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ryriver()
整理人: shopping(2000-01-29 02:42:08), 站内信件
|
我觉得我们的军史对粟裕的评价还是偏低。陈毅曾经在1947年的一份致中央 军委的电报中说道:“我认为我党廿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 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 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的战役战争都 证明了陈毅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粟裕的军事才能是从黄桥决战开始广为人知,到1944年的桥头大捷(此战是 抗日敌后战场最后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歼灭战),粟裕指挥新四军第一师用“围点 打援”战术歼灭了 700余日军,毛泽东非常兴奋,说:“粟裕将来可以带 100万 兵。”(大意)经天目山反顽战役、苏中七战七捷、宿北大捷、莱芜战役、孟良 崮大捷、沙土集战役、豫中会战、攻克济南、淮海决战,粟裕已经成为一位真正 可以独当一面的带兵百万的帅才,尤其是粟裕的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在当时 内战战场上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是杜聿明那样优秀的国民党将领对粟裕的指挥能 力也是非常敬畏的。 每次战役,陈毅其实都是不直接指挥,他只是起下战役决心和协调部队的作 用,整个战役部署和战役指挥其实都是粟裕管的,到豫中会战开始,整个华东野 战军实际上都是给粟裕指挥,粟裕的军事才能更加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最难得的 是,与彭、林相比,粟裕的战略眼光可以与彭德怀媲美,战术方面不让林彪。解 放战争中,粟裕曾经两次改变了中央的战略决策,为缩短解放战争的时间作出了 卓越的贡献。第一次是在1946年,苏中七战七捷之前,中央认为在苏中粟裕部队 应该不战放弃苏中,北上与陈毅的山东部队会合,以便在山东打开局面。而粟裕 在思考后,力陈中央,应该依托苏中解放区在苏中打一仗,对民心、对华东全局 都有利。中央接受了粟裕的建议,于是才有了著名的七战七捷。第二次是在1948 年春,中央打算让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的叶、王、陶三个主力纵队,学习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精神,南渡长江实施第二次战略大跃进。粟裕在深思熟虑后,又提 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叶、王、陶三个主力纵队,如果南下跃进,付出的代价太大, 又吸引不了国军的精锐部队南下,还不如先在中原一带寻找战机歼灭第五军和十 八军后,再考虑南下跃进,结果中央再三研究后,又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并且在 豫东大捷后,打算让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当时陈毅已到中原野战军任第 一副司令员,但还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坚决不同意,只肯担任代理司 令员。朝鲜战争,中央考虑的第一个志愿军司令员人选就是粟裕,可惜粟裕身体 太差(当时在青岛养病),无法挑起这个重任。 可以说,粟裕是解放军中一位没有元帅军衔的元帅级军事家,比起彭德怀、 林彪、刘伯承来也不遑多让,个人观点,甚至更胜一筹。 --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实我是不喜欢喝醉酒的 Dryriver :)
※ 修改:.dryriver 于 Jul 13 01:42:47 修改本文.[FROM: 202.96.151.219]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51.219]
|
|