您帖出的第二帖中,把儒家的“天”与基督教的“上帝”特征的比较,我以为文中的总结不好。
第一点即说得不算对了:
“基督徒所信仰的是獨一真神,而儒家所崇尚景仰的是「道」 
。基督徒相信上帝從無中創造世界,祂創造世界,自己並非世界之一 
部份,上帝是「超越的」。儒家所崇奉的道「在世界中」不停地運作 
流轉,不須臾停止,可稱之為「宇宙內在之超然存在」(Immanent  
Transcen-dence ),這是儒家與基督教思想最大不同之一。 ”

超越与在世界中运行,是对立的吗?“宇宙内在之超然存在”不可以用来指上帝之在的特性吗?这个所谓的最大不同按这个说法我看不出是“最大”的。

第二:“儒家堅信「道」是宇宙中之神秘力量,周行於天地之間,它是 
無法計量,無法以邏輯認知,無法憑經驗去體察的。然而它也深藏在 
人的理念之中,正如它存在於廣袤的太陽光之下。每一個人能在生活 
中洞悉道的存在,可是在千百年的儒家傳統中,從未經歷到「道」向 
人類啟示「它」自己。”

我以为基督教所言说的上帝也大部分有这些特点,所以基督教说要有天启,靠神来拯救人,向人宣布他的道和救赎福音。儒家说“道”是每个人能在生活中洞悉的存在”,我的意见恰好相反,儒家的“天”恰好是一般百姓不能在生活中洞悉的,那只蛤读书人的“洞悉”,

第三点:“儒家相信天地皆有知,「自然」(Nature)也能予以人類教 
化,宇宙間的天道對於倫理、政治皆能有所啟迪。儒家一向相信天道 
能教化人心。”
我以为基督教何尝不是这样做?基督教史上的政治实践虽然总体不及儒家那样成功,但是教化是绝对很深刻的。
所以我觉得作者说的这几点并不成功。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