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李杜韩文集>>上帝的踪迹与人的哲学史:答诚之、九歌两仁兄(上)

主题:上帝的踪迹与人的哲学史:答诚之、九歌两仁兄(上)
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57:03), 站内信件
上帝的“踪迹”与人类“知性”的历史

诚之兄:
旋兄阅读小弟的文字,您的心情我很理解,您的立场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我觉得对于信仰,不管信什么,讨论与交流才会有更深更真实的信息出来。
诚之兄,您的提的问题很大,两语三言无法回答。小弟近来的任务要向单位短期内提交一篇论文。所以,我上网是断断续续,这两天与九歌兄弟的讨论,好象有两个网站转载了。我真担心自己说错话,使朋友们受累。但是,面对诚之兄,我没有别的想法:一定要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有普遍意义。时间所限,看来只能暂时写这篇的文字,但是要在一篇文字中就把问题说清楚,无疑是对我的功底和思考表达能力的一个考验。因为文字比较长,我想分两篇讲。第一篇先讲西方的,第二篇说中国的,兼谈“幻觉”(异象)问题。不妥之处,九兄弟、诚之兄和朋友们多多指正,并包含。


对于近现代的知识人来说,要他们完全相信神(这个神泛指有神论之神,当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信仰上帝的存在),确是难事。我想有两大类的原因:第一,近代的知识模式的转变和实证思维在知性中的“统治”地位;第二,近代以还的知识界所关心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转移。
我想今天先集中谈谈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诚之兄说的人类几千年的知性中没有上帝的踪迹,这个说法肯定不对。
我想简单地回顾一下希腊时期的哲学,其中“有神”观历历在目,而且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语言,直接召示了神和神性。
对于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哲学产生是在对诸神作为的观察和思考之中开始的。众所周知,希腊宗教是多神宗教,在哲学的初期,宗教与哲学是奇特地混合一起,构成了一些大思想家的学说。被称为第一个哲学家的泰勒斯就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水,水具有神圣的力量,是世界的动因,他按照当时流行的观念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磁石能吸铁,它是有灵魂的。那时的一批思考自然宇宙本源的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成因说,但都没有说那些成因是纯自然的,而是说有灵魂的。稍后的毕达哥拉斯派的“数”的观点还把这种神秘神圣升级为抽象的一种“宇宙学”,例如他们认为数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数具有神秘的特性,他们认为“10”是最完满的,而可观察的星体只有“9”个,他们设想,众神之神宙斯在宇宙中央设立祭坛,10个天体拱卫着它作永恒的运动,而这些运动服从数学的关系。人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净化灵魂,灵魂在此是指真的相信有灵魂的存在。
爱米利的克塞诺芬尼则更加把哲学对神的思考,推向极致。他说希腊的神话里的神是人按照人的形象想象出来的,不是真神,真神是世界的主导者,必须是绝对的,不会因人而异,他超越于所有的特珠性之外,他说:“只有一个神,他在诸神和人类中间是最伟大的;他无论在形体或思想上都不像凡人。”您看,早在希伯来文化影响希腊之前的世纪中,希腊哲学家已经说出了这么高深的话来了,难怪旧给载了一个为亚伯拉罕祝福的“至高神的祭司”麦基洗德,这个祭司不是犹太人,而且在犹太人设立祭司之前的时光中,我想基督教徒如果对古希腊哲学史有所认识的话,认识至高者,至高至圣者只有一位,这个说法并不是最早出于犹太人的,在而在早期希腊文化中,希腊人的思想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尽管很个别。还有,巴门尼德,另一位影响深远的哲学家,他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火与水,它们原于他称为“正义女神”的神祗。
如果说在哲学史找不到神的踪影,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把这些前期哲学家的思想统统说成是非哲学的,这样,哲学的任务和性质就成了无本之原了。现代哲学史的惯例也要写这些思想的。它是毫无疑问的哲学的一部分,是真理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希腊人相信有神,对此没有疑问,希腊的无神论是晚期希腊的事,而且影响力到底有限。其起源可以追塑到苏格拉底的“新方法”,由此而使对“存在”的介定转向了。

