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ywind()
整理人: shopping(1999-01-01 20:52:32), 站内信件
|
『战俘手记』座谈会发言
顾 骧 (原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
我非常投入地读完这部书,它给了我心灵以极大的震撼!过去曾片断地读过,这 次完整地通读了。我几次不忍卒读,是因为难以忍受感情的折磨,但它的吸引力 又使我非读完终卷不可。这部书的价值不尽在文学方面,而更在它的重大思想价 值方面。它是现代革命史上一出巨大的历史悲剧,罕见的悲剧,不只是个人命运 的悲剧,而是民族的一个悲剧。它不是虚构的小说,是真真实实的历史。但它具 有许多优秀悲剧文学毫不逊色的悲剧美学特徵,具有一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震撼心灵的崇高的悲剧力量!因为它真实,就更加感人。它还含有令人深思的丰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部书的悲剧力量、令人无限感伤、令人深思的是在书的下 半卷里的主人公们的命运,美的毁灭!本来是英雄,却成为罪人,包括主人公在 内都有负罪感,这多麽令人惊心!
说实话,我本人在战俘问题上的科学的现代观念也是最近这些年才获有的。在这 个问题上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是表现得十分沈重。自古人类就有战争,采集狩 猎者之间的争夺是原始的战争。有战争就有战俘,对待战俘及其观念是随着人类 历史发展而进步的。在西方不尽有日内瓦公约,而且在观念上把战俘当成战争中 不可避免的、可以理解的、平常的现象。我想这一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思潮 的浸润是艰难而可贵的!在我们国家不尽在我们的队伍中有“八女投江”、“狼 牙山五壮士”等壮举,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不是也有领袖训示:“不成功便成仁” 麽?原来这是我们民族文化沈重的历史积淀!“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是 古训!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铸成下意识的集体观念。我不敢非议在革命战争中弹 尽粮绝、舍身赴义的烈士们,他们无疑是要千古垂范、万世师表的。但在朝鲜战 争中被俘的战俘们在与敌人作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后胜利归来,无疑也是应该受到 国人尊敬的,他们是大功臣、是英雄!
然而,我从我们历史文化的观念方面思考,认为悲剧的成因不能简单归罪于某些 人,还要思考的是战俘们归国后的命运显然与我们建国后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潮是 联系在一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直到八十年代末近一个世纪的左倾思潮给我 们带来了多少灾难?战俘问题只是其中之一而己!这也不值得我们深思?
我与泽石同志是同辈人,也许是命运,我在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便转到地方从事 新闻工作。我若还在部队也开到朝鲜会怎麽样?我的思想与感触当然会更多!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麽大的一个历史冤案,不是从上而下平反的,是以泽石 同志为代表的受难者自己抗争、坚韧不拔地努力而争来的!『战俘手记』是这一 冤案的产物,是这一悲剧的文化结晶。这是一本将会令全世界人士关心的书,这 是一本“人类文化学”要研究的书,这是一本有巨大悲剧力量的爱国主义的好教 材!
再一次向泽石同志及其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995年3月26日 摘自《东北风》第5期
-- 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 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 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 来源:·Netease BBS nease2.gznet.com·[FROM: dcbpc58.szptt.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