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历史长河>>昨日足迹>>中国古代史>>众说纷纭>>功到雄奇即罪名(四)

主题:功到雄奇即罪名(四)
发信人: bywind()
整理人: shopping(2000-01-29 02:45:12), 站内信件
                (四)

  从袁崇焕被捕到遇害,经过了八个多月的时间。既然袁崇焕的通敌证据确凿
,为什么会拖这么久呢?金庸说是因为满兵一直到六月份才全部退出长城,在此
期间崇祯不敢杀袁崇焕得罪辽东部队。崇祯既然敢抓,抓了以后大家都已知道袁
必死无疑,又何至于不敢杀?当时的兵部尚书梁廷栋甚至请崇祯立斩袁崇焕,“
则逆奴之谋既诎,辽人之心亦安”(《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疏》),可见在
这些人看来,杀袁反而有助于稳定军心。袁案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党争造成的
。原来当时的首辅钱龙锡与袁崇焕关系相当不错,这时也受到了牵连。钱是当初
惩办魏忠贤一案(称为逆案)的负责人,因此令阉党怀恨在心。这时候阉党遗逆
又在朝廷渐渐得势,便想把袁案扩大成一个新逆案,把钱龙锡这些对头一网打尽
。钱龙锡自然在朝中也有些势力,两派便就袁案展开了拉锯战,事情就这么一直
拖了下去。此事终于让崇祯发觉,大发脾气,限令五天之内了结袁案(《明纪》
)。新逆案因此没能得逞,但钱龙锡也在袁崇焕死后被捕论死,后改判充军。

  主持袁案会审的,正是前面提到的梁廷栋。此人曾在辽东与袁崇焕共事,合
不来,终于抓住了机会公报私仇。他起初判定的处罚是夷三族。当时的兵部郎中
余大成是为袁崇焕喊冤最力的一位,这时吓唬上司说:我在兵部当郎中,已换了
六任尚书,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你现在开了夷三族的先例,想想你自己的三族
吧。梁廷栋倒真地给吓着了,便与温体仁商量,对袁崇焕减轻处罚,判处凌迟,
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袁崇焕无子,《碧血剑》的袁承志自然是虚构的),籍没
财产(发现袁家没有什么财产,足见袁崇焕当官之清廉)。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四十六岁的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口被凌迟。所谓凌迟,
便是千刀万剐,是极刑中的极刑;而北京市民先是认为袁崇焕纵敌,现在又都相
信袁崇焕通敌,清兵是他引来的,无不以争食袁爷的血肉泄恨为快,使这次凌迟
更是空前的惨烈。把袁崇焕误为大汉奸的明末史家张岱津津乐道地记下了这个血
腥的场面: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
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
,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
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石匮书后集》)

  英雄肉的价格是手指大的那么一块,银一钱。而我们的英雄,在整个行刑过
程中,一直在叹息,即使皮骨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明季北略》)袁爷所悲叹的,不是百姓的愚昧,那对他来说毫不意外,他所悲
叹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即使身受极刑,萦绕在脑子里的依旧是民族的
存亡,国家的安危: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临刑口占》)

--
    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
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
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
:「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 来源:·Netease BBS nease2.gznet.com·[FROM: dcbpc58.szptt.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