“存在”这个词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呢?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用语言考据的方法论证道:“对希腊人而言,‘存在’根本上说的是在场状态”,意即临场、在家、立于自身而展现自身。希腊人首次提出存在者整体的问题时,存在者并不是称为“物”,而是“physis”,海氏认为原义指“从自身绽放的东西”,“玫瑰在绽放中显象而又在显象中保持其为自身。”,动词physis意指“生长”。physis从被掩蔽者中出离从而才使掩蔽者驻定,如此的出离掩蔽,即是古希腊人所理解的“真理”(aletheia),海氏说:“physis即是存在本身,即存在者由之才成为且始终保持为可观察的那一存在。”,由此可知,“存在”是通过“去蔽”“绽放”“浮现”“生长”才能出现的,并不是自然界中一种或所有现象的直接名词。这就是伽达默尔称“前苏格拉底的真理观”,这种真理是活生生的,不是长久地一样样子地向人展现的。临场就是自已整个心身的切近、投入、见证,这种真理观,我认为就是《圣经》是反复说的“耶和华向XX显现”,这是古人的一种特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的认知感知模式。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当然,汉儒的“感应”说要复杂得多)如果您问,您凭什么说这是真实的,他会说因为它向我显现出它的真实,所以它是真实的。是的,从近代以还的逻辑上说这种证明是不成立的。如汤因比说,带有太大的主观性。然而,哲学解释学等会认同这种真实,这种真实的正确性在其文化视界中,是一种“效果逻辑”,而不是科学逻辑,而且相反,科学逻辑也是效果逻辑的一种,因为它同样需要依存于一定的文化模式和环境之中,而前者说是“前科学真理”更恰当。
至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其思想已经广为人知了。柏拉图是承认万物有灵的。他在《蒂迈欧篇》中就说:“专门具有理智的存在的东西是灵魂这一不可见的东西,而火、水、土、气都是可见的形体”,柏氏有一个很著名的“四线段”说(见其著的《理想国》),把人类的认知活动(或精神活动能力)分为四种,他的分法很有趣:“把一条直线分割成两个不相等的部分,然后再把每一部分按同样比例分割,部分代表可感和可知的序列,比例表示它们相对的清晰和模糊的程度”,这种按比例由小到大、由初级到高级分别为:幻想、信念、数学推理、理智。他认为,理智是最纯粹的知识,哲学是其代表,因为哲学知识不象数学知识那样从假设开始,下降为结论,而是从假设上升为原则。具有理智的人只是人类中极小部分,而理智最完备的是创世主,因为创世主创世的目的是至善至美的。柏拉图在《蒂迈欧篇》直接谈到创世问题,他认为可感知的世界是生成的世界,在事物的背后肯定有生成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造物主。造物主创世的手法有两个:按照数学型相规定被造物的形状;用心灵整治被造物的秩序。而所有知识和形相的理念,都是造物主自身而来的。希腊人无法解释数学原则为什么这么完美,认为这肯定是来自神灵的,非人自己想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罗复杂,有些地方含糊其词,这在哲学史上早有名声。他在《物理学》中有一个“第一推动者”的说法,因为他研究了宇宙万物的规律后认为,运动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是从潜在到现实的内部变化,只有在一个外在于潜在的推动者的作用下,这个内在的过程才能完成。天界的圆周运动需要一个推动者,第一推动者本身是不运动,否则陷入无穷的倒退的说明中了。这个第一推动者有多少个?在《物理学》亚氏说只有一个,但到了《形而上学》中他又说55个球层的圆周运动各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亚氏的确是一个介于承认有神和无神之间的哲学家,他在《论灵魂》中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这个定义对于我们现代人是很难理解的,灵魂会是自然的、又具有生命形体的、但又是潜在的一种形式吗?其实这个定义,亚氏是否定了万物有灵的说法,认为只有有生命的物质才具有灵魂,而灵魂是潜在的、看不见的、但是它又是与有形体的生命可以结合的,而同时他也否定了灵魂不朽说,因为他说:“灵魂既不是身体,也不脱离身体而存在。它不是身体,但属于身体,并存在于适合的身体之中”。亚氏这样否定了灵魂的不朽,多少与他的第一推者的学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但又是改造者。这一点他的地位和作用,我以为相当于朱熹之于儒家史一般。这种改造首先是得益于他的确立的一套新的哲学方法和概念体系。
亚氏之后,希腊哲学进入一个史家称为晚期的阶段。最有影响力的是:伊壁鸠鲁和他创立的学派、芝诺创立的斯多葛学派(此派活动时间最长、在整个希腊哲学史上影响最大)、怀疑学派和学园学派。而到了罗马时期则有新柏拉图主义,此派与早期基督教冲突也很激烈。以上说的几个流派已经包括了晚期希腊哲学思想史的主要活动,其中除了伊壁鸠鲁派是唯物主义之外,其他各派均主张有神。而他们所崇拜的神就是希腊人的神。
至于说到基督教在欧洲取得法定宗教地位之后,整个罗马晚期和中世纪,这就不用我多说了。


