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c()
整理人: shopping(2000-01-29 02:52:51), 站内信件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vc 的信箱 】 【 原文由 [email protected] 所发表 】
● 郑赤琰(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主任)
作者认为中国以务实态度和灵活方式,使香港顺利摆脱英国统治 ,是确保国家发展不受扰乱的最佳策略。未来中国与香港如能继续如 此并肩前进,就能达致更大的成就。
香港从割让到回归,都带出了很值得思考的政治问题。割让时, 香港是中国与洋人接触以来,第一个在战败情况下割让给英国的地方 。当时不但欧洲国家感到吃惊,连中国自己也感到吃惊,大家吃惊的 是,一个向来被欧洲人看作是文明强国的亚洲第一古国,连拿破仑也 将它看成雄狮的强国,竟然被轻易打败了。
这一来,所引出来的政治问题的探讨,像野火那样狂烧了整个世 纪,不少思想界从此对中国有了不同的思考,最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 、韦柏,甚至更早的黑格尔,都对中国当作古文明气数的延喘,现在 既已被一个“海洋国家”击败,更证明了死守农业,固步自封的建制 已衰败不堪。韦柏则直言中国的官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障碍,在思想 界的思考如此,政界的讨论更是不寂寞。
以英、美的国会为例,自香港割让后有关中国的问题讨论,成为 他们的热 门话题,接着香港带出来的中国热,便使欧洲列强纷纷涌 向中国,像英国那样,要求通商,要求租借或割让地方,搞到中国进 入了一个非常无奈与被动的“瓜分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的知识界 也纷纷自我思考,也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与经济方案,更有文化方案, 以求复兴中华。历史上著名的“六君子”、“公车上书”,与“五四 运动”也都因此带出来了。不但知识界如此,政界也更活跃,著名政 治运动如“义和拳”、“辛亥革命”与“共产革命”,都与香港割让 所带出来的政治问题分不开。
既然香港割让引发那么重大的政治思考,香港回归会不会也是如 此,又或是从此结束了因割让而带出来的政治问题呢?就我个人的观 察与感受来说,回归不但不会是结束所有香港带出来的政治思考,反 而是引发了更深远的政治问题的思考。
政治问题的思考,总得有个角度,大家可以从不同问题的角度去 思考,在此限于篇幅,打算只从“殖民地主义”的角度去思考这个“ 回归”的政治问题,因为香港的割让,尽管中国现有领导人不承认香 港是个“殖民地”,但在政治理念中,香港之成为殖民地,无论是在 行政、立法与司法的三大治权之在英国手中,都与英国其他的殖民地 无大分别。正因为香港也属英国道地的殖民地,而且还在政治制度、 经济体制、社会与文化价值观都注入了香港,并使到中国在收回香港 时,不得不用“一国两制”的概念去对待香港,这说明在此采用“殖 民地主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恰当而很有意义的。
非殖化的两处心态
在全世界的非殖民地主义化的过程中,有两处心态会呈现出来, 那便是检讨他人与检讨自己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也许是出于政治上 划清敌我以利作战的条件,非殖化过程中常见到的情况是争取摆脱殖 民地统治者往往只做检讨他人的工作,也即把殖民地统治的产生因素 只归咎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绝不会去做检讨自己的工作,即使是 结束了殖民地统治后,自己已成为独立国,有完整的统治权,可是一 旦碰到什么政治麻烦后,便会立即想到殖民地主义者的余党借用外力 继续施展他们的“新殖民地主义”,为了将殖民地主义连根拔起,惯 见到的是独立后仍然不断展开“反帝反殖”的排外政治运动,排得凶 时,竟连国民的基本政治与经济的自由权也被完全剥夺。
影响所及,竟不能与前殖民地主义者的西方国家有正常来往,甚 至完全断绝关系。结果是只知检讨他人的国家,长期陷于经济政治低 迷的境遇中,当然,这与前殖民地主义者的有意反击,实行经贸杯葛 ,政治颠覆有关,但却不能说完全与他们之不愿检讨自己无关。如果 在理念上退一步去想,当初自己国族之所以沦为“外强的殖民地,也 应有自己内部促成的因素,因此,赶走了殖民地主义者,只是结束了 外在形成殖民地的因素,何况殖民地统治的结束往往是借用外力的结 果,而非自我强化后的结果,所以这种结束并不能保证自己有内部强 化的因素来重振国族的命运。
在非殖化运动中,懂得这么检讨自己的独立国,虽然不多,但却 都能取得前殖民地统治者的合作与援助,更重要的是这种自我检讨的 心态启发了自己国族懂得如何进行内部的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检讨,从 而加以改制。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例子是马来西亚,自1957年独立以来 ,马来西亚不但成功地克服了其与英国的关系困难,懂得如何检讨英 国1946年所拟制的“马来亚联邦计划”(Malayan Union Scheme), 更也懂得检讨自己的弱点,如明白华巫经济分流,华人拥有经济势力 ,巫人拥有政治势力的危险社会结构,从而进行长期检讨,找出可行 的改革方案。
