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8:06), 站内信件
|
在楼下杜韩兄的一个跟贴中谈到《楚辞·天问》时有如下之说:
“屈原写的《天问》,其中提到许多上古的神话传说,有些与
《创世纪》惊人的吻合,有学者认为屈原的思想可能集合了当时南
北和中外的一些传说而思考发问之,他的思想来源可能与战国的一
个名士邹衍的谈天有关,这个人的身份有的学者说很可能是异域之
学者,他带来外来文化,《天问》的文体类似印度的《吠陀颂》、
《旧约》的《约伯记》的一些章节,还有《老子》的无物之象的观
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起源论很有暗合处,而亚氏的天体论据说影
响了中国的天体“九重”之说。另外,《天问》、《山海经》与西
方神话有广泛的类同现象等等。我以为,这些都是假设性的研究,
还没有足够的材料证实是历史是真的这样发生。”
我想谈谈我近年来研读这篇诗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由于
本人水平有限可能会有不妥之处,望方家不吝赐教!
一、《天问》一口气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其写作目的是什
么?
过去一般人读屈原这首诗都会有种在五里雾中的感觉,好像看
不出什么头绪。其实不然。
故先楚有其独特的宗庙,外置茅门,楚庄王的儿子(后来的楚
共王)曾因马溅水于该门上被守门的人严厉处罚,这是个神圣的地
方!在这里面有着历代楚君的画像,也有上古很多的楚族的神话传
说,屈原作为地位仅次于令尹的高官且一度陪君王之侧,他一定见
过这里面的壁画。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就说屈原是观画而作
《天问》,不过王逸认为是没有次序地问。另《左传》记有楚经典
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都是楚国同时
也是中国南方各民族的官修经典,按《左传》的信息它们中应该包
括许多的神话故事,而作为大学者的屈原不可能没读过这些后来毁
于秦火的典籍。又屈原一贯坚持改革图强,不得志加上其性格狂狷,
联系楚国实际写下这个诗篇应该在情理之中,问题是如何找到这首
诗和他的一贯政治主张的契合处?
这里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上古神话的散佚、错简、讹传错
抄等,经过多少年来的研究目前顺序基本排定,某些字也作了存疑。
楚辞专家林庚先生为《天问》理了一个头绪,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
从“遂古之初”起前五十六句为一个层次,大致问了天地起源、大
洪水、治水和洪水后大地的新格局,以下三十四句问夏王朝之事,
是什么事呢?兴亡之事!其中包括中途杀出个后羿的事。再往下是
商的兴亡,再往下是周的兴起和东周之变,这开头和三代之事共约
一百句,占了全诗一半以上的篇幅,这是个核心!接下来问了春秋
时代几个有代表性的诸侯国的兴起和风风雨雨,特别是楚国的事在
其中又占了较明显的位置。屈原所问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问治问乱,
就是说屈原通过《天问》想表达的是一个国家如何才能治,如何会
导致乱,也就是说《天问》实际上写的就是兴亡史。
二、有关“九”的用字
这个字无论是周原甲骨文还是在殷墟甲骨文中均有,而且经常
与其它字组成词,如“九辩”,而“九韶”、“九歌”、“九辩”
都是指四千多年以前的夏初的音乐作品,可见“九”作为一种尊贵
的数的起源甚古。至少远在比毕达哥拉斯之前一千多年,就更不用
说亚里士多德了。那么“九重天”、“九丘”和“九洲”起源也是
极古的,亚氏生存年代在前384-322年左右,而“天有九重,地有
九洲”根据周礼应是继承商而来。至少比亚氏早出一千年到两千年!
三、邹衍
这个人按史书是鲁之临淄人,是个非常有名的风水先生,一个
异国人(按一些基督教信徒的意思如台湾一个苏姓教授──名字我
一时记不起来──的说法大概是闪人)作为战国时的名风水阴阳家
不可能史书不作记载,且不说他掌握当时的诸夏文化达到那般境界,
曾周游列国。一些信徒为了自圆其说而任意搓揉历史我认为治学态
度是很不像话的。如果说邹衍也知道屈原问的那些故事我不抬杠,
不过我认为多半知道得没有屈原那么全,因为屈原是在楚的宗庙中
和楚国的典籍中知道这些的。
----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生物天地 鸟的世界
三思言论集 北京区地球科学
北京区生命探密 北京区自然科学
北京区宇宙探索 大自然社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