“神”在哲学中被人逐出境外,是怎么发生的呢?是概念演变的结果。physis意指“生长”。physis从被掩蔽者中出离从而才使掩蔽者驻定,如此的出离掩蔽,即是古希腊人所理解的“真理”(aletheia)。Physis的去蔽不是一个平安平淡的过程,而是开天辟地的斗争。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中引用赫拉克利特的残篇第53来描述道:“分裂与斗争为一切(也包括)起支配作用的何存者。它让某些显现为神明,另一些为人;它把一些造为(呈现为)奴隶,另一些则为自由人” physis通过世界的威临才成为存在着的。可见,physis所指的绽放、浮现或生长不是种种自然现象,但是他们通过诗—思(dichtend-denkdend)始终与自然一起。这种思维最能说明为什么远古的人知道并且相信神的存在,神在他们的思想中自然地显现,在“神—世界—人”这三者的链条上,是自然地通过“诗的思”达到同一,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这一点让我们很容易领悟《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与上帝相处的融洽,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存在者”是在世界的创造者中才是如“物”一般显现的,离开了创世主,“物”即逃离了,真理即遮蔽了。亚当帮动物起名字,这个名字是让他想到世界的神性,并把所有的万物看作如自己一样在神性中安身立命。所以,physis意指一切,包容天地万有,而最根本的它是指冥冥中的神性!对希腊人而言,polemos(分野、斗争)就支配着具有神性人性的一切。亚当为万物起的名字才有生命力,才有一条等级之链。世界于分别和斗志昂扬中完整地显现为世界。世界包括是一切:自然与人,而两者共同接榫于天界。这种分野与斗争就不是撕断统一,而是建筑统一,神性的统一,为至高者所掌握的统一,这种统一显现为“道”(Logos)
随着人的劳作开始,支配一切的威能(即physis)才表现为某种停留驻足的东西,存在者才作为存在者表现为“那个”的“有”(如某物),海德格尔说:“这一世界的形成的过程即是本真的历史。”这就可以非常恰当在解释了亚当为万物起名字的故事的深层含义。也可以说明,作为人类对象的自然,是怎么在人这里形成认知,这种认知的性质最终的含义是什么。
在这个本真的历史中,犹太教第一个成为一神教。神以他的威严让以色人第一个为选民,向他们显现了自己。上帝在以色列出埃及途中的“云柱”与“火柱”,我以为特别表明了上帝是“这个”上帝,唯一的上帝。这是上帝自己给的证明,还有《出埃及记》中摩西等在埃及行的神迹,完满地证明了他是唯一的,区别于别的神,不是民间的某个精灵,不是某个等级的被造物,而不就是神自己。“云柱”和“火柱”以自然现象的形式,向人标识了上帝,因为所有现象都是神造的,神要它存在,它就在神之内存在,这个存在是人可以认识的。
我这个说法是根据海德格尔(公认的伟大哲学家、希腊语言研究最权威的一个学者)对希腊哲学语言辞汇的研究考证而用哲学史研究的一个手法“公度性”来对希伯文传说中的神性加说明。
我以为,这就是证据之一种。在哲学和逻辑学均能上能够成立证据之一种。

“存在”在希腊人的经验那里是称为“ousia”“parousia”,这个词后译为“实体”(Substanz),错误得很。原来的临场、在家、立于自身而展现自身的含义没有了。自然界就是可观察到的,可研究开发的对象和生存环境而已。Physis一词,被译为拉丁文为“natura”“Natura”在这里的之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希腊原文所含的哲学力量和洞察力于是不复存在了。我们所理解的哲学的开端,完全在罗马经基督教的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概念来认识和论证。所以,海德格尔说,两千年的真理传统都是被遮蔽中进行的,是非真理的。从那时开始,哲学和科学不再思想神了。
中世纪的上帝观,以理性主义之路来证明和接近上帝,其中并不可行,因为这种理性主义的概念和逻辑已经远离神了。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之路来说上帝,最终不敌宗教改革的新教改新,更加不敌实证主义的科学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本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式的“助产士”之法。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