反之,同是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却做不到这一套,他们在1947年独 立,首先便与英国决裂,宣布退出共和联邦,接着是不懂自己检讨, 以军代政,以为只有军事才能体现主权,维护主权,其他经济运作倒 退到比殖民地时代还差。
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
根据上述两种非殖化的心态来观察香港,在97前的15年,基本上 是检讨自己占了上风,但检讨他人的心态仍然有很大的冲动。也正是 因为检讨自己的上风表现,因此自1982年的谈判开始,反殖运动始终 没出现,取代反殖政治运动的是通过外交谈判途径去解决非殖化的问 题。
1982年的非殖化开始之所以表现出检讨自己的强烈心态,主要是 出自邓小平的指示,邓在中英开始谈判时,就很明显地看到了香港的 非殖化有三个问题,即一是主权问题;二是主权回归及要采取什么方 式来管理香港才能继续保持香港繁荣;三是中英两国要妥善商谈,不 要在回归前出现大波动。这三个问题如处理不当,不但香港的繁荣安 定会受到破坏,中国也会因此受到政治与经济的冲击。
为了不想惹上麻烦,更因要把坏事变好事。邓想到了三大问题与 三大解决方案。这三大方案既有检讨自己也有检讨他人的心态结合。 检讨自己的表态便是邓为了要好好做到非殖化的顺利交接而提出了“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三大回归原则。在检讨 他人的表态中,邓小平也向英国指出,收回香港“对英国也是有利的 ,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 前会得到好评。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中英两国应 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这番话是1982年9月24日邓对代 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说的。结果中英双方便根据邓提出的三大方向, 三大原则去展开谈判。
在这个大方向,三大原则中,邓很清楚了解到,在非殖化问题中 ,有中国本身的问题与困难,也有英国本身的问题与困难。中国的问 题是主权如果不收回,很难跟中国人交待,但强行收回主权,却又会 带出很多很复杂的问题,首先是中国现代化的问题经过了反反复复的 争论,始终没法起步。自1979年邓复出后,他对现代化已有了很清楚 的腹稿,中国要开放,只有开放才能从西方及世界各国吸收现代化经 验,只有开放才能吸引外资前来中国搞经济开发工作。
当年清朝政府正是没有认真思考开放门户的问题,才搞出了外强 入侵的问题。吸取了过去“闭关锁国”的教训,邓清楚到不但不能打 走英国人,反而要请英国人合作,双方花15年的时间去讨论香港回归 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种种问题,以及找到维持繁荣与安 定的可行方案,为了使到双方谈判能够更有系统,中英双方还特别成 立了“中英联络小组”,把一切问题摆上小组桌上,在桌上,双方人 员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作出了很有耐心,考验双方智慧,尽管最后仍 有不少问题谈不拢,但在重大问题上,英国毕竟影响了中国,而中国 毕竟也影响了英国,这可从英国在香港作出有限度的政制改革见到, 也可从中国制订出的基本法中对政制的民主化进程作出的承诺见到。
在经济的谈判工作上,双方可以说是用尽苦心,英国在此非殖化 逆境中,不但不表现经济建设工作的冷漠,反而是加紧展开连串大型 建设公路、地铁、火车,以及其他交通运作的大型建设,赤¤角机场 ,大型卫星市,五大隧道,大专教育扩展,金融运作的扩大,工业的 转形,海港的发展,就在这十多年的非殖化过程中,得到了更大的发 展,其建设工作的热忱是全世界非殖化经验中所未见;而中国方面, 也作出了很好的配合工作,不但参与了这十多年的经济建设的策划工 作,从旁作出监察,以防出错,更难得的是随时准备资金,以防香港 经济出现逆势,在这十多年中,中国为了参与建设香港的繁荣,来港 开了将近两千家国营企业,前后总共在港投下超过万亿港元,并在几 次金融股灾与地产败势中伸手挽救过几间港资大公司。
由此可见中国在经济上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一般非殖化的 当事者,能像中国那样表现出高度合作的意欲,也是非殖化中所罕见 。
非殖化前展
前面说过,在邓小平领导下,香港的反殖化是检讨自己为主流, 压倒了检讨他人的冲动。但非殖化工作是个过程,而不是跟着97回归 后而告结束,97前有其非殖化的工作,97后也一样仍有非殖化的工作 要做。现在英国统治结束,邓小平也走了。上场的是董建华领导的香 港政府,与江泽民领导的中国政府,今后会不会仍然可以是检讨自己 为主流?努力找出香港过去之成为殖民地的主因,并且根据香港过去 百多年来如何能成功建设资本主义的经验,去为香港在中国现代化的 角色定位,是个艰钜的任务。
但若能继续以邓小平的检讨自己为主流,谦虚而诚心地向全球吸 取好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只要能压住归咎他人的冲动,香港的非殖化 便不会走向排外与肃己的灾难道路。
-- V C **************************************************************** * 查拉斯图拉黎明时起身,面对着太阳说: * * 啊!你,伟大的星球啊!假如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万物, * * 你的幸福何在呢?我们取得了你的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