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ecky_lang(叶盈盈)
整理人: becky_lang(2002-03-31 22:16:06), 站内信件
|
1392年,李成佳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为了抵销在高丽时间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用儒教代替了佛教。
朝鲜统治者以老成持重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利用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社会运动状态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当时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而鄙视工商业。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鼓励下创制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年青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他通过崇尚儒教来提高他的统治地位。此后,儒教便支配了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李舜臣将军(1545-1598)——一位在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1598年,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终于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盛兴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巨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中庸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一系列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一些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